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作业工人心电图和血压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佩意 姜岳明 +3 位作者 李伟 杨达培 银旋星 陈立海 《中国职业医学》 CAS 1999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 为了解锰接触对心电图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本文通过锰矿锰接触工人1 360 人和非接触毒害人员363 人进行心电图及血压测定。结果 心电图异常率接锰组为19-85 % ,高于对照组的11-29 % ( P< 0-01) 。... 目的 为了解锰接触对心电图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本文通过锰矿锰接触工人1 360 人和非接触毒害人员363 人进行心电图及血压测定。结果 心电图异常率接锰组为19-85 % ,高于对照组的11-29 % ( P< 0-01) 。心电图异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及不齐为主,并左室肥大、ST- T 改变。心电图异常率与环境MnO2 浓度呈正相关,r= 0-611 ,并随工龄的增长而增加。血压增高接锰组6-10 % 与对照组2-48 % 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01) ,低血压接锰组10-15 % ,对照组6-61 % ( P< 0-05) 。心电图异常与血压异常两者诊断符合率为17-14 % ( P< 0-01) 有相关关系。结论 过量锰接触可导致作业人员心电图和血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作业 心电图 血压
下载PDF
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伟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7例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7例颅脑损伤依次为硬膜下出血69例(21.10%)、脑挫裂伤66例(20.18%)、硬膜外出血60例(18.35%)、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14.9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7例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7例颅脑损伤依次为硬膜下出血69例(21.10%)、脑挫裂伤66例(20.18%)、硬膜外出血60例(18.35%)、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14.98%)、脑室内出血32例(9.79%)、脑内血肿31例(9.48%)、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1.22%)、脑疝16例(4.89%)。随访1周~3年,恢复良好278例(85.02%)、中等残疾23例(7.03%)、重度残疾12例(3.67%)、植物生存3例(0.92%)、死亡11例(3.36%)。CT复查显示后遗症38例,其中脑软化灶14例,硬膜下积液10例,局限性、弥漫性脑萎缩分别为6例、2例,脑积水、脑梗死各3例。结论 CT检查的分辨率高,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病变,检查方便、成像快,不仅能显示病变,而且可以确定颅脑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无法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6
3
作者 玉建勋 文宁 +2 位作者 黎雪华 李雪飞 李伟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无法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91例无法手术治...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无法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91例无法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射频消融治疗老年NSCLC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191例老年NSCLC患者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总有效率为47.12%。191例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9.74%,无死亡患者。191例NSCLC患者1、3、5年总生存率为94.76%、70.68%、37.70%;1、3、5年无瘤生存率为84.82%、62.83%、28.27%。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靶向治疗及淋巴管血管侵犯与老年NSCLC患者总生存期密切相关,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血管侵犯与老年NSCLC患者无瘤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对无法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尚可。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靶向治疗及淋巴管血管侵犯可能影响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射频消融治疗 老年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与靶扫描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4期371-372,共2页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单个、球形、直径≤3 cm的肺内占位病变。由于病变的CT征象存在重叠性,定性诊断较难。如何充分显示SPN特征及其周围征象是诊断的关键[1]。
关键词 定性诊断 肺孤立性结节 高分辨率CT 靶扫描 应用 孤立性肺结节 占位病变 CT征象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个体化检查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李伟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CT尿路成像(CTU)对肾实质、尿路形态和肾功能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度均较高,但由于扫描面积大、多期扫描及对比剂的应用,对患者有较高的潜在风险。尽管CTU的适应证、影像标准和诊断思路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国内CTU诊断尚无公认的方案,因此... CT尿路成像(CTU)对肾实质、尿路形态和肾功能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度均较高,但由于扫描面积大、多期扫描及对比剂的应用,对患者有较高的潜在风险。尽管CTU的适应证、影像标准和诊断思路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国内CTU诊断尚无公认的方案,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检查,如降低管电压、管电流,缩短扫描时间,缩小扫描范围等,改变对比剂注射方式和成像方法,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图像重建等,保证图像真实呈现,以提供更丰富、真实的诊断信息,实现国际放射防护协会倡导的合理达到尽可能低剂量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 个体化检查 辐射剂量管理 对比剂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低剂量CT扫描最佳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拟诊HIE 120例,随机等分为4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层厚、层间距7mm,管电流常规剂量组200mAs、低剂量组分别为100,75,50...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低剂量CT扫描最佳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拟诊HIE 120例,随机等分为4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层厚、层间距7mm,管电流常规剂量组200mAs、低剂量组分别为100,75,50mAs行颅脑扫描。对比4种剂量扫描产生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用模拟儿童头颅的水模扫描,进行图像噪声比较,计算并比较各剂量下的CT值均数与标准差;盲氏评判图像质量,以优、良、及格的图像为"可诊断图像"。结果: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CTDIw值随之下降,75mAs组、50mAs组分别为200mAs组的37.5%和25%;图像质量也随扫描剂量下降而下降。200,100 mAs组以优、良为主,可诊断图像均为100%,75,50 mAs组可诊断图像分别为96.67%及93.33%,水模测试低剂量组中75、50mAs噪声较200mAs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随剂量的下降,噪声随之增大,呈负相关关系(r=-0.909,P<0.05)。结论:75mAs低剂量图像以良为主,虽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比50mAs的好,不影响HIE诊断,降低了辐射剂量,有效地保护新生儿,符合医用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新生儿 颅脑
下载PDF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特征分析及实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伟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3418-3420,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的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的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的CT表现,探讨新生儿HIE的CT分度、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88例进行随访,时间为9d至2年。结果:185例HIE患儿CT诊断为轻度64例,中度90例,重...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的CT表现,探讨新生儿HIE的CT分度、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88例进行随访,时间为9d至2年。结果:185例HIE患儿CT诊断为轻度64例,中度90例,重度3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6.49%,临床分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995 9,P<0.05)。88例随访复查,随访率47.57%,恢复正常57例(64.77%)。CT检查可见,轻、中度患儿的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缩小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中、重度演变为外部性脑积水分别为8例、7例;硬膜下积液2例、3例;脑软化灶2例、5例;局限性脑萎缩9例、2例;弥漫性脑萎缩为2例、5例。重度有1例脑穿通畸形。结论:CT分度越重,预后越差,CT检查能为HIE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B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CT、B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搜集HIE患儿130例,其中男88例,女42例,进行头颅CT检查,其中60例作B超检查。分析CT表现、CT分度与临床的关系、CT检查时间对其表现的影响、CT与B超检查的比较、B超... 目的:探讨CT、B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搜集HIE患儿130例,其中男88例,女42例,进行头颅CT检查,其中60例作B超检查。分析CT表现、CT分度与临床的关系、CT检查时间对其表现的影响、CT与B超检查的比较、B超检查与临床分度关系等。结果:CT显示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影104例,弥漫性低密度影26例,灰白质界限模糊49例。界限消失20例,轻、中、重度CT分别为51例、49例、30例,临床分度分别为49例、48例、33例,脑池、脑室变窄44例、消失12例,颅内出血3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B超检查异常57例,脑实质广泛均匀轻度回声增强27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9例,颅内出血10例。CT检查时间以出生4~7d为宜,CT、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5%、95%,B超检查与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CT和B超检查在HIE诊断中各有特征,可以互补,均是诊断HIE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B超
下载PDF
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67.39%);硬膜下出血9例(4.89%);脑室及室...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67.39%);硬膜下出血9例(4.89%);脑室及室管膜下出血17例(9.24%);脑实质出血12例(6.52%);混合性出血22例(11.96%)。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100例(54.3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CT检查可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早期进行CT检查能较简便准确地诊断颅内出血,为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的诊断特点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5期5317-5319,共3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病,是由于宫内缺氧产后窒息而有效的呼吸未建立而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患儿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后遗症,是造成患儿以后智力...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病,是由于宫内缺氧产后窒息而有效的呼吸未建立而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患儿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后遗症,是造成患儿以后智力低下、发育落后、脑瘫、癫痫等病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学
下载PDF
以癫痫首诊的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6期601-602,共2页
外部性脑积水(exteITIalhydrocephMus,EH)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脑发育异常的一组症候群。对于本病文献有报道,但对于以癫痫为首诊的病例报道不多,常导致误诊误治。现将我院2008-2011年以癫痫为首诊收治的EH患儿38例... 外部性脑积水(exteITIalhydrocephMus,EH)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脑发育异常的一组症候群。对于本病文献有报道,但对于以癫痫为首诊的病例报道不多,常导致误诊误治。现将我院2008-2011年以癫痫为首诊收治的EH患儿38例的CT影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CT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首诊 癫痫 婴幼儿 脑发育异常 病例报道 误诊误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和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伟 黎军 卢荣然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4期53-54,共2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实验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生活...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实验组采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 臭氧注射 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PDF
经皮激光联合臭氧消融术与单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 袁炜庆 黎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6期173-174,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臭氧消融术与单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激光联合臭氧组和臭氧组各50例,联合组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加臭氧消融术治疗,臭氧组单纯使...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臭氧消融术与单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激光联合臭氧组和臭氧组各50例,联合组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加臭氧消融术治疗,臭氧组单纯使用臭氧消融术治疗,术后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判定两组疗效。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在3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随访,3个月时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0%,单纯臭氧消融术组总有效率为92.0%,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臭氧组(P<0.05),12个月时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0%,单纯臭氧消融术组总有效率为90.0%,联合组疗效也显著优于臭氧组(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两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前VAS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d和2周时联合组VAS均明显低于臭氧组(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的臭氧消融术疗效更显著,更有利于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臭氧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