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安艳霞 +2 位作者 林顺顺 张剑 梦琴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4期96-100,共5页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人才为目的,对"食品工艺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人才为目的,对"食品工艺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意识为目标,最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食品工艺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层次螺旋协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安艳霞 +2 位作者 林顺顺 张剑 梦琴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为了满足市场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双层次螺旋协同方式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借助政府与企业构建成外层次协同、企业及高校构建成内层次协同,其中政府起引导与监督作用,企业占主导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市场... 为了满足市场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双层次螺旋协同方式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借助政府与企业构建成外层次协同、企业及高校构建成内层次协同,其中政府起引导与监督作用,企业占主导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市场的需求方面起融合作用,内外双层次螺旋协同,以培育出符合食品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 应用人才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发酵工艺参数对嫩啤酒抗氧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桂芳 +1 位作者 赵谋明 赵海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56-159,共4页
为提高啤酒的抗氧化力及改善其风味稳定性,系统研究了麦汁发酵过程中抗氧化力的变化及发酵工艺参数包括麦汁浓度、酵母接种量、酵母代数与发酵温度对嫩啤酒抗氧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汁发酵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 为提高啤酒的抗氧化力及改善其风味稳定性,系统研究了麦汁发酵过程中抗氧化力的变化及发酵工艺参数包括麦汁浓度、酵母接种量、酵母代数与发酵温度对嫩啤酒抗氧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汁发酵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和还原力分别提高了6.27%、3.46%和31.38%。麦汁浓度从6°P增加到12°P,嫩啤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与还原力升高显著,浓度超过12°P后,抗氧化指标增速减缓或略有下降。酵母接种量在800~3200万个/mL之间的嫩啤酒抗氧化力随酵母接种量的增加而升高。1、2、4和5代酵母发酵嫩啤酒的抗氧化力随酵母代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9、12和15℃发酵嫩啤酒的抗氧化力随发酵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是提高啤酒抗氧化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啤酒 抗氧化力 发酵工艺参数 酵母
下载PDF
糖化工艺对麦汁总酚含量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谋明 赵海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6-140,共5页
为提高啤酒的抗氧化力以及改善其风味稳定性,研究糖化工艺对麦汁总酚含量和抗氧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过程中,麦汁的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总体呈增加趋势。适当提高蛋白质休止温度,延长休止时间,可显著提高终麦汁... 为提高啤酒的抗氧化力以及改善其风味稳定性,研究糖化工艺对麦汁总酚含量和抗氧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过程中,麦汁的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总体呈增加趋势。适当提高蛋白质休止温度,延长休止时间,可显著提高终麦汁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力。糖化温度与时间对麦汁总酚含量和抗氧化力影响显著,其中糖化时间较温度的影响大。此外,总酚含量与麦汁抗氧化力评价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酚类是麦汁的主体抗氧化物质。这些结果均表明糖化阶段麦汁中抗氧化物质是从麦芽中逐渐释放,而非生成的。本文为改进糖化工艺,提高麦汁的抗氧化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汁 糖化 抗氧化力 温度 时间
原文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食品工艺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安艳霞 张艳杰 +1 位作者 张剑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8期110-113,共4页
在新工科工程认证背景下和“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课程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工程认证要求为标准,以“互联网+”为媒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普通课堂与互联网相结合,构建“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在教学中,以学... 在新工科工程认证背景下和“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课程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工程认证要求为标准,以“互联网+”为媒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普通课堂与互联网相结合,构建“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与讲、教与练并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增加小组成员、师生之间互动的频率,将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恰当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在工程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工程认证所需的达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教学 工程认证 食品工艺学
下载PDF
开放性“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3 位作者 毛烨炫 马阳阳 宋晓燕 孙灵霞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6期115-117,共3页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学生的核心必修课,研究营养物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探讨了开放性实验在该课程中的初步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学生的核心必修课,研究营养物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探讨了开放性实验在该课程中的初步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后疫情背景下“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安艳霞 +1 位作者 张剑 林顺顺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食品工艺学”作为食品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网络教学工具的出现促进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借助“学习通”“钉钉”和“... 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食品工艺学”作为食品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网络教学工具的出现促进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借助“学习通”“钉钉”和“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重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将当前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训与翻转课堂的课时量,通过“全过程考核”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创新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食品工艺学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酿酒酵母胞内磷酸腺苷和辅酶Ⅰ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谋明 +2 位作者 俞志敏 雷宏杰 赵海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2-498,共7页
为准确监控酿酒酵母胞内磷酸腺苷和辅酶I的代谢情况,作者建立了酿酒酵母胞内磷酸腺苷和辅酶I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胞内代谢物经液氮研磨提取后,采用Agilent ZorbaxSB-Aq色谱柱(5μm,4.6mm×150mm)分离,流动相0.025mmol/L三乙胺... 为准确监控酿酒酵母胞内磷酸腺苷和辅酶I的代谢情况,作者建立了酿酒酵母胞内磷酸腺苷和辅酶I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胞内代谢物经液氮研磨提取后,采用Agilent ZorbaxSB-Aq色谱柱(5μm,4.6mm×150mm)分离,流动相0.025mmol/L三乙胺-磷酸缓冲液(pH6.0)与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mL/mim,检测波长254nm。在此条件下,3种磷酸腺苷和两种辅酶I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回收率在98.30%~103.42%之间,RSD<3.00%。结果表明,本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酿酒酵母胞内磷酸腺苷和辅酶I摩尔质量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酿酒酵母 磷酸腺苷 辅酶Ⅰ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课程思政的“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9
作者 马阳阳 张平安 +3 位作者 高晓平 毛烨炫 《食品工程》 2023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开展“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改革。分析了“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现状,从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以学为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模式3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食品科技人才。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生物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10
作者 毛烨炫 +2 位作者 赵培均 马阳阳 《食品界》 2023年第10期62-64,共3页
我国作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的会员,明确提出4年制本科学士需要通过对高等数学、相关自然科学领域、相关工程系列基础以及专业系统知识方面的学习,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现实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对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有... 我国作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的会员,明确提出4年制本科学士需要通过对高等数学、相关自然科学领域、相关工程系列基础以及专业系统知识方面的学习,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现实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对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科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按照工程认证要求的OBE理念改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根据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对教学效果进行监督评价。从2016年开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进行专业改革,经过多年的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11月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组的进校考察,2022年7月正式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并获得证书,为河南农业大学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食品学科工程教育认证的顺利推进,对提高校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积极对接行业需求,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本校其他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食品学科 河南农业大学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工程教育认证 自然科学领域 达成度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小麦粉特性及其蒸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志录 张梦杰 +3 位作者 姬生鑫 张俊 杨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7-324,共8页
目前蒸饼的制作大多采用传统的半烫面工艺,工序较为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采用不同热处理方式(蒸汽处理、微波处理、干热处理)对小麦粉进行热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粉的糊化特性、热机械学特性、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并将处... 目前蒸饼的制作大多采用传统的半烫面工艺,工序较为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采用不同热处理方式(蒸汽处理、微波处理、干热处理)对小麦粉进行热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粉的糊化特性、热机械学特性、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并将处理后的小麦粉添加到未处理的小麦粉中制成蒸饼,考察了所制得的蒸饼的水分分布、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3种热处理的适当处理时间都可以提高小麦粉的黏度和回生值;经干热处理和微波处理后的小麦粉的破损淀粉含量高于经蒸汽处理的小麦粉。3种热处理小麦粉的添加均可以提高面团的吸水率,蒸汽处理小麦粉的添加使面团耐揉性降低、蒸煮稳定性提高,微波和干热处理小麦粉的添加使面团的耐揉性和内部结构稳定性提高。适当处理时间的热处理小麦粉的添加可以提高蒸饼的结合水含量、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其中,经蒸汽处理40 min、微波处理2 min和干热处理30 min后的小麦粉的添加制得的蒸饼有相对适中的强韧性、较高的结合水含量和感官评分。该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热处理后的小麦粉代替传统的烫面工艺制作高品质蒸饼具有可行性,同时能够为蒸饼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数据和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热处理 小麦粉 蒸饼 感官评分
下载PDF
小米粥油的制作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欣 +3 位作者 艾志录 杨勇 姬生鑫 郑帅帅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9-179,共11页
本研究以小米为原料,研究米粥油的制作工艺。以感官评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碘蓝值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蒸煮时间对米粥油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 本研究以小米为原料,研究米粥油的制作工艺。以感官评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碘蓝值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蒸煮时间对米粥油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确定了米粥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41 min,浸泡温度51℃,蒸煮时间47 min。此条件下,米粥油的感官评分为84.80分,可溶性固形物为4.79 g/100 g,碘蓝值为0.48,与理论值接近,数据可靠。同时,该工艺条件下制作出的米粥油具有剪切稀化特性,有助于吞食困难人群的食用,也有利于工业生产中的泵送和灌注工艺。本研究为米粥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粥油 响应面优化 感官评分 可溶性固形物 表观黏度
下载PDF
不同紫薯馒头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及感官品质比较
13
作者 范超奇 +5 位作者 宋淼 谷懿潇 唐凝 索标 贾志莹 艾志录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8,共10页
该研究采用8种紫薯粉,对比了其制备紫薯面团的pH值、可滴定酸度(Titratable Acidity,TTA)值与发酵能力,分析了8种紫薯馒头活性成分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差异,阐明了紫薯馒头活性成分与黄嘌呤氧化酶抑... 该研究采用8种紫薯粉,对比了其制备紫薯面团的pH值、可滴定酸度(Titratable Acidity,TTA)值与发酵能力,分析了8种紫薯馒头活性成分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差异,阐明了紫薯馒头活性成分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筛选出一种能制备具有潜在降尿酸功能紫薯馒头的紫薯粉。结果表明,济黑一号紫薯馒头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与还原力分别为195.70 mg RE/100 g、2.16 mg C3G/100 g、11.93μmol AE/100 g、29.07 mmol TE/100 g和2.69 mmol VE/100 g,均显著高于其它7种紫薯馒头(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黄酮和总花色苷是造成不同紫薯馒头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与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济黑一号和济黑二号紫薯馒头感官评分相对较高,分别为86.56和88.22。因此,济黑一号紫薯馒头综合品质最优,济黑一号紫薯粉适用于降尿酸紫薯馒头的开发。该研究为紫薯馒头降尿酸活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功能性紫薯馒头的开发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馒头 活性成分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