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 |
李今庸
|
《中医药研究》
|
1991 |
8
|
|
2
|
三国时代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考 |
李今庸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01 |
7
|
|
3
|
《黄帝内经》中“小心”及其临床意义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07 |
9
|
|
4
|
论“穴位”在人身中的重要意义 |
李今庸
|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6
|
|
5
|
我国古代对“脑”的认识 |
李今庸
|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
1999 |
6
|
|
6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李今庸
|
《中医药学刊》
|
2002 |
4
|
|
7
|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八)——辨治泌尿生殖系疾病验案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15 |
4
|
|
8
|
灵魂不能丢 优势要发扬——论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 |
李今庸
|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9
|
《黄帝内经》在东方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为纪念天津中医药大学建校50周年而作 |
李今庸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08 |
3
|
|
10
|
“痓”非“痙”的俗体字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05 |
3
|
|
11
|
从实践的观点看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成败 |
李今庸
|
《湖北中医杂志》
|
2003 |
3
|
|
12
|
《灵枢经》析疑四则 |
李今庸
|
《湖北中医杂志》
|
1980 |
4
|
|
13
|
略论中医学史和发展前景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05 |
2
|
|
14
|
读《黄帝内经》札记(五)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10 |
2
|
|
15
|
读《金匮要略校注》后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12 |
2
|
|
16
|
保持中医特色 弘扬中医优势——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封信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05 |
2
|
|
17
|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中的“魁羸”“尪羸”“尫羸” |
李今庸
|
《医古文知识》
|
2001 |
1
|
|
18
|
排除种种干扰 促进中医药学正常发展 |
李今庸
|
《湖北中医杂志》
|
2004 |
2
|
|
19
|
“按摩”古史考 |
李今庸
|
《医古文知识》
|
2003 |
2
|
|
20
|
读《神农本草经》札记 |
李今庸
|
《中医药通报》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