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离子掺杂磷酸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谷和云 李昇 +2 位作者 李二 王凯 徐江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7,共4页
通过简单水热反应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并结合后期热处理过程制备了镁离子掺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了镁离子掺杂磷酸铁锂的成分、形貌和结构。元素分布结果证明镁离子均... 通过简单水热反应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并结合后期热处理过程制备了镁离子掺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了镁离子掺杂磷酸铁锂的成分、形貌和结构。元素分布结果证明镁离子均匀掺杂在磷酸铁锂材料中。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镁离子掺杂后的磷酸铁锂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0.1C放电比容量为160.1 m A·h/g)和优越的倍率性能(20C放电比容量为77.2 m A·h/g),同时减小了极化和电荷迁移电阻。这条合成路线是提高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磷酸铁锂 镁离子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柱芳烃纳客在吸附和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玉娟 揭克诚 +1 位作者 李二 黄飞鹤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2-843,共12页
非多孔自适应晶体(nonporous adaptive crystals,英文简称为"NACs",中文简称为"纳客")是本课题组首次提出和定义的一种新颖的吸附和分离材料.基于柱芳烃的纳客具有易于制备,化学、水汽、热稳定性好,溶液加工性好,... 非多孔自适应晶体(nonporous adaptive crystals,英文简称为"NACs",中文简称为"纳客")是本课题组首次提出和定义的一种新颖的吸附和分离材料.基于柱芳烃的纳客具有易于制备,化学、水汽、热稳定性好,溶液加工性好,重复利用性高等优点,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化工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柱芳烃的纳客在吸附和分离中的应用,讨论在吸附分离过程中所伴随的晶体结构由最初的非多孔晶体状态转变为新的包裹客体晶体状态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气相色谱和核磁等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晶体在吸附和分离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构变化与吸附分离性能.这些机理的研究为基于柱芳烃的纳客在工业上的可能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芳烃 非多孔自适应晶体 吸附 分离 纳客
原文传递
水解-刻蚀法制备CuMnO_2纳米片阵列薄膜及其催化性能
3
作者 朱倩 李二 +5 位作者 周晨 许艺术 张颖朦 王凯 杨则恒 张卫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96-4202,共7页
以Cu O纳米片阵列为前体,通过水解-刻蚀法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出了Cu Mn O_2纳米片阵列薄膜。由于同时存在具有催化活性的Cu(Ⅰ)和Mn(Ⅲ),Cu Mn O_2纳米片阵列薄膜对催化H2O_2氧化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具有优异的效果。进一步放大实验表明,... 以Cu O纳米片阵列为前体,通过水解-刻蚀法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出了Cu Mn O_2纳米片阵列薄膜。由于同时存在具有催化活性的Cu(Ⅰ)和Mn(Ⅲ),Cu Mn O_2纳米片阵列薄膜对催化H2O_2氧化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具有优异的效果。进一步放大实验表明,该Cu Mn O_2薄膜具有稳定的催化性能。基于基底生长的薄膜催化剂能够解决粉体催化剂容易团聚、分离回收困难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刻蚀 合成 CuMnO2 纳米结构 催化
下载PDF
机制砂石粉表面修饰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小龙 季碧碧 +7 位作者 曹远 李二 赵怀华 李建伟 曹晓华 孙玉 邢国兵 王文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8,共5页
目的提供一种以化学接枝法替代传统物理吸附法的理论思路,改善机制砂石粉在水泥中的和易性。方法先将机制砂石粉与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进行羟基反应,使其表面带有C=C化学官能团,再与丙烯酸(AA)、2-甲基丙... 目的提供一种以化学接枝法替代传统物理吸附法的理论思路,改善机制砂石粉在水泥中的和易性。方法先将机制砂石粉与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进行羟基反应,使其表面带有C=C化学官能团,再与丙烯酸(AA)、2-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共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热重曲线、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表征机制砂石粉的改性效果和表面结构。将合成的复合材料以不同的比例掺杂于水泥中,通过净浆实验研究合成材料与水泥的流动适应性和流动保持性。结果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化学键的方式链接在机制砂石粉表面。与未修饰的机制砂石粉相比,修饰后的机制砂石粉的可流动性及流动保持性有较大改善。结论经高分子化合物改性后,机制砂石粉在水泥中的流动适应性和流动保持性有显著提高。该思路合成的新型材料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石粉 表面修饰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分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