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基础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庚生 李美华 李义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临床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病.可发生在各种年龄段.但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机理至今众说纷纭。近期我们利用CT和MRI动态跟踪观察了一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发现各种原因造成的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临床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病.可发生在各种年龄段.但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机理至今众说纷纭。近期我们利用CT和MRI动态跟踪观察了一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发现各种原因造成的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基础。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分流术后脑组织塌陷和先天性蛛网膜囊肿破裂等引起的相对性低颅内压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现简要介绍本组典型病例.并就其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机制
下载PDF
PCNA、PTTG、c-myc、p53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熊志阳 李美华 李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垂体腺瘤转化基因(PTTG)、c-myc、p53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PTTG、c-myc、p53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TTG和PCNA表达水平在...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垂体腺瘤转化基因(PTTG)、c-myc、p53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PTTG、c-myc、p53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TTG和PCNA表达水平在侵袭性和复发性垂体腺瘤中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而在复发性垂体腺瘤组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myc的表达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和复发性垂体腺瘤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p53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结论PTTG和PCNA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增殖能力密切相关,而c-myc和p53还不能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PCNA PTTG c—myc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美华 洪涛 +3 位作者 李义 周东伟 曾而明 徐庚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 目的探讨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侵入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对侵人海绵窦内的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病人生存状况。结果头痛头晕、外展麻痹和面部麻木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切除≥90%2例。12例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6例,面部麻木7例,外展功能障碍4例,面瘫7例。随访6—59个月(平均38.6个月),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他人照顾。13例无肿瘤复发,2例残余肿瘤增大者中1例经γ刀治疗肿瘤生长得到控制。眼球运动和上睑下垂均完全恢复,面瘫基本恢复,面部麻木5例部分缓解,外展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对侵人海绵窦的岩斜脑膜瘤应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脑膜瘤 海绵窦 显微外科手术 颅神经
原文传递
弱电网下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并网谐振抑制及畸变电网情况下并网电流改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钟草茂 张志 李义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1-82,共12页
三相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因滤波器与电网阻抗易构成欠阻尼特性而造成系统谐振,以及网侧电压含谐波导致并网电流畸变进而影响并网电流质量。针对滤波器带来的谐振问题,分析了谐振机理并提出了电容电流前馈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对谐振进行抑制... 三相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因滤波器与电网阻抗易构成欠阻尼特性而造成系统谐振,以及网侧电压含谐波导致并网电流畸变进而影响并网电流质量。针对滤波器带来的谐振问题,分析了谐振机理并提出了电容电流前馈有源阻尼控制策略对谐振进行抑制;针对网侧电压含谐波的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VSG电压电流双环等效模型的虚拟阻抗重塑方法来改善并网电流波形,给出了谐波阻抗选取的依据,并通过根轨迹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阻尼 谐振抑制 并网电流质量 虚拟阻抗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单纯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义 李美华 余念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7期3888-3891,共4页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的不同类型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单纯后路复位矫形及减压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纯经后路内固定及减压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不同畸形患者,共34例,其...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的不同类型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单纯后路复位矫形及减压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纯经后路内固定及减压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不同畸形患者,共34例,其中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26例(26例中19例合并寰枕融合,12例合并Chiari畸形,13例合并脊髓空洞症),齿状突畸形合并寰枢脱位8例(其中2例合并Chiari畸形,1例合并扁平颅底,1例合并寰椎畸形).所有患者均行动力位X线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颅颈MRI扫描.术中均行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并行枕颈固定植骨融合,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行枕部小骨窗减压.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症状明显改善者29例(85.3%).症状稳定无变化者5例(14.7%),无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病例.结论 单纯经后路复位及减压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失稳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 畸形 寰枢关节 脱位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ghγ坐标系的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简化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 陈浩辉 +2 位作者 陈思哲 张兆 李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324-4338,共15页
针对中点钳位型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拓扑,该文提出一种基于ghγ坐标系的简化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该方法以各冗余小矢量为中心点,将原矢量空间降阶分解为若干个两电平四桥臂矢量空间,仅需要简单的坐标变换和计算就能得到开关器件... 针对中点钳位型三电平四桥臂逆变器拓扑,该文提出一种基于ghγ坐标系的简化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该方法以各冗余小矢量为中心点,将原矢量空间降阶分解为若干个两电平四桥臂矢量空间,仅需要简单的坐标变换和计算就能得到开关器件的占空比,还能自动获取冗余矢量和相邻电压矢量并优化组成开关序列,克服了传统三电平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存在过多的四面体选择、占空比计算过程存在较多的三角函数运算和需人工查找冗余矢量并存储大量开关序列的缺点。同时,针对中点电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调节冗余矢量占空比以精确补偿电容电荷量的计算方法。所提简化调制方法能拓展应用于多电平四桥臂逆变器中。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冗余矢量 空间矢量降阶分解 中点电位平衡
下载PDF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美华 李义 +2 位作者 徐庚生 陈恒 郝向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 :研究颅咽管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 110例颅咽管瘤手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结果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切除程度和术中垂体柄、下丘脑... 目的 :研究颅咽管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 110例颅咽管瘤手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结果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切除程度和术中垂体柄、下丘脑等的受损状况有关。尿崩、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癫痫是颅咽管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分别为 79.1%、47.3%、88.2 %和 17.3%。结论 :耐心细致的术中显微外科操作和严格规范化的术后管理对降低颅咽管瘤术后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术后并发症 显微外科 垂体柄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腰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曾而明 洪涛 李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5-906,90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3月,95例患者进行了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切口漏10例,外伤性脑脊液漏12例,经蝶窦术后脑脊液漏15例,术后颅内和椎管内感染58例。结果持续...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3月,95例患者进行了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切口漏10例,外伤性脑脊液漏12例,经蝶窦术后脑脊液漏15例,术后颅内和椎管内感染58例。结果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的治愈率为99%,无颅内感染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微创的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池引流 脑脊液 治疗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及面听神经功能保护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义 李美华 +4 位作者 江志群 徐庚生 洪涛 李东海 曾而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72-3673,共2页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但因其毗邻重要的神经结构,术后并发症特别是面神经损伤的防治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其预后。我科2009—2011年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86例。治疗效果良好,现...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但因其毗邻重要的神经结构,术后并发症特别是面神经损伤的防治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其预后。我科2009—2011年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86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切除 乙状窦后入路 听神经瘤 神经功能保护 小骨窗 面神经损伤 术后并发症 神经结构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蛛网膜囊肿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念祖 李美华 李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0,共2页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s,AC)是一种颅内良性病变,占颅内占位j生病变的1%,一般多见于侧裂,其次为小脑脑桥角区、四叠体池、小脑蚓部。发生于鞍区的AC较少,占颅内AC的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收治1例鞍...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s,AC)是一种颅内良性病变,占颅内占位j生病变的1%,一般多见于侧裂,其次为小脑脑桥角区、四叠体池、小脑蚓部。发生于鞍区的AC较少,占颅内AC的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收治1例鞍区AC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经鼻蝶入路 鞍区 手术治疗 神经内镜 颅内良性病变 cysts 小脑脑桥角
原文传递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志阳 李美华 李义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71-72,7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垂体腺瘤标本60例,其中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30例和25例,复发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垂体腺瘤标本60例,其中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30例和25例,复发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CNA表达阳性率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50%和16%,复发性与非复发性垂体腺瘤分别为80%和3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PCNA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脑性缄默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美华 曾春晖 +3 位作者 洪涛 李东海 李义 徐庚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20-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小脑性缄默的临床特点及其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4例和英文文献报告的137例共141例后颅窝手术后出现的小脑性缄默病例。结果儿童病例127例,占90.1%。手术病变位于小脑蚓部者125例(88.7%)。小...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小脑性缄默的临床特点及其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4例和英文文献报告的137例共141例后颅窝手术后出现的小脑性缄默病例。结果儿童病例127例,占90.1%。手术病变位于小脑蚓部者125例(88.7%)。小脑性缄默均为暂时性,发生的平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7d和56.2d。结论小脑性缄默多见于儿童小脑蚓部肿瘤手术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小脑齿状核丘脑腹外侧核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缄默 后颅窝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平根 李美华 李义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Beta-连环蛋白(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及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脑动脉瘤标本中Beta-catenin的表达,同时将5例正常脑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结果Beta-catenin在... 目的通过观察Beta-连环蛋白(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及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脑动脉瘤标本中Beta-catenin的表达,同时将5例正常脑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结果Beta-catenin在正常脑动脉壁表达阳性,平均分值3.0±0.0;未破裂动脉瘤中表达稍弱,平均分值2.1±0.3;破裂动脉瘤壁表达最低,平均分值1.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壁表达下降,在破裂动脉瘤壁仅有少量表达。Beta-catenin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BETA-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庚生 李美华 +9 位作者 陈恒 李义 郝向阳 洪涛 邹安琦 王淳良 况建国 周东伟 李东海 曾春晖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321-322,共2页
目的 介绍78例鞍上颅咽管瘤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开颅,应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个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72例,占92.3%;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2.6%。术后随访1月-22年,平均3.6年。能... 目的 介绍78例鞍上颅咽管瘤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开颅,应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个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72例,占92.3%;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2.6%。术后随访1月-22年,平均3.6年。能正常日常工作或生活者67例,生活需要照顾者6例,死亡3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鞍上颅咽管瘤手术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翼点入路 手术 治疗 颅咽管瘤
下载PDF
PTTG和C-myc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15
作者 李义 李美华 熊志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PTTG和C-myc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TG和C-myc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TTG在侵袭性和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 目的:通过检测PTTG和C-myc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TG和C-myc在侵袭性、非侵袭性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TTG在侵袭性和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P<0.05。C-myc的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复发组与侵袭组、复发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TG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和术后复发可能密切相关。而C-myc可能不能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PTTG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后通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义 熊志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后通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146例,其中采用后通道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19例(观察组),并与同期行常规前通道手术的12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74.... 目的探讨后通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146例,其中采用后通道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19例(观察组),并与同期行常规前通道手术的12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74.19%的临床症状术后明显好转或消失,84.2%术后脑空系统缩小,无一例感染和分流管梗阻;对照组76.44%临床症状术后明显好转或消失,83.5%术后脑室系统缩小,并发感染3例(2.36%),堵管5例(3.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通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安全、有效,可作为常规(前通道)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通道 脑室-腹腔分流 脑积水
下载PDF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三相四开关整流器控制及调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乾烜 张志 +2 位作者 李义 李世康 任斌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9-26,共8页
三相四开关整流器(Three-phase Four-switch Rectifier,TPFSR)由于其低成本和可作为六开关整流器的故障重构拓扑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分析了TPFSR的工作原理,建立了αβ静止坐标系和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精确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 三相四开关整流器(Three-phase Four-switch Rectifier,TPFSR)由于其低成本和可作为六开关整流器的故障重构拓扑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分析了TPFSR的工作原理,建立了αβ静止坐标系和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精确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 (SVPWM)和一种载波调制方法(SPWM),并从本质上证明了两种调制方法的一致性。针对直流侧两电容电压有可能出现的不平衡问题,提出在故障重构桥臂的电流参考值上叠加电容电压偏移直流分量的控制策略,并详细推导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电容均压的具体实施方法,实现了两电容电压平衡控制。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调制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开关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电容电压平衡
下载PDF
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18
作者 李义 李美华 +1 位作者 余念祖 万贻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 目的探讨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切除突出髓核32例,平均手术时间(62.4±13.6)min,术中出血量(31.0±5.6)ml,32例病人术后腰腿痛及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好转。3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外科显微镜下经肌肉间隙套管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显露清楚,神经根减压彻底,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明确,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下腰椎 微创外科手术 入路 椎板间 经肌肉间隙套管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磨除齿状突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扁平颅底的疗效(附三例报告)
19
作者 余念祖 李美华 +1 位作者 赵业禹 李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8-500,共3页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9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齿状突磨除治疗3例颅底凹陷症合并扁平颅底的患者,并同期行枕颈融合术。3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高位脊髓、延髓受压症状;影像学均显示齿状突的大部分高于硬腭线。手术过程均顺利,...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9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齿状突磨除治疗3例颅底凹陷症合并扁平颅底的患者,并同期行枕颈融合术。3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高位脊髓、延髓受压症状;影像学均显示齿状突的大部分高于硬腭线。手术过程均顺利,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后痊愈,其他2例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齿状突 颅底凹陷症 腰大池引流 脑脊液漏 枕颈融合术 经鼻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Id1调控NF-κB提高垂体瘤侵袭性的作用
20
作者 李义 李美华 余念祖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分化因子1(Id1)对垂体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侵袭性垂体瘤和非侵袭性垂体瘤中Id1及NF-κB的表达。构建Id1-pcDNA3.1过表达载体,并将构建成功... 目的探讨抑制分化因子1(Id1)对垂体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侵袭性垂体瘤和非侵袭性垂体瘤中Id1及NF-κB的表达。构建Id1-pcDNA3.1过表达载体,并将构建成功的Id1-pcDNA3.1过表达载体与NF-κB阻断剂LY294002共同作用小鼠垂体腺瘤αT3-1细胞,细胞分为未处理组(对照组)、NF-κB阻断剂LY294002组(LY294002组)、空载组、空载+LY294002组、Id1过表达组、Id1过表达+LY294002组,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侵袭性垂体瘤中Id1及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NF-κB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酶切结果证实Id1-pcDNA3.1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及Id1过表达+LY294002组中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红色荧光减弱;与空载组比较,Id1过表达组中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Id1过表达组比较,Id1过表达+LY294002组中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红色荧光减弱。结论 Id1对垂体瘤中NF-κB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抑制分化因子1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