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余曼 汪正祥 +2 位作者 雷耘 李中强 谭庆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3-1339,共7页
本实验对武汉市城区主干道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与叶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尘源条件下,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乔木中悬铃木滞尘能力较高,可达6.9345 g/m2;小乔木中紫薇和紫叶李是滞尘能力较高的树种,滞尘能力... 本实验对武汉市城区主干道主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与叶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尘源条件下,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乔木中悬铃木滞尘能力较高,可达6.9345 g/m2;小乔木中紫薇和紫叶李是滞尘能力较高的树种,滞尘能力分别为1.9543 g/m2和1.8790 g/m2;灌木中红花檵木和杜鹃等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分别可达4.0373 g/m2和3.8875 g/m2;(2)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结构发现:叶表具毛被、褶皱、较深的不规则网格等特征的树种滞尘能力较高,叶表平滑或叶表网格结构规则且较浅时滞尘能力较低;(3)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尘源条件下滞尘能力差异显著,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越高,滞尘能力也越大。以车流量近似模拟尘源条件表明,滞尘能力与车流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树种 滞尘能力 扫描电镜 叶表面结构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草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孟睿 何连生 +5 位作者 过龙根 席北斗 李中强 舒俭民 刁晓君 李必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88-2596,共9页
2011年9月对长江中下游的4个草型清水湖泊(龙感湖、梁子湖、斧头湖及保安湖)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231种,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硅藻和绿藻组成.4个湖泊均处于中营养状态,出现的主要浮游植物有窝形席藻、肘状针杆... 2011年9月对长江中下游的4个草型清水湖泊(龙感湖、梁子湖、斧头湖及保安湖)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231种,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硅藻和绿藻组成.4个湖泊均处于中营养状态,出现的主要浮游植物有窝形席藻、肘状针杆藻、小席藻、小型黄丝藻等.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调查范围内的每个湖泊所有采样点的主要浮游植物与8个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总磷是影响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草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草型湖泊
原文传递
梁子湖水-陆交错区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詹存卫 于丹 +2 位作者 吴中华 刘春花 李中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3-580,共8页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 ;3)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4)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5 )金鱼藻 +狐尾藻 +荇菜 (Nymphyoides peltatum)群落 ;6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菱 (Trapabispinosa) +菰 (Zizania latifolia)群落 ;7)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 ;8)菰 +荇菜 +水蓼群落 ;9)湿生植物(Helophyte)群落。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为 :狐尾藻 +苦草 +金鱼藻群落 2 414g· m- 2 ,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4379g· m- 2 ,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1486 g· m- 2 ,微齿眼子菜群落 2 80 5 g· m- 2。交错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群落内优势种的生长方式、人为活动的干忧以及个体生态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陆交错区 群落生态学 水生植物 湖泊
下载PDF
湖北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 被引量:28
4
作者 郝孟曦 杨磊 +3 位作者 孔祥虹 徐轩 卢巍 李中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102,共9页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年相比,长湖水生植物无论是在优势种还是优势群落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以沉水植物为主的优势群落逐步演替为以挺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急剧缩小,生物量显著下降,2011年全湖水生植被覆盖率仅为4.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只有2001年的10%,全湖生物总量相比于2006年下降了88.5%.分析表明,大规模围网养殖等人为干扰活动及水体富营养化是致使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和群落发生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演替 保护与恢复 长湖 浅水湖泊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南水北调工程对其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徐新伟 吴中华 +3 位作者 于丹 刘春花 李中强 肖克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33-1938,共6页
1997~ 2 0 0 0年对汉江中下游 8个江段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生物量做了调查。汉江中下游共有水生植物 1 8科2 2属 3 4种 ,以世界广布种为主 ,R/ T值为 0 .67。中游以沉水植物群落为优势 ,建群种为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1997~ 2 0 0 0年对汉江中下游 8个江段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生物量做了调查。汉江中下游共有水生植物 1 8科2 2属 3 4种 ,以世界广布种为主 ,R/ T值为 0 .67。中游以沉水植物群落为优势 ,建群种为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穿叶眼子菜 (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微齿眼子菜 (P. maackianus) ;下游主要为挺水植物群落 ,建群种为东方香蒲 (Ty-pha orientalis)和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生物量为 5 7.5~ 2 1 0 0 g/ m2 ;α-多样性在丹江口最高 (0 .5 46) ,老河口次之(0 .5 1 7) ,仙桃最低 (0 ) ;生活型多样性在中游丹江口最大 (0 .40 2 ) ;β-多样性在时间梯度 6~ 8月份在所有样点 β=0 ,水平梯度β=0 .79,垂直梯度β=1 .48;γ-多样性在汉江中游为 2 9种 ,在下游为 1 0种。中游地区水生环境适合水生植物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中下游 水生植物多样性 南水北调工程 环境影响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生植被生态修复种的筛选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萌 刘足根 +3 位作者 李雄清 祝国荣 徐军 李中强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352,共9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生态学问题。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群作为我国八大湖泊群之一,近30年来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极为严重,亟待系统性修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则是面向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治理的重要技术。然而,选择...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生态学问题。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群作为我国八大湖泊群之一,近30年来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极为严重,亟待系统性修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则是面向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治理的重要技术。然而,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恢复种来保证恢复效果以及长期的生态安全与稳定性仍是目前恢复工程中的重要且薄弱环节。结合长江中下游湖泊中水生植物的生长、分布、繁殖、来源及污染耐受性等提出了以乡土物种操控为理念适合该区域湖泊的生态恢复先锋物种建议名录,并依据所筛选的物种特性和淡水生态学相关理论,提出不同的优化组合方案来指导长江中下游不同类型湖泊的水生植物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湖泊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 先锋种 筛选
下载PDF
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中强 任慧 +2 位作者 郝孟曦 张萌 徐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8-1026,共9页
根据2009年调查结果,结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研究了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2009年近20年间斧头湖水生植物种类和优势种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一些对干扰较为敏感的种类如睡莲已经消失,原来的优势种如微齿... 根据2009年调查结果,结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研究了斧头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988—2009年近20年间斧头湖水生植物种类和优势种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一些对干扰较为敏感的种类如睡莲已经消失,原来的优势种如微齿眼子菜、密齿苦草和轮叶黑藻等变为亚优势种或伴生种;同时出现一些人工栽培外来水生植物。斧头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自然演替到目前阶段人为控制下的人工演替,群落演变剧烈,其水生植被覆盖面积、群丛数量和结构以及水生植被总生物量均变化明显,经历一个多(高)—少(低)—多(高)过程。研究表明围网养殖、刈割、引种等人为活动、水生植物生活史、繁殖策略以及水位波动等自然因素可能是引起斧头湖水生植被演变剧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替代 水生植物 群落结构 演替 斧头湖
下载PDF
长江下游湖泊水生植物现状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孔祥虹 肖兰兰 +3 位作者 苏豪杰 吴耀 张霄林 李中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1,共7页
研究水生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通过对长江下游10个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的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和环境状况进行野外调查,研究了长江下游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分布状况及水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分布的... 研究水生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通过对长江下游10个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的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和环境状况进行野外调查,研究了长江下游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分布状况及水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分布的影响.调查发现长江下游10个代表性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共计6科7属11种,主要生活型为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总氮、pH值和水深是显著影响这些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环境因子 营养水平 主要因子 冗余分析 长江下游
下载PDF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年龄胸径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熊斌梅 汪正祥 +5 位作者 李中强 张娥 田凯 李亭亭 李泽 宋春禄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深入探究林木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保护珍稀树种,对七姊妹山黄杉群落进行了调查。选用7种常见的回归模型对黄杉的胸径-年龄、树高-年龄、树高-胸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杉的胸径、树高与树龄成正相关,树高与胸径也成正相关,三... 为深入探究林木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保护珍稀树种,对七姊妹山黄杉群落进行了调查。选用7种常见的回归模型对黄杉的胸径-年龄、树高-年龄、树高-胸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杉的胸径、树高与树龄成正相关,树高与胸径也成正相关,三次曲线模型可以很好地表达黄杉胸径-年龄和树高-年龄关系,表达式为:y=-0.0001x3+0.011x2+0.179x+4.44及z=0.00007x3-0.015x2+1.105x-10.81;幂函数z=1.778y0.659是描述黄杉树高-胸径关系的最优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实测值和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选的最优方程可以用来估算黄杉年龄、胸径和树高的值。本文可为该区域黄杉生长规律和预测林木蓄积量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杉 年龄 胸径 树高 相关性 七姊妹山自然保区
下载PDF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慧 郝孟曦 +2 位作者 张萌 李中强 杨国祥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研究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对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采用方差分析、多元比较、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分布格局、各类型保护区各功能区划面积比例及功能... 研究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对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采用方差分析、多元比较、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分布格局、各类型保护区各功能区划面积比例及功能区面积与物种的关系等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上以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多;面积上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最大;面积分布格局呈现从西向东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功能区面积所占其总面积的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在以物种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中,其总面积、各功能区面积与物种数量、动植物种类的相关性显著。该研究相关结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功能分区 数量特征 合理性
下载PDF
亲水胶体对淀粉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晓娟 刘成梅 +2 位作者 吴建永 周国辉 李中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7-371,376,共6页
本文综述了亲水胶体对淀粉糊化性质、流变性质、凝胶特性、老化性质、热力学性质、成膜性质及膨胀能力的影响,探讨了亲水胶体影响淀粉理化性质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介绍了淀粉-亲水胶体混合体系的应用,以便为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亲水胶体提供... 本文综述了亲水胶体对淀粉糊化性质、流变性质、凝胶特性、老化性质、热力学性质、成膜性质及膨胀能力的影响,探讨了亲水胶体影响淀粉理化性质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介绍了淀粉-亲水胶体混合体系的应用,以便为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亲水胶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胶体 淀粉 理化性质 机理
下载PDF
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配置对生物量积累和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傲 李宇辉 +2 位作者 杨予静 彭秋桐 李中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4-1492,共9页
种植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受损水体的最主要的生态修复方法之一.研究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组合对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及营养物质的去除效率可为受损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我国水体修复中常用的... 种植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受损水体的最主要的生态修复方法之一.研究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组合对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及营养物质的去除效率可为受损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我国水体修复中常用的3种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illata)和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研究对象,采用1种生长型种植和2种生长型及3种生长型混种模式,研究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组合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对实验系统水质指标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植物组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系统中总氮、总磷和氨氮去除率;在实验前中期总氮、总磷和氨氮去除率最高.从本实验受试物种组合来看,1种和2种生长型组合比3种生长型组合具有更高的生物量累积量和总氮去除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系统中的pH、DO浓度与植物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总氮、总磷、氨氮浓度均与植物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在受损浅水水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根据生态修复不同阶段考虑不同生活型、生长型和功能群的水生植物组合;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需加强管理,如水生植物收割等,才能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净化效果 生态修复 管理 生长型
下载PDF
城市湖泊氮磷沉降输入量及影响因子——以武汉东湖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彭秋桐 李中强 +1 位作者 邓绪伟 苏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35-2643,共9页
城市湖泊是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生态系统之一,正面临着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双重压力.研究氮、磷沉降输入量及影响因素对城市湖泊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武汉东湖进行为期1年的氮、磷沉降连续监测... 城市湖泊是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生态系统之一,正面临着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双重压力.研究氮、磷沉降输入量及影响因素对城市湖泊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武汉东湖进行为期1年的氮、磷沉降连续监测,研究了大气混合沉降对武汉东湖的氮、磷输入动态,并探讨了氮、磷沉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东湖大气氮、磷年沉降通量分别为22.80、1.37kg·hm^-2·a^-1;总氮年沉降负荷为76.94t·a^-1,氨氮年沉降负荷为31.83t·a^-1,总磷年沉降负荷为4.61t·a^-1,分别占其东湖年入湖污染物的7.28%、7.61%和4.41%.从时间格局看,总氮沉降通量的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春季(9.03kg·hm^-2)>夏季(6.01kg·hm^-2)>秋季(3.90kg·hm^-2)>冬季(3.86kg·hm^-2);而总磷沉降通量呈现出仅春季较高(0.52kg·hm^-2),占全年的38%,其他三季总磷沉降通量变化较小的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磷沉降负荷量与降雨量、降雨时间间隔及空气颗粒物浓度(PM10、PM2.5)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控源、截污等措施对城市湖泊氮、磷输入的控制,氮、磷沉降对城市湖泊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 氮、磷沉降 富营养化 湖泊管理
原文传递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俊 汪正祥 +3 位作者 雷耘 李中强 张柳 满金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72-277,共6页
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山地,在大陆分布很少.采用Braun-Blanquet(1964)、Fujiwara(1987)的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并结合典型样方法,对分布在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台湾水青冈林群落学特征进... 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山地,在大陆分布很少.采用Braun-Blanquet(1964)、Fujiwara(1987)的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并结合典型样方法,对分布在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台湾水青冈林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七姊妹山的台湾水青冈群落有植物68种,分属34科、48属;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和东亚分布类型占优势,分别有10属和9属,占所有属的22.22%和20%,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体接近;重要值分析表明,台湾水青冈具有明显优势,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和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为次优势种;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群落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属于衰退型群落,需加强对其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水青冈 区系 物种多样性 年龄结构 演替 七姊妹山
下载PDF
湖北省近20年生态足迹演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谭庆 汪正祥 +2 位作者 雷耘 李中强 余曼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4-977,共4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85—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20年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均大于其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其同时段不同尺度范围的生态赤字/盈余时发现,湖北省生态足迹在省与国家尺度上处于不可持...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85—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20年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均大于其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其同时段不同尺度范围的生态赤字/盈余时发现,湖北省生态足迹在省与国家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在全球尺度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在各种土地类型中,人均耕地生态赤字最大,人均林地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增长最快的是水域,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增长最快的是林地;总体上看,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GDP持续增长,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控制建设规模、保护耕地、增加新技术投入量是解决湖北省人均生态赤字过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资源利用 湖北
下载PDF
武汉阳逻砾石层砾石统计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梅惠 胡道华 +2 位作者 陈方明 李中强 赵锦慧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7,共6页
阳逻砾石层是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在长江中下游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价值。砾石统计分析可为阳逻砾石层研究提供重要参考。阳逻砾石层砾石统计分析表明,砾径主要是中粗砾和粗... 阳逻砾石层是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在长江中下游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价值。砾石统计分析可为阳逻砾石层研究提供重要参考。阳逻砾石层砾石统计分析表明,砾径主要是中粗砾和粗砾;砾向主要是北西和南西方向;砾性主要是石英砂岩、脉石英、硅质岩、石英岩、砾岩和砂岩;砾态主要表现是磨圆度好。由此分析认为阳逻砾石层可能为远源物质,来源方向主要为北西和南西;一个可能是来源于长江的干流以上,另一个可能是来源于长江支流倒水的上游大别山南麓;阳逻砾石层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且在不同的时期沉积环境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砾径 砾向 砾态 砾性 阳逻砾石层
下载PDF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及后评价初探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双喜 龚旭昇 李中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50,64,共5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及后评价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估和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后的监测及后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目标的角度出... 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及后评价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估和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后的监测及后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目标的角度出发,针对性选取了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监测因子,并简述了监测方法。同时,综合考虑生态清洁小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从社会和自然环境两大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后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评价 指标体系 监测方法 生态清洁小流域
下载PDF
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梁子湖、洪湖、长湖、斧头湖、武湖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淑倩 孔令阳 +3 位作者 邓绪伟 汪正祥 李海波 李中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13-3620,共8页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生物、水质、生境特征及生态压力4个方面选择15个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值为5.47~7.46,梁子湖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斧头湖、洪湖、长湖和武湖.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看,五大湖泊中梁子湖和斧头湖处于比较健康状态,而洪湖、长湖和武湖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江汉湖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作为江汉湖群健康诊断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汉湖群的分类管理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湖群 生态健康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综合健康评价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玉清 石道良 +3 位作者 张淑倩 龚旭昇 汪正祥 李中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地区水生植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气候等环境因素,研究了河西走廊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数量特征、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影响... 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地区水生植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气候等环境因素,研究了河西走廊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数量特征、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并对中域效应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地区共有水生植物29科42属84种,群落的聚类分析可将河西走廊水生植物群落划分为15个主要群落类型;(2)河西走廊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主要受到水温、海拔、经纬度等环境因子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盐度以及溶解性固体总量呈显著性相关;(3)河西走廊水生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呈现出“∩”型的单峰格局,中域效应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该地区水生植物多样性水平的纬度格局及海拔垂直分布格局,对该区域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在纬度和海拔梯度上的变异解释率分别为57.56%、63.5%。分析表明,河西走廊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由几何(边界)限制和随机过程及其他未知因素共同控制,且几何(边界)限制和随机过程贡献率较大;同时本研究中未考虑的环境异质性、气候、人为干扰等因素也对河西走廊水生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格局 中域效应假说 群落类型 水生植物 河西走廊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双玲 李中强 +3 位作者 汪正祥 张萌 徐军 刘仁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83-1289,共7页
外来入侵动物给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正确认识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外来入侵动物的预测、管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搜集、采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外来入侵... 外来入侵动物给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正确认识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对外来入侵动物的预测、管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搜集、采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外来入侵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度对外来入侵动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报道现有外来入侵动物136种,其中昆虫最多,占整个外来入侵数量的56.6%。从入侵方式上看,外来入侵动物主要以无意引进方式引入,占整个外来入侵数量的53.6%。外来入侵动物物种在各省的数量和密度都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数据分析表明在较大尺度上纬度是决定中国外来入侵动物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而在局部尺度上人为因素对其分布格局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 入侵动物 人类活动 人口密度 纬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