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驼鹿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关国生 张明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6,共6页
1985-1987年间,作者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根据三阶抽样的原理,选择16块样地,设置并调查202条样带,总长2476.6km,遇见309条驼鹿足迹链。由此,明确了驼鹿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并确定总栖息面积为19... 1985-1987年间,作者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根据三阶抽样的原理,选择16块样地,设置并调查202条样带,总长2476.6km,遇见309条驼鹿足迹链。由此,明确了驼鹿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并确定总栖息面积为19万多km ̄2,平均分布密度为0.0519头/km ̄2.种群数量为9955±397头(α=0.2).其种群下降率年平均达6.3%,且呈继续下降趋势,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分布 数量 现状
下载PDF
截线法对西藏盘羊种群数量的估计 被引量:10
2
作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87~1990年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西藏盘羊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在1550km样线上遇见99头盘羊。由此资料,以傅立叶级数表达其探测函数,估计出了盘羊在西藏分布区内的平均分布密度为0.0820±... 1987~1990年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西藏盘羊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在1550km样线上遇见99头盘羊。由此资料,以傅立叶级数表达其探测函数,估计出了盘羊在西藏分布区内的平均分布密度为0.0820±0.0097头/km2,即每12km2约有1头,而波动在0.0121~0.3671头/km2之间。并依此确定的10.5万km2的栖息面积计算、西藏盘羊的种群数量为8630±1021头。目前,盘羊群平均数下降为5~6头/群,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羊 种群数量 分布 截线法 西藏 偶蹄目
下载PDF
道路两边不同距离内哺乳动物丰富度的差异(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Shin-Jae RHIM Wee-Haeng HUR +4 位作者 Young-Su PARK Seo-Youn CHOI Chang-Bae LEE Woo-Shin LEE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部分哺乳类动物及其栖息地 ,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韩国白头大干山脉 8个被道路切割的林区内调查了道路两边一定距离内所见哺乳动物随距离增加而变化的丰富度。我们共调查了 10种哺乳类 (野猪、狍、獐... 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部分哺乳类动物及其栖息地 ,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韩国白头大干山脉 8个被道路切割的林区内调查了道路两边一定距离内所见哺乳动物随距离增加而变化的丰富度。我们共调查了 10种哺乳类 (野猪、狍、獐、黄鼬、貉、豹猫、华南兔、松鼠、花鼠、鼹 )的各种痕迹 (粪便、足迹、食痕、卧迹及休息处 ) ,发现距道路近处两边的丰富度确有较大下降。这说明道路建设的确影响哺乳类的生境选择及其利用方式。所以今后在道路设计、管理及扩充等方面均需充分考虑和满足所有野生动物整个生命过程所需的空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两边 距离 哺乳动物 丰富度 栖息地 痕迹 韩国
下载PDF
藏狐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野生动物》 1989年第6期22-26,共5页
本文根据1987—1988年在西藏的野外调查,利用截线法,以半正态分布作为探测概率密度,估计出了整个西藏境内的藏狐种群数量。计算结果得最高分布密度达0.9175只/km^2,最低及0.003只0/km^2(每1.1—333.3km^2 有1只狐)。按此密度,以62万km^2... 本文根据1987—1988年在西藏的野外调查,利用截线法,以半正态分布作为探测概率密度,估计出了整个西藏境内的藏狐种群数量。计算结果得最高分布密度达0.9175只/km^2,最低及0.003只0/km^2(每1.1—333.3km^2 有1只狐)。按此密度,以62万km^2 栖息面积计算得种群数量为3.7125±10414只(α=0.2)。本文还讨论了关于截线法用于藏狐种群数量调查的几个实际问题.如截线的布置,调查精度、栖息面积的确定等。文章最后呼吁应立即禁止猎捕藏狐、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狐 截线抽样法 探测函数 半正态截尾分布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貂熊冬季活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明海 +1 位作者 田家龙 春植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9-214,共6页
1989-1992年冬季,作者在大兴安岭林区调查2569km样线,遇见57条貂熊足迹链和5个洞穴,研究了貂熊的冬季活动特征和卧息习性。结果表明,在25cm雪深时,貂熊足迹印大小平均长宽为8×25cm,印深5.5c... 1989-1992年冬季,作者在大兴安岭林区调查2569km样线,遇见57条貂熊足迹链和5个洞穴,研究了貂熊的冬季活动特征和卧息习性。结果表明,在25cm雪深时,貂熊足迹印大小平均长宽为8×25cm,印深5.5cm,步距28cm,左右步宽24cm;每昼夜活动距离为14.03±2.87km。据此推算貂熊在大兴安岭冬季活动范围可达262-422km ̄2,其活动路线主要有捕食、游荡和拾渣等各种类型。貂熊多夜间活动,白天卧息,行走时很少休息。卧息地分为临时休息地、睡卧地和洞穴3种。洞穴最大可达2.5×1.8×0.8m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貂熊 冬季 活动特征 大兴安岭 林区
下载PDF
世界驼鹿现状及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于孝臣 李枝 《野生动物》 1993年第1期6-11,共6页
驼鹿(Alces alces Linnaeus,1758)是现存鹿科动物中个体最大,且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形成最大居群的物种之一。驼鹿依其粗壮的颈、发达的鬃毛、宽长的吻鼻部及喉下皮肤肉垂而区别于同科其它鹿类。驼鹿的起源驼鹿在形态和生态上与其它鹿类... 驼鹿(Alces alces Linnaeus,1758)是现存鹿科动物中个体最大,且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形成最大居群的物种之一。驼鹿依其粗壮的颈、发达的鬃毛、宽长的吻鼻部及喉下皮肤肉垂而区别于同科其它鹿类。驼鹿的起源驼鹿在形态和生态上与其它鹿类存在很大差异,故独立一属,且成为单一种。在分类上占有重要地位。古生物学认为,偶蹄类起源于始新纪后期,而现代鹿类及驼鹿的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起源 分布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梅花鹿茸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明海 于孝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91-396,共6页
文本采用露天电光源控制光周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圈养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将165头雄性梅花鹿分组置于4种光照强度(I=150、300、450、600lux)下,每日人工增加光照时数为2.00~6.75h,观测... 文本采用露天电光源控制光周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圈养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将165头雄性梅花鹿分组置于4种光照强度(I=150、300、450、600lux)下,每日人工增加光照时数为2.00~6.75h,观测鹿茸生长发育的情形。在I≥300lux时,控光鹿群较对照鹿群平均提前27.1d脱角生茸和20.3d换毛;头茬茸平均增产率为21.47%,再生茸平均增产率为179.18%。故认为,采用电光源均匀布设时,I≥300lux是控光增茸技术中最适光照强度,并可获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鹿茸 控光 光照强度
下载PDF
白头鹤在林甸迁徙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林 +2 位作者 王俊红 刘艳梅 付建国 《野生动物》 1995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林甸地区迁徒停歇的白头鹤,观察记录了92年春季迁徙经过此地的日见最高数量为243只,秋季日见最高数量为88只。研究发现:白头鹤于4月20日迁来,每天清晨4:00-5:00从夜栖地飞到取食地采食:8:30-... 本文研究了在林甸地区迁徒停歇的白头鹤,观察记录了92年春季迁徙经过此地的日见最高数量为243只,秋季日见最高数量为88只。研究发现:白头鹤于4月20日迁来,每天清晨4:00-5:00从夜栖地飞到取食地采食:8:30-8:50离开取食地飞到停歇地休息,下午16:00—16:30又返回取食地进食,19:30左右离开取食地回到夜栖地。有部分白头鹤停留几日又继续向北迁飞,余部于5月中旬陆续向北迁徒。停留时间近一个月。秋季于10月上旬迁来,每天4:40-10:50取食,下午15:00-19:00取食,其余时间休息,但有时也因干扰而不规律。10月中、下旬离去,停留十几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林甸迁徙
下载PDF
西藏鸟岛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务林 +1 位作者 孙森 王忠 《野生动物》 1994年第6期19-22,共4页
1986—1991年,考察了西藏近909%的地区,共发现鸟岛17座。其中16座位于青藏高原,1座位于横断山脉之中,每座鸟岛的面积1hm2左右,大部分鸟岛位于海拔4200—4700m之间,淡水湖与咸水湖均有、但盐湖中未... 1986—1991年,考察了西藏近909%的地区,共发现鸟岛17座。其中16座位于青藏高原,1座位于横断山脉之中,每座鸟岛的面积1hm2左右,大部分鸟岛位于海拔4200—4700m之间,淡水湖与咸水湖均有、但盐湖中未发现鸟岛。鸟岛中鸟类栖息密度达1—2只/m2,而鸥类可达10.只/m2。主要繁殖鸟类有棕头鸥(Larus,brunnicephalus)、渔鸥(Larusichthyoetus)、斑头雁(Anserindicus)和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carbo)等。鸟岛是青藏高原多种水鸟的重要集中繁殖地,应注意保护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岛 棕头鸥 斑头雁 西藏
下载PDF
Survey of breeding populations of the Red-Crowned Crane (Grus japonensis) in the Songnen Plain,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法文 江红星 +4 位作者 于国海 于有忠 杨军 逄士良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3期217-224,共8页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UNEP/GEF Siberian Crane Wetland Project,a five-year field survey of breeding waterbirds was conducted in four nature reserves - Zhalong,Keerqin,Xianghai and Momog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t...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UNEP/GEF Siberian Crane Wetland Project,a five-year field survey of breeding waterbirds was conducted in four nature reserves - Zhalong,Keerqin,Xianghai and Momog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the Songnen Plain for the period from May 2004 to August 2008.The purpose of the survey wa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s of breeding waterbirds in this area.The Red-crowned Crane (Grus japonensi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species.Our survey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Zhalong wetland is the largest breeding ground for the Red-crowned cranes in the Songnen Plain.Over 90% of the breeding birds were found in Zhalong,with numbers fluctuating from 112 to 275 over the years.Reed (Phragmites austral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breeding locations of this bird species.Water supply to the wetland can relieve pressure from deterioration of wetland habitats for the breeding of Red-crowned cranes.However,a sou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ater supply mechanism is the key to better management of their habitat and a prerequisite for ensuring the breeding success of the Red-crowned C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location Songnen Plain Zhalong Phragmites australis water supply
下载PDF
黑琴鸡解剖及野外食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家龙 崔花淑 +3 位作者 毕艳丽 田秀华 黄守华 《野生动物》 1998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黑琴鸡 解剖 形态特性 野外食性
下载PDF
花尾榛鸡的人工育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东宁 +1 位作者 洪运泰 高志远 《野生动物》 1995年第1期30-33,共4页
花尾榛鸡的人工育雏研究葛东宁,朴仁珠,洪运泰,高志远(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花尾感鸡(Bo,la。bona。i’l)为松鸡科鸟,分布于我国东北林区。近年来数量锐减,已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有关花尾滚鸡的育雏研究国... 花尾榛鸡的人工育雏研究葛东宁,朴仁珠,洪运泰,高志远(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花尾感鸡(Bo,la。bona。i’l)为松鸡科鸟,分布于我国东北林区。近年来数量锐减,已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有关花尾滚鸡的育雏研究国内外曾有报导(杨伯然1984,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尾榛鸡 野鸡 人工育雏 饲养管理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貂熊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家龙 +1 位作者 刘景生 刘清武 《中国林副特产》 1999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貂熊 生境类型 生境选择
下载PDF
藏雪鸡在西藏的数量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33-435,共3页
藏雪鸡(淡腹雪鸡)为高原特有种类,是鸡类中垂直分布最高的一种。在西藏一般分布在4000米以上的裸岩砾石带中,但活动范围可及5500米乃至6000米高山。唯冬季有时下降到3500米左右的高原草原,甚至到草甸草原中觅食和活动。
关键词 藏雪鸡 数量 分布 西藏
下载PDF
白头鹤营养需要及消化率的初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森 +2 位作者 刘国世 田秀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5,共5页
通过消化试验的方法,对白头鹤在越冬前期饲料的营养需要进行分析。实验测得,白头鹤对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NFE)、消化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是:84.62±2.97、85.87±2.50、91.11±2.46、76.02... 通过消化试验的方法,对白头鹤在越冬前期饲料的营养需要进行分析。实验测得,白头鹤对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NFE)、消化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是:84.62±2.97、85.87±2.50、91.11±2.46、76.02±5.85、81.41±4.68、87.25±2.45%;同时也测得,白头鹤对可消化蛋白、可消化脂肪、可消化无氮浸出物和消化能的需要量(每日每千克体重)分别是:14.626±2.684g、4.564±1.151g、17.356±5.239g和884.816±223.947 KJ,该时期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消化能要分别达到(按每日每千克体重计):17.033g,5.003g,21.319g,1014.116 KJ,才能满足白头鹤正常的营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越冬前期 表观消化率 营养需要量
下载PDF
黑水鸡在青岛李沧公园内年繁殖3次的发现与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宗泰 杨广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61,共7页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分布甚广,又多为常见种。在中国黑水鸡繁殖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且1 a繁殖1次,至今尚未见到1 a繁殖2次以上的报道。2013~2016年,连续4 a在青岛李沧公园不足2 hm^2的人工湖内观察到黑水鸡繁殖,于2016年4月和...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分布甚广,又多为常见种。在中国黑水鸡繁殖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且1 a繁殖1次,至今尚未见到1 a繁殖2次以上的报道。2013~2016年,连续4 a在青岛李沧公园不足2 hm^2的人工湖内观察到黑水鸡繁殖,于2016年4月和6月有2对亲鸟成功地各繁殖2窝,2次产卵和孵化出雏鸟数均达到6枚/只以上,而其中1对老黑水鸡(F1)又于当年7月繁殖第3窝,产下3枚卵并孵出3只雏鸟。2繁殖对1 a内共繁殖5窝,存活24只雏鸟,实现每年85.7%的雏鸟成活率,创下了该鸟在中国年繁殖3次的新纪录。探究其原因,青岛李沧公园为黑水鸡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水草岛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食物并赋予了恰当的人为保护、补食、破冰等措施,才使得黑水鸡成功地得以年繁殖2次乃至3次。作者希望其他公园效仿李沧公园的做法招引更多黑水鸡或其他野生鸟类,创建人鸟共欢的都市乐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鸡 青岛李沧公园 年繁殖2~3次 适宜小生境 补食
下载PDF
黑琴鸡人工饲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家龙 +2 位作者 于孝臣 黄守华 田秀华 《中国林副特产》 1997年第3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黑琴鸡 人工饲养 研究
下载PDF
黑琴鸡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家龙 +1 位作者 丁永良 王洪斌 《野生动物》 1999年第5期33-34,共2页
黑琴鸡(lyruruS TeTrix)曾经是中国狩猎鸟类之一。但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捕杀、森林砍伐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其原分布区已明显缩减,现已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琴鸡适应性较强,栖息生境也较多样,不仅活动在樟子松、落叶松纯林中,而且更喜... 黑琴鸡(lyruruS TeTrix)曾经是中国狩猎鸟类之一。但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捕杀、森林砍伐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其原分布区已明显缩减,现已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琴鸡适应性较强,栖息生境也较多样,不仅活动在樟子松、落叶松纯林中,而且更喜欢在针阔混交林、次生杨桦林、河岸柳灌丛中活动,还季节性活动在林缘附近的草原和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琴鸡 落叶松纯林 巢址选择 生境条件 出现率 落叶松林 红花尔基 栖息生境 樟子松林 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红斑羚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务林 《野生动物》 1991年第6期30-31,共2页
红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是世界上定名甚晚的哺乳类之一。本种首次于1961年在缅甸伊洛瓦底河上游的河敦河谷发现并由Hayman予以报导定名。我国自1973年起在西藏地区有所发现。
关键词 红斑羚 形态 分布 生态
下载PDF
Influence of roads on small rodents population in fragmented forest areas, South Korea
20
作者 任信在 李昌培 +4 位作者 许位行 容秀 崔瑞允 李宇新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The road effect on small rodent population is investigated at 8 fragmented forest areas in the Baekdudaegan mountain range, South Korea in September 2001. We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body condition o... The road effect on small rodent population is investigated at 8 fragmented forest areas in the Baekdudaegan mountain range, South Korea in September 2001. We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body condition of small rodents near the roads. Korean field mouse (Apodemus peninsulae) seems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the existence of a road than striped field mouse (Apodemus agrarius). Korean field mouse prefers interior forest area to around road. Striped field mouse is a habitat generalist and has wide distributional range around road, but Korean field mouse is forest-inhabiting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s limited in forest are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effect of road is different on each small rodent species and their habitat pre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gmented forest area ROAD Small rodents South Kor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