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业斌 张加星 +4 位作者 吴秋涛 赵丁丁 孙兴武 冶玉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20期3127-312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50例(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急性颅脑损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50例(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急性颅脑损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59 mg/L、2.10 mg/L、1.03 mg/L、0.82 mg/L,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1.61 mg/L、2.02 mg/L、1.01 mg/L、0.67 mg/L,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而在6h时达到峰值,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50 mg/L、0.49 mg/L、0.47 mg/L、0.48 mg/L,急性颅脑损伤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12.17、4.03、3.05,均P<0.05);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7d后的水平分别是0.53 mg/L、0.55 mg/L,与对照组的0.47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同急性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能够为判断病程、病情和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出血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秋涛 赵丁丁 +5 位作者 冶玉虎 孙兴武 张业斌 张加星 李培兴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2期89-90,93,共3页
目的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4例治疗1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另44例监测2组... 目的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4例治疗1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另44例监测2组采用常规传统方法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探讨实施不同监测对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监测1组在术后1、3、7、10 d[(26.27±2.53)mm Hg、(20.41±2.74)mm Hg、(12.57±1.36)mm Hg、(11.13±1.14)mm Hg]时颅内压显著比监测2组[(27.86±2.41)mm Hg、(24.19±2.63)mm Hg、(17.61±1.52)mm Hg、(14.76±1.53)mm Hg]低(t=3.018、6.602、16.391、12.620,P<0.05),在GCS评分上,在1、3、7、10 d时[(6.43±0.61)分、(7.96±0.72)分、(9.25±0.95)分、(11.34±1.26)分]显著比监测2组[(6.03±0.63)分、(6.87±0.65)分、(7.78±0.76)分、(9.51±0.94)分]高(χ2=3.026、7.454、8.015、7.722,P<0.05),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监测1组(2.27%)显著比监测2组(15.91%)少(χ2=4.950,P<0.05)。结论将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能及时发现患者颅内压变化,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的同时,持续改善颅内压水平,提升GCS评分,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有创颅内压监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深静脉血栓小鼠中的作用
3
作者 唐茂舜 +2 位作者 陈东祥 郑义 李建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深静脉血栓(DVT)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其中模型组采用下腔静脉狭窄法构建小鼠DVT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开腹暴露出静脉,不结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静脉组织...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深静脉血栓(DVT)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其中模型组采用下腔静脉狭窄法构建小鼠DVT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开腹暴露出静脉,不结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静脉组织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静脉组织中糖调节蛋白78(GRP78)、X盒结合蛋白1(XBP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及天冬氨酸水解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小鼠下腔静脉无血栓形成,血管内膜表面光滑、平整。模型组下腔静脉有混合血栓,血管内皮细胞不连续,静脉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静脉组织内皮细胞凋亡率提高,GRP78、XBP1、CHOP及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P78、XBP1、CHOP、cleaved caspase 3信号通路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小鼠DVT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深静脉血栓 小鼠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