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出血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草原 郭坤 《哈尔滨医药》 2018年第1期1-2,5,共3页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出血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出血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4/34),低于对照组38.24%(1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情绪角色、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
下载PDF
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毛国璋 金辉 +4 位作者 张殿堂 高成山 吴留广 何磊 草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822-823,共2页
据报道,心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达5%~21%。对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掌握本单位本地区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的趋势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指导,制订治疗感染的经... 据报道,心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达5%~21%。对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掌握本单位本地区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的趋势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指导,制订治疗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毛国璋 金辉 +3 位作者 吴留广 郭坤 草原 马魁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7年第8期10-13,17,共5页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联合乌司他丁(1万U/kg);对照组术后给予等量的乌司他丁。选取术前、术后1,4,12 h 4个时间点比较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血浆浓度水平,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二聚体(D-D)水平以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认知评分。结果:TNF-α术后1 h两组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12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IL-8、PT、APTT、FIB、D-D术后1,4,12 h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MSE认知评分术后1 h两组比较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12 h两组相比,观察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能显著减少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促进凝血功能和认知的恢复,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乌司他丁 炎性因子 心脏手术 凝血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记忆金属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51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毛国璋 金辉 +4 位作者 高成山 吴留广 郭庆伟 何磊 草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3723-3724,共2页
目的评价记忆金属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1例连枷胸患者应用记忆金属环抱器实施肋骨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术后胸廓形状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胸痛显著减轻,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肋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 目的评价记忆金属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1例连枷胸患者应用记忆金属环抱器实施肋骨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术后胸廓形状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胸痛显著减轻,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肋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例术后切口积液、感染延期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胸片,无一例肋骨骨折错位,无一例环抱接骨板松动移位。结论对于连枷胸应用记忆金属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手术简单、固定牢固、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外科学 连枷胸/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人类
原文传递
左胸微创切口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草原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8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对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进行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口手术... 目的:探讨对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进行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左胸微创切口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实验组完成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患者的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进行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的效果优于传统切口手术效果,且在完成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的疼痛情况上均优于传统切口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左胸微创切口手术 传统切口手术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草原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90-92,104,共4页
目的 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50例老年心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采用PTSD筛查量表-居民版(PCL-C)进行PTSD筛查,根据结果设... 目的 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50例老年心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采用PTSD筛查量表-居民版(PCL-C)进行PTSD筛查,根据结果设为PTSD组与非PTSD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脏功能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分析调查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PTSD的有36例,发生率24.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文化程度、心理弹性水平、心功能分级、合并焦虑、应对方式、ICU治疗时间、术后心房颤动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两组年龄、手术类型、性别、婚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心理弹性水平低、合并焦虑、消极应对、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的PTSD检出率较高,受到文化程度、心理弹性、心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PTS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草原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开胸肺癌根治术,将7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比2组术后1年、2年、3年生...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开胸肺癌根治术,将7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比2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和围术期情况、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研究组胸腔引流量、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FVC、FEV1、MVV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 d,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4/78),较对照组15.38%(12/74)低(P<0.05)。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8.68%(73/76)、2年生存率为86.84%(64/76)、3年生存率为81.58%(60/76),与对照组的97.26%(71/73)、87.57%(64/73)、79.45%(58/7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减少胸腔引流量和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肺功能,还可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围术期情况
下载PDF
微创左腋下直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97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毛国璋 张殿堂 +4 位作者 金辉 高成山 吴留广 何磊 草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左腋下直切口施行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左腋下直切口PDA结扎术治疗97例患者,其中管状型76例,漏斗型21例;经胸腔入路65例,经胸膜外入路3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30~80ml,平均(50... 目的探讨左腋下直切口施行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左腋下直切口PDA结扎术治疗97例患者,其中管状型76例,漏斗型21例;经胸腔入路65例,经胸膜外入路3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30~80ml,平均(50±6)ml,均未输血,1例PDA残余分流,术后60d复查消失,其余病例心脏杂音术后即刻消失。全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10d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无声音嘶哑,均恢复良好。结论左腋下直切口施行管状型和漏斗型PDA结扎术是安全、可靠、适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结扎术 直切口
原文传递
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何磊 金辉 +1 位作者 吴留广 草原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3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7.65%vs ... 目的探究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7.65%vs 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瘘愈合后第1天血清转铁蛋白(2.45±0.20)g/L vs(1.97±0.10)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提升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机体蛋白合成,维护其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支持 食管癌 食管胃吻合口瘘
下载PDF
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32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国璋 金辉 +2 位作者 吴留广 何磊 草原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可行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32例伴有重度PH的先天性VS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32例中,术后1周彩超显示有6例右向左分...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可行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对32例伴有重度PH的先天性VS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32例中,术后1周彩超显示有6例右向左分流,25例无分流,1例左向右分流。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术后79d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30例无分流,1例左向右分流(小残余漏),肺/体动脉收缩压比值下降为0.58。结论对先天性VSD合并重度PH的患者,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手术修补,利于患者度过手术危险期,减少围术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单向活瓣补片
原文传递
微小核糖核酸-6216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留广 金辉 +1 位作者 草原 尚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1280-1286,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6216(miR-6216)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正常体外培养AC16心肌细胞,建立H2O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H2O2组、H2O2+miR-6216组、H2O2+miR-con组、H2O2+miR-6216...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6216(miR-6216)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正常体外培养AC16心肌细胞,建立H2O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H2O2组、H2O2+miR-6216组、H2O2+miR-con组、H2O2+miR-6216+pc DNA-control组、H2O2+miR-6216+pc DNA-E2F1组。qRT-PCR检测心肌细胞miR-6216表达量;MTT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应用试剂盒检测CK-MB、MDA、SOD;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miR-6216与E2F1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E2F1蛋白表达。结果:H2O2不同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miR-6216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H2O2+miR-con组相比,H2O2+miR-6216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与control组相比,H2O2组心肌细胞CK-MB、MDA含量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而SOD水平、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上调miR-6216表达能够显著逆转H2O2对心肌细胞凋亡率及氧化损伤的作用;miR-6216可负向调控靶基因E2F1表达;E2F1过表达可逆转上调miR-6216表达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上调miR-6216表达可通过下调E2F1表达而减轻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6216 氧化应激 E2F1 心肌细胞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草原 马魁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24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龄冠心病患者94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治疗,观察组施...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龄冠心病患者94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治疗,观察组施行OPCAB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术后机械通气、ICU治疗及住院时间、移植血管数),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移植血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术后机械通气、ICU治疗及住院时间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15%(9/47)]远低于对照组[44.68%(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G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高龄患者 手术时长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肝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国璋 金辉 +1 位作者 吴留广 草原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1808-1810,共3页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5例,在心肺转流(CPB)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检测并分析术前和术后第1、3和7天肝功能。结果术后肝功能异常者15例(A组),肝功能正常者30例(B组)。A组CPB时...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5例,在心肺转流(CPB)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检测并分析术前和术后第1、3和7天肝功能。结果术后肝功能异常者15例(A组),肝功能正常者30例(B组)。A组CPB时间[(100.0±3.0)min vs.(72.0±5.7)min]、手术时间[(3.9±0.6)h vs.(3.0±0.3)h]、ICU监护时间[(52.8±4.8)h vs.(44.2±3.3)h]和术后住院时间[(24.0±2.2)d vs.(18.4±1.0)d]均长于B组(P<0.05)。术后第1、3天,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高于术前[(21.73±18.96)μmol/L、(24.60±25.87)μmol/L vs.(12.86±10.98)μmol/L和(7.98±6.24)μmol/L、(12.78±10.67)μmol/L vs.(3.84±4.92)μmol/L](P<0.05)。结论 CPB时间是影响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肝功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置换术 心肺转流 肝功能损害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魁 金辉 +2 位作者 吴留广 毛国璋 草原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POCD筛查,并设为POCD组与非POCD...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POCD筛查,并设为POCD组与非POCD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等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率等手术资料,先后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并发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26例患者并发POCD,发生率23.64%;POCD组与非POCD组在年龄、合并糖尿病、术中rSO_(2)变化率、体外循环、术前焦虑、ICU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术中rSO_(2)变化率30%、体外循环、术前焦虑、ICU时间7d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POCD发生率较高,与年龄、rSO_(2)变化、体外循环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15
作者 马魁 金辉 +2 位作者 毛国璋 吴留广 草原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0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治疗,术后实施血糖控制,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控制理想组、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比较三组...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0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治疗,术后实施血糖控制,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控制理想组、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比较三组的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水平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4 d,控制理想组LVEF高于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LVEDD低于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P<0.05)。控制理想组和控制良好组术后MACE、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控制不佳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MACE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UC=0.799,95%CI:0.678~0.919,P<0.001)。结论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控制 糖尿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采用左腋下小切口施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115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国璋 张殿堂 +4 位作者 金辉 高成山 吴留广 何磊 草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90-191,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左侧腋下直切口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PDA)115例,男性69例,女性46例,年龄6个月至36岁,平均(7.5±0.4)岁。其中管状型91例、漏斗型24例;经胸腔结扎80例、胸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左侧腋下直切口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PDA)115例,男性69例,女性46例,年龄6个月至36岁,平均(7.5±0.4)岁。其中管状型91例、漏斗型24例;经胸腔结扎80例、胸膜外35例。全组患者无发绀,部分患儿有反复肺部感染病史。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连续性机械样杂音85例、单纯收缩期杂音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腋下小切口 动脉导管未闭 结扎术
下载PDF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留广 金辉 +2 位作者 草原 马魁 郭坤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究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至两组,研究治疗组69例患... 目的探究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3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至两组,研究治疗组69例患儿采用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进行治疗,对照治疗组69例患儿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情况和治疗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并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96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中2例患儿死亡,死亡率2.90%,其余患儿均被治愈,治愈率高达97.1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治疗组中6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8.70%,其余患儿均被治愈,治愈率为91.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49%。研究治疗组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达到53.62%和91.30%,组中仅6例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不够满意,不满意率为8.70%;对照治疗组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仅为31.88%和72.46%,组中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儿家属达19例,不满意率高达27.54%。两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显著,明显降低患儿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外侧 小切口胸剖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草原 马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CH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CH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中心脏疾病和治疗问题、对身体外貌感受、认知问题、交流、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CH D患儿,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缺并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分析
19
作者 高成山 金辉 +3 位作者 毛国璋 吴留广 何磊 草原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2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双向分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8年8月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肺部感...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双向分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8年8月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肺部感染1例,无1例死亡。结论单向活瓣补片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活瓣补片
原文传递
再次心脏手术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探析
20
作者 草原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5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再次心脏手术出现大出血情况的危险因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42例再次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的资料,分析病种不同的病人再次进行心脏手术的情况及经验。结果 41例病人心脏手术较成功。手术中出现严重大出血3例,都成功止血,... 目的探究再次心脏手术出现大出血情况的危险因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42例再次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的资料,分析病种不同的病人再次进行心脏手术的情况及经验。结果 41例病人心脏手术较成功。手术中出现严重大出血3例,都成功止血,其中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1.2%。结论选择适合的再次心脏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精心的术前准备,都是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在再次手术开胸时出现严重的大出血情况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再次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手术 危险因素 大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