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惠林 王根林 +4 位作者 郑召民 梅昕 孟斌 朱若夫 唐天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3例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5例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寻发生骨水泥...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123例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5例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寻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骨水泥渗漏的原因:1例骨水泥经椎体后壁破裂处渗漏至椎管内,2例骨水泥经椎弓根内侧壁穿刺针道破裂口进入椎管,另2例骨水泥可能经椎体后部血管进入椎管内。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部位:T12 1例,L1 2例,L3 1例,L4 1例。5例患者平均随访2.4年(1.0~4.5年),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腰背痛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PKP可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但并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术中良好的透视监护设备及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骨水泥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欣 朱若夫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7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骨折按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24例,四部分骨折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9-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骨折按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24例,四部分骨折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9-14个月),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8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松动或肱骨头坏死。按Neer评分:优21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4.2%。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若夫 杨惠林 +2 位作者 张志明 徐耀增 唐天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的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平均45.3岁(28~61岁)。其中上颈椎肿瘤患者14例,颈椎先...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的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平均45.3岁(28~61岁)。其中上颈椎肿瘤患者14例,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3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4例。术后采用临床观察、影像学评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个月(6~40个月)。16例患者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5例患者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前JOA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平均12.6分(5~17分),术后平均15.8分(8~17分),改善率72%;21例患者术后旋转功能均有部分丢失,17例患者旋转约达100°,3例患者旋转约达80°,1例患者旋转约达50°。[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经三柱固定的万向螺钉以及与之相连的可塑形棒,可以达到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植骨的融合以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持.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重建上颈椎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术 内固定 上颈椎 融合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4 位作者 杨惠林 姜为民 汪恒 严清 俞胜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应用ROI-C或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的连续双节段...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应用ROI-C或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25例患者采用ROI-C作为内置物(A组),32例患者采用cage和前路钛板作为内置物(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术前颈痛VAS评分及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术后颈痛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前凸角、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及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41.3±49.9min,术中出血量123.6±54.1ml,B组分别为168.3±44.4min和126.2±32.6ml,A组手术时间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JOA及VA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6°±7.3°、21.9°±6.2°;B组分别为14.3°±9.3°、19.6°±7.3°,两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3.4°±5.6°、9.6°±5.5°;B组分别为4.4°±4.3°、9.1°±4.1°,两组手术节段术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有2例诉轻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8%(2/25),B组术后有10例诉轻度吞咽困难,1例诉中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34.4%(11/32),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 脊柱融合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喜功 孙俊英 +3 位作者 殷浩 宋兵华 朱若夫 唐祖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6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19足,Ⅳ型11足,... 目的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6足),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19足,Ⅳ型11足,总结评定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3~2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优21足,良16足,可6足,差3足,优良率82.6%。优良率在不同骨折类型中分别为:Ⅱ型93.8%(15/16),Ⅲ型84.2%(16/19),Ⅳ型54.5%(6/11);伤后至手术时间≤14d组和〉14d组分别为87.2%(34/38)和42.9%(3/8);在术后Bnhler角〈15°组和≥15°组分别为37.5%(2/9)和89.5%(35/37);关节面复位质量≤2mm组和〉2mm组分别为91.2%(32/33)和45.5%(5/13)。对各因素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好。骨折类型、伤后至手术时间、术后Bohler角的恢复程度、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为影响其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惠林 王志荣 +4 位作者 王根林 朱若夫 吴树华 王以进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novel perfusional pedicle screw, NPPS)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平均年龄73岁的完整湿润脊柱标本(T11~L5)6具,共42个椎体,平均骨密度为(0.696-0.14)g/cm^2。所有椎体... 目的探讨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novel perfusional pedicle screw, NPPS)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平均年龄73岁的完整湿润脊柱标本(T11~L5)6具,共42个椎体,平均骨密度为(0.696-0.14)g/cm^2。所有椎体均任取一侧椎弓根置入可灌注螺钉后,使用配套的骨水泥推杆和灌注筒向椎体内灌注骨水泥2ml,对侧椎弓根置入常规螺钉,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3个椎体,剖开椎体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余39个椎体随机分成3组,每组13个,分别行最大轴向拔出力、最大旋出力矩、周期抗屈试验。另取10个可灌注螺钉和10个对照组螺钉行三点弯曲实验。结果所有椎体均没有观察到骨水泥渗漏。可灌注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760±178)N,对照组为(355±87)N;可灌注螺钉的最大旋出力矩为(1.347±0.377)N·m,对照组为(0.488±0.205)N·m。4枚(4/13,占30.8%)可灌注螺钉发生松动,其平均载荷为(150±46)N;未松动的螺钉中,松动位移平均(0.661±0.289)mm,对照组中所有的螺钉在最大负荷介于50±200N时开始松动(位移〉2.000mm),平均载荷(104±35)N。可灌注螺钉的平均极限弯曲载荷为(3082±144)N,对照组螺钉为(3357±263)N。结论可灌注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推杆和灌注筒能有效控制骨水泥渗漏,明显增强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螺丝 生物力学 聚甲基异丁烯酸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若夫 王治栋 +3 位作者 陈广东 高懋峰 施卫东 徐耀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15-221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疼痛部位及影像学髌股关节退变对Oxford内侧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本科采用内侧单髁置换术(Oxford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56例(56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 [目的]探讨术前膝关节疼痛部位及影像学髌股关节退变对Oxford内侧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本科采用内侧单髁置换术(Oxford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56例(56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50~82岁,平均(63.68±8.23)岁。体重指数21~30kg/m^2,平均(25.81±4.52) kg/m^2。术前伴有膝前痛的16膝(有膝前痛组),不伴有膝前痛的40膝(无膝前痛组)。采用OKS评分、AK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髌股关节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5.47±8.96)个月。无感染、脂肪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有或无膝前痛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KS和WOMAC评分均显著下降,而AKSS临床和功能评分,髌股关节评分评均显著增加,两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有与无膝前痛患者组间上述指标在相应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前痛和髌股关节退变并不影响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的疗效,术前影像学表现有髌股关节退变不应作为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的绝对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髌股关节 膝前痛
原文传递
颈椎终板Modic改变分布特点与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继刚 杨惠林 +1 位作者 朱若夫 张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46-2449,共4页
背景:关于Modic改变在腰椎中分布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多,而在颈椎中的相关研究则较少。目的:分析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因颈肩痛行颈椎MRI和常规X射线检查的患者共200例,年... 背景:关于Modic改变在腰椎中分布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多,而在颈椎中的相关研究则较少。目的:分析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因颈肩痛行颈椎MRI和常规X射线检查的患者共200例,年龄20~83岁。记录MRI颈椎Modic改变发生的节段,改变类型,改变的位置等,并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椎间盘退变节段及程度、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200例共计1200个颈椎椎间盘中23例(11.5%),29个(2.4%)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Ⅰ型8例(4%),10个椎间盘(0.8%);Ⅱ型13例(6.5%),16个椎间盘(1.3%);Ⅲ型2例(1.0%),3个椎间盘(0.25%)。按照各个椎间盘节段发病数统计,C2/3节段O个,C3/4节段4个,C4/5节段6个,C5/6节段12个,C6/7节段7个,C7/T1节段0个,发病率分别为0%,0.33%,0.5%,1.0%,0.58%,0%。结果表明颈椎终板也存在Modic改变的现象,但发生率较腰椎低,Ⅱ型最多见,Ⅰ型次之,Ⅲ型最为少见,多发生于C5/6椎间盘,多位于邻近终板的后方。50岁以上为其好发年龄,其发生与年龄、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及颈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MODIC改变 椎间盘退变 颈椎曲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斯氏针撬拨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磊 杨惠林 +3 位作者 邹俊 王根林 朱若夫 李继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评定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的病例,共127例141足,其中Sanders分型Ⅱ型58足、Ⅲ型83足,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 目的评定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的病例,共127例141足,其中Sanders分型Ⅱ型58足、Ⅲ型83足,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1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32足,良90足,可16足,差3足,优良率86.5%。优良率在不同类型骨折中分别为:Ⅱ型91.4%(53/58),Ⅲ型83.1%(69/83);在交通伤和坠落伤分别为63.6%(14/22)和90.8%(108/119);在术后Bohler角<10°组和≥10°组分别为42.9%(9/21)和94.2%(113/120);在术后Gissane角120°~145°为94.1%(96/102),<120°和>145°分别为64.0%(16/25)和71.4%(10/14),在伤后至手术时间≤14d组和>14d组分别为89.6%(120/134)和28.6%(2/7);在关节面复位质量<2mm组和≥2mm组分别为94.7%(108/114)和51.9%(14/27)。对各因素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好。受伤机制、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恢复程度、伤后至手术时间、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为影响其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斯氏针 撬拨复位固定
原文传递
胸腰椎Chance骨折的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根林 杨惠林 +3 位作者 唐天驷 朱若夫 蔡鑫 史金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7-740,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损伤机制、合并伤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重物砸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Chance骨折发... 目的 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损伤机制、合并伤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重物砸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Chance骨折发生在T11 1例,T12 3例,L1 9例,L2 6例,L3 1例,L2-3 1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合并伤:高处坠落伤中1例合并踝关节开放脱位与颅脑损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另有1例合并T10压缩骨折;交通伤中1例合并肠系膜撕裂及脾破裂;重物砸伤中1例合并多根肋骨骨折,1例合并血气胸。所有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8个月~4.7年,平均3.1年,无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75.7±15.5)%恢复至术后(96.1±3.4)%(t=-6.61,P〈0.01),末次随访时为(94.8±3.4)%,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Cobb角由术前(10.71±8.51)。恢复至术后(-1.1±9.7)。(t=4.80,P〈0.01),末次随访时为(-0.7±10.9)°,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9.5(0~35)。结论 胸腰椎Chance骨折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不只是发生在系有安全带的交通伤中。不同的致伤因素引起的合并伤也不相同。Chance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CHANCE骨折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新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包肇华 邹俊 +2 位作者 朱若夫 吴春屾 曹成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接骨板内固定在增加融合率的同时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至...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接骨板内固定在增加融合率的同时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51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使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B组18例使用Zero-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术后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B组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融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Zero-P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吞咽不适的发生,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Zero-P 零切迹 内固定 融合 颈椎前路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若夫 杨惠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480-1482,共3页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技术 临床应用 经椎间孔 椎间隙高度 腰椎节段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下颈椎椎弓根的临床解剖学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若夫 杨惠林 +3 位作者 李继刚 胡春洪 王根林 唐天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5582-5586,共5页
背景:因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以及个体化差异较大,导致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技术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的下颈椎椎弓根,并对重建图像进行测量评估。方法:对60例需行颈椎CT扫描的患者C3~C7进行颈椎CT扫描,使用Syng... 背景:因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以及个体化差异较大,导致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技术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的下颈椎椎弓根,并对重建图像进行测量评估。方法:对60例需行颈椎CT扫描的患者C3~C7进行颈椎CT扫描,使用Syngo应用软件对原始CT图像进行所需面的重建,测量CT重建后的椎弓根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颈椎绝大部分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小于高度,男性高度和宽度C4~C7逐渐增大,女性则从C3开始逐渐增大。C3~C7椎弓根侧块投射点到上关节突下缘的距离并无规律性,而到侧块外缘的距离从头端到尾端是不断增大的。男性与女性的椎弓根水平角在C7均最小。结果提示,国人女性患者的C3及C4椎体行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应谨慎,大部分国人的C5到C7椎体是适合行椎弓根内固定的,但考虑到颈椎弓根个体的差异较大,内固定前颈椎弓根的CT扫描及重建后的评估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中国人 颈椎弓根 计算机轴向体层摄影术 椎弓根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干旻峰 钮俊杰 +4 位作者 朱若夫 王根林 孟斌 邹俊 杨惠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下腰椎(L3~L5)骨折的特点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特点,通过...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下腰椎(L3~L5)骨折的特点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特点,通过测量本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标准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以及记录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PKP的疗效;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临近节段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中93.94%患者仅遭受轻微暴力或无明显暴力;50%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发生于接近胸腰段的L3椎体,68.18%骨折椎形态表现为双凹型;极少数患者(3.03%)经保守治疗后发生骨不连。平均随访27.21个月,术后3 d与术前相比,伤椎高度、腰椎前凸角、VAS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同时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3 d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骨水泥渗漏仅5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新发远隔椎体再骨折,1例临椎再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较好恢复腰椎前凸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 腰椎前凸角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施卫东 朱若夫 +4 位作者 陈波 杨惠林 杨同其 徐耀增 唐天驷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治疗,采用VAS评分评定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治疗,采用VAS评分评定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9-145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后引流量80-300ml。术后随访1-8年,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HSS评分和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UKA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减少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5 位作者 杨惠林 王振恒 陈广东 李茂 施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髋臼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60例,女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次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重复治疗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TXA(15 mg/kg)及手术开始后3 h再次静脉滴注TXA(10 mg/kg);对照组(25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骨折类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分为:简单骨折(前壁,前柱,后壁,后柱,横型)和复杂骨折(后壁伴后柱,横型伴后壁,双柱,T型,前方伴后半横型),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的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分别为14/11例、13/12例、12/13例。比较三组的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Hb)下降值、手术相关输血率、术后血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三组的年龄、性别比、血小板、PT、APTT、髋臼骨折类型、术前Hb、术前输血率及术前输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单次治疗组、重复治疗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926.0±161.4)ml、(873.2±155.2)ml、(754.0±149.1)ml;术中出血量为(606.0±97.1)ml、(565.6±124.4)ml、(502.8±78.7)ml;术后Hb下降值为(35.0±7.2)g/L、(28.2±6.4)g/L、(23.5±5.7)g/L。治疗组(单次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重复治疗组总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单次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相关输血率分别为56.0%(14/25)、24.0%(6/25)、20.0%(5/25),对照组输血率高于(单次/重复)治疗组。三组均无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发生且三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臼骨折手术中静脉滴注TXA能够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b下降值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相对于单次静滴TXA,术前及手术开始后3 h重复使用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髋骨折 氨甲环酸 失血 手术
原文传递
腰椎椎弓根延长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椎管影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惠林 朱若夫 +3 位作者 魏旺 陈康武 杨炎 唐天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通过经椎弓根截骨延长椎弓根扩大椎管,并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各节段腰椎截骨椎弓根延长前后椎管面积,为临床进行腰椎管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具成人腰椎标本(L_1~L_5),螺旋CT分别对椎弓根截断前后的腰椎标本进行扫描,对C... 目的通过经椎弓根截骨延长椎弓根扩大椎管,并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各节段腰椎截骨椎弓根延长前后椎管面积,为临床进行腰椎管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具成人腰椎标本(L_1~L_5),螺旋CT分别对椎弓根截断前后的腰椎标本进行扫描,对CT重建后的图像进行测量,包括原始腰椎各节段椎管面积,椎弓根截断后椎弓根后移2、4、6 mm后的椎管面积。结果对椎弓根截断前后椎管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_1~L_5椎弓根后移4、6 mm,椎弓根截断前后椎管面积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_1~L_3、L_5节段椎弓根后移2 mm,椎弓根截断前后椎管面积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明显增加腰椎管的面积,为临床进行腰椎管减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椎弓根 椎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腰椎融合术再手术原因及其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根林 朱若夫 +3 位作者 陈康武 陈洁 姜为民 杨惠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再手术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为临床减少再手术的发生率和提高再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腰椎融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1例;年龄2...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再手术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为临床减少再手术的发生率和提高再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腰椎融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1例;年龄2876岁,平均58.4岁。通过影像学检查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再手术的疗效。[结果]早期再手术原因:椎管内血肿形成4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晚期再手术原因: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或连接棒过长7例;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1例;植骨未融合3例;减压不彻底2例,1例合并瘢痕形成;手术方式选择不当2例;邻近节段退变7例;精神心理因素1例。再手术方式:腹主动脉修补术1例;椎管探查血肿清除术4例;内固定系统取出术4例;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12例;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2例;前路融合术1例;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椎管减压瘢痕切除1例。5例发生脑脊液漏,术后35d脑脊液漏愈合。随访6~63个月,平均26.7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再手术前(86.7±14.1)%降至随访时(23.7±9.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再手术因素复杂,仔细分析再手术原因,个体化合理选择再手术方式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再手术 病因
原文传递
标准位X线片上胸腰椎椎弓根轴线的放射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根林 杨惠林 +3 位作者 牛国旗 郭炯炯 朱若夫 唐天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研究标准正位X线片上T9~L5椎弓根轴线的放射学表现。方法:10具T9~L5脊柱标本,解剖成单个椎体。直视下沿椎弓根轴线置入导针。测量分析下列数据:标准侧位X线片显示导针达到椎体后壁及椎弓根中段时,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在椎弓根投影... 目的:研究标准正位X线片上T9~L5椎弓根轴线的放射学表现。方法:10具T9~L5脊柱标本,解剖成单个椎体。直视下沿椎弓根轴线置入导针。测量分析下列数据:标准侧位X线片显示导针达到椎体后壁及椎弓根中段时,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在椎弓根投影内的距离与椎弓根投影最大横径的百分比。另选4具T9~L5脊柱标本,根据上述数据,X线分步监测椎弓根螺钉植入。结果: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位于椎弓根中段时的百分比为(49.16±1.84)%~(51.83±2.53)%,各节段及左右侧椎弓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针位于椎体后壁时的百分比为(61.13±6.09)%~(74.68±6.13)%,左右椎弓根之间、T10 ̄T12之间、T9与L1 ̄L5之间差异分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0 ̄12与T9、L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植入72枚螺钉,68枚位于椎弓根中心,4枚穿破椎弓根,穿破率5.56%。结论: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在椎弓根投影内的比值能间接表达椎弓根轴线,可为经椎弓根手术确定正确的进针轨道提供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椎弓根 轴线 螺钉 放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