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Ⅱ.成因分析 被引量:162
1
作者 高辉 陈丽娟 +11 位作者 贾小龙 柯宗建 韩荣青 张培群 王启一 孙丞虎 李威 孙林海 任福民 王凌 高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6,共6页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事件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作者从气候角度分析了这次...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事件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作者从气候角度分析了这次灾害的可能成因。分析表明,2007年8月发生至今的拉尼娜事件发展非常迅速,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在1月,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国西部直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的环流异常持续时间很长,非常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有利于大量暖湿空气向我国输送,并决定了低温暴雪冻雨灾害发生的区域;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有利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南部地区的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水汽来源。分析还表明,1月中旬以来,湖南、贵州等地逆温层不断加强并长时间维持是上述地区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冻雨 拉尼娜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逆温层
下载PDF
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66
2
作者 刘锋 +1 位作者 黄小清 李丽娟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介绍基于不同理论的橡胶材料本构模型。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众多,分子统计学本构模型、变形张量不变量本构模型和主伸长本构模型与橡胶材料当前的应变状态有关,与应变过程无关,建模时只考虑弹性效应;热-粘弹性本构模型适用于添加各种配... 介绍基于不同理论的橡胶材料本构模型。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众多,分子统计学本构模型、变形张量不变量本构模型和主伸长本构模型与橡胶材料当前的应变状态有关,与应变过程无关,建模时只考虑弹性效应;热-粘弹性本构模型适用于添加各种配合剂的橡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本构模型 分子统计学 变形张量不变量 主伸长 热-粘弹性 应变能函数
下载PDF
一个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 被引量:73
3
作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1-788,共8页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况和东西部热力差异的影响,改进了原有冬季风指数大多针对单一的冬季风环流成员及对中国冬季气温变化反映能力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异常变化。分析表明,当该指数为正值时东亚冬季风偏强,对应着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和高空东亚大槽均偏强,东亚地区对流层中层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纬向风经向切变加强,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侵入,导致中国大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IEAWM的年代际变化表明东亚冬季风在1985年之前偏强,1985年之后明显偏弱,这与1985年之后中国冬季变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环流指数 中国 冬季气温变化
下载PDF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被引量:63
4
作者 宇如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45-1056,共12页
分析了 1 0 6°E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 1 95 1~ 2 0 0 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 1 )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川西地区的涝年... 分析了 1 0 6°E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 1 95 1~ 2 0 0 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 1 )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川西地区的涝年与中高纬 5 0 0hPa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的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密切相关 ,在这种环流型下有利于川西地区降水偏多。 ( 2 )川西地区盛夏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5 0年代至 60年代初 ,为川西多雨时期 ,干旱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且弱 ,1 961年以后降水有减少的趋势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降水明显偏少。 ( 3) 2 0世纪 5 0年代与 90年代 ,中高纬环流形势有显著的不同 ,5 0年代中高纬两脊一槽型偏强 ,90年代则偏弱 ,这是川西地区5 0年代明显多雨和 90年代少雨的主要原因。 ( 4 )高原前期的热源偏弱时 ,7、 8月川西地区的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夏季 降水 年际变化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贾小龙 张培群 +4 位作者 陈丽娟 高辉 李威 韩荣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94,共9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了典型北多南少的分布,尤其是9月和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这段时期内,印缅槽偏强,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加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的输送,同时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高度场偏低,利于不断分裂的冷空气南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使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季降水EOF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相的分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解释了我国秋季降水10%以上的方差贡献。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都表现出了典型La Nia事件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水 印缅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La NINA
下载PDF
基于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0
6
作者 贺佐成 +1 位作者 叶雯 曾令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8-63,共6页
产业学院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围绕融合育人的核心,分析产业学院的创建,需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逻辑起点,以校企需求供给互补为运行基础,以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产业学院是当前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围绕融合育人的核心,分析产业学院的创建,需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逻辑起点,以校企需求供给互补为运行基础,以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城市地下管线产业学院为例,以适应城市地下管线产业发展为基点,在对接产业发展、构建运行模式、融合育人、质量保障和深化改革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以期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管线 产业学院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下载PDF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空间模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39
7
作者 谭桂容 王永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266-270,共5页
分析了近55a来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一致变暖;第二模态表现为80年代以后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而西南、华南... 分析了近55a来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一致变暖;第二模态表现为80年代以后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而西南、华南地区气温降低。2)西伯利亚高压变化与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一模态关系密切,当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3)北极涛动(AO)与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二模态关系密切,它与中国冬季气温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当AO为正位相时,上述区域气温往往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空间变化模态 大尺度环流异常
下载PDF
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赵振国 +2 位作者 王建平 陈丽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7-813,共7页
根据1880年以来中国夏季的雨型、189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以及1951年以来北半球大气环流等资料,利用物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东亚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我国夏季主... 根据1880年以来中国夏季的雨型、189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以及1951年以来北半球大气环流等资料,利用物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东亚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我国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偏北,黄河流域、华北一带降水偏多,长江流域降水偏少,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弱;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我国夏季主要多雨带南移,长江流域进入多雨期,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强,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则转入少雨期;但是2000年以来的夏季,在黄河流域、华北地区仍维持少雨的背景下,主要多雨带却徘徊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及华南、江南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偏少,梅雨异常偏弱,空梅频繁出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同处在持续少雨位相和干旱频发阶段,这种同步振荡的异常现象历史上极为少见。夏季东亚环流型的特殊配置是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持续少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2000年以前长江流域夏季少雨的环流背景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夏季降水 梅雨 异常特征 环流成因
下载PDF
Lamb-Jenkinson环流客观分型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德亮 +1 位作者 李维京 张培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7,共9页
介绍了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方法。利用1948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的NCEP逐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中国16个区逐日的6个环流指数及相应的环流分类,分析了中国各区域不同季节各种环流类型出现的频率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介绍了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方法。利用1948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的NCEP逐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中国16个区逐日的6个环流指数及相应的环流分类,分析了中国各区域不同季节各种环流类型出现的频率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用,虽然在西部高海拔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可能有订正误差,但该方法是可行的。对1958—2004年以来3个主要环流指数的线性趋势分析显示,华北及河套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夏季的经向风指数和纬向风指数下降明显,涡度指数也有明显的下降,表明控制上述地区的高值系统有增多趋势,而准地转西南风减弱,这可能是造成这些地区干旱化的重要环流背景。对冬季而言,我国东北、华北和新疆北部等地区的纬向风指数上升明显,表明我国北部地区冬季的近地层西风有加强的趋势,这与近年来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Jenkinson方法 环流分型 气候变化 中国
下载PDF
Nino海区SSTA短期气候预测模型试验 被引量:23
10
作者 丁裕国 江志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6,共8页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自回归(AR)预测模型相结合的方案,对Nino海区平均SST逐月距平序列作自适应滤波意义下的超前预报。结果表明,对1997-1998年这次强ENSO事件的超前预报十分有效;利用相应的历史样本...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自回归(AR)预测模型相结合的方案,对Nino海区平均SST逐月距平序列作自适应滤波意义下的超前预报。结果表明,对1997-1998年这次强ENSO事件的超前预报十分有效;利用相应的历史样本作三次强ENSO事件的回溯预报试验,发现均有较高可信度。可见,该方案预报技巧稳定,独立样本试验和实际预报试验都有很高的准确率。将SSAAR方案进一步完善,可望作为ENSO业务预报的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谱 气候预测 自回归模型 厄尔尼诺 预测模型
下载PDF
1880—2006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振国 +3 位作者 许力 孙林海 李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2期95-100,共6页
利用1880—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及1951—2006年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量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在夏季降水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雨型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分析了夏季各类雨型所对应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场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东... 利用1880—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及1951—2006年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量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在夏季降水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雨型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分析了夏季各类雨型所对应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场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区存在着20~40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趋势,东北区则表现为明显的15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东部季风区四类雨型东亚大气环流差异显著,西部区二类雨型和东北区二类雨型欧亚大气环流的配置基本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夏季雨型 年代际变化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奇异交叉谱分析及其在气候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丁裕国 江志红 +1 位作者 施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气候诊断的奇异交叉谱分析方法(记为SCSA)。从理论上证明,它是一类时频域相结合的广义交叉谱分析,也是奇异谱分析(SSA)的一个推广。SCSA可获得比经典交叉谱更为强化的耦合振荡信号,并在时域上描述...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气候诊断的奇异交叉谱分析方法(记为SCSA)。从理论上证明,它是一类时频域相结合的广义交叉谱分析,也是奇异谱分析(SSA)的一个推广。SCSA可获得比经典交叉谱更为强化的耦合振荡信号,并在时域上描述两个系统之间各种耦合振荡信号的时变特征,因而可将频域上的耦合振荡信号在时域上加以合成和分解,包括非线性耦合振荡的弱信号,这对短期气候预报十分有益。文中实例证明,SCSA比经典交叉谱分析有更为优良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 交叉谱 气候诊断 耦合振荡 短期预报
下载PDF
特大钢栈桥海上施工结构承载力研究与方案设计 被引量:19
13
作者 姜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7-1493,共7页
以湛江东海岛铁路通明湾特大桥钢栈桥工程为背景,针对在海洋环境条件下修建临时钢栈桥所面临的难题,确定栈桥荷载组合,系统阐述根据水深及地质条件的贝雷梁钢栈桥设计,制定栈桥平台结构临时设施的施工方案等,克服了海上台风、浓雾和风... 以湛江东海岛铁路通明湾特大桥钢栈桥工程为背景,针对在海洋环境条件下修建临时钢栈桥所面临的难题,确定栈桥荷载组合,系统阐述根据水深及地质条件的贝雷梁钢栈桥设计,制定栈桥平台结构临时设施的施工方案等,克服了海上台风、浓雾和风浪带来的施工困难和技术难题,对今后类似重要临时工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栈桥 结构设计 设计标准 设计参数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橡胶类材料大应变硬化的本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锋 +1 位作者 李丽娟 黄小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拉伸能力,为典型的超弹性材料.其在大应变时常呈现出应力-应变的增强或软化效应,本构关系较复杂.目前,有关橡胶材料大应变硬化的本构关系实验研究尚属匮乏.文中对橡胶类材料大应变时的硬化现象进行了实验... 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拉伸能力,为典型的超弹性材料.其在大应变时常呈现出应力-应变的增强或软化效应,本构关系较复杂.目前,有关橡胶材料大应变硬化的本构关系实验研究尚属匮乏.文中对橡胶类材料大应变时的硬化现象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变能函数来描述橡胶材料的本构关系,测定了橡胶材料硬化时的本构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应变能函数可较好地描述橡胶材料在大应变时的硬化现象,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材料硬化的本构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材料 大应变 硬化 本构关系
下载PDF
200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2006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6年8月开始形成。1月,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欧洲大部地区和日本。夏季,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均遭遇高温热浪天气。年内,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 2006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6年8月开始形成。1月,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欧洲大部地区和日本。夏季,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均遭遇高温热浪天气。年内,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其中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东非地区先旱后涝,亚洲南部和南美西北部暴雨频繁。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较常年偏少,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2006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北太平洋东部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 高温干旱 暴雨洪水 台风(飓风)
下载PDF
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绿柳 孙林海 +4 位作者 廖要明 邹旭恺 王有民 颜京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目前,国家级旬、月极端高温预测的业务工作尚未展开,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为中国高温预测业务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该系统以百分位相对阈值和35°C、38°C绝对阈值作为高温阈值指标,应用月动力预测模式、动力... 目前,国家级旬、月极端高温预测的业务工作尚未展开,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为中国高温预测业务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该系统以百分位相对阈值和35°C、38°C绝对阈值作为高温阈值指标,应用月动力预测模式、动力预测与统计降尺度相结合、物理统计相似三种不同的方法,预测未来1~40天的旬、月极端高温发生概率及高温日数,定期滚动发布预测产品。并以相关系数为衡量指标,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三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高相关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在进行高温预测时,应综合各方法高相关区的预测结果给出综合预测意见。对2007年7月极端高温预测个例分析表明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预测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预测 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 统计降尺度 物理统计相似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雪松 黄林冲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0-142,147,共4页
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有许多优势,但是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低影响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当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3%时,可显著地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且低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的空... 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有许多优势,但是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低影响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当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3%时,可显著地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且低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的空隙有补强作用,而高掺量的聚丙烯纤维会使泡沫混凝土中的空气空隙增多反而降低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同时,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泡沫混凝土 力学性能 空隙
下载PDF
一个反映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的统计预测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舸 宋文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利用中国160个站逐月温度、NCEP再分析和NOAA-CIRES 20世纪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就反映中国东部大陆冬季一致性气温变化模态的能力方面,对多种东亚冬季风指数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影响东亚冬季风强弱的主要前期因子及其相应的影... 利用中国160个站逐月温度、NCEP再分析和NOAA-CIRES 20世纪再分析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就反映中国东部大陆冬季一致性气温变化模态的能力方面,对多种东亚冬季风指数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影响东亚冬季风强弱的主要前期因子及其相应的影响过程,并据此建立了一个预测冬季风指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年前、后两个阶段·朱艳峰2008年定义的东亚冬季风指数都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异常;北美大陆西侧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35°—50°N,145°—130°W)的前期秋季(9—10月)海温、北极喀拉海地区(75°—82°N,65°—85°E)的前秋海冰密集度和东亚中纬度地区(30°—50°N,80°—140°E)的前秋高空(300—200 hPa)温度异常都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异常信号可从前秋一直持续到冬季,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根据上述3个前期因子建立了东亚冬季风统计预测模型,评估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用于冬季风强度以及相应的中国东部大陆冬季气温的定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预测 海表温度 北极海冰 高空温度
下载PDF
非开挖技术在城市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任凤鸣 袁兵 +1 位作者 刘春洋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研究了非开挖技术在城市管道的铺设、更换、修复中的应用,以及几种施工方法的施工工艺和应用范围。对我国非开挖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非开挖技术 城市管道 顶管法 导向钻进法
下载PDF
北极海冰与ENSO事件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隆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4-846,共13页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 5 9 5~ 1 79 5°E ,60 5~ 89 5°N)的高纬海域范围内 (包括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及东西伯利亚海 ,简称为A区 )的北极海冰变化以 9月份变率...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 5 9 5~ 1 79 5°E ,60 5~ 89 5°N)的高纬海域范围内 (包括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及东西伯利亚海 ,简称为A区 )的北极海冰变化以 9月份变率最大并具有准四年周期 ,在这个周期段上A区极冰与Ni no 3区的海温变化有明显的位相差。当Ni no 3区SST滞后海冰约 1 6个月时 ,两者达到最大负相关。A区的 9月海冰面积指数和SST的时滞相关系数分布表明 ,次年 4月开始在赤道东太平洋区域出现一显著负相关区 ,次两年的 2月负相关达到最大 ,之后减弱消失。这表明 9月A区海冰面积偏小 ,则次年春季以后出现ElNi no现象。海冰与环流相关分析表明 ,其相互影响机制可能是由于少冰年的弱冷源效应 ,使得该地区上空气旋环流发展 ,并通过中高纬相互作用促进北太平洋西北部及东亚沿岸距平气旋式环流的发展 ,有利于赤道异常西风形成从而触发和维持El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 ENSO事件 准四年振荡 厄尔尼诺 海-冰-气相互作用 时间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