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的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东野脉兴 胡珞兰 +2 位作者 赵忠伟 李伟东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2年第2期122-129,共8页
20世纪50年代初,萨尔文和维塞提出:磷块岩形成的地点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通过机械搬运堆积到现在的地域,认为磷块岩有一个“生成区”和一个“堆积区”。30年后,叶连俊、陈其英等认为磷块岩多具内碎屑结构,磷质的富集是潮汐流和风暴流对... 20世纪50年代初,萨尔文和维塞提出:磷块岩形成的地点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通过机械搬运堆积到现在的地域,认为磷块岩有一个“生成区”和一个“堆积区”。30年后,叶连俊、陈其英等认为磷块岩多具内碎屑结构,磷质的富集是潮汐流和风暴流对矿源层或矿胎反复冲刷物理富集的直接产物,创立了“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近三十年来,“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与“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同步发展,认为富矿(P_(2)O_(5)≥30%)是微生物建造的,而非物理富集的产物。物理富集成矿理论没有现代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资料的支撑,主要借鉴碳酸盐岩内碎屑研究成果,碳酸盐岩颗粒是多种作用形成的,不全部是内碎屑,许多现代碳酸盐岩多由生物碎屑直接堆积而成。我们对上扬子地区震旦-寒武纪磷块岩几十年的勘查研究发现,磷块岩中的颗粒不是或大部分不是内碎屑,特别是厚层状高品位叠层石磷块岩是菌藻类生物直接堆积的产物。磷块岩选矿试验是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的成矿实验,选矿实验研究证明,天然水介质条件下,使磷质富集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物理富集成矿 生物成矿 选矿试验
下载PDF
鄂西-黔中陆缘坻磷块岩迁移沉积及控矿(成矿)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东野脉兴 王淑丽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坻构造古地理 磷块岩 上升洋流 磷块岩层迁移沉积 控矿模型
下载PDF
湖北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风化磷块岩特征及其形成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清 赵涛 《化工地质》 1993年第4期228-235,共8页
湖北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的原生磷矿经化学风化作用后,矿层的厚度、矿石的品位、组分、类型、结构构造和其他物化特征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风化磷块岩主要特征表现为易溶的碳酸盐组分大量流失,磷酸盐组分相对富集;矿石结构疏... 湖北鹤峰磷矿走马矿区岩湾矿段的原生磷矿经化学风化作用后,矿层的厚度、矿石的品位、组分、类型、结构构造和其他物化特征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风化磷块岩主要特征表现为易溶的碳酸盐组分大量流失,磷酸盐组分相对富集;矿石结构疏松,呈“砂状”构造,从而使原生贫矿富集为风化富矿——风化磷块岩。形成该矿床的制约因素,除其固有的特征外,酸性地下水是风化矿形成的化学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岩溶地貌等,对风化磷块岩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磷矿床 成因 风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