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八井50m^2RPC探测阵列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瞿若飞 何会海 +4 位作者 朱清 查敏 卢红 经才骝 王焕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1-376,共6页
利用MonteCarlo模拟研究了在西藏羊八井进行的 50m2 RPC宇宙线探测阵列实验 .对于实验数据分析给出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得出在尺寸不对称 (8 6× 6 1m2 )的小面积阵列上x和y附近方向重建误差不同 ,从而导致重建... 利用MonteCarlo模拟研究了在西藏羊八井进行的 50m2 RPC宇宙线探测阵列实验 .对于实验数据分析给出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得出在尺寸不对称 (8 6× 6 1m2 )的小面积阵列上x和y附近方向重建误差不同 ,从而导致重建方位角分布不均匀 .另外利用模拟数据给出了该阵列的角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C探测阵列 MONTE CARLO模拟 方位角分布 角分辨 能谱响应 ARGO宇宙线观测装置 西藏羊八牛 Α射线
原文传递
来自γ暴的甚高能γ射线(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欣华 周勋秀 +1 位作者 吴枚 朱清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以膨胀火球模型解释来自γ暴的甚高能γ射线,其中考虑了高能γ射线产生效率,相对论效应以及宇宙背景辐射等因素,计算表明,大于10Gev的γ射线的喷射可能在火球膨胀开始后约10^(-5)_s发生,其到达地面时的通量可达10^(-4)—10^(-6)cm^(-2)。
关键词 Γ暴 膨胀火球模型 甚高能γ射线 产生效率 相对论效应 宇宙背景辐射 宇宙线
原文传递
太阳高能质子束流强上限的估算
3
作者 王瑞光 郁忠强 +2 位作者 丁林恺 马宇倩 朱清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7-1020,共4页
第 2 8届国际宇宙线会议上有报道称 ,在 2 0 0 0年 7月 1 4日的GLE事件中观察到了一个与耀斑时间吻合的 μ子超出信号 .这个 μ子超出信号很可能是由这次耀斑产生的太阳高能质子引起的 .为了估计到达大气顶部太阳质子的能量和流强上限 ... 第 2 8届国际宇宙线会议上有报道称 ,在 2 0 0 0年 7月 1 4日的GLE事件中观察到了一个与耀斑时间吻合的 μ子超出信号 .这个 μ子超出信号很可能是由这次耀斑产生的太阳高能质子引起的 .为了估计到达大气顶部太阳质子的能量和流强上限 ,本文针对该文章的实验条件 ,进行了从大气顶部太阳质子束到探测器测到次级 μ子的全部过程的模拟 .模拟结果显示 ,相应于这个 μ子超出信号的高能太阳质子能量大于 4 0GeV .在太阳质子能谱服从指数为 - 6的幂律谱的假设下 ,在90 %的置信度下 ,这次事件中能量大于 4 0GeV的质子流强上限为 5 .1× 1 0 - 3/ (cm2 ·sr·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子 高能质子 上限 能谱 宇宙线 能量 幂律 太阳 耀斑 大气
原文传递
用地面阵列寻找TeV能区γ点源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保胜 崔树旺 +19 位作者 丁林恺 苟全补 胡红波 何会海 卢红 蓝春林 沈培若 盛祥东 谭有恒 唐云秋 王辉 吴超勇 吴含荣 阎志涛 朱清 张吉龙 张慧敏 张勇 祝凤荣 张毅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9-684,共6页
文中探讨搜寻TeV能区γ点源的方法 .讨论利用student变量t判断来自源区及背景区宇宙线事例的统计差别 ,并由Bayes定理与MonteCarlo模拟相结合计算源区各能段的信号数 。
关键词 天体物理 天文观测 地面阵列 蟹状星云 超新星遗迹 γ点源
原文传递
对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erenkov光的计算机模拟
5
作者 查敏 朱清 丁林恺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3-579,共7页
结合高能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需要研制了能够模拟广延大气簇射的强子成分,电磁成分和ˇCerenkov 光的Monte Carlo 软件。模拟程序的建立不仅能够针对梁王山阵列的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物理分析,而且具有共通性... 结合高能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需要研制了能够模拟广延大气簇射的强子成分,电磁成分和ˇCerenkov 光的Monte Carlo 软件。模拟程序的建立不仅能够针对梁王山阵列的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物理分析,而且具有共通性,可提供其它广延大气簇射实验产生对照的模拟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延大气簇射 契仓科夫光 宇宙线 M-C模拟
下载PDF
从高山乳胶室族事例研究强相互作用在碎裂区的特征
6
作者 陈江川 陆穗苓 +1 位作者 朱清 霍安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4-499,共6页
利用高山乳胶室小族事例,分析了族内簇射能谱指数与族的流强的关系.蒙特卡洛模型很好地再现了实验现象的主要特征,说明在1014—1015eV能区强相互作用在碎裂区的行为没有剧烈变化.
关键词 高山乳胶室 族事例 强相互作用 碎裂区
原文传递
一个和X级太阳耀斑相关的甚高能GLE事件
7
作者 彭朝然 力京 +7 位作者 马欣华 王伟 朱清 沈长铨 经才骝 董玉琚 袁余奎 霍安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033-1038,共6页
分析怀柔宇宙线EAS阵列在1991年6月份的计数率,数据表明在6月15日的太阳X12/3B级大耀斑后的GLE事件持续期间,TeV能区的宇宙线强度在25min内比通常有将近4a的超出,增强过程持续约25min.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太阳宇宙线 GLE事件 宇宙线广延
原文传递
用宇宙线大气簇射N_e-M_μ关系研究“膝”区原初成分
8
作者 杨洪涛 刘俊 +10 位作者 耿庆熹 刘长钦 张品 高晓宇 查敏 荆贵茹 经才骝 朱清 张增 梁淦章 吴本韩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用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获得的宇宙线大气簇射μ子数据,与假设原初分别为质子、氦核、中等核(Z=15)和铁核的Monte-Carlo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宇宙线膝区原初成分无明显变化且以轻核为主.
关键词 Ne-Nμ关系 原初宇宙线成分
原文传递
观测能量ΣE_γ≥100TeV_γ族事例衰减特征的研究
9
作者 张鸣 和煜东 +6 位作者 木钧 周文德 和仁道 丁林垲 朱清 荆贵茹 经才骝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分析了观测能量sum (E)≥100TeV的γ族的衰减特征.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得到的垂向流强,3个不同大气浓度的γ族能谱,γ族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以及其他可测量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均与相应的实验值相符。因此,模拟中所用的M-D-ND和M-SD-SH能大... 分析了观测能量sum (E)≥100TeV的γ族的衰减特征.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得到的垂向流强,3个不同大气浓度的γ族能谱,γ族在大气中的衰减长度以及其他可测量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均与相应的实验值相符。因此,模拟中所用的M-D-ND和M-SD-SH能大致正确地描述γ族事例的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粒子 γ族 衰减特征 次级粒子 天顶角 蒙特卡洛模拟 超高能核作用 垂向流强
原文传递
γ族事例方位角各向异性的解释
10
作者 和煜东 朱清 霍安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76-480,共5页
对高山乳胶室方位角各向异性的γ族事例可能的形成机制做了探讨.采用D-ND模型和SD-SH模型对族现象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得到了与Pamir实验相符的各向异性度分布及高各向异性度事例率.指出,产生碎裂区少体粒子的衍射过程对γ族各向异... 对高山乳胶室方位角各向异性的γ族事例可能的形成机制做了探讨.采用D-ND模型和SD-SH模型对族现象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得到了与Pamir实验相符的各向异性度分布及高各向异性度事例率.指出,产生碎裂区少体粒子的衍射过程对γ族各向异性有重要贡献,是共线事例的主要成因.而QCD jet产生对γ族的各向异性的效应并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族 方位角 各向异性 宇宙线
原文传递
宇宙线大气簇射μ子定点密度及原初能谱“膝”的研究
11
作者 刘俊 耿庆熹 +9 位作者 杨洪涛 刘长钦 张品 高晓宇 经才骝 查敏 荆贵茹 朱清 张增 吴本韩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用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的数据研究宇宙线大气簇射 μ子定点密度谱 ,谱呈现明显的拐折 .通过MonteCarlo模拟 ,得到拐点对应的能量约为 1.7× 10 15eV ,拐点前后原初能谱指数差约为 0 .4 3,证实了KASCADE实验 μ子定点密度谱呈现拐折... 用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的数据研究宇宙线大气簇射 μ子定点密度谱 ,谱呈现明显的拐折 .通过MonteCarlo模拟 ,得到拐点对应的能量约为 1.7× 10 15eV ,拐点前后原初能谱指数差约为 0 .4 3,证实了KASCADE实验 μ子定点密度谱呈现拐折的首次观测结果 ,又一次推证了原初宇宙线能谱膝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大气簇射 μ子定点密度谱 原初宇宙线能谱 膝现象
原文传递
通过浅层地下多μ事例研究“膝”区宇宙线成分的一种途径(英文)
12
作者 丁林恺 朱清 +3 位作者 沈长铨 姚志国 张增 MattiVallinkoski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4-588,共5页
地下多μ现象的观测是研究“膝”区(1015—1016eV)宇宙线成分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的地下探测器对于成分研究不甚理想,因为它们原本主要是为其它目的而设计的.我们提出一种新的途径:用一个探测器陈列在浅层地下观测多μ事例.这一... 地下多μ现象的观测是研究“膝”区(1015—1016eV)宇宙线成分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的地下探测器对于成分研究不甚理想,因为它们原本主要是为其它目的而设计的.我们提出一种新的途径:用一个探测器陈列在浅层地下观测多μ事例.这一方法对成分研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成分 “膝”区 地下多μ现象 探测器
原文传递
Kolar事例及其可能的解释
13
作者 丁林恺 马基茂 +14 位作者 毛成生 过雅南 况浩怀 朱清 沈长栓 陈和生 经才骝 祝玉灿 郁忠强 盛华义 霍安祥 戴长江 庆承瑞 何祚庥 高崇寿 《中国科学(A辑)》 CSCD 1996年第12期1138-1143,共6页
对1965~1975年Kolar金矿地下实验室记录到的6个奇特事例,进行了再讨论并与云南事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两个不同结果之间的一个有趣的相似性。
关键词 宇宙线 重粒子 Kolar事例
原文传递
Kolar金矿反常双芯事例的再解释
14
作者 丁林恺 马基茂 +14 位作者 毛成生 过雅南 况浩怀 朱清 沈长栓 陈和生 经才骝 祝玉灿 郁忠强 盛华义 霍安祥 戴长江 庆承瑞 何祚庥 高崇寿 《中国科学(A辑)》 CSCD 1996年第12期1144-1147,共4页
指出1979年Kolar金矿地下实验室记录到的反常双芯事例不能如作者所提出的是由中微子或缪子所产生的,更像是由宇宙线中一个重中性粒子所产生的。
关键词 宇宙线 重粒子 Kolar事例
原文传递
对高山乳胶室γ族强度和衰减的讨论
15
作者 朱清 丁林塏 +2 位作者 王广君 和煜东 荆贵茹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6-302,共7页
分析影响高山乳胶室γ族强度的种种因素,比较强度的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值。结果表明超高能区(~10^(15)eV)初级宇宙线化学成分中质子占~30%的推断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词 高山乳胶室 γ族 强度 衰减
原文传递
Energy spectrum of cosmic protons and helium nuclei by a hybrid measurement at 4300 m a.s.l. 被引量:1
16
作者 B.Bartoli P.Bernardini +98 位作者 毕效军 I.Bolognino P.Branchini A.Budano A.K.Calabrese Melcarne P.Camarri 曹臻 R.Cardarelli S.Catalanotti 陈松战 陈天禄 P.Creti 崔树旺 戴木忠 A.D'Amone 单增罗布 I.De Mitri B.D'Ettorre Piazzoli T.Di Girolamo G.Di Sciascio 冯存峰 冯朝阳 冯振勇 苟全补 郭义庆 何会海 胡海兵 胡红波 M.Iacovacci R.Iuppa 贾焕玉 拉巴次仁 厉海金 G.Liguori 刘成 刘俊 刘茂元 卢红 马玲玲 马欣华 G.Mancarella S.M.Mari G.Marsella D.Martello S.Mastroianni P.Montini C.C.Ning M.Panareo B.Panico L.Perrone P.Pistilli F.Ruggieri P.Salvini R.Santonico S.N.Sbano 沈培若 盛向东 石峰 A.Surdo 谭有恒 P.Vallania S.Vernetto C.Vigorito 王辉 吴超勇 吴含荣 薛良 杨群羽 杨先楚 姚志国 袁爱芳 查敏 张慧敏 张力 张学尧 张勇 赵静 扎西次仁 扎西桑珠 周勋秀 祝凤荣 朱清 G.Zizzi 白云翔 陈明君 陈垚 冯少辉 高博 顾旻皓 侯超 李晓晓 刘佳 刘加丽 王旭 肖刚 张丙开 张寿山 周斌 左雄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31,共7页
The energy spectrum of cosmic Hydrogen and Helium nuclei has been measured below the so-called "knee" by using a hybrid experiment with a wide field-of-view Cherenkov telescope and the Resistive Plate Chamber (RPC... The energy spectrum of cosmic Hydrogen and Helium nuclei has been measured below the so-called "knee" by using a hybrid experiment with a wide field-of-view Cherenkov telescope and the Resistive Plate Chamber (RPC) array of the ARGO-YBJ experiment at 4300 m above sea level. The Hydrogen and Helium nuclei have been well separated from other cosmic ray components by using a multi-parameter technique. A highly uniform energy resolution of about 25% is achieved throughout the whole energy range (100-700 TeV). The observed energy spectrum is compatible with a single power law with index γ=-2.63±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renkov telescope ARGO-YBJ energy spectrum hybrid measurement 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Search for exotic events from the L3+C data
17
作者 丁林恺 何祚庥 +14 位作者 霍安祥 经才骝 况浩怀 雷宇 李立 马欣华 马宇倩 庆承瑞 王瑞光 姚志国 郁忠强 张超 张峰 张静 朱清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729-736,共8页
An effort to search for Kolar-like events within the data set of the L3+C experiment is reported. From a total of 0.89×10^10 triggered events there are no reliable two-prong Kolar-like events observed. The corre... An effort to search for Kolar-like events within the data set of the L3+C experiment is reported. From a total of 0.89×10^10 triggered events there are no reliable two-prong Kolar-like events observed. The corresponding event flux upper limit 7.1 × 10^-13 cm^-2. s^-1 . sr^-1 at 90% confidence level is deduced based on some reasonable assum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tic event L3+C Kolar events
原文传递
THE ROLE OF PARTON HARD SCATTERING IN HADRONIC INTERACTIONS
18
作者 ZHU Qingqi DING Linkai +1 位作者 JING Cailiu JING Guiru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1986年第7期289-292,共4页
A soft-hard two-component approach to the description of high energy hadronic interactions is proposed.It shows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rton hard scattering in explanation of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nergy h... A soft-hard two-component approach to the description of high energy hadronic interactions is proposed.It shows the important role of parton hard scattering in explanation of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nergy hadronic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S EXPLANATION HADRON
下载PDF
Sensitivity study of(10,100) GeV gamma-ray bursts with double shower front events from ARGO-YBJ
19
作者 周勋秀 高兰兰 +4 位作者 张宇 郭义庆 朱清 贾焕玉 黄代绘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9-84,共6页
ARGO-YBJ, located at the Yangbajing Cosmic Ray Observatory (4300 m a.s.l., Tibet, China), is a full coverage air shower array, with an energy threshold of -300 GeV for gamma-ray astronomy. Most of the recorded event... ARGO-YBJ, located at the Yangbajing Cosmic Ray Observatory (4300 m a.s.l., Tibet, China), is a full coverage air shower array, with an energy threshold of -300 GeV for gamma-ray astronomy. Most of the recorded events are single front showers, satisfying the trigger requirement of at least 20 particles detected in a given time window. However, in -11.5% of the events, two randomly arriving showers may be recorded in the same time window, and the second one, generally smaller, does not need to satisfy the trigger condition. These events are called double shower front events. By using these small showers, well under the trigger threshold, the detector primary energy threshold can be lowered to a few tens of GeV. In this paper, the angular resolution that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se events is evaluated by a ful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he ARGO-YBJ sensitivity in detecting gamma-ray bursts (GRBs) by using double shower front events is also studied for various cutoff energies, time durations, and zenith angles of GRBs in ARGO's field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shower front events angular resolution GRBS sensitivity ARG0-YBJ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HIGH ENERGY INTERACTION STUDY BY MOUNTAIN EMULSION CHAMBER
20
作者 丁林垲 朱清 +2 位作者 经才骝 荆贵茹 和煜东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8年第9期726-731,共6页
Ⅰ. INTRODUCTION Owing to the rapid decrease of primary cosmic ray intensity with increasing energy, the detectors for recording super-high energy events must have very large acceptance. To study the super-high energy... Ⅰ. INTRODUCTION Owing to the rapid decrease of primary cosmic ray intensity with increasing energy, the detectors for recording super-high energy events must have very large acceptance. To study the super-high energy hadronic interaction at 1015—1017 eV, a large emulsion chamber with 150 m2 of sensitive area and one year’s sensitive time in one experimental period has been built on the top of Mt. Kanbala (5500 m a. s.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recording EMULSION acceptance CHAMBER COSMIC FRAGMENTATION fitting experienced PREF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