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18年淮河流域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FAPAR)时空变化格局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贺巧宁 +1 位作者 李鑫川 毛广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60-365,共6页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是表征植被光合作用能力和生长状态的重要参量,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选取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18年GLASS MODIS FAPAR数据,采用年际变化分析法和趋势变...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是表征植被光合作用能力和生长状态的重要参量,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选取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18年GLASS MODIS FAPAR数据,采用年际变化分析法和趋势变化分析法,分析了近18年来淮河流域植被FAPAR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是:淮河流域植被FAPAR呈中西部高、东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西部山区和中部农作物种植区植被FAPAR较高,植被FAPAR低值区分布在北部沂蒙山地区和郑州、开封、徐州等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2001—2018年间淮河流域年均FAPAR以每年0.19%(P<0.05)的速率增加,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大别山、伏牛山和桐柏山以及东北部的沂蒙山北部等地区。流域内春季和夏季FAPAR变化不显著,秋季和冬季FAPAR呈显著增加趋势,各类型植被秋季和冬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春季和夏季变化趋势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淮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