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美术手工布艺创新教学探微 被引量:15
1
作者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88,共2页
本文对小学美术布艺创新教学进行了探索,从基本理念、教学策略、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实践活动中验证策略的可行性。该项研究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改革与完善艺术地方课程教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给同类其他艺... 本文对小学美术布艺创新教学进行了探索,从基本理念、教学策略、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实践活动中验证策略的可行性。该项研究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改革与完善艺术地方课程教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给同类其他艺术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手工布艺 六环教学
原文传递
结合细粒度自注意力的实例图像着色
2
作者 刘航 普园媛 +3 位作者 王成超 赵征鹏 徐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9-1577,共9页
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着色方法已取得显著效果,但仍存在冗余色斑、着色暗淡和颜色偏差三个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细粒度自注意力(fine-grain self-attention,FGSA)的实例图像着色方法。具体地,首先将提取的特征图分为颜色和空间位... 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着色方法已取得显著效果,但仍存在冗余色斑、着色暗淡和颜色偏差三个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细粒度自注意力(fine-grain self-attention,FGSA)的实例图像着色方法。具体地,首先将提取的特征图分为颜色和空间位置,并结合两者拟合提高颜色和图像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以缓解冗余色斑;其次,受光学摄影HDR原理的启发,利用感受野小的卷积核增强或抑制图像的颜色特征,并结合softmax对特征进行动态映射,从而提高对比度,缓解着色暗淡的问题;最后,组合不同的非线性基函数,增加网络对非线性颜色的表达,拟合出最接近真实图像的颜色分布,以解决颜色偏差。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例图像着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地,与当前较优的着色方法相比,该方法在特征感知评价指标LPIPS和FID上分别降低了4.1%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着色 细粒度注意力机制 冗余色斑 着色暗淡 颜色偏差
下载PDF
自然图像上色研究综述
3
作者 普园媛 +3 位作者 赵征鹏 徐丹 钱文华 吴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5,共12页
图像上色是指从灰度图像中恢复图像的色彩信息,一张灰度图像可以有多个合理的上色结果,具有多模态的不确定性.另外,在上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颜色溢出、颜色暗淡等问题.传统的上色方法耗时长且效果不佳.最近,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图像上... 图像上色是指从灰度图像中恢复图像的色彩信息,一张灰度图像可以有多个合理的上色结果,具有多模态的不确定性.另外,在上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颜色溢出、颜色暗淡等问题.传统的上色方法耗时长且效果不佳.最近,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图像上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文章将自然灰度图像上色分为4类:基于涂鸦的图像上色、基于参考图像的图像上色、全自动图像上色和基于文本的图像上色,并对这4类自然图像上色的技术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然后,讨论分析了深度学习给上色带来的影响、目前使用的损失函数以及评价指标;最后,总结了图像上色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发向,为后续图像上色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上色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布艺课程:给孩子无限创意的空间——以布艺课程内容开发为例谈我的教改试验
4
作者 《少儿美术》 2018年第5期17-19,共3页
布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学生以真的启迪、艺的熏陶、美的享受。它能充分调动人的手、眼、脑协调合作,进而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而纵观现今的布艺教学.创意比较单调,无... 布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学生以真的启迪、艺的熏陶、美的享受。它能充分调动人的手、眼、脑协调合作,进而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而纵观现今的布艺教学.创意比较单调,无法满足学生长久学习的需要。所以为能使学生放飞自己,徜徉在想象的天空,把他们的潜能自动开发出来,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精美的布艺作品,本着这种目的,本文对创意布艺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从主题式创意、借鉴式创意、拓展式创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挖掘,让布艺创意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并在实践活动中验证了创意教学的可行性。它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布艺课程的发展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艺课程 三段式 创意内容
原文传递
玩转布趣六部曲
5
作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2年第9期26-26,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艺DIY”,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一块棉布、一只棉袜、一副手套……通过精心的设计、裁剪、缝制、装饰,就能变成一件讨人喜欢的艺术品。布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领域,同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布艺DIY”,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一块棉布、一只棉袜、一副手套……通过精心的设计、裁剪、缝制、装饰,就能变成一件讨人喜欢的艺术品。布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领域,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用“布”造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索养。那么,怎样才能玩转布趣呢?一、玩中增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创造才能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并完成对客体的认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尊重孩子、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引导,运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活动形式 学生生活 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 综合素质 创造才能 心理学研究 教育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