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妊娠孕妇2409例。根据...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妊娠孕妇2409例。根据孕前BMI分为孕前体重过低(BMI〈18.5)、体重正常(BMI18.5~)、超重和肥胖(BMI≥24.0)3组。孕期增重计算方法为分娩前最高体重减去孕前体重。将孕前体重过低和体重正常的孕产妇,分别按孕期增重〈10kg、10kg~、≥15妇分为3个亚组;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孕产妇,按孕期增重〈5kg、5k~、10kg~、≥15kg分为4个亚组。记录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及早产的发生率。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 Newman—Keuls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2409例孕妇中,孕前体重过低、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的构成比分别为18.5%(445例)、69.9%(1685例)和11.6%(279例)。孕前超重和肥胖组HDP、GDM和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分别为12.9%.(36例)、17.9Voo(50例)、13.6%(38例)和52.3%(146例),均高于孕前体重过低组[3.4%(15例)、4.3%(19例)、3.8Voo(17例)和25.8%(1t5例),χ2分别为23.8、37.1、23.5和50.2,P〈0.05]和体重正常组[5.5%(92例)、7.8%(132例)、7.8%(132例)和31.6%(532例),15。分别为21.8、29.0、10.1和3.4,P%0.05]。(2)孕前体重正常者,孕期增重〈10kg亚组FGR发生率和早产率分别为3.5%(4/115)和8.7%(10/115),高于增重10kg~亚组[0.7%(4/548)和3.3%(18/548),χ2分别为6.0和6.9,P%0.05]和≥15kg亚组[0.8%(8/1022)和3.6%(37/1022)�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孕期体重分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妊娠孕妇2409例。根据孕前BMI分为孕前体重过低(BMI〈18.5)、体重正常(BMI18.5~)、超重和肥胖(BMI≥24.0)3组。孕期增重计算方法为分娩前最高体重减去孕前体重。将孕前体重过低和体重正常的孕产妇,分别按孕期增重〈10kg、10kg~、≥15妇分为3个亚组;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孕产妇,按孕期增重〈5kg、5k~、10kg~、≥15kg分为4个亚组。记录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及早产的发生率。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 Newman—Keuls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2409例孕妇中,孕前体重过低、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的构成比分别为18.5%(445例)、69.9%(1685例)和11.6%(279例)。孕前超重和肥胖组HDP、GDM和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分别为12.9%.(36例)、17.9Voo(50例)、13.6%(38例)和52.3%(146例),均高于孕前体重过低组[3.4%(15例)、4.3%(19例)、3.8Voo(17例)和25.8%(1t5例),χ2分别为23.8、37.1、23.5和50.2,P〈0.05]和体重正常组[5.5%(92例)、7.8%(132例)、7.8%(132例)和31.6%(532例),15。分别为21.8、29.0、10.1和3.4,P%0.05]。(2)孕前体重正常者,孕期增重〈10kg亚组FGR发生率和早产率分别为3.5%(4/115)和8.7%(10/115),高于增重10kg~亚组[0.7%(4/548)和3.3%(18/548),χ2分别为6.0和6.9,P%0.05]和≥15kg亚组[0.8%(8/1022)和3.6%(3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