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7例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朱家
叶
姜毅
+4 位作者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刘黎黎
孙国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反流程度患儿并发症情况及结局。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GER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反流程度患儿并发症情况及结局。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GER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反流程度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GER新生儿47例(男23例,女24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5例;胎龄34~41周[(38.9±1.6)周];出生体质量1 990~4 430 g[(3 157.3±574.0) g];起病日龄中位数2 d(1~21 d)。以反复呕吐为表现40例(85.1%),发作性发绀7例(14.9%)。并发症:并体质量增长缓慢42例(89.4%),并吸入性肺炎24例(51.1%),并呼吸暂停1例(2.1%)。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轻度反流13例,重度反流34例。经体位喂养或联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44例患儿至出院时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显示,轻度反流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重度反流患儿[4周(2~8周)比8周(2~4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6,P〈0.05)。结论新生儿GER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多数预后良好。轻度反流较重度反流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胃食管反流
上消化道造影
临床研究
随访
原文传递
新生儿脑积水病因特点及治疗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郝江丽
姜毅
+5 位作者
朱家
叶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王红梅
张扬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发生脑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比较不同病因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结局。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并在新生儿期发病的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出院...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发生脑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比较不同病因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结局。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并在新生儿期发病的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出院后3~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脑积水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结局,并对足月儿和早产儿脑积水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脑积水患儿38例,其中早产儿23例(60.5%),足月儿15例(39.5%)。脑积水病因中颅内出血18例(47.4%),颅内感染11例(28.9%),颅内出血合并颅内感染8例(21.1%),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2.6%)。足月儿与早产儿脑积水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颅内出血后脑积水患儿通过连续腰穿、脑室外引流、脑室储液囊反复放液治愈。颅内出血合并颅内感染后脑积水和颅内感染后脑积水患儿分别为9例和6例,最终需行永久分流术;这两种病因引起的脑积水患儿行永久分流术比例明显高于单纯颅内出血患儿(P〈0.05)。出院后37例(97.4%)脑积水患儿无复发,16例(42.1%)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颅内出血和颅内感染是新生儿脑积水的主要病因,单纯颅内出血后脑积水较少需行永久分流术治疗。即使患儿脑积水缓解,也很有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颅内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引流术
原文传递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与足月儿胃食管反流症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家
叶
姜毅
+4 位作者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刘黎黎
孙国玉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临床特点及相关临床症状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临床特点及相关临床症状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GER症状并完成24 h食管MII-pH监测的足月新生儿,根据24 h食管MII-pH监测到的反流次数是否〉93次分为病理性GER组和生理性GER组。对比两组临床特点和24 h食管MII-pH监测结果,分析反流症状与24 h食管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有GER症状的患儿31例,开始24 h食管MII-pH监测日龄中位数7(2~28) d。经24 h食管MII-pH监测确诊病理性GER 15例,生理性GER 16例,病理性GER检出率48.4%。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呕吐12例,奶后异常哭闹9例,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6例,青紫、可疑惊厥等奶后发作性事件2例,反复呕吐伴其他症状2例。24 h食管MII-pH监测显示新生儿GER以酸反流和弱酸反流为主,病理性GER组24 h总酸反流中位数52(7~80)次,总弱酸反流中位数58(19~114)次;生理性GER组24 h总酸反流中位数36(3~55)次,总弱酸反流中位数35(6~55)次。病理性GER组总反流、餐前弱酸反流、餐后弱酸反流、总弱酸反流和液体反流次数均明显多于生理性G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酸反流、餐前酸反流和餐后酸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呕吐、奶后发作性事件、奶后异常哭闹、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患儿的反流症状相关指数阳性率分别为14/14、3/3、6/9和2/6,提示呕吐和奶后发作性事件与GER相关性较高,奶后异常哭闹和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与GER部分相关,心动过缓与反流事件无关。结论足月新生儿病理性GER反流以酸反流、弱酸反流和液体反流为主,24 h食管MII-pH监测可用于诊断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
呕吐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7例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朱家
叶
姜毅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刘黎黎
孙国玉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出处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499-1502,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反流程度患儿并发症情况及结局。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GER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反流程度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GER新生儿47例(男23例,女24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5例;胎龄34~41周[(38.9±1.6)周];出生体质量1 990~4 430 g[(3 157.3±574.0) g];起病日龄中位数2 d(1~21 d)。以反复呕吐为表现40例(85.1%),发作性发绀7例(14.9%)。并发症:并体质量增长缓慢42例(89.4%),并吸入性肺炎24例(51.1%),并呼吸暂停1例(2.1%)。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轻度反流13例,重度反流34例。经体位喂养或联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44例患儿至出院时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显示,轻度反流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重度反流患儿[4周(2~8周)比8周(2~4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6,P〈0.05)。结论新生儿GER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多数预后良好。轻度反流较重度反流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早。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胃食管反流
上消化道造影
临床研究
随访
Keywords
Infant
newbor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eries
Clinical research
Follow-up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新生儿脑积水病因特点及治疗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郝江丽
姜毅
朱家
叶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王红梅
张扬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
出处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发生脑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比较不同病因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结局。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并在新生儿期发病的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出院后3~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脑积水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结局,并对足月儿和早产儿脑积水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脑积水患儿38例,其中早产儿23例(60.5%),足月儿15例(39.5%)。脑积水病因中颅内出血18例(47.4%),颅内感染11例(28.9%),颅内出血合并颅内感染8例(21.1%),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2.6%)。足月儿与早产儿脑积水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颅内出血后脑积水患儿通过连续腰穿、脑室外引流、脑室储液囊反复放液治愈。颅内出血合并颅内感染后脑积水和颅内感染后脑积水患儿分别为9例和6例,最终需行永久分流术;这两种病因引起的脑积水患儿行永久分流术比例明显高于单纯颅内出血患儿(P〈0.05)。出院后37例(97.4%)脑积水患儿无复发,16例(42.1%)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颅内出血和颅内感染是新生儿脑积水的主要病因,单纯颅内出血后脑积水较少需行永久分流术治疗。即使患儿脑积水缓解,也很有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
关键词
脑积水
颅内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引流术
Keywords
Hydrocephalu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Drainage
分类号
R742.7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与足月儿胃食管反流症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朱家
叶
姜毅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刘黎黎
孙国玉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出处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临床特点及相关临床症状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GER症状并完成24 h食管MII-pH监测的足月新生儿,根据24 h食管MII-pH监测到的反流次数是否〉93次分为病理性GER组和生理性GER组。对比两组临床特点和24 h食管MII-pH监测结果,分析反流症状与24 h食管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有GER症状的患儿31例,开始24 h食管MII-pH监测日龄中位数7(2~28) d。经24 h食管MII-pH监测确诊病理性GER 15例,生理性GER 16例,病理性GER检出率48.4%。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呕吐12例,奶后异常哭闹9例,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6例,青紫、可疑惊厥等奶后发作性事件2例,反复呕吐伴其他症状2例。24 h食管MII-pH监测显示新生儿GER以酸反流和弱酸反流为主,病理性GER组24 h总酸反流中位数52(7~80)次,总弱酸反流中位数58(19~114)次;生理性GER组24 h总酸反流中位数36(3~55)次,总弱酸反流中位数35(6~55)次。病理性GER组总反流、餐前弱酸反流、餐后弱酸反流、总弱酸反流和液体反流次数均明显多于生理性G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酸反流、餐前酸反流和餐后酸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呕吐、奶后发作性事件、奶后异常哭闹、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患儿的反流症状相关指数阳性率分别为14/14、3/3、6/9和2/6,提示呕吐和奶后发作性事件与GER相关性较高,奶后异常哭闹和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与GER部分相关,心动过缓与反流事件无关。结论足月新生儿病理性GER反流以酸反流、弱酸反流和液体反流为主,24 h食管MII-pH监测可用于诊断新生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
呕吐
婴儿
新生
Keyword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Muh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 monitoring
Vomiting
Infant, newborn
分类号
R722.1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7例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
朱家
叶
姜毅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刘黎黎
孙国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原文传递
2
新生儿脑积水病因特点及治疗结局的研究
郝江丽
姜毅
朱家
叶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王红梅
张扬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7
7
原文传递
3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与足月儿胃食管反流症状关系研究
朱家
叶
姜毅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刘黎黎
孙国玉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