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聚合物污水电化学处理中油珠与气泡的变化及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宗 靖波 +2 位作者 王秀军 杨航 尹先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为提高电化学除油效果,通过形态原位识别技术分析电化学方法处理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动态过程中油珠和气泡的聚集形态变化,利用絮体分形理论描述了油珠和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用分形维数表征了电化学处理时间对二者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 为提高电化学除油效果,通过形态原位识别技术分析电化学方法处理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动态过程中油珠和气泡的聚集形态变化,利用絮体分形理论描述了油珠和气泡的分形成长特征,用分形维数表征了电化学处理时间对二者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研究了油珠和气泡变化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分时形态变化较小,其分形维数(D_f)在2.05附近波动;油珠分时形态变化较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油珠粒径变大,其D_f在1.804数1.964之间,二者的形态与分形维数呈现良好的相关性。输出电流越大,气泡的平均当量圆直径(d_e)越小,除油效果越好。在电化学处理过程中,油珠与气泡发生黏附,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油珠在气泡的作用下快速聚集,加快了油珠的上浮分离,气泡d_e变小,油珠平均当量圆直径(d_n)变大。在处理电流为4 A、动态停留时间(t_2)为25min时,气泡de为49.72μm,油珠dn为57.39μm,除油率达到86.15%;电流为8 A时,t_2在10数20 min的除油率大于80%。较高输出电流、较短的动态停留时间或较低输出电流、较长的停留时间均有利于改善除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污水 聚合物 油珠 气泡 形态分析 分形维数 除油效果
下载PDF
O_(3)/H_(2)O_(2)-MBBR-O_(3)/H_(2)O_(2)/UV组合工艺处理制革生化尾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德民 李军 +3 位作者 王晴 朱宗 王存峰 马宏瑞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3,34,共6页
对O_(3)/H_(2)O_(2)-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O_(3)/H_(2)O_(2)/UV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制革生化尾水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O_(3)及O_(3)/H_(2)O_(2)预氧化对尾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氮组分转化及去除的影响,并将催... 对O_(3)/H_(2)O_(2)-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O_(3)/H_(2)O_(2)/UV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制革生化尾水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O_(3)及O_(3)/H_(2)O_(2)预氧化对尾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氮组分转化及去除的影响,并将催化臭氧氧化与MBBR相结合,评估组合工艺对COD_(Cr)、氨氮、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与O_(3)氧化相比,O_(3)/H_(2)O_(2)预氧化可显著提高尾水可生化性,氧化后B/C(BOD_(5)/COD_(Cr))比可从0.016提升至0.18。此外O_(3)/H_(2)O_(2)预氧化可使含氮有机物分解为无机氮,有利于强化生化过程中氮的去除。经O_(3)/H_(2)O_(2)-MBBR-O_(3)/H_(2)O_(2)/UV组合工艺中试验证,制革生化尾水经深度处理后出水COD_(Cr)、氨氮、总氮的均值分别为38.69 mg/L、1.19 mg/L、11.35 mg/L,去除率分别为83.31%、91.00%、5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生化尾水 难降解有机物 催化臭氧氧化 移动床生物膜
下载PDF
策勒县石榴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3
作者 陈宝军 朱宗 +1 位作者 艾尔买克 车凤斌 《新疆林业》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策勒县 石榴 栽培技术 整形修剪 施肥 浇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