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剑川沙溪白族阿吒力教朝北斗仪式研究
1
作者 朱安 房晴晴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剑川沙溪白族阿吒力教朝北斗仪式承续中国古代祭祷北斗的传统。从仪式结构来看,“禳星”与“荐亡”仪式的结合契合季令仪式的本质。从仪式的文化内涵来看,折射出白族观测星象、崇拜北斗的文化积淀,糅合了密教祭北斗意旨与人们对丰收、... 剑川沙溪白族阿吒力教朝北斗仪式承续中国古代祭祷北斗的传统。从仪式结构来看,“禳星”与“荐亡”仪式的结合契合季令仪式的本质。从仪式的文化内涵来看,折射出白族观测星象、崇拜北斗的文化积淀,糅合了密教祭北斗意旨与人们对丰收、安泰的祈愿,表达了白族对万物息息相关、互相交融的整体性认识,与中华民族文化和谐统一精神、白族生命观形成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阿吒力教 朝北斗仪式
下载PDF
南诏“德化”治世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安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9,共7页
儒家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南诏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政权,明确标举"德化"治世,强调"为君正己",积极推行道德教化,以道德判断为处理周边关系的准则,发扬批判反省的精神,坚持开放包容的方略。南诏"德化"治世... 儒家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南诏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政权,明确标举"德化"治世,强调"为君正己",积极推行道德教化,以道德判断为处理周边关系的准则,发扬批判反省的精神,坚持开放包容的方略。南诏"德化"治世弘扬了儒家文化的道德传统,促进了南诏政权的稳固和文化的进步,对儒家文化在云南的播衍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德化治世 儒学 传播
原文传递
《南诏德化碑》与先秦经典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南诏德化碑》是研究南诏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从文学角度对《南诏德化碑》作者的创作动机,碑文与《左传》、《诗经》等先秦经典文学的对照,论述其受先秦文学影响的根源问题。
关键词 《南诏德化碑》 先秦文学 《左传》 《诗经》
下载PDF
白族“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2期9-12,共4页
明代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所描述的"苍洱境",是白族民间对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杨黼对"苍洱境"理想家园的建构既熔铸了白族赖以生存的苍洱山水独特的自然精神,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谐精神与释家禅悦空灵的... 明代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所描述的"苍洱境",是白族民间对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杨黼对"苍洱境"理想家园的建构既熔铸了白族赖以生存的苍洱山水独特的自然精神,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谐精神与释家禅悦空灵的意趣,体现了白族民间文化对理想家园的殷切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 理想家园 文化生态书写
下载PDF
杨慎复兴华夏文学思想的文化解读——以《禹王碑》、《禹碑歌》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7期37-41,共5页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夏文学的起源应在殷商文学之前的学术观点,主张复兴华夏文学应从《禹王碑》溯源,进一步阐释《禹王碑》所孕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哲学思想为复兴华夏文学的思想基础,无疑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禹王碑 禹碑歌 华夏文学思想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宋代道德伦理观的诗学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儒学在宋代掀起复兴浪潮。宋代诗学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探讨,提出了道德判断第一、审美第二的诗论标准,强调民胞物与的忧患意识,倡导诗人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完善,形成了极富宋型文化特色的道德伦理观。宋人的诗学道德伦理观... 儒学在宋代掀起复兴浪潮。宋代诗学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探讨,提出了道德判断第一、审美第二的诗论标准,强调民胞物与的忧患意识,倡导诗人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完善,形成了极富宋型文化特色的道德伦理观。宋人的诗学道德伦理观不但增加了宋诗的道德底蕴,而且弘扬了中国儒学的道德伦理传统,应和了时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道德伦理 阐释
下载PDF
明清时期白族文人“学杜”风尚的文化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安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第4期51-56,共6页
明清时期诗坛学杜注杜评杜成为风尚。白族新儒学派文人亦掀起"学杜"风潮。白族文学创作高扬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以沉郁顿挫的诗风为美,以杜诗为诗评的典范,探寻了白族文学在明清之际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白族文学的进步与繁荣,... 明清时期诗坛学杜注杜评杜成为风尚。白族新儒学派文人亦掀起"学杜"风潮。白族文学创作高扬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以沉郁顿挫的诗风为美,以杜诗为诗评的典范,探寻了白族文学在明清之际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白族文学的进步与繁荣,也为诠释杜甫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供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白族文学 杜甫
下载PDF
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地域文化特点
8
作者 朱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2期10-14,共5页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白族古代金石文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是尽情书写"苍洱境"淳美自然山水家园的地域本色;二是持续不断地吸收儒家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建构白族地域文化的有...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白族古代金石文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是尽情书写"苍洱境"淳美自然山水家园的地域本色;二是持续不断地吸收儒家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建构白族地域文化的有机结构;三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创造白族地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古代金石文献 地域文化 儒家文化
下载PDF
白族二爨碑文体与《文心雕龙》诔碑理论范式
9
作者 朱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9期1-5,共5页
爨氏是古代白族的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的《爨宝子碑》、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作为白族先民的碑刻文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白族文学的重要文本。"二爨碑"的产生分别前于《文心雕龙》九十余年和四十余年,其体式与刘勰《文心雕龙... 爨氏是古代白族的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的《爨宝子碑》、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作为白族先民的碑刻文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白族文学的重要文本。"二爨碑"的产生分别前于《文心雕龙》九十余年和四十余年,其体式与刘勰《文心雕龙》阐释的诔碑理论范式几乎偶合,为刘勰诔碑理论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实证,在白族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上承后汉滇文化,下启唐代南诏文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文心雕龙 诔碑理论范式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大理学院为例
10
作者 朱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4年第9期97-100,共4页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理学院作为地处西南边疆的地方高校,在科研发展的地方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成效,形成了以建构大学应有的科研文化,确立地域性的科研方针为指导,建立与时俱进的激励措施并提供人性化服务平...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理学院作为地处西南边疆的地方高校,在科研发展的地方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成效,形成了以建构大学应有的科研文化,确立地域性的科研方针为指导,建立与时俱进的激励措施并提供人性化服务平台的基本模式,为地方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科研 模式
下载PDF
“宋挥玉斧”之下的一个惨痛案例——大理国白氏碑与苏洵散文《张益州画像记》考释
11
作者 朱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6年第7期16-19,共4页
1972年出土的宋代大理国《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碑刻所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堂属后裔,随从侬智高流寓大理的史实,与苏洵的散文《张益州画像记》相互考释,证实苏洵歌颂张方平“平谣安民”的背后原因是大理国杀侬智高并“函其首归献”宋朝... 1972年出土的宋代大理国《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碑刻所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堂属后裔,随从侬智高流寓大理的史实,与苏洵的散文《张益州画像记》相互考释,证实苏洵歌颂张方平“平谣安民”的背后原因是大理国杀侬智高并“函其首归献”宋朝的真相。大理国的此举是“宋挥玉斧”下,愿以行动表示向宋朝臣服的一个惨痛案例。本文论述了《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的重要价值,亦为苏洵《张益州画像记》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挥玉斧 白长善 张益州 案例
下载PDF
《南诏德化碑》与《文心雕龙》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安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10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一、《南诏德化碑》的作者系晋朝司马氏后裔之考释《南诏德化碑》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存于云南大理市太和村西面南诏太和城遗址。本文以段金录、张锡禄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大理历代名碑》一书所... 一、《南诏德化碑》的作者系晋朝司马氏后裔之考释《南诏德化碑》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存于云南大理市太和村西面南诏太和城遗址。本文以段金录、张锡禄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大理历代名碑》一书所收录《南诏德化碑》为文本考释的文献。碑文末段作者自跋述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遗址 名碑 作者 文献 云南 太和村 金录
原文传递
“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与文物艺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3
作者 朱安 吕余萍 黄俊杰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云南省博物馆与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于2021年12月6日至8日联合主办“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与文物艺术研讨会”。会议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与文物艺术,围绕南诏大理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诏大理的历史... 云南省博物馆与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于2021年12月6日至8日联合主办“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与文物艺术研讨会”。会议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与文物艺术,围绕南诏大理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诏大理的历史文化、佛教艺术及文物考古四个议题展开学术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大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
下载PDF
论南诏大理国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特点
14
作者 朱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5年第11期8-13,共6页
南诏、大理国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频繁。南诏、大理国留存的丰富文献记录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盛况,折射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具有空间交汇、并行共生和有机共荣的特点。这对认识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特点有着重要的参鉴价值。
关键词 南诏 大理国 南方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东南亚留学生写真
15
作者 朱安 《大理文化》 2007年第3期23-24,共2页
  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毗邻古城的大理学院古城校区,校园广场、文化广场、理工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风雨操场错落有致的建筑之中,矗立着熠熠生辉寓意"学海风帆"的综合教学楼.……
关键词 东南亚留学生 大理学院 普通话
原文传递
从石刻文献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族文化
16
作者 朱安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11,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原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透过白族墓葬石刻文献可见白族对中原墓葬文化的接纳,在爨氏的碑刻中则可解读出白族地方土酋对封建职官制度的推行和对儒家伦理教化的认同与实践。从白族石刻文献所见的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原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透过白族墓葬石刻文献可见白族对中原墓葬文化的接纳,在爨氏的碑刻中则可解读出白族地方土酋对封建职官制度的推行和对儒家伦理教化的认同与实践。从白族石刻文献所见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制度,是中原文化向西南边疆地域辐射的一束,亦是认识云南少数民族融入中原主流文化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石刻 文化
下载PDF
南诏大理国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教育理念及模式初探
17
作者 朱安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南诏、大理国是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兴发的黄金时期。阿吒力教派以融和本土宗教及儒家文化为理念,形成了直接培养教派弟子和在家僧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了阿吒力教派的人间化。这对研究今日白族民间阿吒力教派的流传有着重要的启... 南诏、大理国是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兴发的黄金时期。阿吒力教派以融和本土宗教及儒家文化为理念,形成了直接培养教派弟子和在家僧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了阿吒力教派的人间化。这对研究今日白族民间阿吒力教派的流传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阿吒力教派 教育
下载PDF
读周锦国《明清时期白族家族式作家群研究》
18
作者 朱安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3-176,共4页
在家族文学研究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研究凸显的一个新学术增长点的背景下,周锦国《明清时期白族家族式作家群研究》遵循发覆文献、精选案例,首次全面呈现了明清时期白族家族式作家群的风貌,不但拓展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体... 在家族文学研究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研究凸显的一个新学术增长点的背景下,周锦国《明清时期白族家族式作家群研究》遵循发覆文献、精选案例,首次全面呈现了明清时期白族家族式作家群的风貌,不但拓展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体现了对汉族家族文学研究成果的成功借鉴。该著对白族家族文学与大理地域、民族宗教文化关联性的研究是一亮点,体现了作者对家族文学研究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文学 白族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白族隐逸文学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安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176,共7页
明清时期,白族文化面临转型。白族新儒学派文人掀起隐逸风潮,隐逸文学成为文坛主流。白族隐逸文学秉承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精神,标举平淡清远的审美意趣,契合宋型文化的精髓,探寻了白族文化在明清之际受容汉文化的发展理路。隐逸文人在学... 明清时期,白族文化面临转型。白族新儒学派文人掀起隐逸风潮,隐逸文学成为文坛主流。白族隐逸文学秉承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精神,标举平淡清远的审美意趣,契合宋型文化的精髓,探寻了白族文化在明清之际受容汉文化的发展理路。隐逸文人在学术素养、道德人格方面的自我塑造,有力地推动了白族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为白族乃至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注入了积极的意义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对后世白族的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隐逸文学 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宋人用事境界的诗学阐释
20
作者 朱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0,共4页
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宋代诗人以才学为诗,掀起用事高潮。"浑然天成"、"水中着盐"、"系风捕影"等成为宋人进行诗歌用事境界阐释的独特话语,传达出宋人对用事"浑成"、"无迹"... 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宋代诗人以才学为诗,掀起用事高潮。"浑然天成"、"水中着盐"、"系风捕影"等成为宋人进行诗歌用事境界阐释的独特话语,传达出宋人对用事"浑成"、"无迹"、"自然"之境的追求,是宋人在传统诗学背景下,澡雪涵泳前人文化积淀,又扣和当代诗学风潮而形成的独特阐释理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事 阐释 浑成之境 无迹之境 自然之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