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夏琴 吴鸣 +1 位作者 谭先杰 郁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 了解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A)的临床病理特征、处理原则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16例V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结果 16例患者年龄30 ~56(41.4)岁,以同房后出血... 目的 了解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A)的临床病理特征、处理原则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16例V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结果 16例患者年龄30 ~56(41.4)岁,以同房后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症状(10/16).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1期1例,Ⅰ b1期12例,Ⅰb2期2例,Ⅱa1期1例.1例Ⅰ a1期锥切后行腹腔镜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Ⅰ b1期中1例放化疗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行经阴道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1例合并妊娠者化疗4程后,剖宫取子术同时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余9例及Ⅰ b2、Ⅱa1期行宫颈癌根治术.14例行淋巴结清扫患者中无一例淋巴结浸润.13例卵巢切除中1例术中见卵巢表面转移,其余12例及另1例卵巢活体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卵巢转移.随访5 ~60(23.3)个月,1例患者术后8个月阴道残端复发.无死亡病例.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4%(15/16).结论 与常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相比,VA发病相对年轻,卵巢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由于病例数相对少,疾病表现分散,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难以得出十分一致的结论,尚需要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了解VA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绒毛管状腺癌 肿瘤治疗方案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血小板反应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夏琴 谭先杰 +3 位作者 郎景和 冷金花 朱兰 许秀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和孕酮(P4)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细胞)血小板反应素-1(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用不同浓度的E2及P4处理体外培养的ES细胞一定时间(研究组),提取细胞RNA和蛋白,分别...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和孕酮(P4)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细胞)血小板反应素-1(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用不同浓度的E2及P4处理体外培养的ES细胞一定时间(研究组),提取细胞RNA和蛋白,分别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比较研究组和未用激素刺激的对照组之间TSP-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E2能抑制ES细胞TSP-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用10nmol/L的E2处理ES细胞后,其TSP-1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47.6±6.5)%(P<0.05)和(49.0±8.6)%(P<0.05);高浓度P4(10μmol/L)能诱导ES细胞表达TSP-1,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的P4处理ES细胞后,其TSP-1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2.1±0.4)倍(P<0.05)和(2.3±0.6)倍(P<0.05);低浓度(10nmol/L)P4能增强E2对TSP-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但对其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有差别地调节ES细胞TSP-1的表达,这一发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雌激素依赖提供了证据,同时也部分解释了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孕酮 血小板反应素-1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分子分型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3
作者 郝敏 王志启 +3 位作者 蒋沫怡 朱夏琴 马楠 李松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2期938-940,共3页
子宫内膜癌(EC)/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不同分子分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价值并不清楚。POLE突变型患者数较少,保育效果有待商榷;错配修复缺陷型患者对孕激素反应欠佳,保育治疗复发率高;p53突变患者不适合保育治疗;无特异分子... 子宫内膜癌(EC)/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不同分子分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价值并不清楚。POLE突变型患者数较少,保育效果有待商榷;错配修复缺陷型患者对孕激素反应欠佳,保育治疗复发率高;p53突变患者不适合保育治疗;无特异分子特征型患者对孕激素治疗敏感,缓解率较高。但其不同生物标记物与保育治疗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保留生育功能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郝敏 韩伟 +4 位作者 郑晓丹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王志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脉管浸润组(143例)和脉管浸润组(2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系数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选择法)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阴道出血时间长、甘油三酯≥1.7 mmol/L,糖类抗原125≥35 kU/L,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期及以上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00、1.070、1.820、7.700,均P<0.05)。利用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校准验证,预测风险接近于实际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3。结论临床高分期、血清高甘油三酯、高糖类抗原125和术前阴道出血时间长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该类患者LV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郝敏 郑晓丹 +4 位作者 魏雪静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李松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道出血时间、合并代谢综合征、CA125升高(≥35 U/ml)、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占位、合并子宫腺肌症、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分期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7例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LVSI 24例(14.4%)。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4项因素(异常阴道出血时间≥4个月、CA125升高、合并子宫腺肌症、分期Ⅱ期及以上)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Ⅱ期及以上(OR=7.357,95%CI:2.140~25.288,P=0.002),CA125升高(OR=4.883,95%CI:1.612~14.794,P=0.005)为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IGO 2009分期Ⅱ期及以上、CA125≥35 U/ml与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有关,间接提示淋巴结转移风险,术前应高度关注,以便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低级别 子宫内膜样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下载PDF
小鼠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方法对组织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夏琴 孙正怡 +3 位作者 郁琦 甄璟然 王雪 何方方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冷冻方法对小鼠卵巢组织的保存效果及对组织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5只6周龄ICR雌鼠,取卵巢皮质切块后,根据不同冷冻方法随机分成5组:新鲜对照组、二甲亚砜慢速冷冻组(A组)、丙二醇慢速冷冻组(B组)、冷冻管玻璃化冷冻5... 目的比较不同的冷冻方法对小鼠卵巢组织的保存效果及对组织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5只6周龄ICR雌鼠,取卵巢皮质切块后,根据不同冷冻方法随机分成5组:新鲜对照组、二甲亚砜慢速冷冻组(A组)、丙二醇慢速冷冻组(B组)、冷冻管玻璃化冷冻5min组(C组)及冷冻管玻璃化冷冻8min组(D组)。分别进行卵巢组织冷冻复苏,复苏后体外培养2周以及复苏后同种移植饲养2周实验。比较各组体外培养液中以及复苏移植后小鼠静脉血中雌二醇(E2)水平。结果体外培养过程中,各组培养液中E2水平均随培养时间不断增加(F=14.146,P<0.001);同一天的E2水平比较,A、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C、D组(P<0.05),C、D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饲养2周后,DMSO慢速冷冻复苏移植组、PROH慢速冷冻复苏移植组的平均E2水平显著高于两组玻璃化复苏移植组、新鲜组织移植对照组、未处理自然对照组及去势未移植对照组(P<0.05),新鲜移植对照组、两组玻璃化复苏移植组及去势未移植对照组的平均E2水平显著低于未处理的自然对照组(P<0.05)。结论慢速冷冻及玻璃化冷冻的小鼠卵巢组织复苏后,经过体外培养及同种移植均能保持一定的内分泌功能;慢速冷冻效果可能优于冷冻管玻璃化冷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速冷冻 玻璃化冷冻 卵巢组织 内分泌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