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 被引量:246
1
作者 胡鹏辉 许汉泽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7,110,共7页
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规模和经营主体进行了探讨,认为家庭农场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其经营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以农业为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理想的模式是多... 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规模和经营主体进行了探讨,认为家庭农场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其经营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以农业为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理想的模式是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农场;家庭农场规模的下限是家庭成员的生计需要,家庭农场规模的上限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家庭成员所能经营的最大面积;家庭农场的发育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特定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规模经营 职业农民 政府支持 社会条件
原文传递
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 被引量:213
2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地方形成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热潮,但是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解差异甚大,如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理解为"农业工人",有人则理解为农业投资者或农村经纪人,更有人把新型职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地方形成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热潮,但是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解差异甚大,如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理解为"农业工人",有人则理解为农业投资者或农村经纪人,更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理解为农业企业经理或农业企业工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农民 家庭农场 农业工人 农村经纪人 理解差异 企业工人 企业经理 投资者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被引量:189
3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产业兴旺不是单一农业的发展,而是乡村的整体进步。本文从产业与农民关系、产业与乡村关系的视角审视产业兴旺的内在构成、内容和特点。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话语体系的产业特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产业兴旺既要满足人们... 产业兴旺不是单一农业的发展,而是乡村的整体进步。本文从产业与农民关系、产业与乡村关系的视角审视产业兴旺的内在构成、内容和特点。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话语体系的产业特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产业兴旺既要满足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更要满足农民自身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产业兴旺只有限定在乡村范围内且以农民为主体才具有实际意义,产业兴旺只有建立在乡村整体价值基础上并与乡村价值体系相结合才具有可能性。任何排斥农民的农业、排斥乡村的产业,都与产业兴旺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农民主体 乡村价值
下载PDF
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 被引量:165
4
作者 闻静超 《农业工程》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现代农业经营的主导力量,新型职业农民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具有较高的市场主体地位,职业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包括土地流转制度、新型的城乡关系和尊重农民的社会心理环...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现代农业经营的主导力量,新型职业农民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具有较高的市场主体地位,职业的稳定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包括土地流转制度、新型的城乡关系和尊重农民的社会心理环境,也包括提供完善的教育服务。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内容不仅要有农业科技教育,还要包括农业的本质、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与农业管理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成长环境 农民教育
下载PDF
谁在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29
5
作者 杨汇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62-169,共8页
农业劳动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描述了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严重,依靠妇女和老年人对土地的感情难以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由此导致的农业粗放... 农业劳动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文章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描述了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趋势严重,依靠妇女和老年人对土地的感情难以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由此导致的农业粗放经营、复种指数降低和撂荒现象,成为我国农业安全的潜在威胁。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需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业、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并建议国家启动"农业后继者培训工程",培养大批新型的职业农民,从而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短缺 农业发展 农业后继者培养工程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4
6
作者 胡方萌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9,共9页
本文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特定的环境。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制度、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以及农民教育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目前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所导致的高地租推高了农民的种地成本;农... 本文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特定的环境。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制度、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以及农民教育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目前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所导致的高地租推高了农民的种地成本;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以及组织形式的偏离导致了农民利益受损,影响了政府支持农业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完善,难以化解农业经营风险。这些问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桎梏,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为新型职业农民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土地流转 家庭农场 政策支持
原文传递
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97
7
作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5,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够实现。这是由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的。但必须看到由于长期受重城市轻乡村思维定势的影响,乡村振兴受阻于诸多制度性因素,特别需要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只有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够实现。这是由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的。但必须看到由于长期受重城市轻乡村思维定势的影响,乡村振兴受阻于诸多制度性因素,特别需要破除一系列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所以,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明确,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因此,首先要转变对新阶段城乡关系的认识,把握乡村发展规律,清除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镇化 障碍因素
下载PDF
国外小额贷款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0
8
作者 孙鹤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小额贷款 互助组织 信贷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互联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讨 被引量:61
9
作者 宗成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治理的实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面临着治理主体弱化、治理内容复杂化、治理手段受限的困境。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农村社会,基于“互联网+党建”创新乡村治理机...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治理的实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面临着治理主体弱化、治理内容复杂化、治理手段受限的困境。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农村社会,基于“互联网+党建”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对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机制的内涵,其次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互联网+党建”的乡村治理机制和经验进行探讨,并进一步阐释了基于“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机制的引领意义,最后提出凝聚治理力量、培养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推进“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党建 乡村治理机制 新时代“枫桥经验”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与失地农民补偿——农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 被引量:35
10
作者 窦敬丽 《中国土地》 2006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失地农民 农地发展权 补偿问题 农民补偿 被征地农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 社会主义 就业培训 改革步伐
下载PDF
农业文化的价值及继承和保护探讨 被引量:49
11
作者 孙白露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农业文化的价值、以及如何保护农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物质实体文化、非物质文化和在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农业文化的价值、以及如何保护农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物质实体文化、非物质文化和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观念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农业文化的内容,以及农业文化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探讨了农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途径,认为在中国发展社区农业,是实现农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 物质实体文化 民俗与民间信仰 农业文化价值 文化保护 社区农业
原文传递
农民工生存状况实证分析——对南昌市897位样本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宗成峰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南昌市897位样本农民工,从性别、年龄、学历、行业分布、外出打工时间、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工作安全、居住状况、就医看病、精神文化生活和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12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说...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南昌市897位样本农民工,从性别、年龄、学历、行业分布、外出打工时间、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工作安全、居住状况、就医看病、精神文化生活和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12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说明,当前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十分令人担忧,社会和政府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生存状况 南昌市
原文传递
农民环境意识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2
13
作者 《世界环境》 2000年第4期24-26,共3页
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社会心理基础,没有农民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广泛参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是一句空话。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环境意识薄弱,保护环境的技能也亟待提高。本文认为... 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社会心理基础,没有农民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广泛参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是一句空话。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环境意识薄弱,保护环境的技能也亟待提高。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必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教育体系,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稳定耕地和林地的承包体制,才能有效地培养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环境意识 对策 中国 环境保护 环境教育
下载PDF
关于新型农民分类培训的思考 被引量:30
14
作者 高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共3页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各项培训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各项培训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各类农民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一刀切”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农民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较低。文章在总结各地、各类农民培训的基础上,主张农民培训应该分类进行,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把农民分为农村一般劳动力、农业大户、回乡创业人员、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等培训对象,并采取分类培训的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民培训 职业教育
下载PDF
论村落存在的价值 被引量:32
15
作者 芦晓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当前人为强制性的"拆村并居"不仅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否定了村落存在的价值。文章从农业生产特点、耕地的特性、村落的生态功能、文化与社会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村落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村落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发... 当前人为强制性的"拆村并居"不仅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否定了村落存在的价值。文章从农业生产特点、耕地的特性、村落的生态功能、文化与社会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村落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村落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农业生产特点不发生变化,村落就不会消失。村落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它的存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及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同时还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这是农村存在的重要价值。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的价值 农业特点 村落文化
下载PDF
村落价值与乡村治理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9
16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9,共8页
村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并作为一个教化整体,规范着人的观念和行为,维系村落的生产生活秩序。本文阐述了村落空间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与乡村治理的关系,认为有效的乡村治理要以村落价值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乡... 村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并作为一个教化整体,规范着人的观念和行为,维系村落的生产生活秩序。本文阐述了村落空间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与乡村治理的关系,认为有效的乡村治理要以村落价值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乡村的空间特点,熟人社会网络和丰富的自治和德治资源,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落结构 村落价值
下载PDF
何以为根:乡村文化的价值意蕴与振兴路径——基于《把根留住》一书的思考 被引量:29
17
作者 高瑞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乡村是传统文化积聚和流传的场所,也是"文化自信"的渊源和根基。村落文化体现为三种视象:农耕生产中的本体文化、农业技艺中的衍生文化以及乡村生活中的节庆与仪式文化。乡村文化体现尊重自然、保护土地、塑造综合人性的理念... 乡村是传统文化积聚和流传的场所,也是"文化自信"的渊源和根基。村落文化体现为三种视象:农耕生产中的本体文化、农业技艺中的衍生文化以及乡村生活中的节庆与仪式文化。乡村文化体现尊重自然、保护土地、塑造综合人性的理念,并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振兴乡村文化的路径理应包含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融合,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繁荣;文化振兴延续的是乡村文化的内里智慧,而非固守其形壳,唯有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文化振兴才有可能;振兴乡村文化应是"培土",而非"移栽",任何脱离乡村特点的文化项目,都会因"水土不服"而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价值意蕴 振兴路径
下载PDF
“柔性扶贫”理念的精准扶贫 被引量:26
18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柔性扶贫是针对刚性扶贫而言的,为迎合自上而下的扶贫项目而不顾实际地削足适履扶贫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扶贫项目失败或低效。柔性扶贫认为乡村是一个有机的价值体系,有自身的价值和发展规律,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重新组合可以使乡村... 柔性扶贫是针对刚性扶贫而言的,为迎合自上而下的扶贫项目而不顾实际地削足适履扶贫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扶贫项目失败或低效。柔性扶贫认为乡村是一个有机的价值体系,有自身的价值和发展规律,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重新组合可以使乡村价值得以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行为 价值体系 扶贫项目 制度创新 新组合 乡村
下载PDF
农业特性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倩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8-75,共8页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农业具有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三个特点,决定了农户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指出农业具有产品贡献、就业贡献、社会安全保障和休闲等功能。农业的外部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仅仅从经...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农业具有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三个特点,决定了农户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指出农业具有产品贡献、就业贡献、社会安全保障和休闲等功能。农业的外部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农业已经受到限制。社会学从产业结构和农业功能的角度理解农业,认为其更多地体现为公共产品性。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具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四个特性:农业产品的提供具有社会性;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产品消费的必须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国家对农业负有支持和保护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业外部性 农业公共产品性
下载PDF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制度成本,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可能在分散的小农生产基础上自发产生,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专业化的社区合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制度成本,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可能在分散的小农生产基础上自发产生,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专业化的社区合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基础,而专业化生产、合作者之间资源的异质性、合作社领导人的存在和政府的推动等因素,构成了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基本条件。了解中国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对有效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避免盲目性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区合作 专业化生产 企业家 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