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隐喻与象征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全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67-169,176,共4页
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十分密切,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是隐喻的体系化。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象征指向观念,隐喻指向具体的事物;象征的意义是理性的、自在的,隐喻的意义则是关联的、经验的;象征追求主体的完整意识,隐喻则重在主体... 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十分密切,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是隐喻的体系化。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象征指向观念,隐喻指向具体的事物;象征的意义是理性的、自在的,隐喻的意义则是关联的、经验的;象征追求主体的完整意识,隐喻则重在主体的具体感受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象征 自在性 关联性 意义
下载PDF
隐喻与意象 被引量:9
2
作者 全国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6-188,共3页
意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中都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对比来看,中国的意象理论主要偏向于意的层面,西方的意象理论侧重于象的层面。隐喻与意象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显著的不同,就意象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在性,它的存在与隐喻并不具有... 意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中都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对比来看,中国的意象理论主要偏向于意的层面,西方的意象理论侧重于象的层面。隐喻与意象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显著的不同,就意象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在性,它的存在与隐喻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在诗歌中,意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单独构成表现的样式。尽管意象并不必然地与隐喻有关。但是通过隐喻来表现意象,能使意象具有更加丰富的美学意蕴。从意义上讲,意象本身是不需要转化,而隐喻必然存在着意义的转化,这一点形成了与意象最为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意象 转化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图像意识的嬗变及其意义呈现 被引量:6
3
作者 全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48,196,共10页
图像意识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对图像研究的展开,现象学图像意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意向性、直观、主体不仅是人们理解现象学的核心所在,也是人们探讨现象学图像意识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意向性角度出发,语言表述与图像表述... 图像意识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对图像研究的展开,现象学图像意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意向性、直观、主体不仅是人们理解现象学的核心所在,也是人们探讨现象学图像意识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意向性角度出发,语言表述与图像表述都是意向性活动,图像性意向活动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从直观角度而言,直观是人们用来把握对象的方式,图像意识是一种特别的直观行为,感知与想象是图像意识的基础;从主体角度而言,不同的现象学观念对于主体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由此所形成的图像意识也不相同。现象学家们对意向性、直观、主体理解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其图像意识内涵的变化与理解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图像意识 意向性 直观行为 主体 胡塞尔 海德格尔 萨特 梅洛-庞蒂
下载PDF
论文学的表演性:起源视野中艺术行动的规定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全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50,共8页
表演是一种审美艺术行动,在各种艺术类型中广泛存在,对表演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艺术行动的关注。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较而言,文学的表演性是人们较少论及的一个问题。文学艺术起源的观念为人们理解文学的表演性提供了基础,并为表演作为一... 表演是一种审美艺术行动,在各种艺术类型中广泛存在,对表演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艺术行动的关注。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较而言,文学的表演性是人们较少论及的一个问题。文学艺术起源的观念为人们理解文学的表演性提供了基础,并为表演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行动进行了各种规定:摹仿说认为文学艺术的行动是属于语言这一媒介之下的摹仿行动,行动不仅是摹仿方式,同时也是摹仿的对象;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的行动具有象征性、角色分工、形式化的特点;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行动属于审美活动,是虚拟的,处于游戏者与欣赏者组成的整体之中,具有封闭性,审美假象是文学艺术行动的动因与目的。由上述规定出发,表演就是虚拟的、以创造审美假象为目的的象征性艺术行动。之所以探讨文学艺术起源中的艺术行动问题,一方面这一问题是理解文学表演性的出发点,为探讨各种文学体裁的表演性提供了基础,更为人们深入理解文学本身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中的表演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艺术行动 表演性 摹仿说 巫术说 游戏说 劳动说
下载PDF
贵州现代乡村表演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呈现——以贵州“村BA”与“村超”为例
5
作者 全国 肖艳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6,220,共10页
从社会表演学与人类表演学的角度来看,贵州“村BA”与“村超”已经成为现代乡村表演的代表性存在。贵州“村BA”与“村超”之所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种现象级的表演形式,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它们满足了疫情后人们缓解焦虑、增强信... 从社会表演学与人类表演学的角度来看,贵州“村BA”与“村超”已经成为现代乡村表演的代表性存在。贵州“村BA”与“村超”之所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种现象级的表演形式,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它们满足了疫情后人们缓解焦虑、增强信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需求;二是它们兼具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世界性与全民性、文化综合体等多种属性,满足了不同层面人们的精神需求;三是国家主流媒体的推动,互联网与各种自媒体以及完善的地方融媒体中心的热切关注,使其广泛传播。各个民族积极参与、团结和谐,展示了民众无处不在的家国情怀与对党的拥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村BA”与“村超”的成功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乡村表演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村BA 村超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媒介视角:论行动作为一种表演阐释
6
作者 全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在艺术意义的呈现过程中,往往是以某种媒介系统来完成意义的传达。从人们对媒介的认知历史以及信息是媒介的核心这一观点出发,行动可以被视为综合了多种媒介的聚合型媒介,颜色、语言、节奏、旋律以及形体等多种媒介围绕行动形成一个表... 在艺术意义的呈现过程中,往往是以某种媒介系统来完成意义的传达。从人们对媒介的认知历史以及信息是媒介的核心这一观点出发,行动可以被视为综合了多种媒介的聚合型媒介,颜色、语言、节奏、旋律以及形体等多种媒介围绕行动形成一个表现的综合体。行动是表演的核心,表演通过行动这一媒介达到对对象的阐释。以表演作为阐释的方式在叙事型艺术的理解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为人们理解艺术作品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为更完整地体现艺术作品的意义提供帮助。受惠于现代信息技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可以更为便利地成为表演行动,表演行动已然成为阐释日常生活的普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行动 表演 阐释 艺术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的隐喻观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全国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西方隐喻研究的传统始于亚里士多德,他确立了隐喻在诗学和修辞学中的地位,隐喻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隐喻得以在这两个学科中存在的根源。对于语言不同方面的重视,隐喻呈现出不同的功能。从宏观上讲,亚里士多德的隐喻既是隐喻系统研究的开... 西方隐喻研究的传统始于亚里士多德,他确立了隐喻在诗学和修辞学中的地位,隐喻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隐喻得以在这两个学科中存在的根源。对于语言不同方面的重视,隐喻呈现出不同的功能。从宏观上讲,亚里士多德的隐喻既是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同时也赋予隐喻修辞和诗学的双重身份,这种身份特点决定了隐喻在后世研究的方向,同时也决定了无论是修辞学还是诗学,隐喻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范畴,对隐喻的考虑必然要从这个双重身份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隐喻 语言
原文传递
布莱克隐喻观论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全国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3-217,共5页
亚里士多德把隐喻局限在词的范围之内,瑞恰兹则把隐喻上升到句子层面来研究,同时,他把语境的概念放入到隐喻研究中,从而为隐喻意义的探讨和限定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界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隐喻研究的一系列的术语。布莱克继承了瑞恰... 亚里士多德把隐喻局限在词的范围之内,瑞恰兹则把隐喻上升到句子层面来研究,同时,他把语境的概念放入到隐喻研究中,从而为隐喻意义的探讨和限定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界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隐喻研究的一系列的术语。布莱克继承了瑞恰兹的研究,并将其理论更加深入一步,提出了"焦点"与"框架"等概念,从而使隐喻的相互作用理论得到完善,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对隐喻的认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克 隐喻 相互作用理论
下载PDF
模仿论传统中的文学表演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全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24-132,共9页
在语言学转向、人类表演学兴起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表演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存在,表演性也随之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学模仿论传统中存在着大量关于文学表演性的认识。语言与行动之间关系的变化催... 在语言学转向、人类表演学兴起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表演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存在,表演性也随之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学模仿论传统中存在着大量关于文学表演性的认识。语言与行动之间关系的变化催生出不同的文体,虚构成为语言重建行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语言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对行动的重建是人们理解文学表演性的关键,也是文学表演性区别于人类表演学及其他艺术表演性的关键所在。对文学表演性的探讨实质上就是对文学本质属性认识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论 文学 表演性 言语行为 语言
下载PDF
浅议《诗经》与汉水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全国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118,共3页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篇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本文从《诗经》与汉水流域的关系出发,首先分析了《诗经》的地理位置与汉水流域地理位置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认为二《南》在《诗经》中的...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篇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本文从《诗经》与汉水流域的关系出发,首先分析了《诗经》的地理位置与汉水流域地理位置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认为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反映了汉水流域的文化在周王朝文化中的地位;最后从二《南》作为民歌集的角度出发,认为其与汉水流域的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二南 汉水 民歌
下载PDF
隐喻与陌生化语言形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全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从话语的角度来探讨隐喻,就必然涉及到隐喻与主观性、多义性、虚构以及隐喻的语言形式。隐喻表面的语词形式与逻辑并无多大关系,隐喻的不合理的语词并置本质上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语言形式。
关键词 语词并置 陌生化 隐喻
下载PDF
神韵内涵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全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58-72,共15页
文学活动系统理论的发展为研究神韵提供了新的视野。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从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和接受主体这四个角度来探讨神韵。现实生活的内在精神是神韵产生的源泉。创作主体通过养气,形成富有神韵... 文学活动系统理论的发展为研究神韵提供了新的视野。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从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和接受主体这四个角度来探讨神韵。现实生活的内在精神是神韵产生的源泉。创作主体通过养气,形成富有神韵的审美气质和个性,进而创作出富有神韵的作品。作品是神韵的载体,神韵在作品中表现为超越语言、由作品整体产生的深远无穷的意蕴。接受主体在接受作品时,在创作主体意图的指引下感悟出人的生命意义、人生存在的价值以及现实生活的意蕴,形成富有个性的认识,丰富作品神韵的内涵,实现对神韵的再创。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接受主体构成了文学创作活动连续的、上升的循环系统,神韵在这一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 现实生活 创作主体 作品 接受主体
下载PDF
语言观念的转变与文学表演性
13
作者 全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78,共8页
表演性一直是艺术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但在文学研究的传统中并不显眼。直到上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与多媒体技术兴起后,表演性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开始不断提升,进而拓展了人们对文学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文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艺术这一传统... 表演性一直是艺术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但在文学研究的传统中并不显眼。直到上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与多媒体技术兴起后,表演性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开始不断提升,进而拓展了人们对文学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文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艺术这一传统观念之下,模仿论对文学表演性的认识基于语言与行为的相互参照,语言要么作为行为的一部分,要么作为行为的描述出现。但是,奥斯汀、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德里达对文字的重视以及其解构主义的语言观,巴特勒的话语性别分析,确立了以语言为出发点的文学表演性的基础,行为成为语言的表演或操演。此观点既是语言观念转变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传统模仿论为基础的文学表演性的颠覆,更是对文学表演性本身的丰富,在当代发达的传媒技术这一背景之下,为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表演性 文学 性别 文化
原文传递
诗学隐喻:从谱系到文体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艳丽 全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22,共7页
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实践中,围绕着隐喻形成了谱系。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之一,依据相似性所形成的隐喻的不同样式,构成了隐喻的内部谱系,即原始隐喻、隐喻、明喻、譬喻;依据相似性与毗邻性之间的对立,形成了隐喻的外部谱系,... 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实践中,围绕着隐喻形成了谱系。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之一,依据相似性所形成的隐喻的不同样式,构成了隐喻的内部谱系,即原始隐喻、隐喻、明喻、譬喻;依据相似性与毗邻性之间的对立,形成了隐喻的外部谱系,即隐喻与转喻的对立存在。隐喻的谱系与文体之间具有对应关系,隐喻的内部谱系分别与神话、谜语、寓言、童话相对应;外部谱系中,隐喻与抒情诗相对应,转喻则与叙事诗以及小说、戏剧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相似性 内部谱系 外部谱系 文体
下载PDF
从语言分析哲学理解图像的三种向度:论罗素的图像意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全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9,190,191,共11页
罗素作为西方语言分析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逻辑原子论"等哲学思想,为理解图像意识提供了全新的向度。罗素从语言分析哲学的逻辑理解图像意识,主要有三种向度:一是从经验出发,逻辑在图像意识中必然有所体现,但逻... 罗素作为西方语言分析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逻辑原子论"等哲学思想,为理解图像意识提供了全新的向度。罗素从语言分析哲学的逻辑理解图像意识,主要有三种向度:一是从经验出发,逻辑在图像意识中必然有所体现,但逻辑并不是图像之所以成立的唯一法则,而是为图像的成立与理解提供多种可能性;二是从共相与殊相出发,逻辑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差异为人们理解图像中的最小视觉单元提供了帮助;三是从意义出发,语词意义与意象意义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了语词意义产生中图像意识的作用,为人们理解语言表意与图像表意之间的区别提供了帮助。罗素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一起,共同形成了西方关于图像意识的语言分析哲学传统,对学界探究图像艺术问题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语言分析哲学 逻辑原子论 视觉单元 语词意义
下载PDF
论先秦文学的表演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全国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0-85,92,共7页
表演是虚拟的、以创造审美假象为目的的象征性艺术行动,文学作品通过语言重建行动、通过行动表达意义就使文学具有了表演性。先秦文学中的很多作品记录了人们的各种艺术行动和生活行动,这就使先秦的文学作品在研究文学表演性这一问题上... 表演是虚拟的、以创造审美假象为目的的象征性艺术行动,文学作品通过语言重建行动、通过行动表达意义就使文学具有了表演性。先秦文学中的很多作品记录了人们的各种艺术行动和生活行动,这就使先秦的文学作品在研究文学表演性这一问题上具有了显著的特殊性: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记录显示了那些曾经真实存在的行动或正在存在的艺术行动,另一方面却因为这些行动是用文字进行的记录,它们与真实的行动又形成了较大的距离。这一特殊性成为人们研究文学表演性的天然契机。先秦文学的表演性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展示出来:一是礼乐表演视野下文学的象征与虚拟;二是作为综合艺术构成之一部分——诗歌中的语言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三是先秦文学中的知觉因素与虚拟、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文学 表演性 虚拟 礼乐
下载PDF
文学隐喻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全国 王海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2-76,共5页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初以前的传统隐喻研究多是针对隐喻本身的规定性展开研究,20世纪以后的隐喻研究则深入到各个学科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中国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关注和应用西方隐...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初以前的传统隐喻研究多是针对隐喻本身的规定性展开研究,20世纪以后的隐喻研究则深入到各个学科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中国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关注和应用西方隐喻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文学理论研究殛待加强的一个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述评 多元特点
下载PDF
表象、符号与图像:弗雷格的图像意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全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6-152,共7页
弗雷格的图像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人的感觉印象与记忆图像构成了表象的基础,在众多表象的基础上产生了符号,符号是表象的表象,概念文字是表象的极度抽象化产物。二是图像同样产生于感觉印象与记忆图像,是表象的物质化,它... 弗雷格的图像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人的感觉印象与记忆图像构成了表象的基础,在众多表象的基础上产生了符号,符号是表象的表象,概念文字是表象的极度抽象化产物。二是图像同样产生于感觉印象与记忆图像,是表象的物质化,它继承了感觉印象与记忆图像的特点,总是力图重新建立起鲜活的表象世界,是逆概念文字的一种行为。三是艺术品是表象的产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象产物。图像里可能包含着某种逻辑上的真,但决不意味着图像之真就一定是逻辑之真,用来表达画像的真必然要从美学或艺术学的角度加以考量,在对艺术之真的考量中实现对意义的把握。弗雷格的图像意识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图像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下人们理解图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格 图像意识 表象 符号 意义
原文传递
论触觉的建构与去神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全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3-199,共7页
随着人们对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研究的深入,触觉文化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触觉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本身具有强大的建构能力。触觉对象,无论是经验式的还是幻想式的,都是真实的。人格的形成,人类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触觉的建构作用。... 随着人们对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研究的深入,触觉文化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触觉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本身具有强大的建构能力。触觉对象,无论是经验式的还是幻想式的,都是真实的。人格的形成,人类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触觉的建构作用。触觉也是人确认自身的方式之一,具有明显的人类文化特征。触觉揭示对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与对象建立起亲密感,最终与对象形成平等的一体;二是通过其它感觉器官之间的通感达到对对象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 建构 神秘化
原文传递
语境在文学艺术活动中的制约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全国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关键词 语境 语义学 民族文化 文学艺术 文本中心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