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51
1
作者 王振波 徐建刚 +2 位作者 祁毅 徐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可达性空间划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分析其与人口布局的关系,对当下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借助GIS 软件平台,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全国县 (市、区) 域单元的空间可达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中国大... 可达性空间划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分析其与人口布局的关系,对当下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借助GIS 软件平台,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全国县 (市、区) 域单元的空间可达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中国大区域交通可达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揭示不同交通条件和不同区域类型中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内在机制,为区域规划、交通规划和中国人口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①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实现空间可达性概念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计算的精确转换;②中国县域可达性以低值为主,具有圈层状和"反自然梯度"空间结构,"黑河—腾冲"线为明显分界线;③中国大陆分为3大区:可达性高值区、可达性中值区、可达性低值区。可达性中值区又可分为东南诸省亚区、陕甘宁晋亚区、吉林亚区;可达性低值区分为云川渝亚区、蒙黑亚区、新疆亚区、青藏亚区;④国家区域范围内县域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5小时圈是目前中国可达性与人口集聚产生作用的最远距离;中国县域可达性越高的区域,可达性对人口集聚产生作用圈就越大,而可达性值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越小,说明交通条件对落后地区人口集聚所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空间可达性 人口集聚 栅格成本加权距离 中国
下载PDF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7
2
作者 仇方道 +4 位作者 马晓冬 王振波 李志江 孟召宜 闫庆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在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原则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潜力等级分区的空间叠置与地域聚类分析,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案例,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在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原则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潜力等级分区的空间叠置与地域聚类分析,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案例,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敏感性分析 经济社会综合潜力评价 区划方法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125
3
作者 仇方道 +1 位作者 佟连军 杨如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3,共8页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EDSA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95—2006年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EDSA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95—2006年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鲁南内部差异是淮海经济区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域沿主要交通线方向扩展,形成沿京沪线(泰安-徐州段)、兖石线、沿海3条经济发展轴;低水平县域沿京九线形成不发达走廊,并在豫皖边界地区出现低水平-低增长并陷入贫困陷阱的集聚区;根据县域与相邻县域的关系,将淮海经济区县域分为扩散型、极化型、“沉陷”型、“传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 县域经济差异 ESDA 增长轴 空间关联类型
下载PDF
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 被引量:120
4
作者 马荣华 顾朝林 +2 位作者 蒲英霞 马晓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1-1022,共12页
定义了城镇边界的划分规则,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了苏南沿江地区1984年、1991年、2000年和2005年的城镇边界,利用分形维数(半径维数、网格维数、相关维数、边界维数)、紧凑度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指数(Global MoranI、Local Moran I),定... 定义了城镇边界的划分规则,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了苏南沿江地区1984年、1991年、2000年和2005年的城镇边界,利用分形维数(半径维数、网格维数、相关维数、边界维数)、紧凑度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指数(Global MoranI、Local Moran I),定量揭示了区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结果表明:分形度量可以定量揭示区域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组织结构,空间自相关可以定量揭示城镇的空间扩展过程、聚簇模式,二者相互结合,可以测度区域内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揭示城市群/城市连绵区的形成过程;苏南沿江地区城镇扩展从改革开放初期自发的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点状扩展模式,经历了由政策驱动下以融合填充为主导的点-轴延伸模式,发展到以经济辐射联系为策动力基于区域产业空间组织的城镇连绵集聚模式,一个大的城市群正在形成。特别自2000年以来,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日益显现。区域内城市的多中心现象始终存在,但空间极化作用逐渐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扩展模式 分形 空间自相关 江苏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22
5
作者 仇方道 佟连军 +1 位作者 杨如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1-463,共13页
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关注的新领域。论文采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海经济区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两极分化... 省际边缘区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关注的新领域。论文采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海经济区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两极分化并集聚的态势与经济差异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空间极化成为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②HH型县域显著向鲁南集中,LL型县域显著向皖北、豫东集中,表明东西差异成为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主要表征;③包括投资能力、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等在内的经济动力机制、空间作用机制、边缘区发展政策、省际边界阻隔机制等是淮海经济区经济差异变动的主要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缘区域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驱动机制 淮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111
6
作者 马晓冬 +1 位作者 马荣华 蒲英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16,共12页
基于苏州地区1984-2005年的6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从城镇实体地域扩展的视角,运用关联分维数、全局和局域空间关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构建了空间关联测度模型,分析了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周期性、城镇建设用地的分维特征、城镇扩展的... 基于苏州地区1984-2005年的6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从城镇实体地域扩展的视角,运用关联分维数、全局和局域空间关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构建了空间关联测度模型,分析了苏州地区城镇扩展的周期性、城镇建设用地的分维特征、城镇扩展的"热点区"空间分布及演化,城市化空间梯度的形态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的城镇扩展经历了稳步增长、缓速下降、急速增长和快速下降四个阶段,显示出"大起大落"的特征;在空间格局上,城镇扩展强度的高值簇区(热点区)呈现出较明显空间演化和跃迁的特征,经历了苏州市区、苏州—吴江轴线、苏州—昆山轴线(沿沪宁线)、太仓—常熟—张家港轴线(沿长江)的不断轮换,并成为不同阶段驱动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期间,城镇扩展的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形态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演化,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的机理越来越显著,并且表现出较明显的带状关联特征,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趋势明显。然而,在苏州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主导驱动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扩展 城市化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 苏州地区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95
7
作者 欧向军 沈正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分离系数 收敛与发散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100
8
作者 孙东琪 张京祥 +2 位作者 胡毅 周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9-1610,共12页
在搜集整理1990、1995、2000、2005、2010年5个时间点的相关多种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借助Excel、SPSS19.0、ArcGIS10.0技术,对中国及其31个省市区、三大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计算了... 在搜集整理1990、1995、2000、2005、2010年5个时间点的相关多种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借助Excel、SPSS19.0、ArcGIS10.0技术,对中国及其31个省市区、三大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计算了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的变化轨迹。研究表明:①1990-2010年20年间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态势有所减缓,但依然很严重。②总的来看,自1990年至今,中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小于破坏,生态赤字依然在扩大的态势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还要持续一定的时间。③中国自西向东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速度逐渐变缓。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先天的自然环境基础外,自西向东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越来越发达,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度越来越大起到了关键作用。④多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使中国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其31个省市区也是如此。因此,控制人口,改善环境,集约精细化发展,进行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调控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详细论证、科学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环境 变化态势 时空分析
原文传递
论区域产业竞争力 被引量:52
9
作者 赵振斌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文章深入分析了区位、人口、经济、技术、自然、政策和创新等因素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 ,提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制约性、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多样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最后 。
关键词 区域产业竞争力 竞争优势 制约因素 人口 技术 自然因素 部门结构 空间结构
下载PDF
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 被引量:46
10
作者 甄峰 顾朝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8,共8页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区域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而总的来说 ,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对西方的研究还缺乏相应的梳理与跟踪。因此 ,有必要对西方近十几年来关于生产...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区域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而总的来说 ,我国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对西方的研究还缺乏相应的梳理与跟踪。因此 ,有必要对西方近十几年来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西方国家 行为增长 区位研究 区位空间差异 扩散研究 城市 区域发展
原文传递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9
11
作者 仇方道 +1 位作者 孔令平 单勇兵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8-472,476,共6页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县域经济 地区差距 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行政区划 经济增长率 产业结构
下载PDF
用ESDA技术从GIS数据库中发现知识 被引量:65
12
作者 马荣华 黄杏元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7,T001,共7页
从GIS数据库中可发现许多知识 ,这在GIS界已引起了相当的重视。ESDA技术注重研究数据的空间依赖与空间异质性 ,在知识发现中用于选取感兴趣的数据子集 ,并可初步发现隐含在数据中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一些标准全程和局部空间统计包括Moran... 从GIS数据库中可发现许多知识 ,这在GIS界已引起了相当的重视。ESDA技术注重研究数据的空间依赖与空间异质性 ,在知识发现中用于选取感兴趣的数据子集 ,并可初步发现隐含在数据中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一些标准全程和局部空间统计包括MoranI ,GearyC ,G统计以及LISA等是ESDA技术的基本核心内容之一。在目前专家系统尚不成熟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GIS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技术是实现ESDA技术与GIS紧密完全结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技术 GIS数据库 知识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被引量:67
13
作者 孙姗姗 李志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4-934,共11页
本文以淮海经济区126个县为研究单元,以1995年、2000年、2005年3个年份为研究时间截面,以淮海经济区所辖20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为数据源,综合运用SPSS和ArcGIS软件,分析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演变后发现:1995-2005年淮海经济区的... 本文以淮海经济区126个县为研究单元,以1995年、2000年、2005年3个年份为研究时间截面,以淮海经济区所辖20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为数据源,综合运用SPSS和ArcGIS软件,分析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演变后发现:1995-2005年淮海经济区的县可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中等型和滞后型;淮海经济区整体发展比较滞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的趋势;苏北、鲁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豫东、皖北,2000年后鲁南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苏北;皖北一直是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低谷;淮海经济区约30%的县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在此基础上,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把淮海经济区分为中部发达区、南部较发达区、北部较发达区和西部滞后区。最后,从打破行政区边界壁垒、启动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建立全国统筹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方面对淮海经济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 经济发展差异 时间演变 区域划分
下载PDF
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振波 仇方道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28,共6页
从边界对基础设施、经济要素、产业扩张、市场、生态环境的“切变”效应入手,首次提出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水平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边缘性、断裂性和竞合性等特征,可分为“强强”、“强弱”、“弱弱”等组合类型。通过对苏鲁边... 从边界对基础设施、经济要素、产业扩张、市场、生态环境的“切变”效应入手,首次提出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水平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边缘性、断裂性和竞合性等特征,可分为“强强”、“强弱”、“弱弱”等组合类型。通过对苏鲁边界区域的徐州和济宁2市城市化模式的初步探索,验证了水平城市化模式在省际边界区域的客观存在。在边界“切变”效应的作用下,竞争性往往大于合作性,甚至会引起恶性竞争,通过区域管治等措施,可以促进省际边界区域城市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切变”效应 水平城市化 区域管治
下载PDF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68
15
作者 刘波 龙如银 +2 位作者 孙小祥 潘坤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度 核密度估计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港口腹地
原文传递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8
16
作者 王振波 孟召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2-305,290,共5页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研究进展 研究趋势
下载PDF
时空交互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 被引量:61
17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67-1880,共14页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界定城乡融合内涵,并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探索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1)在空间集聚方面,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集聚较为明显,并且集聚性整体呈现增强趋势。(2)在时空联动方面,具...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界定城乡融合内涵,并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探索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1)在空间集聚方面,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集聚较为明显,并且集聚性整体呈现增强趋势。(2)在时空联动方面,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和相对稳定的空间依赖方向,同时空间格局演化方面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城市自身因素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结构的改变影响较大,受相邻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小。(3)要素驱动模式方面,低分位驱动和高分位驱动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经济发展—城镇化驱动,低分位制约类型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城镇就业—政府行为制约,高分位制约类型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产业—政府行为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时空跃迁 分位数回归 驱动模式 淮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49
18
作者 马荣华 +1 位作者 甄峰 顾朝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利用中国公安部 1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 ,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断裂点法 ,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 ,而且客观存在着三大城市流动人口圈 :①京津连流动人口圈。为中国第三大... 利用中国公安部 1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 ,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断裂点法 ,对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 ,而且客观存在着三大城市流动人口圈 :①京津连流动人口圈。为中国第三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圈 ,具有性别比高、来自圈外的流动人口比重大、以亲缘、地缘为纽带聚居等特点。②沪宁杭流动人口圈。为中国第二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圈 ,具有来自省内的流动人口比重高、暂住时间差距大等特点。③广深厦流动人口圈。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圈 ,具有女性流动人口比重高、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比重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人口圈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 被引量:50
19
作者 仇方道 刘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县级区域是我国最为基本的行政地域单元,是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的主要载体。文章以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为指导,以江苏省沭阳县为典型案例,通过构建融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 县级区域是我国最为基本的行政地域单元,是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的主要载体。文章以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为指导,以江苏省沭阳县为典型案例,通过构建融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SPSS统计分析技术,从时空尺度视角对沭阳县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从加强中心镇建设、发展工业、人口控制、政策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指标体系 中心镇 县城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8
20
作者 孙姗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8,66,共9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且研究成果丰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时间演变研究、趋势预测研究和形成原因研究。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6...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且研究成果丰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时间演变研究、趋势预测研究和形成原因研究。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6个方面的展望:加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城市及小尺度地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预测和预警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动力机制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时间演变 趋势预测 形成原因 省际边缘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