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中地形放大效应的观测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洪兵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20-25,共6页
评述了地震响应地形放大效应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对地震响应地形放大效应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地形放大效应 地震响应 频域分析 谱比 地震
下载PDF
地震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的影响 被引量:62
2
作者 高学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Morison方程的基础上,用附加质量考虑水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来分析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为地震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的影响是显著的,动水压力的作用使桥墩的地震响应最大值增大了近50%,并得出了影响动水压力的主要... 在Morison方程的基础上,用附加质量考虑水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来分析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为地震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的影响是显著的,动水压力的作用使桥墩的地震响应最大值增大了近50%,并得出了影响动水压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抗震设计中是否考虑地震动水压力对桥墩的影响采用相对水深来决定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结构相互作用 Morison方程 有限元方法 地震反应
下载PDF
真菌毒素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Ⅰ.植株和组织器官水平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47
3
作者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9-103,共5页
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是毒素研究的关键,本文从整株,组织器官、细胞、细胞器,酶活性以及代谢途径等不同水平将连续介绍30余种常用的毒素生物测定方法的程序及研究概况,为真菌毒素的定量及应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生物测定 组织和器官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多支承激励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洪兵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44,共7页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单个模态振子振动特性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用此方法对公铁两用芜湖长江大桥主航道斜拉桥 ,在多支承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与用A DerKiureghian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 (MSRS)分析的结果符合较好 ...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单个模态振子振动特性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用此方法对公铁两用芜湖长江大桥主航道斜拉桥 ,在多支承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与用A DerKiureghian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 (MSRS)分析的结果符合较好 ,本方法可以节省大量计算工作量。逐项分析了行波效应、空间不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说明了多支承激励地震响应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承激励 反应谱法 斜拉桥 地震响应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箱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周世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30,共10页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箱梁的非线性结构性能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阐明了用分层退化壳单元、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以及逐渐释放应力的混凝土裂缝张拉刚度模型,来模拟分析钢筋混凝土箱梁从开始受载、开裂、屈服、直至破坏的全过...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箱梁的非线性结构性能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阐明了用分层退化壳单元、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以及逐渐释放应力的混凝土裂缝张拉刚度模型,来模拟分析钢筋混凝土箱梁从开始受载、开裂、屈服、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分析方法.然后对三个钢筋混凝土箱梁模型在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从弹性状态过渡到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破坏状态的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并将两者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箱形梁 非线性 有限元 模型试验
下载PDF
近场地震速度脉冲下的反应谱加速度敏感区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京哲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0,共4页
已有的地震记录表明,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往往会具有较大的PGV PGA比值,进而会在反应谱中产生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所以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会显著地改变结构的响应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同时对结构的延性要... 已有的地震记录表明,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往往会具有较大的PGV PGA比值,进而会在反应谱中产生较宽的加速度敏感区。所以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面运动会显著地改变结构的响应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同时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会加大。对三条来自Chi chi地震的脉冲型近场地震记录和一条Imperialvalley地震的一般记录的响应特点作了简单分析,并应用ANSYS有限元计算程序,通过对四个桥墩模型的时程分析发现,桥墩在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激励下,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对近场地震的设防,较为合理地解决了近场地震的设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效应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加速度敏感区 抗震规范 计算分析
下载PDF
以位移为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弓俊青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6,共5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将结构位移和延性作为设计目标 ,用结构的弹性刚度作为等效刚度 ,在计及延性的非线性位移设计谱基础上进行钢筋混凝土墩柱的非线性抗震设计 ,设计过程不需要迭代 ,且能够实现期望的设计目标... 提出一种改进的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 ;将结构位移和延性作为设计目标 ,用结构的弹性刚度作为等效刚度 ,在计及延性的非线性位移设计谱基础上进行钢筋混凝土墩柱的非线性抗震设计 ,设计过程不需要迭代 ,且能够实现期望的设计目标延性。通过对位移设计谱的讨论 ,并与文献 [4]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以桥梁墩柱为例 ,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完整设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抗震设计 等效刚度 钢筋混凝土 墩柱 位移设计谱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等效速度脉冲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新乐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4-643,共10页
近断层地震动对地表结构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脉冲型特征 .在速度时程中含有大幅值、长周期的脉冲波 ,对结构响应影响很大 .为简化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在既有的等效速度脉冲模型的基础上 ,建议了较为合理等效速度脉冲... 近断层地震动对地表结构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脉冲型特征 .在速度时程中含有大幅值、长周期的脉冲波 ,对结构响应影响很大 .为简化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在既有的等效速度脉冲模型的基础上 ,建议了较为合理等效速度脉冲模型 .在充分收集脉冲型近断层地震记录的基础上 ,对等效速度脉冲模型的脉冲周期、脉冲强度及卓越脉冲数等参数进行了研究 ,并与以往研究者的结果进行比较 ,以利于近断层区结构的抗震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等效速度脉冲 脉冲周期 脉冲强度
下载PDF
结构控制方法评述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剑平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5-505,共11页
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前结构控制算法的理论基础、发展情况和几种算法的基本公式.总结了目前各类结构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控制模型中几个问题的研究现况,指出了算法中的局限和问题.
关键词 结构控制 土-结构相互作用 时滞现象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桥梁梁体间的碰撞响应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学喜 高学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79,共5页
以一座3×16 m简支梁桥为例,进行3种地震波作用下桥梁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梁体间的碰撞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碰撞响应与输入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桥梁本身的动力特性及碰撞单元特性密切相关。在强烈地震作用... 以一座3×16 m简支梁桥为例,进行3种地震波作用下桥梁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梁体间的碰撞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碰撞响应与输入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桥梁本身的动力特性及碰撞单元特性密切相关。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桥梁碰撞力相当大,最大达到结构自重的21倍。碰撞易发生在桥台与主梁接触部位,且次数频繁,但峰值较小,发生时间多在地震波能量最大时刻。碰撞力随碰撞弹簧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幅度逐渐变缓,梁间设置压缩刚度较小的缓冲材料,可降低梁间的撞击力。采用柔性连接时,碰撞的瞬间作用对梁跨轴力影响明显,对最大支座反力、墩底弯矩、剪力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柔性支座在碰撞瞬间作用向桥墩传递过程中,有“隔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梁体碰撞 伸缩缝 地震响应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的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倪永军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以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地震中获得的大量地震记录为基础,并按照断层距和场地进行了分类.对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向加速度记录的峰值比的统计分析表明,近断层(断层距为0~15km)和中等断层距(断层距为15~30km)实际地震记录的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 以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地震中获得的大量地震记录为基础,并按照断层距和场地进行了分类.对竖向加速度与水平向加速度记录的峰值比的统计分析表明,近断层(断层距为0~15km)和中等断层距(断层距为15~30km)实际地震记录的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结果大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取值,远断层(断层距为30~60km)记录的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结果接近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规定;对水平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统计分析表明,硬场与中等场记录计算的动力放大系数均值谱在大于0.2s的周期范围内高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谱值,而与UBC97的设计谱值相当,我国现行规范的设计谱应用于近断层地区的硬场和中等场可能偏于不安全;软场记录计算的动力放大系数均值谱与我国现行设计规范的谱值相当,而远小于UBC97的设计谱值,UBC97规范的软场设计谱可能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高学奎 李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3期83-87,共5页
近场地震以具有较大的PGV/PGA值及明显的速度脉冲为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近场地震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Morison方程的基本理论,将水视为附加质量,利用有限元方法来分析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计算分... 近场地震以具有较大的PGV/PGA值及明显的速度脉冲为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近场地震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Morison方程的基本理论,将水视为附加质量,利用有限元方法来分析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具有较大PGV/PGA值的近场地震波会引起桥墩结构较大的地震响应;动水压力对桥墩结构的地震响应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近场地震的速度脉冲效应会进一步增大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在矩形深水桥墩设计中,要考虑截面形状效应的影响,选择合适的D/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地震响应 附加质量 深水桥墩
下载PDF
桥梁墩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江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2,共8页
结合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融合反应谱法和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优点,发展一种能够同时考虑近断层地震能量和变形需求的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新方法。基于所提出的以性能指标为控制参数的强度折减因子和结构变形等效延性系数,推导与美国UBC9... 结合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融合反应谱法和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优点,发展一种能够同时考虑近断层地震能量和变形需求的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新方法。基于所提出的以性能指标为控制参数的强度折减因子和结构变形等效延性系数,推导与美国UBC97抗震设计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给定性能指标的非弹性位移谱,用于确定目标结构的等效自振周期。给出桥墩抗震设计的完整过程,发展一种桥梁墩柱直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以不同高度和预期设计性能目标的桥墩为算例,通过实际近场地震记录和等效模拟脉冲波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所建议方法能实现将结构抗震性能指标贯穿到抗震设计的全过程,适用于以弯、剪变形为主的中、低高度桥墩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性能指标 强度折减因子 非弹性位移谱 近场地震
下载PDF
考虑场地和震源机制的近断层地震动衰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新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在收集了世界范围内自由场地的近断层地震记录基础上 ,综合考虑台站场地和震源构造机制的差别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比、特征比值及特定周期处的反应谱的衰减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和集集地震得到的结果进行... 在收集了世界范围内自由场地的近断层地震记录基础上 ,综合考虑台站场地和震源构造机制的差别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比、特征比值及特定周期处的反应谱的衰减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和集集地震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场地和震源机制的共同作用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是很显著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场地 震源机制 近断层地震动 衰减特性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建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90,共7页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 用387条近场地震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系数, 计算了与美国UBC97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弹性位移设计谱, 并建立了相应的基于结构破坏性能的非弹性位移设计谱。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墩柱基于割线刚度法的迭代设计过程和改进的不需要迭代且能实现期望设计目标延性的基于非线性位移设计谱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 对这两种基于不同设计谱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用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验算,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以位移为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动力放大系数 强度折减系数 位移反应谱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MTMD系统抗震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保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7-130,136,共5页
MTMD利用一组频率分布在结构被控模态频率周围的单TMD控制结构的振动,它可以克服单TMD控制效果不稳定,适用激励频带过窄的缺点。研究了多自由度结构附加MTMD后的频率响应特性,计算了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激励下MTMD系统的时程响应。通过... MTMD利用一组频率分布在结构被控模态频率周围的单TMD控制结构的振动,它可以克服单TMD控制效果不稳定,适用激励频带过窄的缺点。研究了多自由度结构附加MTMD后的频率响应特性,计算了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激励下MTMD系统的时程响应。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MTMD系统可以增大单TMD抗震控制的适用范围,增强控制效果的鲁棒性;MTMD系统的设计需考虑结构所处的建筑场地条件,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优化选择MTMD系统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MD系统 抗震控制 抗震设计 结构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梁间碰撞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14
17
作者 于海龙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现行《铁路桥涵技术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均没有考虑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发生的碰撞问题,通过对一座两跨16m简支梁桥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简支梁桥一般所采用的梁间距下,有可能发生梁间的碰撞作用,碰撞作用会改变原有桥梁的受... 现行《铁路桥涵技术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均没有考虑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发生的碰撞问题,通过对一座两跨16m简支梁桥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简支梁桥一般所采用的梁间距下,有可能发生梁间的碰撞作用,碰撞作用会改变原有桥梁的受力形式,加大了其破坏程度.针对梁间距、地震波、地基土的变形等影响梁碰撞的不同因素做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梁间距较小时产生的碰撞响应也较小,足够大的梁间距使相邻梁不发生碰撞作用,输入不同地震波,考虑地基的转动变形都会对碰撞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碰撞 简支梁 梁间距 板式橡胶支座 聚四氟乙烯滑板橡胶支座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输入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学奎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0-83,共4页
用时程分析方法来分析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时,地震波的选择合适与否决定了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及可信性。本文提出双参数控制法作为考虑近场地震输入时地震波的选择方法,并与传统的地震波选择方法相比较。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实际桥墩进行了检算... 用时程分析方法来分析桥梁结构地震响应时,地震波的选择合适与否决定了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及可信性。本文提出双参数控制法作为考虑近场地震输入时地震波的选择方法,并与传统的地震波选择方法相比较。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实际桥墩进行了检算,通过分析得出:采用双参数控制法选波的计算结果离散性比较小且能够反应近场地震的特性;验证了较大PGV/PGA比值的近场地震波会引起结构较大的地震响应的观点;并认为速度脉冲周期不宜作为考虑近场地震输入时选波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输入 速度脉冲 地震响应 双参数控制
下载PDF
近断层强震速度脉冲效应及连续梁桥减隔震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江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57-62,共6页
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 ,对于减、隔震连续桥梁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有效性和响应特性 ,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有代表性的脉冲型近场强震记录时程分析 ,提出了用速度脉冲峰值及其周期之积来表示速度脉冲能量的方法 ,计算表明近场地震速... 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 ,对于减、隔震连续桥梁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有效性和响应特性 ,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有代表性的脉冲型近场强震记录时程分析 ,提出了用速度脉冲峰值及其周期之积来表示速度脉冲能量的方法 ,计算表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波能近似表征地震动破坏能力的大小 ,它和桥梁结构承受的地震响应大体成正比例关系。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近场地震作用下仍然适用 ,但对于个别脉冲型强震记录效果不够明显 ,支座参数有必要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连续桥梁 近场地震作用 脉冲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参数优化
下载PDF
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及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新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48-52,共5页
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的形成机理分析入手 ,对近场地震动的时程曲线和反应谱进行探讨 ,说明了具有前方向性速度脉冲效应的幅值要大的多 ,对反应谱的长周期段影响显著 ,使反应谱变胖 ,引起谱峰值向长周期处漂移 ,蕴含了巨大的地震能量 ,因... 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的形成机理分析入手 ,对近场地震动的时程曲线和反应谱进行探讨 ,说明了具有前方向性速度脉冲效应的幅值要大的多 ,对反应谱的长周期段影响显著 ,使反应谱变胖 ,引起谱峰值向长周期处漂移 ,蕴含了巨大的地震能量 ,因此 ,对结构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对典型的简化脉冲模拟模型参数进行讨论 ,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参数取值 ,最后 ,从时程曲线、反应谱和结构地震反应 3个方面 ,对模拟脉冲和实际记录的差异进行对比 ,验证了推荐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机理分析 结构抗震 模拟模型 时程曲线 反应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