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合理规模与模式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朱波
罗怀良
杜海波
木拥君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盐亭县林业局
-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3-SW-330)和(KZCX2-SW-319)资助
重庆市退耕还林规划(2001-2020).~~
-
文摘
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退耕还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应避免退耕还林工程规模的盲目扩大。退耕还林的规模应根据自然条件、生态功能定位并考虑粮食安全保障以确定。地广人稀的金沙江中上游、盆周山地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区,其退耕还林规模可适度扩大,但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人口稠密,退耕还林不应过分追求规模,退耕后的林草地不应突破土地面积的40%。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更应注重模式的选择,防止一刀切,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宜采用"旱坡地粮经弹性结构种植"技术,建立坡地农林复合系统,逐步实施退耕还林。
-
关键词
陡坡耕地
复合农林业
粮食安全
退耕还林
生态建设
-
Keywords
steep slope cropland
agro-forestry
de-farming and reafforestation
ecological function
food safety
-
分类号
F326.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