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0
1
作者 李伯华 胡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4,共5页
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可分解为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三者之间遵循一定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内容。国外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经历了乡村地理、乡村发展和乡村转型3个阶段,研究趋势也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 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可分解为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三者之间遵循一定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内容。国外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经历了乡村地理、乡村发展和乡村转型3个阶段,研究趋势也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国内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学科主要有建筑学、地理学和社会政治学等,其中地理学经历了乡村聚落研究、乡村环境研究和乡村文化转型研究3个阶段。该文讨论目前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聚落 乡村环境 乡村文化转型
下载PDF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8
2
作者 刘传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9-2221,共13页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借鉴现有成果基础上,完善了不受分析空间尺度大小影响的综合交通可达性赋值测度法,尤其强调了火车站的节点属性及其等级对可达性的影响。并以此测算湖北省79个县域的综合交通可... 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借鉴现有成果基础上,完善了不受分析空间尺度大小影响的综合交通可达性赋值测度法,尤其强调了火车站的节点属性及其等级对可达性的影响。并以此测算湖北省79个县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揭示其空间差异规律。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分别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分析其空间差异现象,采用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揭示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具有正相关趋势的非线性关系。同时运用3×3矩阵分析两者的组合类型和湖北省各类型县域分布规律,验证了"综合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实现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的观点,依据空间差异规律,一方面评述了湖北省现行空间发展战略,建议湖北省实施"一主两副三区四带"点轴式空间非均衡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提出了促进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全面提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综合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点轴式发展
原文传递
武汉都市圈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 被引量:101
3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1 位作者 熊剑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88-1498,共11页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通过距离算法、拓扑算法和空间句法模型,构建系列通达性数理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路网发育的空间结构性规律:武汉都市圈路网整体发育水平和通达性格局保持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空间差异显著;通达性遵循距离衰减律,...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通过距离算法、拓扑算法和空间句法模型,构建系列通达性数理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路网发育的空间结构性规律:武汉都市圈路网整体发育水平和通达性格局保持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空间差异显著;通达性遵循距离衰减律,空间收敛整体效应明显,呈现三大等级圈层和"中心—外围"结构;高等级路网发育不均衡,引起时空距离通达性圈发生"摄动"变形,呈西北—东南向倾斜的"Y"字形结构;拓扑连接等通达性圈更是出现"破碎化",交通轴线网络呈"轴—辐"式和"鱼骨刺"状空间伸展序;同时,路网发育的等级差异性也导致整个网络伺服效率和应对"拥堵"能力的低下,并形成沿长江东西向、沿京广南北向两条带状集成核,成为整个路网的第一等级交通轴线,控制整个都市圈网络连接性,强化交通轴线交汇处—武汉市的中心性优势;路网通达性这种等级空间格局与圈域城镇体系、交通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路网发育水平,表现出复杂的共轭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达性 路网 空间句法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被引量:73
4
作者 刘传明 李伯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讨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认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应分为6类。区划时选择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并遵循“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的总体思路;采用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两种路径,基于不同... 讨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认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应分为6类。区划时选择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并遵循“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的总体思路;采用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两种路径,基于不同路径的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区划方法采用综合集成法,包括修正的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矩阵判断、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区划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县级行政区界限,但保持乡镇行政区的相对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矩阵分类 综合集成
下载PDF
论城乡关联发展与文化整合 被引量:49
5
作者 祝影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1,共6页
本文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 ,指出城市化应是城乡关联发展的过程 ,其实质是城乡文化的整合。在这个基础上 ,本文对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理论动态作了详细的评析 ,并指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城乡网络化关联发展研究。城乡关联发展是城市... 本文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 ,指出城市化应是城乡关联发展的过程 ,其实质是城乡文化的整合。在这个基础上 ,本文对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理论动态作了详细的评析 ,并指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城乡网络化关联发展研究。城乡关联发展是城市化不可回避的发展态势 ,这为城乡之间的文化整合创造了前提条件。城乡文化整合是城市化在城乡关联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 ,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共享文明的根本目标。本文还对城乡文化和城乡文化整合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关联 城乡文化整合
下载PDF
基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 被引量:64
6
作者 李伯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8,共5页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问题与发展趋势,如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等。该文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角度建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户空间行为从传统到现代演化的过程和原因...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问题与发展趋势,如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等。该文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角度建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户空间行为从传统到现代演化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农户空间行为变迁是乡村人居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实现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目标就是从农户空间行为调控的内在机制出发,制定引导农户空间行为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空间行为变迁 乡村人居环境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万庆 吴传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4,共9页
本文根据2003-2011年中国22个城市群城市化"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和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本文根据2003-2011年中国22个城市群城市化"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和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忽略污染排放的城市化效率测度往往会高估城市化的真实效率水平;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总体偏低,主要成因是要素资源投入冗余和污染排放过量;22个城市群在城市化效率水平、效率损失来源及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善的推动;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必须坚持生态城市化理念,充分考量资源约束和环境消耗,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不断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劳动地域合理分工和产业转型升级;重视创新环境培育,提高城市群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化效率提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化 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地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与忠诚度研究——以湖北恩施州为例 被引量:47
8
作者 余意峰 张春燕 +1 位作者 罗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感受文化原真性被认为是旅游者到访民族旅游地的主要动机和核心体验。研究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出发,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和目的地忠诚度的影响。研究表... 感受文化原真性被认为是旅游者到访民族旅游地的主要动机和核心体验。研究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出发,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和目的地忠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恋和目的地忠诚度均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地方依恋对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2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中,地方依赖显著影响地方认同,而文化原真性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明显大于其对地方认同的直接影响;3地方依恋对目的地忠诚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对忠诚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地方依赖通过地方认同对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真性 地方依恋 忠诚度 影响机制 恩施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余瑞林 刘承良 +1 位作者 熊剑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①1978—2009年社会经... 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①1978—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水平震荡波动最终趋于平稳,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较为明显,但有一定的时间滞后;②在规模分异上表现为由金字塔型结构向纺锤型结构演进的分异特征,在空间分异上表现为由核心边缘结构向等级圈层结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E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度 空间分异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视角的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以武汉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0
10
作者 万庆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108,共7页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相结合,构建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对武汉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诊断。研究发现:2000—2010年,除武汉、黄石、鄂州3市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外,武汉...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相结合,构建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对武汉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诊断。研究发现:2000—2010年,除武汉、黄石、鄂州3市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外,武汉城市群其余6个城市均未形成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城市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还未能从群域产业重组和专业化分工中获取足够多的效益,部分城市尚未形成空间区位效应;相对于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更具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偏离-份额模型 产业结构优化 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结构识别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国磊 罗静 +2 位作者 田野 董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2-1429,共8页
以全国1 05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对象,探究民族村寨空间结构及相关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民族村寨空间分布上呈凝聚型分布,且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核密度格局以湘黔桂交界为单核集聚中心的等级分布特征,呈"山"字形坐落态势;民族村寨系统... 以全国1 05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对象,探究民族村寨空间结构及相关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民族村寨空间分布上呈凝聚型分布,且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核密度格局以湘黔桂交界为单核集聚中心的等级分布特征,呈"山"字形坐落态势;民族村寨系统分形特征显著,自组织演化中围绕武夷山、峨眉山、长白山等不同山脉地带展开,分形结构复杂;民族村寨正空间相关,冷热点区呈东西两极分化现象;地形起伏及地貌多样的中高海拔山地、主要水系及河流上游等是民族村寨内生发展基础;距离中心城市较远、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民族文化及民族分布等促进了民族村寨的留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空间结构 影响机理 GIS
下载PDF
武汉市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空间管治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郑茜 +2 位作者 罗静 崔家兴 孙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199,共9页
以武汉市为案例,依据'源地—廊道—节点'的空间结构模式审视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基于连通性识别和保护区提取相结合选择生态源地,采用阻力因子分析及其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提取生态廊道,通过阻力面诊断确定生态节点;... 以武汉市为案例,依据'源地—廊道—节点'的空间结构模式审视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基于连通性识别和保护区提取相结合选择生态源地,采用阻力因子分析及其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提取生态廊道,通过阻力面诊断确定生态节点;武汉市生态网络包含生态源地51个、生态廊道592.82 km、生态节点7处,其相互作用形成圈层并联、枝状辐射的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入'形式—内涵—意义'相统一的空间观解析城市生态空间、实施生态空间管治:以'核心区+缓冲区'划分空间边界,以法律法规与管治协议相结合管控生态空间边界;构建经常性与周期性相结合的空间利益诉求通道,重点实施纵—横一体化的生态补偿制度,以利益平衡协调生态空间关系;以政策激励有序引导适度生产经营活动,免费开放城市绿色空间,以生态网络服务拓展实现生态空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节点 空间管治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付永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7,共5页
地方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科层组织,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是政府、市场、企业三类组织的行为边界和三者在经济活动中功能的排列组合。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认为,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是政府;优... 地方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科层组织,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是政府、市场、企业三类组织的行为边界和三者在经济活动中功能的排列组合。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认为,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是政府;优化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治理政府。其措施为:(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政府规模;(2)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3)坚决约束政府自利倾向,建立服务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治理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论西部地区的城镇网络化发展 被引量:29
14
作者 冯娟 蔡靖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基础设施较差 ,城市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要尽快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 ,进行西部大开发 ,必须合理地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函数。文章首先阐明了城镇网络化的...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基础设施较差 ,城市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要尽快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 ,进行西部大开发 ,必须合理地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函数。文章首先阐明了城镇网络化的概念 ,并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之所以要走城镇网络化发展之路的主要原因。其次 ,指出西部地区城镇网络化发展应重点突出走廊型城镇网络化发展模式以及区域性城镇网络化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实现城镇网络化发展的基本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网络化 中国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下载PDF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 被引量:31
15
作者 邓明艳 +1 位作者 余斌 李伯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6,97,共6页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 景观变迁 景观优化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的空间效应——论基于企业网络的地域空间结构重组 被引量:20
16
作者 罗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企业是地域空间结构重要的微观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企业网络通过对企业管理费用、交易费用和不对称信息状态的影响成为地域空间结构重组的重要力量 ,其空间效应有多种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空间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从... 企业是地域空间结构重要的微观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企业网络通过对企业管理费用、交易费用和不对称信息状态的影响成为地域空间结构重组的重要力量 ,其空间效应有多种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空间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制度、区位和心理预期等方面实施基于企业网络的策略性行动 ,并综合利用市场机制、政府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企业网络 地域空间结构 优化 空间效应 影响机制 结构重组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的空间结构复杂性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1 位作者 王家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借助ArcGIS9.3、Pajek2.7和SPSS16.0等软件,从节点重要性、可达性、集聚性3个方面定量揭示了复杂城乡道路网的空间异质性:①高度节点重要性呈幂律分布,表现出无标度性,低度节点重要性则基本呈钟型泊松分布,呈现一...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借助ArcGIS9.3、Pajek2.7和SPSS16.0等软件,从节点重要性、可达性、集聚性3个方面定量揭示了复杂城乡道路网的空间异质性:①高度节点重要性呈幂律分布,表现出无标度性,低度节点重要性则基本呈钟型泊松分布,呈现一定的随机性,导致整个圈域节点的重要性分布曲线既不遵循钟型泊松分布也不遵循幂律分布,出现"涌现"性;节点度值空间分布较均匀,呈现点状特征和弱集聚性,具有明显间断性和跳跃性,表现出一定的"中心-边缘"和"等级圈层"的复合结构;②节点的可达性主要由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紧密度和介数指标表达,其中道路网平均路径长度较大,节点交通联系呈线状组织,遵循距离衰减律,成等级圈层分异,但受快速干道影响明显,空间收敛减慢,发生"摄动"变形,形成两条以南北京珠高速和东西宜黄高速为轴的城市交通走廊;节点的紧密度系数较随机网络小,但高紧密度节点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呈现出一定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节点的介数指标相对较高,呈现指数分布,空间分布较均匀,但仍呈现出一定的"等级圈层"分异;③网络的集聚性空间差异显著,形成多个大型网络社团,网络的聚类系数近似为零,局部呈现耦合性质,高聚类系数节点集聚成"半月形"展布,低聚类系数节点分布较为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复杂性 复杂网络模型 城乡道路网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论新世纪适宜居住的城市观 被引量:17
18
作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6-309,314,共5页
人们越来越认同适宜居住的新城市观。本文阐述了适宜居住的城市观的形成过程 ,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城市人居环境中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城市适宜居住的基本标准以及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目标与手段 。
关键词 适宜居住 城市居住环境 城市观 城市环境
下载PDF
新一轮区域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传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0,共5页
对新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应用、区域规划的空间尺度选择与规划重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管治分区与功能定位、空间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选择以及各种规划间的关系如何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新一轮区域规划应革新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对新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应用、区域规划的空间尺度选择与规划重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管治分区与功能定位、空间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选择以及各种规划间的关系如何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新一轮区域规划应革新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借鉴“反规划”方法,实行弹性规划期限;以县域规划作为基本规划单元,开展村镇小区域规划和城市群大区域规划;合理确定空间管治的分区与功能定位,选择多样性空间发展模式,完善区域规划体系,以理顺各种规划关系并提高规划的总体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科学发展观 反规划 弹性规划 都市群规划 村镇规划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优化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博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综合,其中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状况,是衡量人居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人居环境主要着眼于对城市区域的研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综合,其中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状况,是衡量人居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人居环境主要着眼于对城市区域的研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也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民环保观念、协调城乡发展、搞好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人居环境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