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国义 +1 位作者 喻汉华 宋亚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79-288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胃癌患者术前精确分期的准确性及影响分期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判定的TNM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的总符合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胃癌患者术前精确分期的准确性及影响分期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判定的TNM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的总符合率分别为T期73.97%、N期76.71%、M期93.15%,其中CT结果对远处转移的诊断吻合程度较高(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64层螺旋CT胃癌征象与分期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胃癌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瘤周低密度带厚度、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M分期判定的准确率较高,对胃癌术前分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术前分期 病理
下载PDF
定量CT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丁三秀 吴昌维 +1 位作者 丁祥武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以CT诊断脂肪肝为标准,探究定量CT(QCT)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行Fibro Touch检查且在1 w内行QCT检测的NAFLD患... 目的:以CT诊断脂肪肝为标准,探究定量CT(QCT)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行Fibro Touch检查且在1 w内行QCT检测的NAFLD患者和非脂肪肝人群,共91例,以CT测量肝脾密度比值诊断脂肪肝为标准,分为NAFLD组(病例组)和正常组(对照组),分别为55例、3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资料;并对病例组进行程度评估,分为轻度组(n=21)、中度组(n=20)和重度组(n=14),对三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QCT、Fibro Touch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QCT与Fibro Touch相对应的肝脂肪百分比参数(FAT%)和受控衰减参数(CAP)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AP、FAT值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水平、CAP、肝脏硬度值(LSM)、内脏脂肪面积(VFA)、FAT、是否伴有高血脂、代谢综合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BMI、CAP、FAT、VFA依次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 Touch、QCT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系数分别为0.77、0.71,P<0.05);QCT与Fibro Touch诊断脂肪肝具有相关性,Fat%和CAP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48,P<0.05);CAP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243 d B/m、266.5 d B/m、294 d B/m;FAT%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7.75%、15.20%、25.5%。结论:QCT和Fibro Touch在NAFLD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Fibro Touch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更高,QCT还需进一步完善诊断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定量CT诊断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估计的小波自适应阈值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鸣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8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利用Bayesian估计的小波自适应阈值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高斯滤波和小波变换的三种方法(传统的硬阈值、传统的软阈值去噪、基于Bayesian估计的自适应阈值去噪)分别同时对加不同标准差σ的Rician噪声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对比验证... 利用Bayesian估计的小波自适应阈值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高斯滤波和小波变换的三种方法(传统的硬阈值、传统的软阈值去噪、基于Bayesian估计的自适应阈值去噪)分别同时对加不同标准差σ的Rician噪声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对比验证高斯滤波和传统小波阈值去噪的优劣,以及新的Bayesian估计自适应阈值小波去噪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信号去噪方面的优越性。小波去噪后的信号信噪比比高斯滤波去噪后信号的信噪比高,且均方根误差要低。采用基于Bayesian估计的自适应阈值小波去噪方法比采用的高斯滤波保留了更多有用信号,优化后的氧摄取分数(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值有一定程度增大,使结果更接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测量金标准。成功完成信号和噪声分离优化,将一种新的基于Baysian估计的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应用到了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降噪分析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理论 信号噪声 图像去噪 核磁共振成像 氧摄取分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