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_S7.0地震: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被引量:103
1
作者 罗艳 +1 位作者 韩立波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8-1424,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近远震数字地震波形记录,首先读取P波初动方向,在考虑深度误差和速度模型引起的离源矢量误差基础上,利用网格搜索方法,计算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断层面解,其断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依...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近远震数字地震波形记录,首先读取P波初动方向,在考虑深度误差和速度模型引起的离源矢量误差基础上,利用网格搜索方法,计算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断层面解,其断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依次为212°/44°/92°.然后采用近远震波形联合反演方法(CAPjoint),反演了地震矩心深度和点源近似下双力偶解,表明地震发生在12km深度,发震断层面参数为212°/47°/93°.通过分析波形反演中深度和震源区地震波速度模型对断层面倾角的影响,并结合短期余震机制解,认为芦山MS7.0地震是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 0地震 震源机制解 近远震联合反演 高角度逆冲地震
下载PDF
sPL,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 被引量:98
2
作者 崇加军 倪四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20-2630,共11页
实际地震波形观测表明,对于大陆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壳中的地震而言,有一震相出现在P波和S波之间.一般在30~50km附近发育得较好,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径向分量,而垂向分量的振幅相对径向要小,切向分量上的振幅很弱,且波形以低频为主,通常没有... 实际地震波形观测表明,对于大陆结构相对简单的地壳中的地震而言,有一震相出现在P波和S波之间.一般在30~50km附近发育得较好,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径向分量,而垂向分量的振幅相对径向要小,切向分量上的振幅很弱,且波形以低频为主,通常没有P波尖锐.在利用FK方法计算合成地震图的基础上,发现该震相是由S波入射到自由地表形成水平传播的P波(文献称为surface P wave,自由地表P波)或者包括S波入射到地表后形成的多次P波或其散射震相.由于该震相是由S波和P波之间耦合而形成,本文将其定义为sPL(s coupled into P)震相.理论波形研究表明,sPL相对直达P波的到时差对震中距离不敏感,而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因此可以很好的约束震源深度.本文以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为例,证实了sPL确定震源深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观测到sPL震相的情况下,离震源50km以内的一个三分量地震台站的波形就可以帮助获得可靠的震源深度,而不需要精确的震中距离.由于sPL震相出现距离较近,对于较小(三级以上)的地震也可以应用,因此在稀疏台网布局情形下sPL对于确定中小地震深度应该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深度震相 sPL震相 地表P波 波形对比法
下载PDF
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3
作者 罗艳 倪四道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09-2321,共13页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孕震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稀疏台网中震源深度的精确测定一直是难点.基于地震波到时信息是测定震源深度的常用方法,但极大地受限于台网密度及速度结构复杂性,测定...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孕震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稀疏台网中震源深度的精确测定一直是难点.基于地震波到时信息是测定震源深度的常用方法,但极大地受限于台网密度及速度结构复杂性,测定精度不高.而利用P、S、面波等主要震相及深度震相的振幅、偏振、频谱等信息,即使在稀疏台网中也可以精确测定震源深度.本文在回顾基于到时及基于波形的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原理,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给出了几个高精度测定典型地震震源深度的观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波形反演 深度震相 P波偏振 面波振幅谱
下载PDF
汶川地震余震区东北端一个余震序列的地震学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罗艳 倪四道 +3 位作者 郑勇 陈棋福 陈颙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687,共11页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大陆板内成熟断层的浅部有断层泥的充填,不能积累足够应变产生地震,所以绝大多数地震的深度都深于5km.而年轻断层或完整岩体在积累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浅于3km的地震.汶川地震形成了200多公里的地表破裂,但是远...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大陆板内成熟断层的浅部有断层泥的充填,不能积累足够应变产生地震,所以绝大多数地震的深度都深于5km.而年轻断层或完整岩体在积累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浅于3km的地震.汶川地震形成了200多公里的地表破裂,但是远震波形反演及余震分布表明,主震可能继续往北东方向的地下破裂了50多公里,在破裂区东北端深部破裂可能引起浅部应力增加,从而产生浅震.2008年7月24日在汶川地震破裂带东北端青川发生了一次Ms5.7级的余震.CAP方法反演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深度为3km.为了进一步确认震源深度,本文利用震中距约15km的近台L0205观测到的深度震相sPL及面波体波振幅比确认其深度.由于地震深度小于震中距1/5,Rayleigh波才能发育,在15km左右的距离上观测到远强于SV波的Rg波,这也充分证明了这次地震的震源很浅.在该台上还观测到该地震序列多次余震的sPL,由此得到的震源深度都浅于3km.另一方面,由于实地考察和InSAR研究没有发现汶川主震在这个地区有地表破裂,所以本文认为这个地震序列是由于深部破裂引起浅部应力增加而导致完整岩体的新鲜破裂,而非沿着汶川主震破裂带发生.研究余震深度变化趋势及发震断层对认识主震发震机理及理解破裂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浅震 震源深度 波形反演
原文传递
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 被引量:43
5
作者 罗艳 赵里 +1 位作者 高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50,共13页
利用近震波形拟合方法获得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共37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深度(3.4≤Mw≤5.1).大部分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有个别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0-20 km范围.在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基础上,用阻尼线性逆推法... 利用近震波形拟合方法获得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共37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深度(3.4≤Mw≤5.1).大部分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有个别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0-20 km范围.在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基础上,用阻尼线性逆推法,划分不同间距网格,分别计算研究区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芦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应力状态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为逆冲型,但局部地区出现走滑应力性质,最大主应力方向主体呈NW-SE,不同深度的构造应力性质和方向在局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汶川地震震源区一带的构造应力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除北西向小鱼洞破裂带外(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小主压应力近水平,应力性质以走滑为主),其应力状态基本一致,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是逆冲型,有少量走滑型,最大主应力方向与龙门山构造带近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余震序列
原文传递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在近地表成像中的应用Ⅱ:背景噪声成像 被引量:32
6
作者 林融冰 +4 位作者 宋政宏 徐善辉 胡久鹏 孙天为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2-1629,共8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球物理日益成为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方向,地震成像是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四维图像的重要手段,但面临观测成本高的困难.近年来国际上新发展的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作为高密度地震观测系统已经在地震层析成像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球物理日益成为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方向,地震成像是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四维图像的重要手段,但面临观测成本高的困难.近年来国际上新发展的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作为高密度地震观测系统已经在地震层析成像方面得到了应用,在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同时,又降低了观测成本.本研究使用国产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开展了观测实验,利用480m埋地光缆记录了13h背景噪声,计算得到噪声互相关函数,获得了高频Rayleigh面波信号.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方法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其结果与传统检波器记录和主动源结果较为一致.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内二维S波速度剖面,获得了下方沉积物横向变化特征.通过本次实验,初步验证了国产设备开展地震背景噪声成像研究、构建地下浅层结构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 地震背景噪声成像 浅层结构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在近地表成像中的应用Ⅰ:主动源高频面波 被引量:31
7
作者 宋政宏 +3 位作者 徐善辉 胡久鹏 孙天为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2-540,共9页
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地震观测系统--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AS,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密度观测,有望提高浅层结构成像的精度以及分辨率.最近国内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S设备,为验证国产设备在浅层结构... 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地震观测系统--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AS,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密度观测,有望提高浅层结构成像的精度以及分辨率.最近国内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S设备,为验证国产设备在浅层结构研究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效果,2018年7月我们开展了一次DAS观测实验.实验采集了50kg落锤震源激发的地震信号,并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方法提取了8~20Hz频段的主动源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到了实验区浅层30m的S波速度结构.获得的主动源面波频散曲线与共址检波器的结果吻合,也与背景噪声提取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国产设备的可靠性和DAS在浅层结构主动源面波成像研究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源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 多道面波分析方法 浅层结构
下载PDF
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 被引量:27
8
作者 罗艳 倪四道 +3 位作者 谢军 陈颙 龙锋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周期面波(Rg)发育,显示出浅震的特征.通过拟合短周期面波和较长周期面波的相对幅度,拟合远震深度震相pP,sP波形,确定该地震深度约为(2±1.5)km,因此该地震发生在厚达6km的沉积盖层之内.虽然文献中有古生代沉积岩中发生4级地震的报道,但是中生代沉积盖层中发生高达5级地震的案例尚无报道.此次地震给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罕见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潼南地震 沉积盖层 破坏性地震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前地脉动信号的单台法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夏英杰 倪四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90-2596,共7页
汶川地震前,我国及周边地区地震台站记录的地脉动信号显著增强,对这段时期内的地脉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它们的能量主要集中在0.20Hz附近.通过单台法对该频段信号进行定向,发现多个大陆和海岛台站记录的地脉动信号来源方向均指向我... 汶川地震前,我国及周边地区地震台站记录的地脉动信号显著增强,对这段时期内的地脉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它们的能量主要集中在0.20Hz附近.通过单台法对该频段信号进行定向,发现多个大陆和海岛台站记录的地脉动信号来源方向均指向我国东部海域,且方向变化与同期的威马逊台风路径保持很好的一致性.结合已有的地脉动信号强度随与台风中心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研究,我们认为汶川地震前的地脉动信号增强是由台风引起,而不是汶川地震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脉动信号 单台法 台风
下载PDF
时钟不准情形地震精确定位研究——以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包丰 倪四道 +3 位作者 赵建和 谢军 陈伟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通过余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主震破裂区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了减小仪器时钟误差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流动台站的S-P到时差,通过主事件和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较为准确的主震位置和余震序列时... 通过余震序列的精确定位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主震破裂区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了减小仪器时钟误差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年1月19日安庆地震流动台站的S-P到时差,通过主事件和双差地震定位法得到较为准确的主震位置和余震序列时空分布,并评估了仪器时钟误差;又通过对sPL近震深度震相的分析,得到了余震序列较为可靠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安庆地震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带附近,余震序列大体近水平分布在5km深度,呈长1.5km、宽1km、高0.3km的薄板状展布;从时空分布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序列似乎有往北东方向扩展的趋势.研究表明,基于S-P到时差的定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时钟不准确带来的影响,为中小地震和余震序列活动性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定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双差地震定位法 时钟误差 sPL深度震相 S-P到时差
下载PDF
利用城市通信光缆进行地震观测和地下结构探测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宝善 +2 位作者 宋政宏 李孝宾 杨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590-2595,共6页
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和地下结构探测有助于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能力.然而城市地区密集的建筑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利用近年来发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在云南省宾川县城区开... 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和地下结构探测有助于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能力.然而城市地区密集的建筑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利用近年来发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在云南省宾川县城区开展实验,以探索城市地区地震观测新方法.总长5.2 km的地下通信光缆被分成上千个传感单元(单元间隔为数米).光缆记录信号中可以识别出车辆运动、气枪震源、人工落锤等不同振动信号.利用从光缆记录的背景噪声,提取了面波信号,并获得了地表200 m以内的横波速度结构,这为工程场地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以上初步结果表明,城市地下通信光缆为城市精细结构探测、交通监测和地震预警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传感 通信光缆 地震观测 地震成像 城市地区
原文传递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及其在天然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丽娜 任亚玲 +2 位作者 林融冰 宋政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1,共7页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密集地震观测系统,具有一系列观测密度高、观测成本低、耐受恶劣环境等优势,在油气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天然地震学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DAS系统的...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密集地震观测系统,具有一系列观测密度高、观测成本低、耐受恶劣环境等优势,在油气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天然地震学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DAS系统的测量原理、发展历程、技术方案、介绍了测量原理及其响应特性,然后围绕多个观测实验,介绍浅部结构成像、深部结构探测和地震监测三个方向的典型应用实例,最后讨论了DAS系统在天然地震学研究中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 光纤传感 地震成像 地震监测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中部浅层地壳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军 倪四道 《四川地震》 2012年第2期20-24,共5页
2010年1月31日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发生了M5.0地震,四川盆地内部的台站观测到了很强的短周期面波波形数据。本文对地震数据的Rayleigh波和Love波提取基阶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四川盆地中部浅层地壳一维剪切波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 2010年1月31日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发生了M5.0地震,四川盆地内部的台站观测到了很强的短周期面波波形数据。本文对地震数据的Rayleigh波和Love波提取基阶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四川盆地中部浅层地壳一维剪切波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部近地表剪切波平均速度约为2km/s,并且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壳深度在10km左右时,剪切波速度达到了3.5km/s。此结果适用于四川盆地中部以西,从遂宁到龙泉山附近,而四川盆地东部,从遂宁到华蓥山断裂不适用。该结果可为龙门山断裂附近的三维结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强地面运动计算和区域内地震定位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面波频散 剪切波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中的应急地震学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万柯松 倪四道 +1 位作者 Paul Sommerville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毁灭性大地震.地震发生于一段曾被认为存在中度地震危害性的断层上,在震前几乎没有观测到前兆现象.考虑到四川省现有地震台的覆盖面,应急地震学本来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震带来的一些破坏,并对震后应急反...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毁灭性大地震.地震发生于一段曾被认为存在中度地震危害性的断层上,在震前几乎没有观测到前兆现象.考虑到四川省现有地震台的覆盖面,应急地震学本来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震带来的一些破坏,并对震后应急反应方面给予帮助.从回顾的角度上看,文章证明仅仅用两个三分量地震台站就足够在10s内对地震的震中位置给出误差范围在20km的定位.从P波初至的前4s信号,可以估计地震的震级为7级;更准确的震级估计则可以利用耗时2min的Pnl波形模拟来完成,此时在500km外的地震台站刚刚接收到S波.利用震后2h内发生的5级以上余震,破裂区域能被很好的显示出来.在几个小时内,更详细的破裂过程和有限断层模型能通过分析远震体波记录来得到,并可随时用来计算地面强震动,从而在没有实时强震记录可用的情况下为救援工作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地震学 地震早期预警 强地面运动 快速定位
原文传递
利用地震背景噪声提取西山村滑坡高频面波信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储日升 +1 位作者 崇加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30-1843,共14页
滑坡体三维速度结构为滑坡治理、灾害防治、风险防范以及理解滑坡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关键信息,而高频面波成像是研究浅层速度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2016年12月1日在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上布设的38个仪器记录的三分量连续地... 滑坡体三维速度结构为滑坡治理、灾害防治、风险防范以及理解滑坡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关键信息,而高频面波成像是研究浅层速度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2016年12月1日在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上布设的38个仪器记录的三分量连续地震噪声数据,提取1~5 Hz的基阶Love波和Rayleigh波经验格林函数,分析了不同参数和处理方法对背景噪声互相关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左右的连续波形记录裁剪至1200 s的时间长度,进行互相关叠加就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经验格林函数.西山村滑坡体上Love波和Rayleigh波的群速度分别为约400 m·s^-1和700 m·s^-1,并且Love波信噪比高于Rayleigh波.此外,我们还利用聚束分析方法对噪声源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1~5 Hz的背景噪声主要来自滑坡东南侧附近杂谷脑河水的搬运作用.这些高频面波数据和噪声源位置为获取滑坡浅层三维速度结构提供了重要输入,同时也为研究滑坡体速度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村滑坡 背景噪声互相关 高频面波信号 噪声源定位
下载PDF
2008年以来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及地震丛集原因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曼秋 倪四道 +2 位作者 杨政旭 魏红梅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通过对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合当地注水资料,对该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丛集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收集了2007~2011年6月间荣昌台记录的131个远震,计算了这些地震的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得到台站下方及附近的莫霍面深度,并用线性... 通过对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合当地注水资料,对该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丛集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收集了2007~2011年6月间荣昌台记录的131个远震,计算了这些地震的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得到台站下方及附近的莫霍面深度,并用线性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区S波速度结构。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荣昌及其邻区2008~2011年8月间ML≥1.0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408个地震的精确位置。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水平震中分布与华蓥山断裂走向一致,另外在通过2010年M4.7地震震中且垂直于华蓥山断裂的剖面中,地震分布所勾画的发震断层轮廓显示地震的发震断层倾向为SE,倾角约70°左右,这与华蓥山断裂的产状(50°∠75°)较为一致。分析了注水点与地震分布的空间关系及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关系,认为注水井位置距离2008年以来的几次4级地震震中较远,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6~7km,且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对应关系不显著,地震丛集性原因尚待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双差定位 诱发地震
下载PDF
福建及其邻区背景噪声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丽娜 罗艳 +3 位作者 陈智勇 谢志招 周蓝捷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基于福建及邻区10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6年6月到7月两个月垂直和水平分量波形连续记录,利用相位加权叠加算法提高信噪比,计算得到108个台站对的高质量经验格林函数。对所获取的经验格林函数,采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在1~20s频段内量取了大量... 基于福建及邻区10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6年6月到7月两个月垂直和水平分量波形连续记录,利用相位加权叠加算法提高信噪比,计算得到108个台站对的高质量经验格林函数。对所获取的经验格林函数,采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在1~20s频段内量取了大量高质量的Rayleigh波和Love波群速度频散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二维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福建及其邻区1~20s的Rayleigh波和Love波群速度分布。分辨率测试结果表明群速度分布的分辨率能达50km。成像结果显示1~10s的群速度分布与地壳中上部地质特征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内的福州盆地和漳州盆地在浅层结构中表现出明显的低速异常。长周期的群速度则揭示了漳州西北的高地热区内中下地壳低速体,政和-大埔断裂两侧的速度差异,表明其可能是一个深大断裂,并呈现明显的东西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面波群速度 层析成像 福建地区
下载PDF
利用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监测大容量气枪震源信号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孝宾 宋政宏 +2 位作者 杨军 王宝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5-1265,共11页
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高密度地震观测系统——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有望提高地震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为探索该技术在监测介质动态变化方面的应用,在云南省宾川县布设了长约180m的传感光缆,对9.6km外的宾... 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高密度地震观测系统——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有望提高地震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为探索该技术在监测介质动态变化方面的应用,在云南省宾川县布设了长约180m的传感光缆,对9.6km外的宾川大容量气枪震源的激发信号进行了监测。在为期2d的实验期间,对气枪震源进行了24次高重复激发,采用时频域加权相位叠加算法对多炮和多道记录进行叠加处理,得到了高质量的地震波信号,与共址观测的地震仪记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此次观测实验,初步验证了利用DAS监测大容量气枪震源信号的可行性,未来有望将其推广应用于高分辨率4D地震成像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气枪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台阵技术
下载PDF
光缆布设方式对DAS主、被动源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融冰 包丰 +3 位作者 谢军 张宫博 宋政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87-4098,共12页
近年来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在近地表结构的主、被动源地震成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前人研究发现不同布设方式光缆记录的数据质量差别较大,有可能影响成像结果.因此本文针对光缆布设方式对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记录的主、被动源数据的影... 近年来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在近地表结构的主、被动源地震成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前人研究发现不同布设方式光缆记录的数据质量差别较大,有可能影响成像结果.因此本文针对光缆布设方式对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记录的主、被动源数据的影响开展了观测实验,设计了水泥胶结、路面摆放、架空三种布设方式模拟实际情况中的光缆,开展了主、被动源信号观测.基于光缆记录的被动源信号计算噪声互相关函数,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测量不同光缆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对比三种布设方式的光缆记录的主动源信号波形与到时等信息.结果表明水泥胶结和路面摆放布设方式可以提供质量较好且一致的主、被动源数据,但是悬空光缆的信号质量与频谱受到光缆自振的影响.利用滤波去除光缆自振影响后,其频散曲线与水泥胶结和地面摆放光缆提取的频散曲线误差在5 m·s以内.通过相应优化手段后,三种布设方式的光缆记录的主、被动源数据都可以用于面波和体波走时成像,而主动源信号波形信息差异较大,难以直接用于相关成像研究,有待开展进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 主动源 被动源 光缆布设方式
下载PDF
广西苍梧M_S5.4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韬 储日升 +3 位作者 倪四道 王莹 周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32,共14页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发生的MS5.4地震是广西测震台网自建立以来所记录到的区域内最强地震。不同机构对于此次事件给出的震源深度结果相差较大,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震目录显示其深度为24.5km,而全球矩心矩张量研究中心(Global C...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发生的MS5.4地震是广西测震台网自建立以来所记录到的区域内最强地震。不同机构对于此次事件给出的震源深度结果相差较大,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震目录显示其深度为24.5km,而全球矩心矩张量研究中心(Global CMT)测定的深度为15.6km。为了进一步准确确定广西苍梧地震的震源深度,文中基于区域速度模型,首先利用走时残差全局搜索法初步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及误差范围,然后使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苍梧地震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Rayleigh波振幅谱和sPL震相方法进一步约束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走时残差全局搜索法获得的苍梧MS5.4地震震源深度及误差范围为(13±3)km,CAP方法反演的深度为10km,Rayleigh波振幅谱测定深度结果为9~10km,sPL震相测定深度结果为10km,最终确定广西苍梧MS5.4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0km,这表明此次事件仍为发生于上地壳的地震。本文结果同时表明,USGS地震目录在研究区的震源深度精度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sPL震相 Rayleigh波振幅谱 广西苍梧MS5.4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