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石柱二叠纪栖霞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田洋 赵小明 +3 位作者 王令占 涂兵 谢国刚 波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5-1045,共11页
在对重庆市石柱县二叠纪栖霞组地层野外露头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观察,根据碳酸盐岩样品的元素含量、比值及相关性,探讨了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用于古环境分析的10件栖霞组样品Si O2、Mg O含量低,且两者... 在对重庆市石柱县二叠纪栖霞组地层野外露头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观察,根据碳酸盐岩样品的元素含量、比值及相关性,探讨了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用于古环境分析的10件栖霞组样品Si O2、Mg O含量低,且两者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Sr含量高,平均为1 751×10–6,Mn/Sr<0.1,Fe/Sr<1,δ18OPDB>-10‰,表明成岩过程中样品几乎不受硅化及白云岩化作用的影响,未发生化学性质上的改变,可作为古环境分析的可靠对象。栖霞组碳酸盐岩Ca O含量高,平均为53.81%,接近纯灰岩的理论化学组成,陆源元素Al2O3、Ti O2含量很低,平均值分别为0.17%与0.012%,表明其形成于陆源碎屑影响微弱的稳定古海洋环境。古气候指标Mg O/Ca O比值极低,平均为0.026,古盐度指标100×(Mg O/Al2O3)比值高,平均为1 241,古水深判别指标Sr/Ba、1000×(Sr/Ca)比值高,平均值分别为286和4.54,指示了栖霞组碳酸盐岩为潮湿气候下的陆表海(远岸)沉积。古氧相地球化学指标U/Al、V/Al、Mo/Al、Cr/Al、Co/Al、V/(V+Ni)和U/Th特征一致表明栖霞组碳酸盐岩沉积于贫氧—缺氧环境。垂向上,陆源元素∑(Al2O3+Ti O2)含量逐渐降低,古水深指标Sr/Ba、1000×(Sr/Ca)比值逐渐增大,表明栖霞组沉积过程中离岸渐远、陆源供给逐步减少、水体持续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栖霞组 重庆石柱
下载PDF
鄂西长阳南华系地球化学特征的气候指示意义及地层对比 被引量:35
2
作者 赵小明 刘圣德 +5 位作者 张权绪 吴健辉 波夫 廖宗明 杨刚忠 李方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鄂西长阳南华系出露良好、发育完整,主要由莲沱组、南沱组构成,少数地段(长阳古城)包括古城组和大塘坡组。莲沱组为河流—河口湾相的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南厚北薄,岩性三分性明显。古城组为典型的冰碛岩,对应于国际上Sturtian冰期。大... 鄂西长阳南华系出露良好、发育完整,主要由莲沱组、南沱组构成,少数地段(长阳古城)包括古城组和大塘坡组。莲沱组为河流—河口湾相的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南厚北薄,岩性三分性明显。古城组为典型的冰碛岩,对应于国际上Sturtian冰期。大塘坡组为间冰期海陆过渡相沉积。南沱组为研究区内最发育、最重要的冰碛地层,对应于国际上Marinoan冰期,区域上岩性变化不大,厚度具西南厚北东薄之趋势。长阳流溪剖面上,仅发育莲沱组和南沱组。南沱组CIA值介于52.52-55.80范围内,反映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环境。莲沱组底部CIA值为68.14,为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中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下部CIA值介于61.61-64.57之间,为温暖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上部CIA值介于55.03-59.80之间,为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莲沱组SiO2/Al2O3值介于2.13-5.10之间,变化较大,但总体明显低于南沱组SiO2/Al2O3值(4.47-5.16),莲沱组FeO/Fe2O3值介于0.16-0.49之间,远低于南沱组FeO/Fe2O3值(1.96-3.11),也就是说南沱组形成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化学风化作用较弱,而莲沱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化学风化作用相对较强。CIA值和SiO2/Al2O3、FeO/Fe2O3比值表明研究区南华系经历了"莲沱间冰期"温暖湿润—温暖干燥气候、低—中等化学风化程度,至"莲沱间冰期"寒冷干燥气候、低等化学风化程度,再到"南沱冰期"寒冷干燥气候、低等化学风化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SiO2/Al2O3 FeO/Fe2O3 气候 南华系 鄂西长阳
下载PDF
鄂西南利川三叠纪须家河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与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28
3
作者 田洋 赵小明 +3 位作者 王令占 涂兵 谢国刚 波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鄂西南利川地区三叠纪须家河组砂岩碎屑颗粒富石英(Q),贫岩屑(L)与长石(F),平均值分别为:76.23%、7.08%与4.88%,Q/(Q+F+L)平均值为0.86,具有锆石-板钛矿-磁铁矿-电气石重矿物组合,指示源岩以酸性岩或低级变质... 鄂西南利川地区三叠纪须家河组砂岩碎屑颗粒富石英(Q),贫岩屑(L)与长石(F),平均值分别为:76.23%、7.08%与4.88%,Q/(Q+F+L)平均值为0.86,具有锆石-板钛矿-磁铁矿-电气石重矿物组合,指示源岩以酸性岩或低级变质岩为主。砂岩主量元素SiO2含量高(77.14%~92.79%,平均84.14%),Al2O3次之(3.86%~14.15%,平均9.69%),(Fe2O3^T+MgO)^*(0.98%~3.20%,平均1.50%)、TiO2^*(0.09%~1.09%,平均0.39%)含量低,Al2O3/SiO2比值低(0.04~0.18,平均0.12),K2O/Na2O比值高(4.90~82.41,平均40.01),最接近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值。样品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与大离子亲石元素组成,EREE分布于62×10^-6~495×10^-6之间,平均181×10^-6,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与上地壳极为相似,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中度Eu、Ce负异常特征,特征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如:Th、La、Ce、Rb/Sr、Th/U、La/Sc,指示了晚三叠世构造背景为被动与活动大陆边缘。样品成分变异指数ICV均〈1(0.18~0.68,平均0.45),指示物源主要为再循环的沉积物,而沉积物再循环会导致粘土矿物比例增加,从而使化学风化指标CIA值得到累积。较高的CIA值(72.10~96.28,平均81.18)表明沉积物累积经历的化学风化作用强烈,而CIA与ICV强烈负相关,则表明CIA值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输入碎屑物成分不同引起的。结合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上述特征综合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物源来自东南的雪峰隆起区(为主)与北侧的秦岭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地球化学 风化作用 物源 构造背景 须家河组 鄂西南
下载PDF
海南岛几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业明 徐安武 +3 位作者 付建明 赵子杰 吴桂捷 波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8-575,共8页
海南岛有无泥盆纪地层?有无加里东运动?有无加里东期花岗岩?历来是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在1:5万昌江县幅和邦溪幅地质调查研究中,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首次在海南岛发现珊瑚化石Cystophrentis kalaohoe... 海南岛有无泥盆纪地层?有无加里东运动?有无加里东期花岗岩?历来是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在1:5万昌江县幅和邦溪幅地质调查研究中,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首次在海南岛发现珊瑚化石Cystophrentis kalaohoensis Yu,结合旋回地层学研究认为,在昌江县鸡心—鸡实一带南好组(C_1n)中下部可能存在中晚泥盆世地层;首次发现并圈定了加里东期花岗岩体,时代为369~410Ma,并认为属加里东岩浆旋回较晚期的产物;根据区域不整合关系,变质和变形构造特征,进一步确定了加里东运动是海南岛地壳演化历程中一次极其重要的造山事件,区域上与华南地区晚加里东运动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加里东运动 花岗岩 海南岛 基础地质
下载PDF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晚二叠世乌丽群的腕足类生物组合 被引量:25
5
作者 牛志军 马丽艳 波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在长江源区各拉丹冬-带晚二叠世地层中建立了2个腕足类生物组合,下部为Spinomarginifera cf.kueichowensis-Tschernyschewia cf.sinensis-Tyloplecta cf.yangtzeensis组合,见于乌丽群下部的那益雄组;上部为Leptodus nobilis-Perigeyerel... 在长江源区各拉丹冬-带晚二叠世地层中建立了2个腕足类生物组合,下部为Spinomarginifera cf.kueichowensis-Tschernyschewia cf.sinensis-Tyloplecta cf.yangtzeensis组合,见于乌丽群下部的那益雄组;上部为Leptodus nobilis-Perigeyerellacostellata-Enteletes subequivalis组合,见于乌丽群上部的拉卜查日组。两个组合生物群属于特提斯动物群,均可与华南地区同期地层中的生物群相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乌丽群 腕足类 长江源区
下载PDF
鄂西南利川二叠纪吴家坪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5
6
作者 田洋 赵小明 +5 位作者 牛志军 王令占 涂兵 谢国刚 吴俊 波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0-599,共10页
鄂西南利川吴家坪组硅质岩与海相石煤及多层火山粘土岩共生,产海绵骨针及放射虫化石,放射虫组合以泡沫虫类为主,内射球虫类次之,隐管虫类很少,代表外陆棚沉积环境。硅质岩的陆源元素Al、Ti含量较高,热水来源元素Fe、Mn含量较低,Al/(Al+F... 鄂西南利川吴家坪组硅质岩与海相石煤及多层火山粘土岩共生,产海绵骨针及放射虫化石,放射虫组合以泡沫虫类为主,内射球虫类次之,隐管虫类很少,代表外陆棚沉积环境。硅质岩的陆源元素Al、Ti含量较高,热水来源元素Fe、Mn含量较低,Al/(Al+Fe+Mn)值在0.64~0.83之间,平均值0.73。在Al—Fe—Mn三角图中,样品位于或紧邻非热水沉积区,在SiO2—(K2O+Na2O)、SiO2—Al2O3、(K2O+Na2O)—Al2O3图解中大多数样品落在火山成因区,少数位于火山成因与生物成因区之间。相对于沉积岩的微量元素丰度,生命元素Mo、V富集,指示热水沉积的特征元素Ba、As、Sc亏损。∑REE较低,∑LREE/∑HREE平均值为3.02,Ce、Eu均轻度负异常(δCe:0.75~0.83,平均值0.79;δEu:0.61~0.95,平均值0.84),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近水平。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硅质岩属火山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氧化还原判别指标U/Th、V/(V+Ni)及Ceanom,沉积环境判别指标MnO/TiO2、LaN/YbN与判别图解100×TFe2O3/SiO2—100×Al2O3/SiO2、TFe2O3/(100-SiO2)—Al2O3/(100-SiO2)、TFe2O3/TiO2—Al2O3/(Al2O3+TFe2O3)、LaN/CeN—Al2O3/(Al2O3+TFe2O3)与∑LREE/∑HREE—100×Eu/∑REE一致表明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缺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成因 地球化学 二叠纪 吴家坪组 鄂西南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变基性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及Sm-Nd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业明 付建明 +3 位作者 赵子杰 徐安武 吴桂捷 波夫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4,共6页
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年代学等综合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变基性火山岩属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系列,其中存在较为典型的科马提岩,成岩年龄1165Ma±,即中新元古宙。对前人海南岛海西地槽或海西期裂谷... 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年代学等综合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变基性火山岩属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系列,其中存在较为典型的科马提岩,成岩年龄1165Ma±,即中新元古宙。对前人海南岛海西地槽或海西期裂谷观点提出了质疑。提出了军营—邦溪—和盛构造变形带具构造-地(岩)层混杂岩带特征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基性 火山岩 岩石特征 同位素定年
下载PDF
鄂西利川齐岳山高陡背斜带的古应力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令占 田洋 +2 位作者 涂兵 波夫 谢国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503,共14页
鄂西利川地区位于湘鄂西构造带与川东构造带的过渡部位,叠加褶皱发育,地处两大构造带分界处的齐岳山高陡背斜带断裂发育。本文以利川地区褶皱和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方法,对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 鄂西利川地区位于湘鄂西构造带与川东构造带的过渡部位,叠加褶皱发育,地处两大构造带分界处的齐岳山高陡背斜带断裂发育。本文以利川地区褶皱和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方法,对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出该区侏罗纪以来经历了五期构造应力作用,从早到晚分别为:北西-南东向挤压(J3-K1)、近东西向挤压(K1)、近南北向挤压(K1-K2)、北西-南东向引张(K2)和北东-南西向挤压(E3)。该区侏罗纪以来构造变形序列的建立,为深入认识齐岳山高陡背斜带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提供了构造地质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褶皱 构造变形 古应力 齐岳山高陡背斜带 利川地区 鄂西
下载PDF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二叠系尕笛考组 被引量:10
9
作者 牛志军 段其发 +4 位作者 王建雄 白云山 波夫 涂兵 卜建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青海南部二叠系尕笛考组厚度变化大,分布广,空间上呈链状展布。通过在该区地质调查对该组进行厘定,尕笛考组岩性组合为玄武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夹灰岩、砂岩和泥岩,与上覆九十道班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为火山—沉积体系。尕笛... 青海南部二叠系尕笛考组厚度变化大,分布广,空间上呈链状展布。通过在该区地质调查对该组进行厘定,尕笛考组岩性组合为玄武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夹灰岩、砂岩和泥岩,与上覆九十道班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为火山—沉积体系。尕笛考组产类Misellina-Schwagerina组合、非有孔虫、珊瑚Wentzellophyllum-Szechuanophyllum组合和腕足类等,表明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罗甸期,与华南、西秦岭、藏东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揭示出昌都地块在二叠纪时生物古地理区系属于特提斯大区华夏区,在构造古地理上为泛华夏大陆群或扬子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岩石地层单位 尕笛考组 火山岩 青海
原文传递
长江源区晚三叠世伟齿蛤科(双壳类)一新属——Quemocuomegalodon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姚华舟 沙金庚 +3 位作者 段其发 牛志军 波夫 张仁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3-407,共15页
记述青海唐古拉山北坡雀莫错附近晚三叠世甲丕拉组灰岩中的一类铰齿构造特殊的伟齿蛤类化石 ,建立新属Quemocuomegalodongen .nov .及Q .orientusgen .etsp .nov .和Q .longitatusgen .etsp .nov .2新种 。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晚三叠世 伟齿蛤科 双壳类 新属 生活习性
下载PDF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晚二叠世乌丽群类生物组合 被引量:9
11
作者 牛志军 姚华舟 +2 位作者 波夫 段其发 王建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5,280,i004,共8页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二叠系乌丽群中的晚二叠世类化石 ,可分为两个组合 ,产于乌丽群下部那益雄组的Palaeofusulina parafusiformis- N anlingella simplex组合 ,产于乌丽群上部拉卜查日组的 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 Palaeofusul...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二叠系乌丽群中的晚二叠世类化石 ,可分为两个组合 ,产于乌丽群下部那益雄组的Palaeofusulina parafusiformis- N anlingella simplex组合 ,产于乌丽群上部拉卜查日组的 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 Palaeofusulina sinensis组合 ,这两个类化石组合属种分异度低 ,丰度高。该生物群属于特提斯动物群 ,在羌塘盆地及华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区域对比性。各拉丹冬及其邻近地区的二叠纪类生物群均为暖温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乌丽群 青藏高原 青海
原文传递
湖北建始—巴东地区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的发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牛志军 段其发 +3 位作者 傅泰安 徐安武 波夫 朱应华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湖北建始—巴东地区茅口组顶部存在古岩溶不整合面 ,有较多陆上暴露标志。该不整合面形成于早二叠世茅口期Neoschwagerinahaydeni带末 ,构成了碳酸盐台地上典型的Ⅱ型层序界面。这一发现是孤峰组的深水盆地成因论被否定的有力证据。
关键词 岩溶不整合 茅口组 湖北 二叠纪
下载PDF
青海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三叠统)遗迹化石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小明 牛志军 +4 位作者 段其发 汤朝阳 姚华舟 波夫 涂兵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首次对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部(上三叠统)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共采获遗迹化石33属54种。据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等环境成因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组合:一类以Cosmorhaphe,Helminthopsis,Helminthoida,Megagrapto... 首次对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上部(上三叠统)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采集,共采获遗迹化石33属54种。据遗迹化石的形态、习性、水深等环境成因特征,可划分为两类组合:一类以Cosmorhaphe,Helminthopsis,Helminthoida,Megagrapton,Paleodictyon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前;另一类以Chondrites,Neo-nereites,Palaeophycus,Phycosiphon,Planolites,Zoophycos等为主,产生于浊流事件后,两者均为半深海-深海Nereites遗迹相的典型代表,反映晚三叠世研究区应为浊流沉积发育的复理石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Nereites遗迹相 复理石相 巴颜喀拉山群 上三叠统青海
下载PDF
广西鹰扬关组变质熔结凝灰岩的发现及年代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洋 王令占 +4 位作者 李响 谢国刚 涂兵 张楗钰 波夫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5年第1期110-111,共2页
鹰扬关组(又称为鹰扬关群)由李自惠(1979)创名于广西贺州市大宁镇鹰扬关,将“寒武系水口群”中的一套“细碧角斑岩系”称为鹰扬关组[1]。在此之前,1∶20万贺县幅区调报告[2](1965)中将其全部划分为寒武系水口群下亚群;1∶20万... 鹰扬关组(又称为鹰扬关群)由李自惠(1979)创名于广西贺州市大宁镇鹰扬关,将“寒武系水口群”中的一套“细碧角斑岩系”称为鹰扬关组[1]。在此之前,1∶20万贺县幅区调报告[2](1965)中将其全部划分为寒武系水口群下亚群;1∶20万连县幅[3](1973)和江永幅[4]区调报告(1975)中则称之为震旦系下组。之后,陈显伟等[5](1983)与广西岩石地层[6](1997)修正为与桂北的富禄组相当,时代为早震旦世;广西1∶50万数字地质图[7](2000)根据地层对比与获得的基性火山岩锆石年龄(819±11Ma)[8],将其时代定为青白口纪,1∶25万贺州幅区调报告[9](2008)沿用了这一方案;覃小峰等(2014)获得的了角斑岩锆石U-Pb年龄,认为该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10]。由此可见,鹰扬关组的形成时代还存在较大争议,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结凝灰岩 广西 锆石U-PB年龄 细碧角斑岩系 基性火山岩 特征 年代 变质
下载PDF
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华舟 段其发 +5 位作者 牛志军 王建雄 白云山 甘金木 魏君奇 波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7,共8页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orientusYaoShaetZhang,Q.longitatusYaoShaet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orientusYaoShaetZhang,Q.longitatusYaoShaet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idiumamnicumMü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古近纪 动植物化石 三叠系岛弧火山岩 角度不整合 印支运动 同位素年代数据
下载PDF
论鄂西建始地区大隆组沉积环境 被引量:7
16
作者 牛志军 段其发 +3 位作者 徐安武 傅泰安 波夫 朱应华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1期18-23,共6页
根据岩石学特征、生物群组合及其生态类型、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和指相微量元素特征,认为大隆组属局限台地相—陆棚相,是晚二叠世中晚期海水逐渐加深的沉积产物;其硅质岩形成于水体较浅的局限—半局限潮下带。
关键词 大隆组 沉积环境 湖北 岩石学 下伏地层 生物群组合
下载PDF
海南昌江-邦溪地区海西构造层的变形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成因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业明 付建明 +3 位作者 吴桂捷 赵子杰 徐安武 波夫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7年第2期43-50,共8页
运用构造解析和流变学理论及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海南省昌江-邦溪地区海西构造层变形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海西构造层先后经历了顺层固态流变和逆冲推覆剪切两个重要构造变形阶段,其成因机制分别与晚海西期大规模花岗... 运用构造解析和流变学理论及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海南省昌江-邦溪地区海西构造层变形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海西构造层先后经历了顺层固态流变和逆冲推覆剪切两个重要构造变形阶段,其成因机制分别与晚海西期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诱导的伸展构造背景和印支期压缩体制下的对冲式推覆作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西构造层 昌江-邦溪地区 变形构造特征 动力学
下载PDF
引起长江源区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地质作用浅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卜建军 何卫红 +2 位作者 朱应华 牛志军 波夫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1年第1期70-74,共5页
通过 1∶2 5万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 ,发现长江源区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对造成这一环境的主要地质因素 :青藏高原隆升、冰川退缩和冻融作用一一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环境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指出改善长江源环境的关键是加强保护... 通过 1∶2 5万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 ,发现长江源区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对造成这一环境的主要地质因素 :青藏高原隆升、冰川退缩和冻融作用一一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环境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指出改善长江源环境的关键是加强保护及生态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隆升 冰川退缩 冻融作用 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 地质作用 长江源区
下载PDF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三叠纪结扎群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志军 姚华舟 +4 位作者 段其发 白云山 王建雄 卜建军 波夫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3年第4期66-72,共7页
三叠纪结扎群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根据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特征,结扎群至少可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陆源物质供应丰富。北部雀莫错一带因远离... 三叠纪结扎群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根据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特征,结扎群至少可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陆源物质供应丰富。北部雀莫错一带因远离中央隆起,陆源物质供应相对较少,以泥岩、灰岩为主,生物化石丰富,沉积环境以陆棚为主,在相对稳定的沉积水体中以双壳类、菊石类等生物群得以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结扎群
下载PDF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三叠纪遗迹化石的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小明 段其发 +3 位作者 牛志军 姚华舟 汤朝阳 波夫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44,I0009-I0010,共14页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广泛出露厚度巨大、岩性单一、实体化石稀少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因缺乏明显标志而相对困难。最近,在该地区的研究中采获大量遗迹化石,建立了8个遗迹化石组合。古遗迹学的研究表明,遗迹化石...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广泛出露厚度巨大、岩性单一、实体化石稀少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因缺乏明显标志而相对困难。最近,在该地区的研究中采获大量遗迹化石,建立了8个遗迹化石组合。古遗迹学的研究表明,遗迹化石丰度、分异度及遗迹化石组合在研究区内的地层序列中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将古遗迹学特征作为一定区域内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之一,为解决巴颜喀拉山群中富含遗迹化石的上部板岩组和顶部砂岩夹板岩组的划分对比提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地层划分对比 巴颜喀拉山群 三叠系 青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