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血竭对分离自伤口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相阔 田学斌 +5 位作者 方人驰 陈栎江 张思琴 陈涛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探究龙血竭对分离自伤口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龙血竭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自伤口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26株,琼脂稀释法检测龙血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 目的探究龙血竭对分离自伤口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龙血竭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自伤口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26株,琼脂稀释法检测龙血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试验、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和细菌泳动试验分别检测龙血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生物膜形成能力、泳动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龙血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5000μg/mL;512μg/mL龙血竭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速率和最大生长量;各浓度的龙血竭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经龙血竭处理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pslA、pelA、algD、algU的表达量有所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在含≥128μg/mL龙血竭的泳动平板表面的扩散直径减小。结论龙血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通过降低pslA、pelA、algD、algU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同时可以降低细菌的泳动能力,进而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伤口感染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伤口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形成能力
下载PDF
临床常见分离菌对葡萄糖酸氯己定的耐药性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士艺 郑相阔 +4 位作者 张晓亚 喻凯航 叶建中 周铁丽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究临床常见分离菌对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CHG)的耐药性,以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共100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 目的探究临床常见分离菌对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CHG)的耐药性,以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共100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各20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CHG对1000株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分析分离菌对CHG的耐药性与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000株临床分离菌中,共检出57株CHG耐药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49.1%(28/57);多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占38.6%(22/57)。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CHG的耐药率分别为16.0%(32/200)、7.0%(14/200)、3.0%(6/200)、1.5%(3/200)和1.0%(2/200)。CHG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53.1%(17/32)、78.1%(25/32)、65.6%(21/32)、50.0%(16/32)]分别高于CHG敏感铜绿假单胞菌[25.0%(8/32)、25.0%(8/32)、21.9%(7/32)、15.6%(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18.080、12.444、8.576,均P<0.05)。感染CHG耐药菌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22.8%(13/57),高于感染CHG敏感菌组患者的7.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8);感染CHG耐药菌组患者的CHG接触史和抗菌药物治疗史占比分别为61.4%(35/57)和70.2%(40/57),分别高于感染CHG敏感菌组的17.5%(10/57)和47.4%(2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947、6.118,均P<0.05);感染CHG耐药菌组多重耐药菌株占比为54.4%(31/57),高于感染CHG敏感菌组的35.1%(2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39)。结论CHG耐药菌株具有更高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与感染CHG敏感菌患者相比,感染CHG耐药菌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更高,其重要危险因素是CHG接触史和抗菌药物治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氯己定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碳青霉烯类联合黏菌素对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春泉 方人驰 +4 位作者 刘世星 林奕帅 陈丽琼 周铁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 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对19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估黏菌素分别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19株菌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6.3%和31.6%;黏菌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美罗培南/黏菌素与亚胺培南/黏菌素组合各对1株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碳青霉烯类与黏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作为此类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黏菌素 阴沟肠杆菌复合群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