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雪莲 +5 位作者 黄文薮 蔡明岳 王皓帆 李名安 单鸿 朱康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481例,分析胆汁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481例,分析胆汁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术前合并胆道扩张、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和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是TACE术后胆汁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43例(8.9%)发生胆汁瘤,9例(1.9%)为有症状胆汁瘤,均进行了经皮穿刺胆汁瘤置管引流,其中7例缩小,2例消失;35例(7.3%)为无症状胆汁瘤,均进行了随访观察,其中24例无变化,8例缩小,2例消失,1例胆汁瘤明显增大,破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死于肝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结论合并胆道扩张、有肝切除史、术中使用PVA颗粒、非超选择性插管是肝癌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有症状胆汁瘤,应及时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预后良好;无症状胆汁瘤,需定期影像学随访,对于明显增大者,应及时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胆汁瘤
原文传递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预测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明岳 黄文薮 +5 位作者 郭永建 周斌 王皓帆 秦潇潇 朱康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7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因严重血小板减少接受PSE治疗。以其中具有完整腹部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超过1年...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7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因严重血小板减少接受PSE治疗。以其中具有完整腹部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超过1年的3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cT影像后处理软件测量术前脾体积、非梗死脾体积,计算梗死脾体积及脾栓塞比例。对多个可能影响术后血小板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患者脾栓塞比例平均为63.3%。术后1、6个月及1年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值与脾栓塞比例、胆碱酯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非梗死脾体积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值(×10^9/L)=-47.723+1.514×脾栓塞比例(%)-0.054×非梗死脾体积(m1)+0.005×胆碱酯酶(U/L),R。=0.808。ROC曲线分析确定术后1年血小板计数升高≥60×10^9/L时,脾栓塞比例及非梗死脾体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2%、211.5ml。结论脾栓塞比例、非梗死脾体积和胆碱酯酶水平是PSE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脾栓塞比例≥68.2%、非梗死脾体积≤211.5ml是确保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脾栓塞 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D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秀珍 黄文薮 +3 位作者 陈建宁 覃杰 朱康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DCT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长径... 目的分析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DCT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生长方式、病灶边界、病灶表面及周围粘膜情况,总结该病的CT表现特点。结果 25例均为单发病灶,9例(36%)发生在胃部,9例(36%)在十二指肠,5例(20%)在空肠,2例(8%)在回肠;大小为6mm-25mm;胃病灶LD/SD>1.4的有7例(78%);十二指肠病灶LD/SD>1.4的有5例(55%);空回肠病灶LD/SD均为1.0。15例(60%)为类圆形,4例为圆形,4例呈不规则形,2例表现为胃肠壁局部增厚。11例(44%)起源于黏膜下及肌层,21例(84%)累及黏膜下层。病灶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持续性强化,类似胰腺强化方式;13例(53%)病灶强化程度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仿;2例显示导管征;20例(80%)病灶向腔内生长,18例(72%)病灶边界欠清楚。结论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特点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消化道 体层摄影术 X线摄像机
下载PDF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明岳 +6 位作者 黄文薮 王皓帆 黄明声 关守海 钱结胜 李征然 朱康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脾栓塞程度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栓塞程度的提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增加,特别是存在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脾栓塞程度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栓塞程度的提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增加,特别是存在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如何平衡疗效与并发症风险、控制合适的脾栓塞程度一直是PSE操作者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脾栓塞术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栓塞程度 肝功能失代偿 风险 操作者
原文传递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治分析
5
作者 陈秀珍 郭月飞 +1 位作者 方佳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3例(40%),十二指肠12例(36%),空肠6例(18%),回肠2例(6%),患者术前行CT和/或胃镜检查,10例...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3例(40%),十二指肠12例(36%),空肠6例(18%),回肠2例(6%),患者术前行CT和/或胃镜检查,10例(30%)术前诊断正确,14例(42%)误诊,其中9例误诊为间质瘤,3例误诊为平滑肌瘤,2例误诊为胃癌;9例(27%)因其他手术意外发现。4例病灶行胃镜下微创手术治疗,29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33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64个月,经CT或胃镜复查,均未出现复发或与异位胰腺相关的病情恶化情况。结论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易误诊和漏诊,治疗方案视患者有无症状以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病变的程度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文薮 蔡明岳 +4 位作者 黄敬君 黄明声 单鸿 朱康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 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癌栓(C型)。根据粒子是否植入到PVTT内,分为癌栓内直接植入法(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其粒子植入到癌栓周围1.7 cm内的肝实质或肿瘤内,癌栓周围植入组)。比较不同类型PVTT及不同植入方法的癌栓控制率(DCR)、癌栓进展时间(TTP)及患者总生存率(OS)。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TACE及粒子植入治疗。A、B、C型PVTT患者,中位OS(m OS)分别为8、11.5和1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癌栓DCR分别为61.5%、70.8%和72.7%(P=0.548),肝内肿瘤DCR分别为69.2%、75.0%和81.8%(P=0.483);癌栓中位TTP分别为4.5、8和11个月(P=0.030),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5、9和9.5个月。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组的m OS分别为10和11.5个月(P=0.239);癌栓DCR分别为69.2%、68.2%(P=0.591),肝内肿瘤DCR分别为73.1%和77.3%(P=0.502);癌栓中位TTP分别为7和10个月(P=0.276),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8和9.5个月(P=0.089)。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癌栓内直接植入法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对PVTT的疗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近距离内照射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汁瘤形成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蔡明岳 +4 位作者 黄文薮 郭永建 陈俊伟 王皓帆 朱康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肝动脉栓塞术(TAE)后胆汁瘤形成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3月行TACE/TAE后形成胆汁瘤的6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有无临床症状、胆汁瘤的治疗方式及...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肝动脉栓塞术(TAE)后胆汁瘤形成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3月行TACE/TAE后形成胆汁瘤的6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有无临床症状、胆汁瘤的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结果 63例患者中,52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术后4周~3个月,占82.5%,11例胆汁瘤发生于TACE/TAE术后3~6个月,占17.5%。63例胆汁瘤形成患者中48例(76.2%)无临床症状,其胆汁瘤直径(2.64±2.20)cm;有症状胆汁瘤15例,胆汁瘤直径(6.98±6.57)cm,有无症状者胆汁瘤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无症状胆汁瘤影像学随访时间37 d至49个月,其中30例(62.5%)大小无变化,13例(27.1%)缩小,3例(6.3%)消失,1例增大,1例胆汁瘤直径3.8 cm、临近肝包膜,发生破裂形成胆汁性腹膜炎,1周后死于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有症状胆汁瘤15例临床表现有黄疸2例,发热11例,黄疸并有发热2例。均行穿刺置管引流,11例(71.3%)缩小,4例消失;14例临床症状缓解后拔管,置管时间53 d^11个月,1例合并缺血性胆道狭窄,持续引流18个月仍反复发热。结论胆汁瘤作为TACE/TAE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4周~3个月。无症状者,应定期影像随访,对有症状或临近肝包膜较大的胆汁瘤,应及时穿刺置管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胆汁瘤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