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脑膜炎起病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一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小晶 彭炳蔚 +7 位作者 侯池 梁惠慈 陈连凤 朱海霞 吴汶霖 陈文雄 龙友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2-884,共3页
患儿男,11岁,因发热、头痛于2018年5月就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抗感染治疗无效,病程中出现行走、独坐不稳,精神行为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磁共振成像(MRI)双侧基底节多发异常信号,软脑膜及脊膜强化,脑脊液转染小鼠脑组织免疫荧光染... 患儿男,11岁,因发热、头痛于2018年5月就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抗感染治疗无效,病程中出现行走、独坐不稳,精神行为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磁共振成像(MRI)双侧基底节多发异常信号,软脑膜及脊膜强化,脑脊液转染小鼠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上述病灶吸收,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后遗症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静脉输注 双侧基底节 精神行为异常 软脑膜 小鼠脑组织
原文传递
SYNGAP1基因变异致癫痫伴认知发育障碍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田杨 彭炳蔚 +5 位作者 栗金亮 侯池 廖寅婷 李小晶 陈文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SYNGAP1基因变异致儿童癫痫伴认知发育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2019年确诊的3例SYNGAP1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对患儿及父母的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均为儿童期... 目的探讨SYNGAP1基因变异致儿童癫痫伴认知发育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2019年确诊的3例SYNGAP1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对患儿及父母的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均为儿童期起病。癫痫发作分别表现为眼睑肌阵挛伴失神,肌阵挛、失张力,局灶性发作。3例患儿均有认知异常,其中1例有刻板、攻击行为,缺少眼神交流和社会性交往。患儿父母及家系成员无惊厥及发育障碍。3例患儿均检测到SYNGAP1基因存在新发杂合变异,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别为6号外显子c.623delC(p.P208Qfs*15)、1号外显子c.67+1G>A(splicing)、13号外显子c.2158G>A(p.Asp720Asn),其中13号外显子错义变异患儿为局灶性发作。结论SYNGAP1基因变异可导致癫痫伴认知发育障碍,癫痫发作具有临床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发育障碍 SYNGAP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3
作者 陈连凤 陈文雄 +6 位作者 朱海霞 彭炳蔚 侯池 廖寅婷 吴汶霖 李小晶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BM患儿的临床资料,且诊疗过程中脑...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BM患儿的临床资料,且诊疗过程中脑脊液细胞因子送检至少2次。采用t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0例,年龄2(1,8)个月(2 d至8岁),从起病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时间(15±17)d(1~69 d),起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40例,100%)、精神差(16例,35.0%)、抽搐(9例,22.5%)、呕吐(9例,22.5%)。按致病菌分为无乳链球菌组(GBS组)9例、肺炎链球菌组(SP组)9例、其他菌组9例、未明组13例。BM患儿脑脊液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起病第1周内以IL-6、IL-8明显,在第2-3周时达高峰,IL-6、IL-8水平随着病程推移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0例BM患儿脑脊液IL-6水平在病程约4周时明显降低[2周内773.5(164.1,1781.2)ng/L比4周时10.8(2.2,21.1)ng/L,P=0.005];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内182.9(33.6,657.7)ng/L比4周时92.9(22.6,226.6)ng/L,P=0.303]。6例患儿经足疗程有效抗菌治疗后在第4-20周时脑脊液白细胞仍偏高,伴或不伴反复间歇性发热,其中4例GBS、1例SP,复查脑脊液病原均阴性,脑脊液IL-6[(149.1~4218.6)ng/L]和IL-8水平[(124.2~1890.3)ng/L]升高;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其中1例联用丙种球蛋白、1例改用布洛芬。发热完全消退,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24)。结论脑脊液IL-6和IL-8水平在儿童BM急性期病程早期明显升高,随着病程推移呈下降趋势;如在疾病后期仍明显升高需警惕颅内免疫炎症反应过度可能,尤其致病菌为GBS或SP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5
4
作者 甘颖妍 麦坚凝 +1 位作者 吴汶霖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0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脑病(ANE)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便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N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例ANE患儿,3~5岁年龄段患儿较多,9例患儿均无急性脑病的家族史及类似病史,发病月份...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脑病(ANE)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便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N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例ANE患儿,3~5岁年龄段患儿较多,9例患儿均无急性脑病的家族史及类似病史,发病月份多集中发生在3~5月。9例(100.0%)患儿均有发热现象,持续时间1~10 d,中位持续时间3 d,热峰(39±1)℃。8例(88.9%)伴有反复惊厥,且惊厥为脑病的首发表现。9例(100.0%)均在病程早期出现昏迷,多数在发病第3天,最快在发病24 h出现昏迷。脑脊液检查发现8例(88.9%)出现蛋白升高(微量蛋白>0.45 g/L),2例(22.2%)出现脑脊液压力>200 mm H2O(1 mm H2O=0.0098 k Pa)。9例(100.0%)脑电图均呈现慢波背景。6例死亡患儿中4例出现基底节豆状核受累,而3例存活患儿中1例出现豆状核受累。另外死亡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受累区域数目较存活患儿多。病变性质9例(100.0%)均可见水肿病变,包括血管性、间质及细胞内水肿,还可见2例(22.2%)出血性病灶。在病原学检查中,所有患儿均进行了病原咽拭子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包括流感A+B型、肠道病毒、单纯疱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入院行血生化检查,6例(66.7%)出现肝酶升高,有4例(44.4%)低白蛋白(<40 g/L),有1例(11.1%)乳酸升高。9例(100.0%)血浆氨基酸、血酰基肉碱、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检查未见异常。血炎症指标检查,8例(88.9%)血降钙素原明显升高。5例(55.6%)完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检查,其中4例(80.0%)出现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计数下降,而其他类别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治疗上,所有患儿均予以甘露醇及3%氯化钠交替降颅压,流感病毒B感染患儿予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儿予阿昔洛韦,支原体感染患儿予阿奇霉素,但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差别很大,8例(88.9%)患儿予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脑病 儿童 头颅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复发性脱髓鞘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侯池 李小晶 +7 位作者 张雅妮 郑可鲁 梁惠慈 陈连凤 朱海霞 田杨 陈文雄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抗体)相关复发性脱髓鞘病(RD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10例MOG抗体相关RD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年...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抗体)相关复发性脱髓鞘病(RD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10例MOG抗体相关RD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年化复发率(ARRs)评估复发频率,扩展的残疾评分(EDSS)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结果 患儿起病年龄为(6.4±3.6)岁,男女比例为4∶6.(1)临床表型:随访过程中共24次发作,首次发作脱髓鞘类型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7/1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3/10例);14次复发依次为ADEM(9/14次)、视神经炎(ON)(3/14次)及脑干脑炎(2/14次).末次随访最终诊断为多相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DEM)(6/10例),NMOSD(3/10例),ADEM伴ON(ADEM-ON)(1/10例).(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首发及复发时血MOG抗体阳性,首次发病时血MOG抗体滴度低组(1∶320)(4例)与滴度高组(≥1∶640)(6例)相比较,后者伴发ON(3例)、长节段脊髓炎(3例)多于前者.(3)影像学改变:急性期共行25次核磁共振(MRI)检查,头颅MRI主要累及皮质、皮质下白质.4例患儿脊髓MRI异常.(4)治疗及预后:急性期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冲击(IVMP)联合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维持期分别予利妥昔单抗(2/10例)、霉酚酸酯(4/10例)、每月1次IVIG(2/10例)及小剂量泼尼松口服维持(2/10例).加用上述治疗后ARRs由1.4降至0,EDSS明显改善.3例NMOSD、3例MDEM、1例ADEM-ON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儿童MOG抗体相关的RDD中ADEM最常见,首次发病血MOG抗体滴度高者易伴发ON或长节段脊髓炎.复发患儿予免疫修饰治疗效果好,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与反复脱髓鞘的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复发性脱髓鞘病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池 陈文雄 +8 位作者 廖寅婷 吴文晓 田杨 朱海霞 彭炳蔚 吴汶霖 陈宗宗 李小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56-660,667,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GFAP-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7月诊断为GFAP-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诊断为GFAP-A,男3例、女2例,起病年龄11.0(5.0~13.5)岁。最常见... 目的 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GFAP-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7月诊断为GFAP-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诊断为GFAP-A,男3例、女2例,起病年龄11.0(5.0~13.5)岁。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发热(4例),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别为头痛(5例)和颈抵抗伴克氏征阳性(5例)。急性期脑脊液检查显示4例白细胞计数及蛋白水平升高,1例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中位滴度1∶10(1∶10~1∶100),1例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最常见磁共振成像(MRI)改变为大脑半球柔脑膜强化(4例)。急性期所有患儿首先接受一线免疫治疗(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4例反应良好,1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者治疗无反应,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好转。随访8.0(4.0~36.0)月,未监测到与该病相关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儿童GFAP-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MRI以柔脑膜强化最常见,多数患儿一线免疫治疗效果好且在随访期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 抗体 免疫治疗 儿童
下载PDF
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磷酸化信号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华梅 +5 位作者 陈福雄 吴丽萍 卫凤桂 陶佳 卢慧敏 吴梓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76-1179,共4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phospho-specific flow cytometry,phospho-flow)检测白血病细胞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实验方法,探讨Phospho-flow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取白血病患儿的骨髓,分别采用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 本研究通过建立磷酸特异化流式细胞术(phospho-specific flow cytometry,phospho-flow)检测白血病细胞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实验方法,探讨Phospho-flow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取白血病患儿的骨髓,分别采用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和Phospho-flow直接固定法进行处理。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为:骨髓经提取单个核细胞并固定破膜处理后,加入磷酸化抗体(P-AKT,P-ERK1/2)孵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为:骨髓经固定/裂解液和90%甲醇破膜细胞处理,然后加入细胞表面CD抗体及P-AKT,P-ERK1/2孵育,然后上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结果表明,26例白血病患儿骨髓经phospho-flow单个核细胞法处理,P-AKT和P-ERK1/2阳性率分别为46.2%和30.8%,经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处理,P-AKT和P-ERK1/2阳性率分别为50.0%和38.5%。经统计学分析,两种phospho-flow的骨髓处理方法在检测P-AKT和P-ERK1/2的阳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phospho-flow骨髓直接固定法,能有效检测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的磷酸化蛋白,可用于白血病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流式细胞术 磷酸化信号蛋白 白血病
下载PDF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卫凤桂 孟冬梅 +3 位作者 吴丽萍 吴泽霖 陈福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1期4119-412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对于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耐受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从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选取4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20例患者。两组都给予大剂量阿...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对于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耐受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从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选取4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20例患者。两组都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A组患者给予体表面积3 g/m2用量;B组患者给予体表面积2 g/m2用量。一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的治疗效果、神经系统毒性和副作用。结果:治疗一周后,A组患者贫血例数2例(10.00%)较B组患者贫血例数8例(40.00%)少,A组患者所表现的神经毒性头疼、嗜睡、淡漠及惊厥方面较B组患者严重,A组患者所表现的副作用眼球震颤、轮替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均较B组患者严重。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虽具有更好的疗效,基本耐受但其不良反应相对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阿糖胞苷 急型髓性白血病 耐受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在不同时间窗的MRI表现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健宁 刘鸿圣 +1 位作者 张娜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颅内病灶在不同时间窗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例ANEC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MRI资料。将病程划分为脑病发生后第1~2天、第4~14天及第25~187天三个时间窗,并结合脑脊液...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颅内病灶在不同时间窗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例ANEC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MRI资料。将病程划分为脑病发生后第1~2天、第4~14天及第25~187天三个时间窗,并结合脑脊液蛋白水平对病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免疫治疗。首次MRI检查显示脑内病灶大致呈对称分布,双侧丘脑均受累。脑病发生第1~2天,患儿均出现意识障碍,脑脊液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增高。期间双侧丘脑出现典型“三色模式”病灶,丘脑外病灶可有不同影像表现;病灶异常强化仅在脑病发生首日的检查中出现。第4~14天,脑脊液蛋白水平较前下降。期间双侧丘脑及大部分丘脑外病灶内出现T_(1)WI高信号;病灶异常强化在第9~14天的检查中出现。第25~187天,生存病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期间病灶逐步缩小,其内T_(1)WI高信号消失,未出现异常强化;可残留囊状脑脊液信号及T_(1)WI、T_(2)WI低信号。结论当双侧丘脑出现对称分布病灶合并出血时,应考虑ANEC可能;不同时间窗内的病灶异常强化反映不同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坏死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KCNT2基因变异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一家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杨 李小晶 +5 位作者 王秀英 侯池 彭炳蔚 陈文雄 梁惠慈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总结KCNT2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01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GEFS+患儿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哥哥、外祖... 目的总结KCNT2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01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GEFS+患儿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哥哥、外祖父母的外周血DNA,采用癫痫疾病靶向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及验证。以"KCNT2"基因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8月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先证者,男,3岁,因"频繁抽搐5个月"入院,表现为双眼凝视伴四肢节律性抖动(肌阵挛-痉挛样),每日有3~8次发作,2岁时有发热性惊厥3次。先后予丙戊酸钠、托吡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口服仍有抽搐;哥哥、母亲儿时有高热惊厥史,家系其他成员无惊厥史。发作期脑电图为广泛性1 Hz高波幅棘慢波发放。先证者、哥哥及母亲、外祖母检测到KCNT2基因c.574C>T(p.Q192X)(杂合)同一无义突变,既往未见报道,家系余成员KCNT2基因c.574位点未见该变异。文献检索中文文献0篇,病历资料齐全的外文文献2篇共3例散发患儿,加上本家系4例共7例患者涉及4个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1个。3例散发患儿临床表现为婴幼儿早期癫痫性脑病,本研究家系表现为热性惊厥和热性惊厥附加症。结论在GEFS+患儿中发现了KCNT2基因尚未见报道的突变和表型,扩大了基因突变谱,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KCNT2基因突变所致GEFS+可能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癫痫 惊厥 发热性
原文传递
基于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新冠灭活疫苗保护效果研究
11
作者 李杰 李慧 +3 位作者 周丽君 吴莹 夏茄翔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通过四川省一起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7月洪雅县一起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 目的通过四川省一起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7月洪雅县一起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的18岁及以上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密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新冠灭活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临床结局等信息。以无免疫史和基础免疫作为参照,评估不同免疫状态对预防感染和新冠病毒导致的发病、肺炎、重症3种临床结局的保护效果(VE),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597名研究对象被纳入,其中无免疫史的有33人,未全程免疫者5人,基础免疫者70人,加强免疫者489人;临床结局中感染44人、发病22人、肺炎4人和重症1人;以无免疫史为参照,接种过新冠灭活疫苗对预防新冠感染的保护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免疫状态对预防新冠发病的保护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加强免疫对预防肺炎的VE为89%(35%~98%),加强免疫对预防重症的VE为96%(40%~100%);以基础免疫为参照,加强免疫对预防感染的VE为45%(4%~68%),对预防发病的VE为81%(63%~90%),对预防肺炎的VE为97%(89%~99%),对预防重症的VE为99%(92%~100%)。结论新冠灭活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感染和发病没有体现出保护效果,但加强免疫对新冠导致的肺炎和重症方面保护效果明显。建议无禁忌症且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及时采取序贯接种方式开展加强免疫,同时要不断加强变异株针对疫苗的研发和运用,以便更好的保护人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苗保护效果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1起Omicron BA.2.12.1引起的度假区聚集疫情分析
12
作者 李杰 李星星 +7 位作者 张翼 伍霄雲 郑旭丽 何星宇 杨秀程 张宇 周丽君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3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 分析四川省1起旅游度假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过程、疫情特点和传播过程,为此类事件的调查和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2年7月16日至24日眉山市洪雅县七里坪旅游度假区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 目的 分析四川省1起旅游度假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过程、疫情特点和传播过程,为此类事件的调查和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2年7月16日至24日眉山市洪雅县七里坪旅游度假区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持续9 d,累计报告72例阳性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25例(34.72%);无症状感染者47例(65.28%);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洪雅县七里坪镇(62例,86.11%),发现方式主要是集中隔离点(44例)和中风险管控区筛查发现(13例);潜伏期为1~6 d,平均为2.9 d。按发病日期计算Rt值在0.70~11.85之间,按报告日期计算Rt值在0.49~23.35之间。本次疫情表现出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条清楚、病毒载量高、家庭及场所聚集性明显、密接排查难度大、人群主要以50岁以上退休老人居多6个特点。结论 本次疫情是Omicron BA.2.12.1在国内引起的首次本土聚集性疫情,发生在避暑胜地,人员多为退休老年人和小孩,活动地点主要为菜市场和家庭,休闲方式主要为打麻将和散步。针对偏远山区旅游度假区由传播速度较快的Omicron BA.2.12.1引起的疫情,综合防控措施的采取可实现在1个潜伏期内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Omicron BA.2.12.1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小晶 +3 位作者 侯池 梁惠慈 陈文雄 吴汶霖 《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儿童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12例被诊断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使用MMF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的资料。结果12例的诊断分别为神经系统炎性脱...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儿童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12例被诊断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使用MMF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的资料。结果12例的诊断分别为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8例,其中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相关疾病5例、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1例、多发性硬化(MS)1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AE,抗体阴性)2例,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1例,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1例。MMF起始剂量为0.25 g/d,维持剂量为0.25~0.5 g/d。每1~3个月定期随诊,根据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调整MMF的剂量。使用MMF前共复发39次,用药后8例患儿无复发,分别为MOG IgG相关疾病3例、AE 2例、MS 1例、CIDP 1例、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1例。4例患儿复发,分别为MOG IgG相关疾病2例、AQP4 IgG NMOSD 1例、OMS 1例。MMF治疗后年平均复发率较治疗前下降(中位数1.92次/年vs.0.00次/年,P=0.034)。MMF治疗前、后的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3.00分vs.1.00分,P=0.002)。治疗过程中2例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为结核潜伏感染和重症肺炎,个别患儿仅表现为轻度胃肠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MMF或可降低儿童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及AE的复发率以及改善神经功能障碍,MMF治疗仍有复发的OMS患儿需启动其他免疫治疗,MMF治疗有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儿童 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 复发
下载PDF
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认知障碍临床随访研究
14
作者 吴文晓 吴汶霖 +7 位作者 李小晶 侯池 彭炳蔚 朱海霞 田杨 赵原 陈文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 随访评估南方地区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恢复期的认知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至2021年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急性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得分分为重症组(mRS>3分)及非重症组(mRS≤3分),... 目的 随访评估南方地区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恢复期的认知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至2021年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急性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得分分为重症组(mRS>3分)及非重症组(mRS≤3分),分析所有患儿急性期出院时及末次随访的韦氏智力测试结果。结果 共33例患儿纳入分析,男15例、女18例,首次发病年龄为6.0(5.0~9.0)岁。急性期临床表现以抽搐(31例)、精神行为异常(28例)、运动障碍(28例)为主。自急性期出院至末次随访时间为12.0(4.0~33.0)月,末次随访时mRS评分为0.0(0.0~0.0),韦氏智测总智商为82.4±12.1,言语理解指数为85.6±16.7,工作记忆指数为84.7±13.5,加工速度指数为83.5±11.0。患儿总智商及各分测验均低于平常水平。末次随访时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总智商值及各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儿接受了2次韦氏智力测试,第1次测试时间为首次发病出院后3.0(1.0~5.7)月,第2次为首次发病出院后21.0(15.5~28.0)月;第2次测试的总智商和言语理解指数均高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患儿在恢复期存在认知障碍,建议定期行智力测试评估并及时给予合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脑炎 认知功能 儿童
下载PDF
维生素D代谢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汶霖 华松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73-1676,共4页
1,25(OH)2D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对于钙磷代谢调节及骨骼健康均有重要作用。此外,1,25(OH)2D的另一个重要的非经典作用就是调节机体免疫,它可以增强固有免疫,还可通过调节获得性免疫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维生素D... 1,25(OH)2D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对于钙磷代谢调节及骨骼健康均有重要作用。此外,1,25(OH)2D的另一个重要的非经典作用就是调节机体免疫,它可以增强固有免疫,还可通过调节获得性免疫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维生素D与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及1,25(OH)2D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补充维生素D辅助治疗这些疾病仍在探索阶段。现对维生素D代谢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1 25(OH)2D 代谢 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小晶 侯池 +9 位作者 邱伟 陈连凤 朱海霞 田杨 彭炳蔚 吴汶霖 甘颖妍 梁惠慈 陈文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ADEM患儿... 目的探讨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MOG-IgG检测,同时收集并分析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起病年龄为(5.2±3.3)岁,男女比例为16∶14。50%患儿起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脑病及抽搐,其次为运动障碍,部分病例可合并其他自身抗体阳性,头颅MRI表现为双侧皮质或皮质下广泛、不对称、边界不清晰的大片状病灶,脊髓以长节段脊髓炎多见,急性期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预后较好,约有20%复发。结论未成年人MOG抗体相关的ADEM起病年龄在5岁左右,脑病和抽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激素联合IVIG治疗反应好,部分患儿可能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池 陈文雄 +7 位作者 邱伟 李小晶 田杨 朱海霞 梁惠慈 彭炳蔚 陈连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最佳矫正视... 目的回顾性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6例患者共29眼受累,男∶女为1∶1,起病年龄为(7.0±2.9)岁,7/16患者存在前驱感染,单侧∶双侧为3∶13,复发性视神经炎2例。治疗前视力≤0.1共19眼(65.5%),其中无光感4眼,光感5眼,眼前手动5眼,眼前指动5眼;0.1~0.5共10眼(34.5%)。治疗后随访视力:0.1~0.5共4眼(13.8%),0.5~1.0共5眼(17.2%),>1.0共20眼(69.0%)。(2)辅助检查:12/16患者急性期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炎,所有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有不同程度P100波潜伏期延长及振幅降低,13/16患者MRI T2WI可见视神经肿胀、增粗。12/16患者MRI可见颅内病变,3/16患者有长节段脊髓病变。(3)治疗及预后:13/16急性期给予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有效,2例复发视神经炎的患者维持期给予霉酚酸脂口服无复发,1例激素不敏感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进展。患者随访时间(16±9)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10/16治愈,4/16明显好转,2/16无明显改善。结论未成年人MOG抗体相关的视神经炎患者发病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双侧受累多见,急性期视力受损严重。多数患者急性期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多数患者预后好,少数患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视神经炎
原文传递
儿童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13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寅婷 陈文雄 +6 位作者 侯池 朱海霞 陈连凤 吴文晓 梁惠慈 李小晶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分析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13例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治疗... 目的分析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13例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治疗及随访等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男6例、女7例。起病年龄2.6(2.0,3.3)岁。9例首次病程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13例步态异常或独坐不稳,10例意向性震颤,6例构音障碍,3例躯体震颤,2例眼球震颤,3例精神稍倦,3例肌力下降,2例呕吐,1例脾气暴躁。13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500.0(298.9,587.2)kU/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621.9(449.6,869.4)kU/L,9例系统性自身抗体阳性,4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4例脑电图背景慢,1例偶发尖波;1例复发时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小脑萎缩。10例单次病程,3例复发病程。13例患儿首次发病首选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联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症状消失,1例多次复发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复发减少。末次发作后随访25.0(22.5,33.3)个月,12例完全缓解,1例仅步距稍宽。结论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的患儿常见躯干共济失调。小脑共济失调患儿应检测TgAb和TPOAb排查桥本脑病,避免漏诊延误治疗;首次发病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冲击治疗有效,多次复发予免疫抑制治疗可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共济失调 儿童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脑疾病
原文传递
T、B、NK淋巴细胞亚群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杨 廖寅婷 +4 位作者 侯池 李小晶 陈文雄 朱海霞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首次诊断并住院治疗的40例抗NMDAR脑...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首次诊断并住院治疗的40例抗NMDAR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全血T、B、NK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比检测;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A、IgM测定,病例组血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比较病例组不同时间点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治疗2周的改善情况将病例组分为改善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T、B、NK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后血B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B细胞绝对计数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细胞(包括T抑制细胞与T辅助细胞)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T细胞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前B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治疗2周无效组具有更高的B、T细胞水平,与改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IgG、IgA、IgM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病例组B细胞绝对计数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2,P>0.05)。结论抗NMDAR脑炎患儿血B细胞显著升高,治疗前B细胞的水平与治疗起效情况有关,T细胞在治疗后升高。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与血B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燕丽 +2 位作者 陈福雄 吴丽萍 吴泽霖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2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白血病患儿43例,按照化疗结果分为未缓解组(15例)、缓解组(28例)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组(19例)、非骨髓抑制组(24例),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白血病患儿43例,按照化疗结果分为未缓解组(15例)、缓解组(28例)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组(19例)、非骨髓抑制组(24例),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浆IL-17。结果未缓解组、缓解组、骨髓抑制组和非骨髓抑制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未缓解组IL-17水平低于缓解组(P<0.05),骨髓抑制组IL-17水平低于非骨髓抑制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IL-17水平降低,其表达水平部分反映了白血病的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白细胞介素-17 辅助性T细胞 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