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建琴 +3 位作者 唐绍生 杨捷 吴江 贝春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的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 岁以后发病或病程超过5 年的32 例女性痤疮患者黄体期血清中8 种性激素进行了测定,并以30 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睾酮、... 目的 探讨迟发性或持久性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的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 岁以后发病或病程超过5 年的32 例女性痤疮患者黄体期血清中8 种性激素进行了测定,并以30 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睾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01) ;雌二醇、孕酮、泌乳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无明显变化( P> 0 .05) 。结论 雄性激素升高可能是女性痤疮迟发和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性激素 女性 血清
下载PDF
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可溶性IL-2R的检测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建琴 +3 位作者 唐韶生 杨捷 吴江 贝春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5 8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 、C4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5 8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目的 探讨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5 8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 、C4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5 8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 ;同时以 3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 、C4 无明显变化 ;但痤疮严重程度不同 ,IgG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Ⅰ度组Ig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Ⅱ度组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Ⅲ度组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P <0 .0 0 1)。痤疮越严重 ,IgG越高 ,Ⅱ度组显著高于Ⅰ度组 (P <0 .0 5 ) ,Ⅲ度组显著高于Ⅱ度组 (P <0 .0 0 1)。血清sIL 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 (P <0 .0 0 1)。结论 免疫反应参与了痤疮的发病过程 ,免疫应答涉及到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两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痤疮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可溶性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尖锐湿疣时合并干扰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建琴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干扰素 激光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黄体期八项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建琴 +3 位作者 唐绍生 杨捷 吴江 贝春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 探讨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4例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黄体期血清中 8种性激素及皮质醇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以 3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睾酮、雄烯... 目的 探讨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4例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黄体期血清中 8种性激素及皮质醇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以 3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睾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痤疮 性激素类 氢化可的松 皮质醇 女性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赖维 凡钦 +6 位作者 卢念祖 侯显增 杨健 刘次伟 佟菊贞 徐广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我们于1997年11月-1998年11月采取多中心研究的方式组织了广州地区不同区域的6家主要医院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1045例...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我们于1997年11月-1998年11月采取多中心研究的方式组织了广州地区不同区域的6家主要医院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1045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分离培养。结果共培养出致病真菌915株,构成比为皮肤癣菌占64.81%(593/915),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1.48%(471/915),须癣毛癣菌占10.49%(96/915);酵母菌占28.09%(257/915),其中以白念珠菌最常见为13.01%(119/915);霉菌占7.1%(96/915),主要是曲霉和青霉。混合感染指趾甲占6.73%(57/847)。结论近年来广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的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病原菌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怀球 赖维 +7 位作者 陆春 朱国兴 万苗坚 卢念祖 陈木开 黎志刚 赵香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7-239.,共3页
为了评价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并与口服阿奇霉素胶囊进行比较。共纳入临床试验病例243例,可供疗效评价的病例241例,可进行安全性评价病例... 为了评价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并与口服阿奇霉素胶囊进行比较。共纳入临床试验病例243例,可供疗效评价的病例241例,可进行安全性评价病例242例。其中试验组172例,静脉滴注阿齐霉素500mg,每天一次,连续2d。肌注阿齐霉素500mg,每天一次,连续2d,对照组69例,阿奇霉素胶囊1000mg,单剂量口服一次。总治愈率为74.42%(对照组60.87%),总有效率为87.21%(对照组73.D%);病原学清除率为88.44%(对照组81.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4%(对照组4.35%)。注射用阿奇霉素与对照药物口服阿奇霉素胶囊相比较,在统计学上总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学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由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宫颈炎 阿奇霉素 治疗 衣原体 支原体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0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黎志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36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366例中,10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8.14%。103例血清固定患者中,曾有一期和二期临床表现的...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36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366例中,10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8.14%。103例血清固定患者中,曾有一期和二期临床表现的显性梅毒病人占20例(19.42%),属潜伏梅毒的占83例(80.58%),潜伏梅毒与显性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79,P<0.05)。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80例,另外23例因青霉素过敏使用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使用青霉素与非青霉素治疗患者的血清固定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2=38.05,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发生与梅毒分期有关,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潜伏梅毒的早期筛查及早治疗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黎志刚 +1 位作者 杨捷 吴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88-390,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梅毒在住院病人中的存在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14例梅毒患者中...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梅毒在住院病人中的存在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14例梅毒患者中有显性梅毒28例、先天梅毒5例、后天隐性梅毒163例、先天隐性梅毒1例、神经梅毒17例;住院患者中梅毒病人数逐年增多;隐性梅毒在大于6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较其他年龄段多;隐性梅毒分布于外科、内科、皮肤科、妇科等9个科室,神经梅毒则分布于神经科、皮肤科。结论:住院病人中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隐性梅毒在住院患者中数量最多、分布较广。因此,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梅毒筛查是及早发现隐性梅毒并防止其传播及减少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住院病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捷 李景蓉 +2 位作者 方锐华 莫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对照组四环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结果:治疗8、1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对照组四环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结果:治疗8、1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高,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阿奇霉素 阿达帕林
下载PDF
女性更年期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建琴 龙邵萌 +3 位作者 唐韶生 杨捷 吴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观察;测定其中35例患者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结果患者睾酮、雌二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睾酮/雌二醇显...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观察;测定其中35例患者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结果患者睾酮、雌二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睾酮/雌二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63.6%的患者在更年期发病。皮损以上唇及颏部最多,其次为颊部、额部,多呈散在分布,以粉刺及炎性丘疹或丘脓疱疹为主,少数有炎性结节。多为轻至中度痤疮。78.8%的患者一般治疗即可治愈,其余患者用性激素治愈。结论更年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雌雄激素比例失衡,肾上腺源性雄激素相对过甚而导致痤疮。更年期痤疮多为轻至中度,皮损以粉刺、炎性丘疹或丘脓疱疹为主,以上唇及颏部最多。绝大多数患者一般治疗即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更年期 痤疮 临床特征 睾酮 雌二醇
原文传递
2333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捷 +2 位作者 方锐华 黎志刚 许志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6期84-85,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特异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23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分别进行吸入组、食物组和蔬果组血清过敏原检测,并与北方地区过敏原检测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23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 目的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特异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23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分别进行吸入组、食物组和蔬果组血清过敏原检测,并与北方地区过敏原检测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23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中吸入组过敏原以尘螨、粉螨(206/1205)阳性率为最高,其后依次为蟑螂(171/1205),点青霉、黑根霉(146/1205),猫、狗、鸽子毛(142/1205)和四季花粉(129/1205);食物组过敏原以虾、蟹、贝类(111/887)阳性率为最高,其后依次为鱼(90/887)和大豆、花生(59/887);蔬果组过敏原以西红柿、菠菜、芹菜为最高(20/241)。结论酶免疫分析法可以帮助临床合理寻找相应过敏原,南方和北方主要致病过敏原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预防和治疗应根据当地主要致病过敏原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 酶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匹多莫德联合阿维A胶囊对复发性尖锐湿疣HPV亚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杰鸿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CA)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复发性CA HPV亚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以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在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同时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CA)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复发性CA HPV亚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以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在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匹多莫德及阿维A胶囊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入组时DLQI评分、SCL-90评分、CD_3^+、CD_4^+、CD8+百分比及CD_4^+/CD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DLQI评分及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SCL-90评分、CD_3^+、CD_4^+百分比及CD_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复发性CA HPV亚型免疫指标,并可在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阿维A胶囊 复发性 尖锐湿疣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DNA的检测与分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建琴 +3 位作者 黎志刚 唐绍生 刘衍彬 许剑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广州 尖锐湿疣 皮损 检测 HPV-DNA 分型
下载PDF
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2细胞分化偏态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8期616-617,共2页
为了探讨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分化表达及其在异位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CD4+T和CXCR3+CD4+T细胞的表达水平。异位性皮... 为了探讨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分化表达及其在异位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CD4+T和CXCR3+CD4+T细胞的表达水平。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CR4+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CR4/CXCR3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XCR3+CD4+T细胞的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化失衡,Th2细胞和异位性皮炎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性皮炎 辅助性T细胞 CCR4 CXCR3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T细胞 Th2细胞 细胞分化 患者 CD4^+T细胞
下载PDF
甲真菌病355例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黎志刚 王瑞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7期608-609,共2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近 2年来手足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及变动趋势。方法 :门诊直接镜检真菌阳性的甲真菌患者 35 5例共 387个病甲进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 2 6 9株 ,其中皮肤癣菌 85株 (31 6 % ) ,酵母菌 176...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近 2年来手足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及变动趋势。方法 :门诊直接镜检真菌阳性的甲真菌患者 35 5例共 387个病甲进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 2 6 9株 ,其中皮肤癣菌 85株 (31 6 % ) ,酵母菌 176株 (6 5 4% ) ,霉菌 8株 (3 0 % )。结论 :广州地区近 2年来甲真菌病病原菌为酵母菌、皮肤癣菌及霉菌 ,以酵母菌为优势菌种 ,较以前报道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病例分析 诊断
下载PDF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万乃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锐华 +1 位作者 杨捷 黎志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6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万乃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磷酸阿糖腺苷与万乃洛韦联合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2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7天,同时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mg,每...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万乃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磷酸阿糖腺苷与万乃洛韦联合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2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7天,同时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对照组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结果单磷酸阿糖腺苷与万乃洛韦联合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万乃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起效快,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阿糖腺苷 万乃洛韦 老年带状疱疹
下载PDF
先天性角化不良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建琴 王汉平 +7 位作者 吴玉才 谢健晋 许志萍 许剑荣 孙广政 方瑞华 毛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5-307,共3页
目的检测一例先天性角化不良(DKC)患者DKC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DKC1基因的15个外显子,然后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的验证在100例无相关遗传性... 目的检测一例先天性角化不良(DKC)患者DKC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DKC1基因的15个外显子,然后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的验证在100例无相关遗传性疾病的无关男性中进行。结果患者DKC1基因的第12号外显子呈异常的DHPLC洗脱峰,家庭其他成员及正常群体对照未见此异常洗脱峰。测序结果显示患者DKC1基因第12外显子的1236位碱基由G→T,导致W412C突变,家庭其他成员及正常群体对照均未见此突变。结论我们检测到的患者DKC1基因W412C是一个新的散发性突变,它可能导致患者先天性角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不良 先天性 基因 DKC1 突变
原文传递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志萍 王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 31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 31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总阳性率为84.99%,其中以鸡蛋、螃蟹和牛奶的阳性率最高,对照组的总阳性率为14.00%,二者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17,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明显相关性,检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食物不耐受 IGG抗体
下载PDF
神经梅毒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志刚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对3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发病年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梅毒发病隐袭,... 目的:通过对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对3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发病年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特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梅毒发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青霉素为神经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对疑似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争取获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趾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璟蓉 郑学毅 +2 位作者 黎志刚 许志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特比萘芬连续疗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的治愈率分别为10.71%和16.67%,有效率分别为62.49%... 目的:观察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特比萘芬连续疗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的治愈率分别为10.71%和16.67%,有效率分别为62.49%和66.67%,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60.71%和62.50%。第36周治愈率分别为78.57%和83.33%,有效率分别为89.29%和91.67%,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82.14%和83.33%。两组在治疗结束时和第36周治愈率、有效率和真菌学治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趾甲真菌病与标准的特比萘芬连续疗法一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间歇 甲真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