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失匹配负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萍萍 朱斌 +3 位作者 孟子珅 袁玲 关兵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失匹配负波(MMN)的特点,与正常人MMN相比较,从而为探讨单侧全聋型突聋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26例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作为实验组,25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 目的:观察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失匹配负波(MMN)的特点,与正常人MMN相比较,从而为探讨单侧全聋型突聋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26例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作为实验组,25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MMN检查,采用经典的oddball模式,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1000 Hz和2000 Hz的短纯音测试两组受试者MMN,观察两组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并比较两组间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51例受试者中仅1例全聋型突聋患者未引出MMN波形,其余均引出,实验组MMN潜伏期为(162.03±38.64)ms,波幅为(2.83±1.14)μV,年龄为(48.64±10.27)岁;对照组MMN潜伏期为(197.52±27.43)ms,波幅为(2.58±1.07)μV,年龄为(45.00±8.20)岁。两组间MMN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突聋患者听觉中枢功能发生了改变,推测可能急性期突聋患者听觉中枢出现相应应急变化,从而使其功能发生了适应性改变,这为日后探讨突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失匹配负波 听觉中枢 听觉剥夺 听觉重塑
原文传递
基于用户需求的可爬楼行李箱创新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林红 周城航 《设计》 2022年第19期122-125,共4页
对传统行李箱进行创新设计,以解决爬楼困难、拿取随身物品不便、无法观测行李箱重量等问题。对市场上现有行李箱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用户的需求,进而总结出可爬楼行李箱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 对传统行李箱进行创新设计,以解决爬楼困难、拿取随身物品不便、无法观测行李箱重量等问题。对市场上现有行李箱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用户的需求,进而总结出可爬楼行李箱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可爬楼的多功能行李箱。此可爬楼行李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行时使用行李箱爬楼以及其他方面的不便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李箱 创新设计 用户需求 爬楼 称重系统
下载PDF
纳米锰方硼石的合成与结构性能表征
3
作者 武秋池 +2 位作者 闫小琴 纪箴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874,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成功合成了纳米锰方硼石并对其进行了稀土Eu^(3+)掺杂.使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锰方硼石晶体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纳米锰方硼石...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成功合成了纳米锰方硼石并对其进行了稀土Eu^(3+)掺杂.使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锰方硼石晶体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纳米锰方硼石为粒径小于50 nm的球状颗粒,与天然锰方硼石的物相结构相同,属于斜方晶系,与尖晶石类似,(010)晶面的晶面间距为0.8565 nm.在490nm激发光激发下,天然锰方硼石、合成锰方硼石和稀土Eu(3+)掺杂锰方硼石晶体中的Mn^(2+)发光,其中发绿光的Mn^(2+)在晶体中占据四面体格位中心,发红光的Mn^(2+)在晶体占据八面体格位中心.合成的锰方硼石随激发波长变长,产生发射光谱的红移现象,有利于实现冷暖发光转换;在稀土Eu^(3+)掺杂的纳米锰方硼石光谱的发光强度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锰方硼石 合成锰方硼石 稀土Eu3+掺杂 纳米结构 发光性能
下载PDF
GaAs材料在光电化学电池中的稳定性
4
作者 闫小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2-5066,5074,共6页
光电化学水分解制氢被誉为人工光合作用,其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潜在的重要能源转换手段。随着光电化学电池的发展,光电化学电池的转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光电化学电池的使用寿命却与实际应用标准... 光电化学水分解制氢被誉为人工光合作用,其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潜在的重要能源转换手段。随着光电化学电池的发展,光电化学电池的转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光电化学电池的使用寿命却与实际应用标准寿命(10年)相差甚远。光电化学电池材料体系中Ⅲ-Ⅴ族半导体GaAs由于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能逐步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然而,GaAs在光电化学体系中存在严重的光腐蚀问题。如何在充分发挥GaAs本征优势的前提下提升其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近年来已成为Ⅲ-Ⅴ族半导体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环境下GaAs电极的腐蚀机制设计不同保护层薄膜对GaAs进行防护,能有效地在保证转换效率的前提下延长GaAs电极的寿命。本文从GaAs材料在不同酸碱性电解液中的腐蚀机理出发,针对GaAs在不同溶液环境中的有效保护措施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现有手段对GaAs材料在溶液中稳定性提升的成果,同时展望了GaAs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 光腐蚀 稳定性 保护层 光电化学水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