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段灿星 +5 位作者 董怀玉 夏玉生 李红 胡清玉 杨知还 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9,共15页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 004份...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 004份具有广泛遗传背景的玉米种质进行多年多点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茎腐病或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种质,用于人工接种鉴定;利用建立的茎基部注射接种法,对690份代表性玉米种质进行3年共6个环境的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结果】2016—2018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多年多点鉴定出508份种质对茎腐病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性,高抗、抗病和中抗的材料分别为79、106和323份。建立和完善了玉米种质抗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茎基部注射接种法,利用该方法与土壤根埋接种鉴定的玉米对腐霉茎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r)为0.87,镰孢茎腐病抗性的r值为0.84,表明2种接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注射接种的玉米发病程度更充分。2018—2020年,在北京昌平、河南长葛和河南原阳,利用茎基部注射法对690份玉米种质进行了腐霉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表明各鉴定点的材料均发病充分,大部分表现感病或高感,仅有3.5%的种质表现出稳定抗性。6个环境条件下玉米对腐霉茎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46—0.72,同一年度(2018、2019和2020年)2个鉴定点之间的r值分别为0.66、0.60和0.65;3个年度间种质综合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67、0.84和0.87,表明3年各点的鉴定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精准鉴定出24份对腐霉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冀资H676、辽2235、冀资14L88、冀资14L101、丹337、M02N-23、Y1747、HRB16232、T628358等)。在辽宁沈阳、吉林公主岭、吉林梨树3个鉴定点共6个环境条件下,对690份种质进行了抗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腐霉茎腐病 镰孢茎腐病 茎基部注射接种 自然发病鉴定 精准鉴定
下载PDF
玉米中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ZmGW2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方方 姜颖 +5 位作者 景建洲 王利锋 李晶晶 王浩 李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1,共5页
前期研究克隆得到ZmGW2基因,该基因与水稻粒重相关基因OsGW2同源,编码一个RING型E3泛素连接酶。研究表明,该基因位于玉米的百粒重相关的QTL区域,并且其表达量与玉米粒宽呈显著负相关。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分析ZmGW2在杂交优势系中的表达... 前期研究克隆得到ZmGW2基因,该基因与水稻粒重相关基因OsGW2同源,编码一个RING型E3泛素连接酶。研究表明,该基因位于玉米的百粒重相关的QTL区域,并且其表达量与玉米粒宽呈显著负相关。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分析ZmGW2在杂交优势系中的表达量,结果验证该基因的表达与玉米粒重呈负相关。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ZmGW2基因还可以被高盐(NaCl)、干旱、低温(4℃)和脱落酸(ABA)等逆境胁迫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GW2基因 定量PCR 逆境胁迫
原文传递
拟南芥中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AtGW2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颖 +3 位作者 路运才 唐保军 王利锋 李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54,共7页
水稻R 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O sGW2在调控水稻产量性状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O sGW2的cDNA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一个与O sGW2同源的基因,命名为AtGW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R ING-C2型E3泛素连接酶蛋白,... 水稻R 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O sGW2在调控水稻产量性状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O sGW2的cDNA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一个与O sGW2同源的基因,命名为AtGW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R ING-C2型E3泛素连接酶蛋白,含有401个氨基酸。通过构建AtGW2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基因后代植株的子粒较野生型大,并且转基因拟南芥子粒千粒重高于野生型,这表明AtGW2负调控拟南芥子粒大小及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AtGW2 RING型E3泛素连接酶 RNAI 粒重
下载PDF
利用WGCNA鉴定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基因共表达模块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娟 +4 位作者 王利锋 李晶晶 王浩 范艳萍 李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94,共10页
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株型的重要影响因子,与产量性状紧密相关。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是探索基因网络与特定性状间关联关系的重要方法,为株高和穗位高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新途径。... 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株型的重要影响因子,与产量性状紧密相关。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是探索基因网络与特定性状间关联关系的重要方法,为株高和穗位高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新途径。本研究利用郑58、掖478、昌7-2和黄早四及其组配的杂交种郑单958、安玉5号、郑58/黄早四和掖478/黄早四,结合其在45,000株hm–2和67,500株hm–2条件下的转录组数据,采用WGCNA构建了2种密度条件下的共表达网络,分别得到24个和21个共表达模块,并鉴定到与株高和穗位高显著且高度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50)的共表达模块15个,其中两性状相同的模块共6个。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高共表达模块主要参与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响应光刺激、植物激素、碳水化合物合成/代谢等重要活动。根据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发现乙烯响应因子EREB14、硫胺素酶TENA2、磷酸甘油酸激酶PGK、谷胱甘肽转移酶GST2和琥珀酸脱氢酶SUDH7等是模块内的核心基因。通过构建其局部网络,发现EREB14与已报道株高基因D8、DWF1和ZmGRF10以及C3H转录因子C3H35、C2C2-GATA转录因子GATA4和乙烯受体同源子ETR40等存在关联关系。此外,已报道株高基因An1和GA20ox3也存在于共表达模块中。以这5个已报道株高基因为核心,构建其基因网路,发现生长素转录因子ARFTF7、ARFTF26、GST39、光合系统II氧进化多肽PspB2和光合系统I N亚基PasN1等与其存在关联。15个共表达模块和核心基因的挖掘以及基因生物学功能和互作网络的解析有助于揭示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转录组 株高 穗位高
下载PDF
耐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选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保军 +6 位作者 李会 李丽华 赵霞 王利锋 赵发欣 王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48,共3页
郑单53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A88为母本、郑T22为父本杂交组配的单交种。该品种在河南省2a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88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4%;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007.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5%。2... 郑单53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A88为母本、郑T22为父本杂交组配的单交种。该品种在河南省2a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88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4%;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007.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5%。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10012)。该品种具有抗倒性突出、耐密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增产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郑单538 选育
下载PDF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定位和Meta-QTL整合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娟 王浩 +5 位作者 王利锋 李晶晶 Thomas Lubberstedt 王丽艳 李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7,共11页
以自交系PHB47为轮回亲本,美国GEM种质YUCATAN TOL389 ICA为供体,构建包含115个株系的BC3F4群体为材料,利用玉米56K SNP芯片鉴定基因型,采用基于似然比测验的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获得7个穗粒数、穗长、粒... 以自交系PHB47为轮回亲本,美国GEM种质YUCATAN TOL389 ICA为供体,构建包含115个株系的BC3F4群体为材料,利用玉米56K SNP芯片鉴定基因型,采用基于似然比测验的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获得7个穗粒数、穗长、粒宽、株高和穗位高加性QTL,解释3.72%~21.90%的表型变异;5个控制单穗重、百粒重、穗长和株高的显性QTL,表型变异解释率为8.40%~21.90%。同时,利用Meta-QTL分析方法,对2005-2018年已发表的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结果进行了整合分析。在正常田间管理条件和营养胁迫条件分别获得37个和16个MQTL。本研究中穗位高加性位点AX-116871591位于MQTL16区段内,并且与MQTLNP7位置相近,该区段内包含生长素/脱落酸转录因子IAA5。穗粒数加性位点AX-86281411,粒宽加性位点AX-86267702和株高显性位点AX-116875920均位于MQTLNP9区段内,该区段内包含NAC转录因子NACTF36。NAC转录因子、MYB转录因子和SOD基因均存在于两个环境条件MQTL区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56KSNP芯片 Meta-QTL分析
下载PDF
428份玉米自交系籽粒脱水速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贾腾蛟 李平芳 +5 位作者 王利锋 张艳丽 李晶晶 马娟 李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6-411,共6页
玉米籽粒的脱水速率是决定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同时在新乡原阳、商丘虞城和周口郸城调查428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35~55 d不同时期的籽粒脱水速率及相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428份自交系的籽粒脱水速率在三地均表现出丰... 玉米籽粒的脱水速率是决定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同时在新乡原阳、商丘虞城和周口郸城调查428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35~55 d不同时期的籽粒脱水速率及相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428份自交系的籽粒脱水速率在三地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穗轴含水量、苞叶含水量呈显著相关,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相关,与穗位高、株高、雄穗分枝数、抽雄期、吐丝期无显著相关,但与苞叶数及生理成熟期的相关性并不明确;在428份玉米自交系中,授粉后35~55 d籽粒脱水速率仅与授粉后35~40 d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前)存在极显著相关,与50~55 d的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后)无显著相关。这表明生理成熟期前的籽粒脱水速率对授粉后35~55 d籽粒脱水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依据生育期、授粉后35~55 d籽粒脱水速率及授粉后55 d的籽粒含水量,共筛选出生育期不同、籽粒含水量低(低于25%)、籽粒脱水速率快(大于1%)的玉米自交系共计42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籽粒含水量 籽粒脱水速率 相关性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利锋 +2 位作者 唐保军 刘华伟 李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69-72,共4页
为了更有效的改良和利用现有的玉米地方品种,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46份河南省优异地方品种,进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重复鉴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7734),其次为穗... 为了更有效的改良和利用现有的玉米地方品种,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46份河南省优异地方品种,进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重复鉴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7734),其次为穗长和穗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具有最大的正向直接通径系数(P=0.6518),而穗行数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因此,提高千粒重,同时兼顾其他产量性状是提高河南地方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结合田间株型等性状,从众多的地方品种中培育产量突出的自交系,为玉米育种积累材料,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玉米 地方品种 产量 相关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玉米穗轴粗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娟 李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8-1238,共11页
玉米穗轴粗是一个影响玉米产量和穗轴产量的重要性状,其遗传机制的解析可以对高产育种提供指导。本研究以30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测序基因型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FarmCPU(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 玉米穗轴粗是一个影响玉米产量和穗轴产量的重要性状,其遗传机制的解析可以对高产育种提供指导。本研究以309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测序基因型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FarmCPU(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MLMM(multiple loci mixed linear model)和CMLM(compressed mixed linear model)方法,对2017年和2019年河南原阳、河南郸城、河南虞城、海南三亚以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环境的穗轴粗,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12个与穗轴粗显著关联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P<8.60E-07)。其中,S4_29277313利用FarmCPU和MLMM方法在2017年原阳均检测到。S1_29006330、S2_170889116、S2_2046026464和S4_83821463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介于10.23%~14.17%,为主效SNP。而且,S1_29006330位于已定位的穗轴粗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区间内。共挖掘17个候选基因,其中WAKL14(wall-associated receptor kinase-like 14)、转录因子ZIM35(zinc-finger protein expressed in inflorescence meristem 35)、HMGA(HMG-Y-related protein A)、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ATX4(Arabidopsis trithorax 4)和XTH32(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 protein 32),可能是影响穗轴粗的重要基因。挖掘的4个穗轴粗主效SNP和5个候选基因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FarmCPU 穗轴粗
下载PDF
玉米杂交群体产量性状及其特殊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2,共10页
提高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长期目标,解析产量相关性状及其配合力的遗传基础对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23份玉米自交系和8份测验种作为亲本,根据NCⅡ(North Carolina design Ⅱ)获得540份杂交种为材料,在新乡和周口试验... 提高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长期目标,解析产量相关性状及其配合力的遗传基础对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23份玉米自交系和8份测验种作为亲本,根据NCⅡ(North Carolina design Ⅱ)获得540份杂交种为材料,在新乡和周口试验田调查F1杂交种的单穗粒重、单穗重、百粒重、行粒数等8个产量及构成性状,利用玉米5.5K液相育种芯片检测亲本基因型,推断F1杂交种的基因型,利用BLINK(Bayesian information and linkage-disequilibrium iteratively nested keyway)加性和显性模型开展F1杂交种表型与其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SCA)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加性和显性模型对F1杂交种分别检测到10个和31个显著关联位点。利用显性模型检测到8个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与SCA显著关联。不同性状和模型间共定位位点有7个,其中1个为单穗重与其SCA同时关联位点。通过对主效和共定位SNPs的扫描,共鉴定到26个候选基因,其中转录因子MYBR85、NLP9、PHD3、生长素上调小RNA(SAUR11和SAUR12)、FCS-like锌指蛋白基因FLZ16等可能是控制F1杂交种产量性状与其SCA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特殊配合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部分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利锋 杜海英 +3 位作者 张艳 唐保军 李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0,共4页
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18份河南省特异玉米地方品种,对其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一般配合力对其产量性状作用较大,一般配合力(GCA)较高的是老人牙、红胡玉和朝鲜白马牙,其效应分别为2... 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18份河南省特异玉米地方品种,对其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一般配合力对其产量性状作用较大,一般配合力(GCA)较高的是老人牙、红胡玉和朝鲜白马牙,其效应分别为29.93、13.65和9.94;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较高的分别是黄早四×本地白玉米、掖478×白盖玉米、黄早四×老人牙、掖478×踏坑白、黄早四×混选一号和黄早四×红胡玉,其效应分别为15.62、14.36、13.03、12.88、9.33和8.59。在所有杂交组合中,黄早四×老人牙的产量最高,而掖478×踏坑白和掖478×白盖玉米组合次之,其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182g、170g和168g,这3个组合可作为潜势组合进一步试验。因此,在从地方品种中选育自交系作亲本时,应重点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地方品种,同时,结合特殊配合力测定,才能得到产量优异玉米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玉米 地方品种 产量性状 配合力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全基因组分泌蛋白预测与分析
12
作者 张立立 +5 位作者 李慧敏 韩胜博 侯梦薇 段灿星 施艳 张新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玉米茎腐病。为明确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运用SignalP 6.0、ProtComp 9.0、TMHMM 2.0、big-PI Predictor、TargetP 2.0等软件对九州镰孢菌全基因组12225条蛋白质序列进... 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玉米茎腐病。为明确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运用SignalP 6.0、ProtComp 9.0、TMHMM 2.0、big-PI Predictor、TargetP 2.0等软件对九州镰孢菌全基因组12225条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泌蛋白的预测和筛选。结果表明,九州镰孢菌195全基因组蛋白中共有539条序列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特征,占总序列数的4.41%。信号肽-3和-1位置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其切割位点属于A-X-A型。分泌蛋白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九州镰孢菌的分泌蛋白中共有264个效应蛋白,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壁组分降解。对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CAZymes)进行预测发现,九州镰孢菌分泌蛋白组中共有168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为进一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筛选新的镰孢菌致病效应蛋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九州镰孢菌 生物信息学 分泌蛋白
原文传递
玉米出籽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娟 王利锋 +1 位作者 李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8-454,共7页
出籽率与玉米单穗产量密切相关,其遗传机制的解析对玉米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309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FarmCPU)、压缩混合线性模型(CMLM)和多位点混合线性模型(MLMM)对2017年和2019年河... 出籽率与玉米单穗产量密切相关,其遗传机制的解析对玉米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309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FarmCPU)、压缩混合线性模型(CMLM)和多位点混合线性模型(MLMM)对2017年和2019年河南新乡原阳、周口郸城、海南三亚以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BLUE)的出籽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18个与出籽率显著关联的SNP(P<1.72E-05)。其中,FarmCPU、CMLM和MLMM方法分别检测到14个、5个和2个位点。S2_87292896利用CMLM和MLMM方法在BLUE环境和2019年原阳均检测到;在BLUE环境,S2_111319193利用FarmCPU和CMLM方法均检测到;在2017年郸城,S5_93814060利用CMLM和MLMM方法均检测到。5个位点即S1_304584425、S5_11751831、S5_93814060、S5_186385476和S8_94354503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介于10.09%~15.43%之间,为出籽率的主效SNP。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发现,Bin1.08、Bin2.06、Bin4.09和Bin6.05可能是影响出籽率的重要区段。共挖掘32个候选基因,其中E3泛素蛋白连接酶UPL1、DEAD盒ATP依赖的RNA解旋酶RH52、蛋白激酶同源子4、SNARE互作蛋白KEULE和延伸因子EF1A等可能是影响出籽率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 多位点混合线性模型 压缩混合线性模型 出籽率
下载PDF
玉米子粒氮浓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
作者 王利锋 王浩 +5 位作者 周柯 杨继伟 李晶晶 贾腾蛟 李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5,共7页
利用253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混合线性模型(MLM)、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FarmCPU)和基因组相关预测集成工具(GAPIT),分别对其子粒氮浓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25个与子粒氮浓度显著关... 利用253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混合线性模型(MLM)、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FarmCPU)和基因组相关预测集成工具(GAPIT),分别对其子粒氮浓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25个与子粒氮浓度显著关联的SNP(P<1.72E-05)。其中,GLM、FarmCPU和GAPIT方法分别检测到12、15和1个位点。S3_202120604、S1_2007087 47和S5_10258682在GLM和FarmCPU两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Bin1.06、Bin3.07、Bin5.04、Bin1.07和Bin5.02可能是影响子粒氮浓度的重要区段。共挖掘30个相关候选基因,其中Zm00001d031747、Zm00001d031749、Zm00001d031753、Zm00001d043502和Zm00001d01339等可能是影响玉米子粒氮浓度的关键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子粒 氮浓度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昌7-2导入系发掘干旱胁迫下玉米产量相关QTL位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晶晶 王利锋 +6 位作者 马娟 王浩 王丽艳 贾腾蛟 董春林 李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 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5、9、10共5条染色体上的10个QTL位点。其中,与穗重、穗粒重相关的各4个,与百粒重相关的2个。第1、5、10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穗重和穗粒重的相同位点,加性效应均来源于郑独青,贡献率均在22%以上。此外,第10染色体相同位点还同时控制1个微效加性的百粒重QTL。在QTL定位的基础上,获得了多位点聚合的导入系,同时携带第1、5、10染色体上3个QTL位点的导入系,其产量性状表现优于轮回亲本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导入系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原文传递
玉米杂交种表型全基因组预测分析
16
作者 马娟 王延召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能够利用影响性状的所有变异位点估计育种值并进行有效选择,可以加快优良杂交种的选育进程。利用123份自选系和8个测验种以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的537个F_(1)杂交种为材料,结合玉米5.5 K液相育种芯...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能够利用影响性状的所有变异位点估计育种值并进行有效选择,可以加快优良杂交种的选育进程。利用123份自选系和8个测验种以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的537个F_(1)杂交种为材料,结合玉米5.5 K液相育种芯片鉴定的11 734个高质量SNP标记,利用5种GS方法的加性模型和加-显模型对新乡、周口环境穗长、穗粗和穗行数以及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e,BLUE)值开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穗行数的预测准确性最高,为0.76~0.84;穗粗次之,为0.54~0.65;穗长的预测精度最低,为0.33~0.54,3个性状均利用BLUE值估计的准确性最高。在周口环境,相比加性模型,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和3种贝叶斯方法加-显模型对穗长预测准确性的提高率为9.09%,穗粗3种贝叶斯方法加-显模型的提高率为1.85%。绝大多数情况下,加性模型和加-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相等,说明整合显性效应并不能提高杂交种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基因组预测精度。综合考虑预测准确性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是最佳的杂交种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组选择 加性模型 加-显性模型 杂交种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ILs玉米抗旱相关位点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自愿 李晶晶 +4 位作者 景建洲 王利锋 王浩 李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选用抗旱性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采用高代回交方法构建以自交系昌7-2为主要遗传背景的导入系群体,通过SSR标记检测群体中供体等位基因的导入频率,利用卡方检验对等位基因导入频率的偏离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表型-基因型方差分析... 选用抗旱性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采用高代回交方法构建以自交系昌7-2为主要遗传背景的导入系群体,通过SSR标记检测群体中供体等位基因的导入频率,利用卡方检验对等位基因导入频率的偏离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表型-基因型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抗旱群体进行抗旱性相关位点分析。结果表明,卡方检验发现显著位点33个,方差分析检测到24个,其中15个位点被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产量相关性状 花期相关性状 QTL定位
原文传递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利锋 马娟 +5 位作者 王浩 李晶晶 贾腾蛟 杨继伟 李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65-3474,共10页
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提高玉米群体抗性、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拔节期(8叶期)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宝钗”和“灵芝素”),分析不同调节剂喷施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 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提高玉米群体抗性、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拔节期(8叶期)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宝钗”和“灵芝素”),分析不同调节剂喷施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宝钗”可优化株型、提高抗倒伏性能,“灵芝素”能够增加品种果穗结实性及出籽率、提高产量。单就玉米品种来讲,‘郑单7137’和‘郑单7153’产量表现优异,尤以‘郑单7137’籽粒含水量最低,具有更好的籽粒机械化收获潜力。本研究提出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套实施,可优化群体株型、提高综合抗性,更能充分发挥优异品种的增产潜力,最终实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玉米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原文传递
模拟高温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群体花粉活力的快速测定及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腾蛟 王浩 +4 位作者 王利锋 李晶晶 杨继伟 李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5,共5页
基于阻抗流式细胞仪、雄穗水培及PCR仪模拟高温胁迫,建立花粉活力的快速测定体系,测定玉米自交系群体(227份)在常温(25℃)及模拟高温胁迫下(40℃/30 min、50 min、70 min)的花粉活力值,利用BLUE模型估算综合花粉活力值,用于筛选耐高温... 基于阻抗流式细胞仪、雄穗水培及PCR仪模拟高温胁迫,建立花粉活力的快速测定体系,测定玉米自交系群体(227份)在常温(25℃)及模拟高温胁迫下(40℃/30 min、50 min、70 min)的花粉活力值,利用BLUE模型估算综合花粉活力值,用于筛选耐高温型玉米自交系。在常温下,花粉活力值在玉米自交系群体中变异丰富。随着模拟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自交系间的花粉活力值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果穗产量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表明玉米自交系的花粉活力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在群体中存在差异。利用综合花粉活力值,共筛选到耐高温型玉米自交系15份,它们的花粉活力均对高温胁迫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粉活力 高温 综合花粉活力值
原文传递
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利锋 +3 位作者 李晶晶 王浩 杜海英 李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0,共3页
分析了由8份特异玉米地方品种(D1-D8)与2份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组配的不同遗传群体籽粒的品质性状,旨在发掘其优异基因。结果表明,这些特异玉米地方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较高,且不同后代群体间籽粒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分析了由8份特异玉米地方品种(D1-D8)与2份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组配的不同遗传群体籽粒的品质性状,旨在发掘其优异基因。结果表明,这些特异玉米地方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较高,且不同后代群体间籽粒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导入D1和D2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导入D7和D4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油分含量。可通过与其杂交、回交和自交等手段,经多代选择改良玉米自交系的相关品质性状。在对这些籽粒品质性状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遗传背景的作用,并适当结合世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群体 籽粒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