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PCR条件 被引量:355
1
作者 何正文 刘运生 +2 位作者 陈立华 鸿 夏家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03-404,共2页
介绍一种PCR最优化方法,即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旨在摸索PCR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证明该法科学而简便。
关键词 正交设计 聚合酶链反应 优化
下载PDF
脑外伤与脑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70
2
作者 陈建良 鸿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3年第4期192-194,共3页
脑外伤后,不论是局灶性脑挫伤还是广泛性轴索损伤,均可导致脑微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继发性缺血改变。因此,对脑外伤患者应及早采取措施维持脑灌注压,疏通微循环,以防治脑缺血。
关键词 脑外伤 脑微循环 脑缺血
原文传递
创伤后脑肿胀 被引量:59
3
作者 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创伤后脑肿胀”一词随着医学的进展其内涵也随之改变。脑肿胀(Brainswelingortumefaction)最初用于病理学,它是指脑体积增大的形态改变。但病理学中用“脑水肿”指体积增大而湿润的脑组织,用“脑肿胀”... “创伤后脑肿胀”一词随着医学的进展其内涵也随之改变。脑肿胀(Brainswelingortumefaction)最初用于病理学,它是指脑体积增大的形态改变。但病理学中用“脑水肿”指体积增大而湿润的脑组织,用“脑肿胀”表示体积的增大而较干的组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肿胀 分类 病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技术探讨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运生 袁贤瑞 +7 位作者 刘景平 陈立华 姜维喜 候永宏 王君宇 罗端午 潘力雄 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 介绍 1998~ 1999年内显微手术切除 82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单侧经眶额下入路。先于囊内切除鞍内及鞍上的肿瘤 ;电灼并断肿瘤供血血管 ;沿鞍膈四周一圈 ,分块切除鞍上瘤壁 ;鞍内瘤壁予以... 目的 介绍 1998~ 1999年内显微手术切除 82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单侧经眶额下入路。先于囊内切除鞍内及鞍上的肿瘤 ;电灼并断肿瘤供血血管 ;沿鞍膈四周一圈 ,分块切除鞍上瘤壁 ;鞍内瘤壁予以电凝。结果 全切肿瘤及鞍上的瘤壁 ,电凝处理鞍内的瘤壁 ,同时保留好垂体柄者 5 9例 (72 % ) ,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 78例 (95 1% ) ,尿崩 6 1例 (74 4% ) ,死亡 1例 (1 2 % )。结论 采用单侧经眶、额下入路 ,进行显微手术 ,不仅能明显提高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而且可以同时切除鞍上的瘤壁 ,处理鞍内的瘤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眶额下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陈立华 鸿 +5 位作者 秦天森 陈善成 马建荣 袁贤瑞 姜维喜 刘景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2-34,共3页
报告54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占44%)。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MRI还可显示畸形血管,脑血管造影常可作出病因诊断。手术治疗47例,作者主张开颅显微手术,既可以清除血肿,又有可能... 报告54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占44%)。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MRI还可显示畸形血管,脑血管造影常可作出病因诊断。手术治疗47例,作者主张开颅显微手术,既可以清除血肿,又有可能提供病因诊断线索,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再次发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颅内血肿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经眶额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运生 陈善成 +11 位作者 袁贤瑞 马建荣 刘景平 侯永宏 马志明 姜维喜 罗端午 陈立华 黄月明 霍雷 王君宇 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联合入路及其在41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运用经验,并与经蝶入路、经颅入路及经额下—蝶窦入路进行比较。方法:作一个眶额骨瓣,于鞍结节处将经额入路(于额叶下方经鞍膈)及经蝶入路(经蝶骨平板及蝶窦... 目的:介绍一种新联合入路及其在41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运用经验,并与经蝶入路、经颅入路及经额下—蝶窦入路进行比较。方法:作一个眶额骨瓣,于鞍结节处将经额入路(于额叶下方经鞍膈)及经蝶入路(经蝶骨平板及蝶窦前壁)联成一体。结果:全切25例(61%),1例术后死亡(2.4%)。结论:此入路适用于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及氧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立华 刘运生 +3 位作者 马建荣 秦天森 霍雷 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氮平衡变化及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颅内压和氮平衡的影响。方法36例严重外伤随机分成PN组和EN组,比较两组氮平衡、蛋白质和颅内压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脑外伤术后10天内尿氮排出量为12~...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氮平衡变化及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颅内压和氮平衡的影响。方法36例严重外伤随机分成PN组和EN组,比较两组氮平衡、蛋白质和颅内压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脑外伤术后10天内尿氮排出量为12~28g,平均16.4g,排氮量与外伤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PN组较EN组获得较高的能量和氮摄入[分别为:(6512.4±504.3),(12.7±1.9),(3065.6±768.4),(2.9±1.5)kJ/d],其血清白蛋白亦高于EN组,而ICP较EN组降低较快,伤后10天PN组的GCS高于EN组,伤后1个月PN组的生存质量优于EN组。结论脑外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增加能量和氮摄入量,促进蛋白质合成,恢复氮平衡,较快地控制ICP,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胃肠外营养支持 氧平衡
原文传递
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比较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立华 刘运生 +3 位作者 马建荣 何正文 秦天森 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比较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49例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放射性脑水肿随机分为甘露醇对照组[11例,1g/(kg·d)]、地塞米松对照组(11例,20mg/d)、单纯... 目的比较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49例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放射性脑水肿随机分为甘露醇对照组[11例,1g/(kg·d)]、地塞米松对照组(11例,20mg/d)、单纯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4例)和β-七叶皂甙钠并用甘露醇组(13例)。后2组均采用β-七叶皂甙钠2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单纯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有效比例为13/14,2个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总有效比例为26/27,明显高于甘露醇组(7/11)和单纯地塞米松(8/1)组。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放射性脑水肿有效,且优于甘露醇和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七叶皂甙钠 甘露醇 放射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严重脑外伤液体疗法的新观点 被引量:29
9
作者 鸿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严重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系指伤后GCS≤8分,且昏迷长达6h以上的患者。这类患者有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伤情差异也较大,因此在治疗上既要考虑到一般原则,又要顾及个体伤情的特点。现今多强调要根据患者病情的... 严重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系指伤后GCS≤8分,且昏迷长达6h以上的患者。这类患者有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伤情差异也较大,因此在治疗上既要考虑到一般原则,又要顾及个体伤情的特点。现今多强调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行辨证施治来代替传统的严格限制入水量与钠盐的液体疗法,并对液体种类的选用与搭配也有了一些新的措施。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对一些必要的监测项目还不够重视,主要是对那些较繁琐的项目,如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与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监测,脑供氧情况的多项测定以及血浆晶体与胶体渗透压的测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疗法 脑损伤 颅内压 脑水肿 TBI 甘露醇 地塞米松 高渗性碳酸氢钠 高渗性盐水
下载PDF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窝底肿瘤 被引量:29
10
作者 袁贤瑞 鸿 +5 位作者 刘运生 陈善诚 侯永宏 李东升 姜维喜 霍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1,共3页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25例。脑膜瘤全切除16例(80%),次全切除4例。入侵海绵窦内巨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各2例。骨巨细胞瘤全切除1例。无死亡。术后Karnofsky记分显著改善(90...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25例。脑膜瘤全切除16例(80%),次全切除4例。入侵海绵窦内巨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各2例。骨巨细胞瘤全切除1例。无死亡。术后Karnofsky记分显著改善(90.8±13.2,P<0.001)。本入路因明显扩大了颅底显露角度,便于清除颅底病变骨质,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有利于切除鞍旁及海绵窦内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眶颧额颞下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分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谭源福 李耀华 +1 位作者 林友俊 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新的分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撞击装置,以撞击峰压(PP)和形变(DF)作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压时间,观察40 只猫在不同撞击水平下的脑生理、病理变化和脑含水量。 结果 在低撞击... 目的 建立一新的分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撞击装置,以撞击峰压(PP)和形变(DF)作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压时间,观察40 只猫在不同撞击水平下的脑生理、病理变化和脑含水量。 结果 在低撞击水平(PP0 .45 kgcm2 ,DF2 .5 mm) ,动物出现轻微脑损伤生理反应, 病理改变仅局限于撞压处的脑浅层,脑含水量不增加;在中度撞击水平(PP0.65 kgcm2 ,DF3.5 mm), 则出现明显脑损伤生理反应,脑病理改变达脑深部的基底节、海马和胼胝体,伤侧大脑半球含水量增加;在高撞击水平(PP0.85 kgcm2 ,DF4.5 mm) ,脑损伤生理反应更明显,伤后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颅内压增高,脑病理改变广泛且深达脑干,双侧大脑半球含水量增加。 结论 该模型与临床加速型脑损伤机制相似,以峰压和形变作外力参数成功建立了分级机械脑损伤模型,该模型可重复性好,有助于分析不同程度脑损伤后继发病理生理变化的机制和进行相应的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生物力学 疾病模型
原文传递
脑灌注压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谭源福 鸿 刘运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灌注压(CPP)水平对实验性脑创伤早期脑水肿的影响作用来选择适宜的CPP水平,为临床脑创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用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无颅脑损伤),高CPP组(90~110mmHg),中CPP组(70~80mmHg),低CPP组(60~70mmHg),...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灌注压(CPP)水平对实验性脑创伤早期脑水肿的影响作用来选择适宜的CPP水平,为临床脑创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用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无颅脑损伤),高CPP组(90~110mmHg),中CPP组(70~80mmHg),低CPP组(60~70mmHg),和极低CPP组(35~45mmHg)5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予损伤,其余各组均给予(1100±100)N的撞击力致减速性脑损伤(重伤水平)。伤后80min静脉给予升压药或降压药物调控血压使CPP达到设计要求。伤后6h测脑含水量。结果所有颅脑损伤动物均出现了明显的脑损伤生理反应和病理改变,颅内压(ICP)均明显增高(P<0.001)。脑含水量为:对照组,78.18%±0.32%;高CPP组,81.35%±1.02%;中CPP组,80.27%±0.48%;低CPP组80.31%±0.70%;极低CPP组,81.19%±0.74%。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脑含水量均增加(P<0.001)。高CPP和极低CPP两组脑含水量分别较中、低CPP组增高(P<0.05)。结论兔脑创伤后维持CPP在60~80mmHg之间的中低水平,脑水肿轻;CPP降至50mmHg以下和升至90mmHg以上均加重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水肿 脑灌注压 脑含水量 CPP 颅脑损伤 对照组 影响作用 创伤早期 创伤治疗 实验用兔 药物调控 病理改变 生理反应 P水平 实验性 减速性 升压药 颅内压 低水平 创伤后 增高
原文传递
弥漫性脑损伤微血管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治权 马建荣 +3 位作者 曾庆善 王君宇 霍雷 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目的 运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弥漫性脑损伤 (DBI)大鼠模型的微循环及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 ,并观察萘呋胺酯 (NF)对DBI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Marmarou的DBI模型 ,光镜下测量顶叶皮质内微血管及其周围水肿区的截面面积 ,电镜下半定量测... 目的 运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弥漫性脑损伤 (DBI)大鼠模型的微循环及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 ,并观察萘呋胺酯 (NF)对DBI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Marmarou的DBI模型 ,光镜下测量顶叶皮质内微血管及其周围水肿区的截面面积 ,电镜下半定量测定皮质区毛细血管周的水肿范围及胶质细胞胞体的肿胀程度。结果 外伤后 2、 6、 2 4小时平均微血管截面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小 ,6、 2 4小时微血管周水肿明显增加。NF组伤后 2小时微血管无扩张 ,但其周围水肿增加 ,2 4小时两者均改善。电镜下 2、 2 4小时毛细血管周水肿明显 ;胶质细胞胞体肿胀在 2小时明显 ,2 4小时无显著差异 ;NF在 2小时能减轻胶质细胞肿胀程度 ,但对毛细血管周水肿范围影响不大。结论 形态计量学方法能准确反映脑外伤后微循环及脑水肿改变。外伤早期慎用血管扩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损伤 微循环 脑水肿 萘呋胺酯 形态测量法
原文传递
鞍区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入路与显露程度分级 被引量:21
14
作者 袁贤瑞 鸿 +2 位作者 刘运生 方加胜 姜维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63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19例(3.0%),毋须脑牵拉即能显露肿瘤并予以切除;Ⅱ级38例(60%),术中对脑... 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63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19例(3.0%),毋须脑牵拉即能显露肿瘤并予以切除;Ⅱ级38例(60%),术中对脑间断性略加牵拉,但去牵拉后,脑局部外观与未牵拉部无异;Ⅲ级3例(5%),牵拉处脑组织出现伤痕;Ⅳ级3例(5%),术野脑损伤较明显或呈不同程度之肿胀。良好的显露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适当的手术入路与显微外科技术的有机结合及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作者认为本显露程度分级可作为衡量颅底肿瘤手术方法是否合理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鞍区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立华 鸿 +3 位作者 马建荣 袁贤瑞 姜维喜 刘景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9-341,共3页
本文报告1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凡有颅内高压的囊肿,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或腹腔之间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脑囊肿 蛛网膜囊肿 手术指征 分流术
下载PDF
小脑幕裂孔疝致大脑后动脉梗塞(二例报告) 被引量:19
16
作者 候永宏 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3,共2页
小脑幕裂孔疝致大脑后动脉梗塞(二例报告)候永宏,曹美鸿文献中曾提出颅内压增高致小脑幕裂孔疝的患者,可因同侧大脑后动脉受压而致其供血区出现梗塞(1)。但国内外文献中未见确切的临床病例报告。现报道二例经CT证实的病例。病... 小脑幕裂孔疝致大脑后动脉梗塞(二例报告)候永宏,曹美鸿文献中曾提出颅内压增高致小脑幕裂孔疝的患者,可因同侧大脑后动脉受压而致其供血区出现梗塞(1)。但国内外文献中未见确切的临床病例报告。现报道二例经CT证实的病例。病例报告例1男性,11岁。因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小脑幕裂孔疝 天幕裂孔疝
原文传递
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分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风华 万新 +2 位作者 方加胜 刘运生 鸿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改变 ,并对其进行分级 ,旨在阐明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自行改进的液压冲击模型装置产生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 ,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 :肉眼、光镜下出... 目的 :研究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改变 ,并对其进行分级 ,旨在阐明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自行改进的液压冲击模型装置产生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 ,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 :肉眼、光镜下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病理学 疾病模型 分级 液压冲击伤
下载PDF
减速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创建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源福 鸿 刘运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研制一减速性脑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撞击装置复制减速性脑损伤。撞击装置由转板、转轴、弹力带和支架 (撞砧 ) 4部分组成。实验共用兔 6 9只。其中预实验用兔 33只 ,建立撞击力与脑损伤程度间的关系 ;... 目的 研制一减速性脑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撞击装置复制减速性脑损伤。撞击装置由转板、转轴、弹力带和支架 (撞砧 ) 4部分组成。实验共用兔 6 9只。其中预实验用兔 33只 ,建立撞击力与脑损伤程度间的关系 ;实验用兔 36只 ,分对照、轻伤、重伤 3组 ,每组 12只。观察兔脑损伤早期生理反应、病理改变、脑含水量和颅内压的变化。 结果 撞击后 ,动物均出现明显的脑损伤生理反应 ,包括伤后即刻血压骤升后骤降、呼吸变深快与呼吸暂停、疼痛反射抑制等 ,重伤组反应更剧烈。重伤组伤后 6h脑含水量明显增加 ,伤后 1~ 6h颅内压升高。撞击力在 (80 0± 5 0 )N以上时出现病理异常 ,病理脑损伤程度随撞击力上升而逐渐加重 ,在(110 0± 10 0 )N的重伤水平可见颅骨骨折、脑挫伤 (冲击伤和对冲伤 )、脑干损伤及硬膜下血肿等。当撞击力升至 (140 0± 15 0 )N以上时 ,动物多因呼吸骤停死亡。 结论 本实验颅脑损伤与临床减速性颅脑损伤机制类似 ,成功复制出临床颅脑损伤的多个重要特征。该模型将有助于对减速性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的更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减速性 脑水肿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志雄 刘运生 +5 位作者 袁贤瑞 刘景平 侯永宏 丁锡平 陈凌 鸿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报告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原有颅神经症状的63.6%获得改善,27.3%同术前,9.1%... 目的 报告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原有颅神经症状的63.6%获得改善,27.3%同术前,9.1%较术前加重,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无残疾及死亡病例。随访7例,时间20~23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额颞硬膜外手术入路可较好地暴露和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海绵窦区肿瘤 脑肿瘤 临床表现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锁孔入路开颅手术(附106例报告)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运生 刘景平 +8 位作者 王君宇 罗端午 陈立华 姜维喜 刘志雄 陈凌 候永宏 袁贤瑞 鸿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评价用锁孔入路开颅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脑胶质瘤、听神经瘤及直视下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瘤于眶上外侧,右颞... 目的 评价用锁孔入路开颅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脑胶质瘤、听神经瘤及直视下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瘤于眶上外侧,右颞叶胶质瘤于右颞,听神经瘤于耳后,分别作一直径2.5cm骨瓣,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或直视下夹闭动脉瘤。结果 垂体腺瘤77例中65例达到全切除,12例为次全切除;颅咽管瘤11例、鞍结节脑膜瘤6例、胶质瘤1例及听神经瘤7例,均予全切;4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成功。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锁孔入路,能够安全切除直径在55mm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以及30~70mm的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听神经瘤,并可直视下夹闭前、后交通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入路 开颅手术 脑肿瘤 脑动脉瘤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