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27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彦超 李玉欣 +6 位作者 陈会娟 张英泽 任翠玉 赵明坤 李林 万爱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和阿普唑仑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失眠症诊断标准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心肝阴虚型不寐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比较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和阿普唑仑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失眠症诊断标准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心肝阴虚型不寐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和阿普唑仑治疗,疗程4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和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两组患者的PSQ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1周末,阿普唑仑治疗组的PSQI分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中药治疗组痊愈率48.1%,有效率85.2%,西药对照组痊愈率51.7%,有效率89.7%。两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6,P>0.05)。在副反应方面,中药治疗组少且轻微,主要表现在口干、心烦、腹泻或便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天王补心丹重用酸枣仁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效,治疗心肝阴虚型不寐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服用安全,在临床中可首选使用,适合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心肝阴虚型 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 对照研究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关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艳华 +2 位作者 赵涛 石贺敏 贾海玲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11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调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9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调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9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通过自杀风险评估量表中“自杀未遂史”确定患者是否有过自杀未遂,通过冲动行为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是否有冲动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自杀未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终生自杀未遂检出率为1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冲动性(OR=2.226,P=0.001)、多次住院(0R=1.103,P=0.012)、吸烟(OR=1.603,P=0.039)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冲动性(0R=2.197,P<0.001)与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具有相关性,社会人口学因素中女性(OR=2.459,P=0.001)、吸烟(OR=2.630,P=0.001)、多次住院(OR=1.091,P=0.030)与自杀未遂有关(P<0.05)。结论冲动性、女性、多次住院、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杀未遂 冲动 吸烟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甲状腺激素关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艳华 赵涛 +2 位作者 孙建华 周梦迪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32例,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有自杀未遂史,分为自杀未遂组(n=99)和非自杀未遂组(n=733)。收集两组社...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32例,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有自杀未遂史,分为自杀未遂组(n=99)和非自杀未遂组(n=733)。收集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对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甲状腺激素各指标水平进行评估与检测。采用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杀未遂组促甲状腺激素(TSH)(Z=2.285,P=0.022)、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t=2.177,P=0.031)、三碘甲状原氨酸(T3)(t=2.045,P=0.042)水平低于非自杀未遂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为自杀未遂发生的影响因素(OR=0.506,P=0.030);血清FT3浓度越低,自杀风险越高。结论:伴有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杀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冲动性与自杀未遂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华 赵涛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与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调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12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通过冲动行为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冲动性和自杀风...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与自杀未遂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调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12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通过冲动行为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冲动性和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自杀未遂史。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检出率为35.7%。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与吸烟、男性、住院次数、自杀未遂史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次住院(0R=1.069,P=0.038)、男性(0R=1.579,P=0.005)、自杀未遂史(0R=2.272,P<0.001)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冲动性密切相关,多次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冲动 自杀 男性
原文传递
乌鸡白凤丸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万爱华 李林 +1 位作者 韩彦超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0期174-179,共6页
目的 观察乌鸡白凤丸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60例因抑郁症服用SSIRs而导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 目的 观察乌鸡白凤丸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60例因抑郁症服用SSIRs而导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继续以原基础治疗药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鸡白凤丸口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结束)的抑郁评分量表评分、性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评分的差异,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ASEX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对照组患者的HAMD及ASEX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HAMD及ASEX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的同时期(治疗2周、4周及8周),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ASEX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脂及血糖相关化验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化验指标仍无明显改变(P>0.05),而观察组患者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鸡白凤丸治疗SSRIs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性功能障碍 乌鸡白凤丸
下载PDF
乌鸡白凤丸联合舍曲林对气血两虚型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万爱华 李林 +1 位作者 韩彦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20-123,共4页
探讨乌鸡白凤丸联合舍曲林对气血两虚型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气血两虚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舍曲林,观察组联合乌鸡白凤丸、舍曲林。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抑郁... 探讨乌鸡白凤丸联合舍曲林对气血两虚型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气血两虚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舍曲林,观察组联合乌鸡白凤丸、舍曲林。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抑郁及睡眠、生活质量评分(SDS评分、HAMA评分、PSQI评分、QOL-100评分)、中医证候(神疲乏力、抑郁寡欢、沉默寡言、表情淡漠)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P>0.05)。结论 乌鸡白凤丸联合舍曲林对气血两虚型抑郁障碍有良好疗效,能调整情绪,缓解抑郁,减轻相关证候,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气血两虚型 乌鸡白凤丸 舍曲林 效果 躯体症状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糖脂代谢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7
作者 李林 于丽燕 +1 位作者 赵明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69-273,共5页
研究抑郁障碍患者糖脂代谢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抑郁障碍住院患者118例,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五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血糖、血... 研究抑郁障碍患者糖脂代谢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抑郁障碍住院患者118例,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五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研究糖脂代谢在各证型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血糖血脂与抑郁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血脂中甘油三酯(TG)心肾不交型最高2.57mmol/L,与其他四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脾两虚型最高28.32umol/L,与其他四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糖(GLU)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油三酯和血同型半胱氨酸与抑郁障碍患者中医分型有相关性,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为抑郁障碍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辨证分型 糖脂代谢
下载PDF
疏肝解郁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李林 于丽燕 +1 位作者 赵明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76-78,共3页
探讨疏肝解郁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8例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使用疏肝解郁胶囊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的临... 探讨疏肝解郁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8例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使用疏肝解郁胶囊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变化、血清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7%(P<0.05);治疗2周、4周、8周、12周HAMD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TG、TSH水平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晕、口干、心慌、腹泻、失眠、轻度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解郁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持续缓解抑郁症状,维持无抑郁或较低抑郁水平,调节血脂及甲状腺激素,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疏肝解郁胶囊 艾司西酞普兰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乌鸡白凤丸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气血两虚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9
作者 万爱华 李林 +2 位作者 韩彦超 刘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81-283,共3页
探讨乌鸡白凤丸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气血两虚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气血两虚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乌鸡... 探讨乌鸡白凤丸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气血两虚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气血两虚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乌鸡白凤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HAMA和HAMD评分、各HAMD分项、安全性。结果:治疗有效率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96.67%,对照组73.33%,前者的数值意味着治疗效果更好(P<0.05);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评估抑郁症病情变化,观察组的下降值更为显著(P<0.05);各HAMD分项目评分比较中,治疗后观察组的下降值更大(P<0.05);观察组轻度失眠、便秘、头痛、浮肿、疲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乌鸡白凤丸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气血两虚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气血两虚 乌鸡白凤丸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出院1个月复诊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爱华 孙秀丽 +8 位作者 任翠玉 李玉欣 赵明坤 李林 于丽燕 侯亚君 唐博娜 付希光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引入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旨在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出院1个月复诊率。通过活动,精神疾病患者出院1个月复诊率由活动前的46%提高到活动后的73%,达到了活动目标,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减少了患者住院次数,保证了有效治疗。
关键词 精神疾病患者 出院 复诊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