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负极颗粒对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及SEI膜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闻文 王慧艳 +2 位作者 周静红 约强 周兴贵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6-376,共11页
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长时间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衰减会显著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生成反应除了受电解质组成和制备工艺影响外,还取... 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长时间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衰减会显著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生成反应除了受电解质组成和制备工艺影响外,还取决于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基于SEI膜的生长动力学,构建了电池容量衰减模型,模拟计算了石墨负极颗粒粒径对于电池容量衰减及SEI膜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极材料颗粒粒径越大,SEI膜厚增加速度越快,电池使用寿命显著降低;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首次循环容量衰减速度最快,随着后期SEI膜厚的增加,老化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溶剂在SEI膜中的扩散系数和SEI层孔隙率的降低,会减缓电池容量衰减速度;溶剂通过SEI膜向内扩散至电极表面的步骤是SEI膜连续生长过程中的控速步骤。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石墨电极涂层制备工艺优化提供基础知识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锂离子电池 数学模拟 电极电解质界面 石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涂层孔隙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慧艳 陈怡沁 +2 位作者 周静红 约强 周兴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6-383,共8页
以磷酸铁锂(LFP)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能量密度仍有待提升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锂离子在正极孔隙电解液中的扩散过程是LFP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控制因素之一,通过优化电极孔隙结构可以... 以磷酸铁锂(LFP)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能量密度仍有待提升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锂离子在正极孔隙电解液中的扩散过程是LFP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控制因素之一,通过优化电极孔隙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扩散阻力进而提升能量密度。采用准二维模型描述电池内部的传质电化学过程,考察了当锂离子电池正极孔隙存在梯度分布后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孔隙率均匀分布和梯度分布的电池模拟结果,发现孔隙率的梯度分布能提高单位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电解质通量和电极活性材料的嵌锂量,从而增加电池能量密度。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加,孔隙率分布的梯度越大,对能量密度的提升效果越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厚电极涂层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数学模拟 孔隙结构 梯度分布 能量密度
下载PDF
Pt-Ru/Nb_(2)O_(5)-SiO_(2)催化甘油氢解中Ru的促进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元凯 周政 +2 位作者 郑晓明 约强 周静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7-1504,共8页
采用顺序浸渍法引入第二金属Ru,制备了Pt-Ru/Nb_(2)O_(5)-SiO_(2)催化剂用于强化甘油氢解反应,并利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H2-TPD、NH3-TPD、XPS、HAADF-STEM等方法考察了Ru的促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Ru的引入量与催化活性呈“火... 采用顺序浸渍法引入第二金属Ru,制备了Pt-Ru/Nb_(2)O_(5)-SiO_(2)催化剂用于强化甘油氢解反应,并利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H2-TPD、NH3-TPD、XPS、HAADF-STEM等方法考察了Ru的促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Ru的引入量与催化活性呈“火山型”曲线关系,当Ru负载量为4%(w)时,Pt-Ru/Nb_(2)O_(5)-SiO_(2)活性最高,产物分布几乎不受影响。Ru物种与Pt物种产生了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Pt的还原程度,改善了Pt的电子结构,有利于氢的解离和活性氢物种的生成;同时Ru对Pt的修饰也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弱酸性位含量,为甘油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显著提升了Pt-Ru/Nb_(2)O_(5)-SiO_(2)催化甘油氢解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催化剂 RU 促进作用 甘油氢解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highly accessible single Co site catalyst for glucose detection 被引量:3
4
作者 Can Xiong Lin Tian +19 位作者 Chunchun Xiao Zhenggang Xue Fangyao Zhou Huang Zhou Yafei Zhao Min Chen Qiuping Wang Yunteng Qu Yidong Hu Wenyu Wang Yan Zhang Xiao Zhou Zhiyuan Wang Peiqun Yin Yu Mao Zhen-Qiang Yu Yueqiang Cao Xuezhi Duan Lei Zheng Yuen W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4期2100-2106,M0005,M0006,共9页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glucose sensors is an urgent need, especially for diabetes mellitus diagnosis. However, the glucose monitoring is conventionally operated in an invasive finger-prick manner and thei...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glucose sensors is an urgent need, especially for diabetes mellitus diagnosis. However, the glucose monitoring is conventionally operated in an invasive finger-prick manner and their noninvasive alternatives largely suffered from the relatively poor sensitivity, 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robust and efficient catalysts. In this paper, we design a concave shaped nitrogen-doped carbon framework embellished with single Co site catalyst(Co SSC) by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etching rate on different facet of carbon substrat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iffusion and contact of analyte. The Co SSC prompt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olutiongated graphene transistor(SGGT) devices, with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better than those of SGGT devices without catalysts. Our findings expand the field of single site catalyst in the application of biosensors, diabetes diagnostics and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se sensor Sensitivity SELECTIVITY Single site catalyst Solution-gated graphene transistor
原文传递
液相还原温度对草酸酯加氢制乙醇酸甲酯银硅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桂霖 罗祖伟 +3 位作者 约强 周静红 李伟 周兴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240,共9页
以表面氨基功能化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AS)为载体,乙醇为还原剂,通过调变前体AgNO_(3)的还原温度,制得了四种不同银催化剂(Ag/AS),结合催化剂表征技术和催化性能研究,探讨了液相还原温度对银硅催化剂上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 以表面氨基功能化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AS)为载体,乙醇为还原剂,通过调变前体AgNO_(3)的还原温度,制得了四种不同银催化剂(Ag/AS),结合催化剂表征技术和催化性能研究,探讨了液相还原温度对银硅催化剂上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醇酸甲酯(MG)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研究结果表明,Ag/AS催化剂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Ag颗粒的平均粒径呈指数型增大,对应的表面Ag原子配位数也随之增大。DMO吸附的原位红外光谱和DMO程序升温脱附实验表明,还原温度升高引起的表面原子配位数的增大,减弱了DM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进而降低了DMO加氢制MG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加氢 乙醇酸甲酯 催化剂 还原温度 活性
下载PDF
列管固定床反应器内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毛文发 郑赛男 +3 位作者 骆念军 周静红 约强 周兴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4-293,共10页
针对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单根反应管,采用在接近工业条件下获得的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一维、二维拟均相模型,并与单管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单管反应器内的CO偶联反应。... 针对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单根反应管,采用在接近工业条件下获得的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一维、二维拟均相模型,并与单管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单管反应器内的CO偶联反应。进一步利用一维拟均相模型模拟计算了操作参数对床层热点温度、反应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及床层压降的影响,分析了反应器热点温度对操作参数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冷却介质温度对反应管热点温度、亚硝酸甲酯转化率有较大影响,是需要严格控制的工艺指标;较低的空速容易引起反应器飞温;反应器进口压力、原料气进料温度和反应物组成在计算范围内对反应器热点温度影响相对较小。为了提高偶联反应器的负荷和强化床层内的传热效果,可以将进料空速提高至4000 h^(-1),同时,可以通过将反应器进口压力增大至500 kPa来降低压缩机能耗。研究结果可为现有列管式CO氧化偶联反应器的改进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氧化偶联 一维拟均相模型 固定床反应器 参数敏感性
下载PDF
甲烷联合重整反应镍基尖晶石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思磊 约强 周兴贵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1年第4期289-295,共7页
采用传统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Ni/MgAl_(2)O_(4)催化剂,并采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程序升温脱附(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甲烷联合重整(CSCRM)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 采用传统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Ni/MgAl_(2)O_(4)催化剂,并采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程序升温脱附(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甲烷联合重整(CSCRM)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浸渍法制得的Ni催化剂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MgAl_(2)O_(4)催化剂中Ni物种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更强,在CSCRM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而,基于溶胶凝胶法探究了Ni/MgAl_(2)O_(4)催化剂中Ni负载量对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MgAl_(2)O_(4)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为CSCRM反应的非贵金属Ni基催化剂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联合重整反应 镍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催化稳定性
下载PDF
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结构敏感性分析及调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雨柔 葛小虎 +3 位作者 约强 段学志 周兴贵 袁渭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45-4855,共11页
Pd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是石脑油蒸汽裂解和煤基电石乙炔路径制备聚合级乙烯的关键。传统的Pd基催化剂使用成本较高且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结构敏感性及其调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包括活... Pd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是石脑油蒸汽裂解和煤基电石乙炔路径制备聚合级乙烯的关键。传统的Pd基催化剂使用成本较高且选择性和稳定性较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结构敏感性及其调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包括活性金属粒径、纳米颗粒形貌和电子结构等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的重要作用,进而阐明了催化剂结构调控的目标与方向。进一步归纳总结了针对该反应特性的催化剂结构定向调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单原子及其合金催化剂的设计。通过合理地调控催化剂结构,优化关键物种的吸脱附和反应动力学行为,能够显著提高乙炔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及稳定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针对该反应特性,构筑高效、稳定和低成本的催化剂将会是该体系催化剂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催化 加氢 结构敏感性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Ni-B/Al2O3催化1-辛炔选择性加氢反应
9
作者 赵多 约强 +2 位作者 刘仲能 周兴贵 袁渭康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5-333,共9页
采用硼氢化钾还原方法制备了Ni-B/Al2O3催化剂,并与传统高温加氢还原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进行对比.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 采用硼氢化钾还原方法制备了Ni-B/Al2O3催化剂,并与传统高温加氢还原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进行对比.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1-辛炔加氢性能考评.结果表明,由于硼氢化钾还原能力较弱,Ni-B/Al2O3催化剂表面Ni0含量小于氢气还原的催化剂,但是其活性金属粒径更小,因而加氢反应活性仍与Ni/Al2O3相近.此外,Ni-B/Al2O3催化剂中Ni处于富电子状态,减弱了1-辛烯的吸附,显著提高了1-辛烯选择性.在1-辛炔转化率为99%时,1-辛烯选择性仍高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剂 镍硼催化剂 1-辛炔 选择加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