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4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行三维重建技术,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X线骨折检出率74.3%(101/13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98.5%(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行三维重建技术,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X线骨折检出率74.3%(101/13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98.5%(13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清楚显示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
下载PDF
优质乳腺CR钼靶影像技术要点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9期46-47,共2页
目的探析优质乳腺CR钼靶影像技术要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钼靶影像技术诊断的189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乳腺照片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片质量的影响因素、不同体位的摄影情况及病灶显示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回... 目的探析优质乳腺CR钼靶影像技术要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钼靶影像技术诊断的189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乳腺照片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片质量的影响因素、不同体位的摄影情况及病灶显示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 189例患者的影像检查照片中,优质照片所占比例为95.77%;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外斜侧、头尾位;对影像检查照片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体位摆位不标准、显像无明显的层次感、影像照片有划痕等。结论在行优质乳腺CR钼靶影像技术检查中,需要把握技术要点,选择正确体位,认真、细心为患者检查,以提高钼靶影像检查照片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乳腺 CR钼靶影像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7期173-174,共2页
目的旨在研究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基本技术操作模式和具体优良扫描方案,之后在此基础上将血管成像技术对相应静脉疾病诊断价值要素进行阐述。方法运用二维时间飞跃法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和二维相位对比血管造影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三位对... 目的旨在研究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基本技术操作模式和具体优良扫描方案,之后在此基础上将血管成像技术对相应静脉疾病诊断价值要素进行阐述。方法运用二维时间飞跃法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和二维相位对比血管造影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三位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对40例健康志愿者和40例临床静脉疾病患者进行MEV成像操作,使用MIP技术、MPR技术以及MRA技术对图像进行后续技术处理,逐步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基础性显示状态和疾病在相关MRV操作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最后按照规律进行脑静脉系成像方案抉择与讨论。结果此次3DCE-MRA静脉成像诊断病例中,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阳性显示率为100%,17例颅内肿瘤累及静脉阳新显示率也为100%,通过复诊证实手段和手术证实手段对上述内容加以确认。结论通过3D-CEMRA技术与2D-PCA技术以及对应2D-TOF-MRA技术等进行人体全脑静脉系成像显示,并提供出优良成像解决策略,其临床意义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脑静脉 评价 研究
下载PDF
初探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的应用
4
作者 于东升 樊玉东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11期50-50,共1页
随着医疗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rns PACS)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上。PACS系统与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的相结合,逐步取代了医院放射... 随着医疗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rns PACS)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上。PACS系统与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的相结合,逐步取代了医院放射科的传统影像诊断方法和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系统 医院放射科 影像诊断 临床医学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医疗影像设备 诊断方法 初探 数字化 网络技术
原文传递
PHIL IPSV-5000数字减影旋转血管成像技术中怎样减少医患放射剂量的一种方法
5
作者 于东升 凌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11期50-50,共1页
我院自2000年8月引进PHILIPS V5000数字减影机以来,通过做脑血管的旋转成像的检查中发现要想把患者的头部在旋转成像中始终在监视器的中心,就得调整床的左、右、上、下以及C型臂的影像增强器的高低,只有调整的准确,才能使图象满足... 我院自2000年8月引进PHILIPS V5000数字减影机以来,通过做脑血管的旋转成像的检查中发现要想把患者的头部在旋转成像中始终在监视器的中心,就得调整床的左、右、上、下以及C型臂的影像增强器的高低,只有调整的准确,才能使图象满足临床的需要。因为管球是旋转的而床的左、右、上、下、C型臂影像增强器高度必须是在放射线的照射下进行调整,使病人和技术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放射损害。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损害,我们通过多次实验并进行实际操作发现运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放射照射而且方法简单图象清晰能够达到临床要求。方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技术 C型臂 数字减影 术中 放射剂量 临床 影像增强器 医患 图象 旋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