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伤逝》的结构层次及其叙事策略 被引量:18
1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2,共7页
《伤逝》有三层悲剧性结构,相应地也有三层悖反性的结构意蕴;它们分别为读者探讨传统与反传统关系、女性解放以及思想启蒙者的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等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思考平台;从而也使《伤逝》多方面的复杂意蕴共居于同一个小说文本。
关键词 《伤逝》 意蕴 小说文本 反传统 女性解放 自我解剖 悲剧性 读者 自我反省 结构层次
原文传递
话语与结构:言说的双主体论《狂人日记》的内结构及其叙事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20,共15页
关键词 言说 《狂人日记》 话语 藏头诗 叙事策略 读者 表层 意思
下载PDF
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6,共2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否应该取消,是否应该全面取消?对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的症候之分析,有助于人们对此类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新本科院校 毕业论文 症候
下载PDF
“诊者”与“治者”的角色分离——论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再定位 被引量:9
4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4,共7页
鲁迅经常把自己文艺启蒙和国民性批判的事业比作一个医生的工作,在弃医从文之初,鲁迅所理想的工作是一个完整医生的工作。所谓完整医生的工作就是说,这个医生既是病人所患何病的诊断者,同时,也是这个疾病的治疗者。但鲁迅后来却把“治... 鲁迅经常把自己文艺启蒙和国民性批判的事业比作一个医生的工作,在弃医从文之初,鲁迅所理想的工作是一个完整医生的工作。所谓完整医生的工作就是说,这个医生既是病人所患何病的诊断者,同时,也是这个疾病的治疗者。但鲁迅后来却把“治者”的角色推给了旁人,而自己却安居在一个很边缘的角色位置上———“诊者”。“诊者”与“治者”的角色分离不仅是鲁迅解决“铁屋子”难题极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鲁迅走出长达九年“沉默期”极重要的一步,同时又是我们理解鲁迅思想和行为极重要的关节点,它是鲁迅观察、思考、言行、著述等最富个性特征的立足点,是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一次重新定位。从小说修辞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具有诗学价值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鲁迅思想 分离 再定位 国民性批判 角色位置 个性特征 重新定位 诗学价值 医生
原文传递
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被引量:9
5
作者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小说 修辞学 隐含作者 隐含读者 人格形象 叙事技巧
下载PDF
《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9
6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1-148,140,共9页
从叙事学上讲,《祝福》有两个极具鲁迅个性的形式难题,迄今为止没有引起鲁学界的足够重视。当这两个叙事形式上的疑难问题得到比较圆满阐释的时候,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祝福》与《野草》中《过客》《这样的战士》《死火》《影的告... 从叙事学上讲,《祝福》有两个极具鲁迅个性的形式难题,迄今为止没有引起鲁学界的足够重视。当这两个叙事形式上的疑难问题得到比较圆满阐释的时候,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祝福》与《野草》中《过客》《这样的战士》《死火》《影的告别》等文本的哲学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从不同层面,表达了鲁迅一种独异的生命哲学,各有其彼此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就是为绝境中的普通人开出一条生路。相比鲁学界普遍认为的“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这恐怕更是《祝福》独特的价值内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野草》 鲁迅 生命哲学 绝境
原文传递
论《狂人日记》修辞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9,共6页
在《狂人日记》的审美活动中,与其审人物形象,不如审人物角色;与其审人物形象中的性格美,不如审人物角色话语中所裹挟的思想含量和技术含量;与其审人物的思想,不如审作者的修辞策略。《狂人日记》让读者永远着迷的地方,必然包括它第一... 在《狂人日记》的审美活动中,与其审人物形象,不如审人物角色;与其审人物形象中的性格美,不如审人物角色话语中所裹挟的思想含量和技术含量;与其审人物的思想,不如审作者的修辞策略。《狂人日记》让读者永远着迷的地方,必然包括它第一次传达了“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这一思想命题以及传达这一思想命题的修辞策略,套一句大家熟透了的话,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体,是“实现的内容”。小说修辞学为我们理解《狂人日记》多方面的诗学因素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诗学因素 修辞策略
原文传递
《示众》:独异的杰作 被引量:7
8
作者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示众》的艺术形式与传统小说迥异,它是二三十年代中国读者所完全陌生的,与今天主流的小说理论依然有相当的距离;《示众》的题材是生活中极常见、也极容易忽视的,它所开掘的思想内涵却是极深刻、极富有开创性的。《示众》是独异的也是... 《示众》的艺术形式与传统小说迥异,它是二三十年代中国读者所完全陌生的,与今天主流的小说理论依然有相当的距离;《示众》的题材是生活中极常见、也极容易忽视的,它所开掘的思想内涵却是极深刻、极富有开创性的。《示众》是独异的也是杰出的,独异性与杰出性是《示众》相连贯的两个方面,这为读者阅读接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长久回味、思考和反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示众》 独异性 杰出性
下载PDF
《第七天》与鲁迅文学传统 被引量:6
9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1,共5页
鲁迅文学传统是中国文学资源的组成单元,是当代汉语写作很难忽视的存在,它对当代作家构成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七天》是浙籍当代作家余华与鲁迅“相遇”近20年后完成的一部小说新著,因此,也很自然地作为一枚标本进入笔者的研究... 鲁迅文学传统是中国文学资源的组成单元,是当代汉语写作很难忽视的存在,它对当代作家构成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七天》是浙籍当代作家余华与鲁迅“相遇”近20年后完成的一部小说新著,因此,也很自然地作为一枚标本进入笔者的研究视域,借此透视鲁迅文学基因在余华汉语写作中的承传与变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文学传统 当代作家 汉语写作 文学资源 余华 小说
原文传递
叙述学: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之二 被引量:7
10
作者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30,共10页
关键词 叙述学 形式分析 新批评 文学研究方法 文本中心论 学理 结构主义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多重否定结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5,共5页
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定位决定了"否定"是知识分子鲁迅的主导思维,也是鲁迅小说创作的主导思维。鲁迅小说通常有多个"否定者"的角色,每一个否定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否定自己周边的物事与人;"螳螂捕蝉,黄... 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定位决定了"否定"是知识分子鲁迅的主导思维,也是鲁迅小说创作的主导思维。鲁迅小说通常有多个"否定者"的角色,每一个否定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否定自己周边的物事与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否定者背后还有否定者,给否定者以再否定,由此形成多层或多重否定性叙事结构;"否定之否定"叙事结构不仅是鲁迅小说中最突出的结构方式,也是其小说中远比"看/被看"更普遍的结构方式。否定者恰恰遭遇着否定者的否定,批判者同时也站立在被批判者的行列中,鲁迅小说就是这样在否定之否定结构中把叙事导向深入,抵达意义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结构 鲁迅小说 现代知识分子 叙事结构 结构方式 否定之否定 小说创作 不自觉
原文传递
《寒夜》:消耗性结构的悲剧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0-55,共6页
巴金的《寒夜》是一部“好人的悲剧”。其悲剧的根本动因深植于汪家家庭的深层结构之中。汪文宣的痛苦,直至生命的毁灭不是某人的过失所致,也不能单纯归罪于社会或伦理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汪母及曾树生存在的本身就是汪文宣痛苦的根... 巴金的《寒夜》是一部“好人的悲剧”。其悲剧的根本动因深植于汪家家庭的深层结构之中。汪文宣的痛苦,直至生命的毁灭不是某人的过失所致,也不能单纯归罪于社会或伦理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汪母及曾树生存在的本身就是汪文宣痛苦的根源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汪文宣的死亡以及其家庭结构的最终消解是其家庭结构的存在自然生成的。在这个消耗性的结构中,善善相加不是善,好好相加不是好。把握了这个结构才算真正把握住了“好人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夜》 消耗性结构 悲剧动因
下载PDF
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合型视角叙事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1,共6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时间为1926年9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后收于《朝花夕拾》,这时鲁迅已年过四十,文本明确采用成年人的视点叙事;然而作为叙事对象的故事时间却发生在童年,为了“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时间为1926年9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后收于《朝花夕拾》,这时鲁迅已年过四十,文本明确采用成年人的视点叙事;然而作为叙事对象的故事时间却发生在童年,为了“带露折花”,最大限度地还原童年故事的原色原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事 复合型 《朝花夕拾》 童年故事 写作时间 《莽原》 故事时间
下载PDF
时间、修辞策略与鲁迅“铁屋子”的破解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0-164,共5页
"铁屋子"难题曾困扰鲁迅长达九年,历经九年的痛苦思考,鲁迅最终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呢?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其前提条件;把破毁"铁屋子"的希望交给未来的时间,并从绝望中打捞希望,是关键因素,而最终... "铁屋子"难题曾困扰鲁迅长达九年,历经九年的痛苦思考,鲁迅最终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呢?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其前提条件;把破毁"铁屋子"的希望交给未来的时间,并从绝望中打捞希望,是关键因素,而最终的决定因素则是"怎么写"的修辞策略,其最重要的修辞策略则是智情双结构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策略 鲁迅 时间 现代知识分子 绝望
原文传递
鲁迅“透底”修辞的哲学底基
15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6,共16页
人的生存、温饱和发展在鲁迅看来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也是鲁迅论人论事不可逾越的底线;是鲁迅“透底”修辞的底基,也是鲁迅生命哲学的重要基石。鲁迅叙事,往往一两句话便把伦理批评推到人生存与发展的底端,从而使其荒谬性一目了然,不... 人的生存、温饱和发展在鲁迅看来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也是鲁迅论人论事不可逾越的底线;是鲁迅“透底”修辞的底基,也是鲁迅生命哲学的重要基石。鲁迅叙事,往往一两句话便把伦理批评推到人生存与发展的底端,从而使其荒谬性一目了然,不仅展示其“透底”修辞的妙处,也显示了其“透底”修辞的哲学底基。如果说鲁迅“透底”修辞的哲学底基在其小说叙事中还算比较含混和模糊,那么在其杂文叙事中却是清晰和明确的,尤其是《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这两部长篇杂文可算是《阿Q正传》的理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透底”修辞 生命哲学
原文传递
论《狂人日记》修辞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修辞策略 艾布拉姆斯 修辞学 文学术语 叙事散文 叙事学 读者 关键词 诗学
下载PDF
人性·体制·文本性思想“铁屋子”结构解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47,共16页
本文对“铁屋子”这一意象作了新的解释,认为所指并非一般所谓“中国封建思想体统”,而是“非文本性的传统思想”。“铁屋子”的意象隐含着鲁迅面对文艺启蒙的难题,所表达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探讨“铁屋子”的所指是什么?... 本文对“铁屋子”这一意象作了新的解释,认为所指并非一般所谓“中国封建思想体统”,而是“非文本性的传统思想”。“铁屋子”的意象隐含着鲁迅面对文艺启蒙的难题,所表达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探讨“铁屋子”的所指是什么?为什么在鲁迅看来,破毁“铁屋子”的希望有“必无的证明”?围绕“铁屋子”种种问题的追问,对我们进入鲁迅复杂的心灵世界和文学世界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性 结构解析 体制 人性 封建思想 传统思想 内心世界
下载PDF
论《阿Q正传·序》及其文本叙事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7,共5页
《阿Q正传·序》有内外双层结构。其外结构有如徐懋庸等所说:“这里写平民在旧社会里是如何地被蔑视,连姓名、生日、籍贯都没有人注意和记得。”或如周作人等所说讽刺了当时胡适一帮文人的“历史癖与考据癖”;其内结构隐藏着一个诗... 《阿Q正传·序》有内外双层结构。其外结构有如徐懋庸等所说:“这里写平民在旧社会里是如何地被蔑视,连姓名、生日、籍贯都没有人注意和记得。”或如周作人等所说讽刺了当时胡适一帮文人的“历史癖与考据癖”;其内结构隐藏着一个诗学表达式,该表达式的叙事功能有如“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目的在于消除读者阅读接受上的各种副作用,并引导适宜的阅读阐释方法。为达此目的,作者选取纠缠、模糊、空白、特征等多种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下载PDF
影视剧重编的思维误区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X期119-120,共2页
近年来,国内掀起影视剧重编的风潮。所谓重编,也有人称翻拍或重导,是指在已有根据经典作品改编的剧目的前提下再度改编改导改拍。如近年来陆续排上重导日程表的四大古典名著,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分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而王扶林... 近年来,国内掀起影视剧重编的风潮。所谓重编,也有人称翻拍或重导,是指在已有根据经典作品改编的剧目的前提下再度改编改导改拍。如近年来陆续排上重导日程表的四大古典名著,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分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而王扶林主导的《红楼梦》、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还堪称经典。其他如《京华烟云》、《青春之歌》、《林海雪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古典名著 王扶林 思维误区 八九十 《青春之歌》 《林海雪原》 六小龄童 《京华烟云》 编导者 英雄人物
原文传递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简介
20
作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的前身是绍兴师范专科学校鲁迅研究室,成立于1986年,是当时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建立的第一个鲁迅研究机构。2002年升格为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所,2019年升格为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同年入选绍兴文理学院校级...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的前身是绍兴师范专科学校鲁迅研究室,成立于1986年,是当时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建立的第一个鲁迅研究机构。2002年升格为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所,2019年升格为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同年入选绍兴文理学院校级重点科研创新平台,2021年入选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2年入选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文理学院 鲁迅研究 师范专科学校 校级重点 社会科学普及 科研创新平台 升格 绍兴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