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伤逝》的结构层次及其叙事策略 |
曹禧修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2
|
话语与结构:言说的双主体论《狂人日记》的内结构及其叙事策略 |
曹禧修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3
|
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 |
曹禧修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4
|
“诊者”与“治者”的角色分离——论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再定位 |
曹禧修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5
|
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
曹禧修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6
|
《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
曹禧修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7
|
论《狂人日记》修辞策略 |
曹禧修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8
|
《示众》:独异的杰作 |
曹禧修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9
|
《第七天》与鲁迅文学传统 |
曹禧修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0
|
叙述学: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文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之二 |
曹禧修
|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11
|
论鲁迅小说多重否定结构 |
曹禧修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2
|
《寒夜》:消耗性结构的悲剧 |
曹禧修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4
|
|
13
|
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合型视角叙事 |
曹禧修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4
|
时间、修辞策略与鲁迅“铁屋子”的破解 |
曹禧修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5
|
鲁迅“透底”修辞的哲学底基 |
曹禧修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论《狂人日记》修辞策略 |
曹禧修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7
|
人性·体制·文本性思想“铁屋子”结构解析 |
曹禧修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8
|
论《阿Q正传·序》及其文本叙事策略 |
曹禧修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9
|
影视剧重编的思维误区 |
曹禧修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20
|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简介 |
曹禧修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