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沟壑区采煤塌陷地人工与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性质演变特征
被引量:
17
1
作者
杜华栋
曹
祎
晨
+1 位作者
聂文杰
宋世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1-1649,共9页
植被恢复是扰动地生态修复的基础,土壤质量的改善是植被恢复效益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揭示干扰地自然和人工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干扰后植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部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采煤塌陷地人工与自然植被...
植被恢复是扰动地生态修复的基础,土壤质量的改善是植被恢复效益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揭示干扰地自然和人工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干扰后植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部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采煤塌陷地人工与自然植被恢复后土壤性状动态演变规律对比研究仍不够充分,因此以我国煤炭化工基地榆神府矿区黄土塌陷地为研究区,在阐明人工和自然2种植被恢复模式1~15 a土壤理化生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植物群落演替特征,探讨黄土塌陷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质量之间的演变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恢复年限增加,人工和自然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酶活性和菌类数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人工恢复样地土壤理化生性状改善程度优于自然恢复样地;②从土壤性状的恢复速度上看,自然植被恢复10 a后,土壤水分和生物学特性基本可以达到塌陷前水平,但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仍然低于未塌陷地水平,而人工植被恢复6 a后,土壤各理化生监测指标均可以达到甚至高于未塌陷前水平;③土壤容重、水分、有效养分和菌类均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具有较高相关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是影响植被恢复样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综合研究表明半干旱采煤塌陷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改善在程度和速度上都优于自然恢复植被,但人工恢复初期应尽量减小对原有自然植被和土壤系统的干扰;适当的人工抚育措施可促进植被发育,进而加速了植被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使塌陷地植被建设会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生态修复
榆神府矿区
黄土沟壑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沟壑区采煤塌陷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损害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拜梦童
杜华栋
+1 位作者
范鹏辉
曹
祎
晨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9-1037,共9页
【目的】探究半干旱榆神府矿区采煤塌陷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土壤损害程度和机理。【方法】选择榆神府矿区黄土沟壑地貌下林地、耕地、园地和草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地表塌陷前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特征,通过主...
【目的】探究半干旱榆神府矿区采煤塌陷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土壤损害程度和机理。【方法】选择榆神府矿区黄土沟壑地貌下林地、耕地、园地和草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地表塌陷前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排序探讨采煤塌陷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4种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塌陷1~2年内土壤性质均朝着水分、养分减小的方向发展,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塌陷地土壤损害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草地的土壤机械组成和养分含量、林地的速效养分特征、园地的砂粒含量各自变化较显著;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是影响榆神府矿区土壤质量变化的关键因子;在矿区损害地土壤系统修复过程中,除必要的塌陷地充填外,草地还需采取人工施肥、补水和微地形改造等措施,林地还需施加氮磷肥辅以相应的微生物菌剂,园地和耕地损害较小可减小人工干预。【结论】半干旱或干旱区煤炭开采塌陷地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损害程度与成因采取对应的恢复措施,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高效和高质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土地利用
土壤损害
生态恢复
榆神府矿区
原文传递
榆神府矿区不同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聂文杰
赵晓光
+3 位作者
杜华栋
曹
祎
晨
宋世杰
田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3,共10页
井工开采形成的冒落带和裂隙带触及或破坏煤系上覆重要含水层时形成导水裂隙,目前少有研究将导水裂隙发育程度与地表生态环境响应进行耦合。为阐明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环境的影响,首先通过分析不同导水裂隙发育程度下地表土壤物理、...
井工开采形成的冒落带和裂隙带触及或破坏煤系上覆重要含水层时形成导水裂隙,目前少有研究将导水裂隙发育程度与地表生态环境响应进行耦合。为阐明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环境的影响,首先通过分析不同导水裂隙发育程度下地表土壤物理、养分和生物因子变化特征,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裂隙发育程度下土壤因子进行分类排序与评价。结果表明:榆神府矿区地表裂隙发育后土壤质量均有下降趋势,其中导水裂隙发育区地表损害后,土壤pH、粉粒、过氧化氢酶和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容重、有效养分、其他酶类活性和菌类数量均下降,该区土壤质量显著降低;而导水裂隙不发育区(有导水裂隙发育但程度轻微)土壤各因子质量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不显著,土壤质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颗粒组成、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导水裂隙发育程度区土壤质量损害程度不同,在矿区土壤修复过程中可依据不同导水裂隙发育程度制定相应经济、有效的恢复治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井工开采
导水裂隙
土壤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沟壑区采煤塌陷地人工与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性质演变特征
被引量:
17
1
作者
杜华栋
曹
祎
晨
聂文杰
宋世杰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研究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1-1649,共9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M64368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9JM-460)
榆林市科技计划重大资助项目(6130819001)。
文摘
植被恢复是扰动地生态修复的基础,土壤质量的改善是植被恢复效益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揭示干扰地自然和人工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差异,对于指导干扰后植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部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采煤塌陷地人工与自然植被恢复后土壤性状动态演变规律对比研究仍不够充分,因此以我国煤炭化工基地榆神府矿区黄土塌陷地为研究区,在阐明人工和自然2种植被恢复模式1~15 a土壤理化生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植物群落演替特征,探讨黄土塌陷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质量之间的演变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恢复年限增加,人工和自然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酶活性和菌类数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人工恢复样地土壤理化生性状改善程度优于自然恢复样地;②从土壤性状的恢复速度上看,自然植被恢复10 a后,土壤水分和生物学特性基本可以达到塌陷前水平,但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仍然低于未塌陷地水平,而人工植被恢复6 a后,土壤各理化生监测指标均可以达到甚至高于未塌陷前水平;③土壤容重、水分、有效养分和菌类均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具有较高相关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是影响植被恢复样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综合研究表明半干旱采煤塌陷区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改善在程度和速度上都优于自然恢复植被,但人工恢复初期应尽量减小对原有自然植被和土壤系统的干扰;适当的人工抚育措施可促进植被发育,进而加速了植被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使塌陷地植被建设会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
采煤塌陷
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生态修复
榆神府矿区
黄土沟壑区
Keyword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oil propertie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Yushenfu mining area
loess gully area
分类号
TD88 [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沟壑区采煤塌陷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损害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拜梦童
杜华栋
范鹏辉
曹
祎
晨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研究院
陕西新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9-1037,共9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9JM-46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3689)
榆林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6130819001)资助。
文摘
【目的】探究半干旱榆神府矿区采煤塌陷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土壤损害程度和机理。【方法】选择榆神府矿区黄土沟壑地貌下林地、耕地、园地和草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地表塌陷前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排序探讨采煤塌陷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4种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塌陷1~2年内土壤性质均朝着水分、养分减小的方向发展,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塌陷地土壤损害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草地的土壤机械组成和养分含量、林地的速效养分特征、园地的砂粒含量各自变化较显著;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是影响榆神府矿区土壤质量变化的关键因子;在矿区损害地土壤系统修复过程中,除必要的塌陷地充填外,草地还需采取人工施肥、补水和微地形改造等措施,林地还需施加氮磷肥辅以相应的微生物菌剂,园地和耕地损害较小可减小人工干预。【结论】半干旱或干旱区煤炭开采塌陷地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损害程度与成因采取对应的恢复措施,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高效和高质量恢复。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土地利用
土壤损害
生态恢复
榆神府矿区
Keyword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 use
Soil degrad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Yulin-Shenmu-Fugu mining Area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榆神府矿区不同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聂文杰
赵晓光
杜华栋
曹
祎
晨
宋世杰
田德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研究院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73,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368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9JM-460)
+1 种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17JK0507)
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项目(MTy2019-01)。
文摘
井工开采形成的冒落带和裂隙带触及或破坏煤系上覆重要含水层时形成导水裂隙,目前少有研究将导水裂隙发育程度与地表生态环境响应进行耦合。为阐明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环境的影响,首先通过分析不同导水裂隙发育程度下地表土壤物理、养分和生物因子变化特征,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裂隙发育程度下土壤因子进行分类排序与评价。结果表明:榆神府矿区地表裂隙发育后土壤质量均有下降趋势,其中导水裂隙发育区地表损害后,土壤pH、粉粒、过氧化氢酶和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容重、有效养分、其他酶类活性和菌类数量均下降,该区土壤质量显著降低;而导水裂隙不发育区(有导水裂隙发育但程度轻微)土壤各因子质量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不显著,土壤质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颗粒组成、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导水裂隙发育程度区土壤质量损害程度不同,在矿区土壤修复过程中可依据不同导水裂隙发育程度制定相应经济、有效的恢复治理规划。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井工开采
导水裂隙
土壤因子
Keywords
Yushenfu mining area
underground mining
water flowing fissure
soil factors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沟壑区采煤塌陷地人工与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性质演变特征
杜华栋
曹
祎
晨
聂文杰
宋世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沟壑区采煤塌陷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损害特征
拜梦童
杜华栋
范鹏辉
曹
祎
晨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原文传递
3
榆神府矿区不同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性质的影响
聂文杰
赵晓光
杜华栋
曹
祎
晨
宋世杰
田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