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州市气温多模式集成预报系统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卞正奎 朱寿鹏 +2 位作者 胡航菲 王琴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5-611,共7页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日本气象厅、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3个中心的气温模式预报资料,采用多模式简单集合平均(EMN)、滑动训练期消除偏差集合平均(Running Training Period Bias-removed Ensemble Mean,R-BREM)、滑动训练期超级集...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日本气象厅、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3个中心的气温模式预报资料,采用多模式简单集合平均(EMN)、滑动训练期消除偏差集合平均(Running Training Period Bias-removed Ensemble Mean,R-BREM)、滑动训练期超级集合预报(Running Training Period Superensemble Forecast,R-SUP)3种多模式集成方法,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距平相关系数(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ACC)两种检验评估方法,比较了气温的单模式预报和多模式集成预报结果,建立了针对江苏省泰州市的地面气温多模式集成预报系统。结果表明:对于该市08:00和20:00起报的气温预报,R-BREM均是相对最优的多模式集成方法,且基于该方法的多模式集成预报结果明显优于单模式预报结果,其RMSE相对于最优单模式减小了0.5℃左右,ACC增大了约0.16,改进效果显著。同时,将R-BREM方法投入到泰州市的日常气温业务预报中,有效提高了业务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温 多模式集成 预报系统
下载PDF
2015年6月27日泰州一次典型的梅雨期暴雨
2
作者 向阳 陈进 +4 位作者 李由 郑炜 王琴 郭文宝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34期169-171,共3页
泰州自2015年6月24日起宣布入梅以来降水不断,其中伴随着多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该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6月27日在泰州中南部出现的大暴雨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尺度环流场、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得出本次暴... 泰州自2015年6月24日起宣布入梅以来降水不断,其中伴随着多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该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6月27日在泰州中南部出现的大暴雨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尺度环流场、物理量场和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得出本次暴雨是在典型的梅雨期三阻形的形势下[1],受850 h Pa和700 h Pa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造成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都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和持续,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是这次暴雨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三阻型 切变线 地面倒槽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熙明 +1 位作者 李国平 邹海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6-435,共10页
利用2006-2010年鄱阳湖地区德安、鄱阳、湖口、进贤和星子站风向、风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的特点及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有湖陆风现象存在。平均而言,东西方向湖陆风强度为0.5~0.7 m·s-1,湖西侧... 利用2006-2010年鄱阳湖地区德安、鄱阳、湖口、进贤和星子站风向、风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的特点及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有湖陆风现象存在。平均而言,东西方向湖陆风强度为0.5~0.7 m·s-1,湖西侧湖陆风转换时间较湖东侧早2 h左右,而南北方向的湖陆风强度相对较弱,为0.3 m·s-1左右,湖北侧的湖陆风转换时间较湖南侧提前近5 h。湖陆风存在季节变化,夏季湖陆风表现得相对更强一些,而秋季表现异于其他季节。利用2010年8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资料得到,湖区的湖陆风现象与湖陆热力差异有关。采用浅水波模型对鄱阳湖地区湖陆风形成原因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现象基本一致,能反映湖陆风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陆风 鄱阳湖 距平 浅水波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