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06
1
作者 吴兑 吴晓京 +6 位作者 李菲 谭浩波 陈静 治强 孙弦 陈欢欢 李海燕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0-688,共9页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 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 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从1956年到1980年中国霾日都比较少,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过50天;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到21世纪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都超过100天,其中大城市区域超过150天,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霾日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沈阳、河北邢台、重庆市区、辽宁本溪、西安、成都、四川遂宁、湖北老河口、新疆和田、且末、民丰、四川内江,主要集中在辽宁中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以及受沙尘暴影响较多的南疆地区。就中国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2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具有霾日增加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是中国东部一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具有霾日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东部。这些地方的经济和工业水平相对滞后,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改善使当地的霾日数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长期变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48
2
作者 吴兑 吴晓京 +5 位作者 李菲 谭浩波 陈静 陈欢欢 治强 孙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过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对中国大陆雾、轻雾的长期变化趋势有如下认识:我国大陆雾日地理分布基本气候特征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冬半年雾日数多夏半年少。各年代的差... 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过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对中国大陆雾、轻雾的长期变化趋势有如下认识:我国大陆雾日地理分布基本气候特征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冬半年雾日数多夏半年少。各年代的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尽一致。西南地区是我国雾日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一年有雾日20余天;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在冬春季节会出现严重的持续性雾天气。长江以南各省的轻雾日数明显多于长江以北地区,而且1980年代以后轻雾日有明显增加;西南地区是我国轻雾日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一年有轻雾日100余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轻雾 长期变化
下载PDF
1961~2005年中国大雾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42
3
作者 治强 吴兑 吴晓京 《气象科技》 2008年第5期556-560,共5页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41个地面台站观测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大雾日数明显偏多,夏半年明显偏少。其中11月最多,6月最少。在空间分布上,中国东部降水量较多...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41个地面台站观测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大雾日数明显偏多,夏半年明显偏少。其中11月最多,6月最少。在空间分布上,中国东部降水量较多的平原和丘陵年均大雾日数较多,而内蒙古大部和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年均大雾日数较少,多在1天以下。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一些省市,是大雾天气多发的地区,并且具有明显正变化趋势,年大雾天气日数呈波动增多的趋势,波动的周期大约为1.5年。1982、1987、1989~2000年和2002年是大雾日数较多的年份,而1967年则是大雾日数明显偏少的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EOF分析
下载PDF
基于20年卫星遥感资料的黄海、渤海海雾分布季节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吴晓京 李三妹 +3 位作者 廖蜜 治强 王璐 朱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前对海上雾分布的认识多基于沿岸测站和海上船舶、浮标观测,但这些数据非常稀少,且存在代表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一直缺乏对海雾分布更全面、清晰的了解。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均一、覆盖范围广、质量一致,具有对无云条件下大范围... 目前对海上雾分布的认识多基于沿岸测站和海上船舶、浮标观测,但这些数据非常稀少,且存在代表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一直缺乏对海雾分布更全面、清晰的了解。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均一、覆盖范围广、质量一致,具有对无云条件下大范围、离岸海雾监测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算法检测出的1989-2008年黄渤海海雾及云的频数、分布百分率信息,得到了黄渤海海雾季节变化的较全面特征。除印证其他资料或研究的结论外,还发现:(1)黄海海雾频数随季节变化的幅度较渤海明显;(2)黄海、渤海海域存在冬季海雾多发时段;(3)海雾生消过程中有覆盖区变化的东传特征;(4)春夏雾季中存在黄海中部和西朝鲜湾两处海雾多发区,其中西朝鲜湾也是全年海雾最多的海域。另外,在样本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对检测出的低云、中高云覆盖百分率和海雾频数的分析统计,还能估算出黄海、渤海部分季节20年海雾发生的平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海雾 频数 季节特征 NOAA/AVHRR
下载PDF
2007年初一次雪后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治强 方翔 +1 位作者 吴晓京 李小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58,共7页
大雾天气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1月15日华北和黄淮地区的雪后大雾天气产生的天气背景及其形成的温湿条件和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在这次大雾天气发生时,亚欧大陆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为两... 大雾天气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1月15日华北和黄淮地区的雪后大雾天气产生的天气背景及其形成的温湿条件和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在这次大雾天气发生时,亚欧大陆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中纬度无明显冷空气活动,南支气流较为平直,天气形势比较稳定。华北和黄淮地区位于入海高压的后部,近地面层有弱的东北风或偏东风,即有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的平流输送,又不至于破坏大雾形成的温湿条件。同时,大气层结是绝对稳定的,低层有深厚的逆温层,当暖湿空气平流到温度较低的下垫面上时冷却而形成雾,因而这次大雾天气属于典型的平流雾。这种形势的稳定维持,造成了这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范围的大雾天气。另外,华北和黄淮较低的海拔高度,有利于暖湿空气的平流进入,也是大雾形成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卫星云图 平流
下载PDF
2007年7月皖苏北部龙卷风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治强 方宗义 方翔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19,I0005-I0006,共7页
2007年7月3日0840—1000(UTC)先后在安徽天长—江苏高邮和江苏兴化等局部地区发生了多个龙卷风,成为本年度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利用高频次的FY-2C、2D等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南京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这次龙卷风天气系... 2007年7月3日0840—1000(UTC)先后在安徽天长—江苏高邮和江苏兴化等局部地区发生了多个龙卷风,成为本年度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利用高频次的FY-2C、2D等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南京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这次龙卷风天气系统的活动与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认识:叠加在梅雨锋切变线上的高空短波槽线,及槽后强干冷空气平流与低空暖湿平流在垂直方向迭合,并与200hPa青藏高压东西向脊线北侧的辐散场重合,为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0400(UTC)之后,在鄂豫皖苏交界区形成了两条中尺度对流云带。一条是与梅雨锋切变线相对应的弱对流云带,另一条是位于其南面的在上述干冷空气前沿迅速发展的飑线云带。切变线弱对流云带整体缓慢向南移动,构成云带的对流云块沿着云带缓慢向东移动。强对流飑线云带则由西北西向东南东方向移动,构成飑线云带的强对流云团则沿着云带由西南西向东北东方向移动。龙卷风就发生在上述两条中尺度对流云带的云团相交合并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中尺度对流云带 中气旋 卫星资料 雷达资料
下载PDF
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治强 李万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的绝大部分事件(闪电资料的一种)集中发生在MCS中的强对流单体回波区,而对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事件集中发生在对流区和对流云向层云转化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降水结构 闪电特征 雷达回波特征 MCS 分析结果 强对流 对流云 初生 层云 消亡 成熟 集中 事件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 被引量:15
8
作者 费建国 治强 +1 位作者 柴东哲 张宏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44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44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2um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结合X线透视 阻塞性黄疸 PTCD
下载PDF
风云气象卫星“一带一路”热带气旋监测能力与最新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新 唐世浩 治强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2期10-18,共9页
面向风云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的静止和极轨两个系列6颗卫星,已经联合组成了服务“一带一路”星座布局,建立了风云卫星应急减灾数据服务机制。本文对利用FY-2H、FY-4A和FY-3C/D开展的“一带一路”热带气... 面向风云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的静止和极轨两个系列6颗卫星,已经联合组成了服务“一带一路”星座布局,建立了风云卫星应急减灾数据服务机制。本文对利用FY-2H、FY-4A和FY-3C/D开展的“一带一路”热带气旋监测方法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列举了2018年和2019年影响力较大的连续致灾热带气旋、跨海域热带气旋,以及双/三/四个热带气旋共存的典型个例。结果显示在基于风云卫星开展的“一带一路”热带气旋监测业务中,将热带气旋发生演变的原理与气象卫星不同仪器观测原理相结合,在热带气旋生命史不同阶段根据所关注的不同侧重点,分别对应应用风云气象卫星不同观测仪器,对于热带气旋全生命史监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风云气象卫星 热带气旋 监测业务 数据服务
下载PDF
高山杜鹃“红粉佳人”和“红珍珠”的抹芽花期调控管理技术
10
作者 王海涛 治强 +5 位作者 钱湘玲 陈庆华 苏育翠 张辰 赢登宇 陈继恩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149-152,158,共5页
选用有特色花且市场潜力大的“红粉佳人”和“红珍珠”两种高山杜鹃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抹芽处理对其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芽处理与对照组花期有明显差异,可提前56 d左右,有效延长盛花期5 d左右,延长花期总历时30 d,提高成花率至71%~93... 选用有特色花且市场潜力大的“红粉佳人”和“红珍珠”两种高山杜鹃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抹芽处理对其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芽处理与对照组花期有明显差异,可提前56 d左右,有效延长盛花期5 d左右,延长花期总历时30 d,提高成花率至71%~93%。有效地提前了花期、延长了花期和提高成花率,提升高山杜鹃“红粉佳人”和“红珍珠”的开花质量,增加观赏价值。为“红粉佳人”和“红珍珠”两种高山杜鹃提供了一种契合春节开花的花期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抹芽 光照 温度 花期调控
下载PDF
北上台风云系结构变化的遥感定量特征指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治强 王新 黄庆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定量诊断分析北上台风的云系结构特征对于预报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11—2020年16个北上台风,定义南北对称度因子S1和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S2,作为反映北上台风云系结构的指标。当S1<0时,通常台风南侧和西南侧的云量较多,并常与季风云... 定量诊断分析北上台风的云系结构特征对于预报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11—2020年16个北上台风,定义南北对称度因子S1和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S2,作为反映北上台风云系结构的指标。当S1<0时,通常台风南侧和西南侧的云量较多,并常与季风云系相连,台风一般表现为“9”字型结构;当S1>0时,通常台风北侧和东北侧的云量较多,台风南侧的云系减弱,台风一般表现为“6”字型结构。台风北上过程中由S1<0向S1>0转变,在云系结构特征上表现为由“9”字型结构转化为“6”字型结构。而这种结构特征的转变初始表现为台风核心区域内第一象限云量增多并向东北方向伸展,同时第三象限对流云衰减以及云量减少,此时,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S2>0并快速增大,台风有快速减弱的趋势。南北对称度因子和一三象限对称度因子作为北上台风云系结构诊断分析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台风强度、降雨的监测和预报形成了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卫星遥感 结构诊断 强度变化
下载PDF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微波辐射和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治强 刘辉志 +2 位作者 李万彪 童科 牛晓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1-739,共9页
通过对1998年6—8三个月内发生在我国大陆和邻近洋面上的11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发现10.65和19.35GHz垂直通道能较好的反应云中液态水和降水的吸收和发射;85.5和37.0GHz垂直通道能较好的反应云中冰晶冰粒的散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通过对1998年6—8三个月内发生在我国大陆和邻近洋面上的11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发现10.65和19.35GHz垂直通道能较好的反应云中液态水和降水的吸收和发射;85.5和37.0GHz垂直通道能较好的反应云中冰晶冰粒的散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85.5GHz极化订正温度(PCT)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密度大的地方发生在PCT<220K以下的等值线内;在220~260K,闪电密度锐减;在260K以上,几乎观察不到闪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球静止卫星 热带测雨卫星 闪电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栓皮栎育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永志 陈继恩 +2 位作者 治强 张桐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以栓皮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传统容器苗和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两种苗木进行了对比,探索了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在凉山州山区造林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①相同条件下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地径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77.1%。②轻基... 以栓皮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传统容器苗和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两种苗木进行了对比,探索了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在凉山州山区造林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①相同条件下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地径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77.1%。②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苗高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77.8%。③基质无纺布容器苗≥5 cmⅠ级侧根数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80%。④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相较于传统容器苗具有无污染的特点。为此,提出了建议:在类似山区造林工程中应积极推广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 传统容器苗 苗木质量 成活率
下载PDF
LONG-TERM VARIATIONS OF FOG AND MIST IN China's Mainland DURING 1951-2005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兑 吴晓京 +7 位作者 李菲 谭浩波 陈静 陈欢欢 陈慧忠 治强 李海燕 孙弦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Fog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weather. Long-term variations of fog and mist were studied byanalyz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743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a's Mainland during 1951-2005.In climatology... Fog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weather. Long-term variations of fog and mist were studied byanalyz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743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a's Mainland during 1951-2005.In climatology, there are more foggy days in the southeast than in the northwest China and more in thewinter half of the year than in the summer half. The decadal change of foggy days shows regional variation.Southwest China is the region with the most foggy days, and more than 20 foggy days occur in SichuanBasin in one year. Persistent heavy fog usually appears in winter and spring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Northeast China Plain. Misty days are much more frequent in the province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anin the regions north of it, and there is an obvious increase of misty days after the 1980s. Southwest China isthe area with the most number of misty days, and more than 100 misty days occur in Sichuan Basin in a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Mainland FOG MIST long-term variation
下载PDF
车工生产实习课堂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5
作者 治强 《大观周刊》 2012年第1期106-106,117,共2页
车工生产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实践证明.课堂化教学是车生产实习教学的最佳的组织形式。车生产实习教学的正常进行.必须遵循生产实习教学规律.而车工生产实习课堂授课的基本规律,则体现在所运用的基本教学环节上。下面以实际课题为例谈... 车工生产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实践证明.课堂化教学是车生产实习教学的最佳的组织形式。车生产实习教学的正常进行.必须遵循生产实习教学规律.而车工生产实习课堂授课的基本规律,则体现在所运用的基本教学环节上。下面以实际课题为例谈谈车工生产实习课堂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习教学 课堂 车工 教学规律 教学环节
下载PDF
与强对流相联系的云系特征和天气背景 被引量:19
16
作者 治强 王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72,共8页
对2005—2011年造成高影响的一些强对流天气过程,按其云系特征和天气背景分为冷气团内部型、西风槽或冷涡云系尾部型、梅雨锋或切变线云系上嵌入型和高原东移高空槽云系型4种类型。冷气团内部型强对流发生在锋面或切变线云带后部的晴空... 对2005—2011年造成高影响的一些强对流天气过程,按其云系特征和天气背景分为冷气团内部型、西风槽或冷涡云系尾部型、梅雨锋或切变线云系上嵌入型和高原东移高空槽云系型4种类型。冷气团内部型强对流发生在锋面或切变线云带后部的晴空区内,沿高空西北气流下滑的积云簇或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短波槽是其发生的关键因子。西风槽或冷涡云系尾部型强对流发生于云带的尾部,云带后部干气流的反气旋式侵入是其主要特征。梅雨锋或切变线云系上嵌入型强对流出现在梅雨锋或切变线上,云带的北边界因常与高空急流相平行而比较清楚,强对流云团出现时云带北部的急流与高空的反气旋脊线距离较近。高原东移高空槽云系型强对流的关键影响系统是从青藏高原东部移出的短波槽云系,从水汽图像上可以看到其后部常有暗区或暗带相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云系特征 天气背景
下载PDF
“21·7”河南暴雨环境场及云的宏微观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洋 蔡淼 +2 位作者 治强 田林 王曦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2-695,共14页
利用FY-4A静止气象卫星、FY-3D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深入分析“21·7”河南暴雨环境场及云宏微观特征,首次利用FY-4A观测研究此次事件对流云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21·7”河南暴雨是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河南省... 利用FY-4A静止气象卫星、FY-3D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深入分析“21·7”河南暴雨环境场及云宏微观特征,首次利用FY-4A观测研究此次事件对流云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21·7”河南暴雨是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河南省位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鞍型场内,有利于其上空低涡云系的发展和维持。2021年7月20日两股水汽输送交汇于河南中北部,为郑州极端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20日14:00—16:00(北京时,下同)郑州长时间位于对流云团冷云区边界亮温梯度大值区,该时段对流发展旺盛;12:00—14:00云光学厚度跃增,且在15:00仍维持较大值,表明该时段云中液态粒子大量合并,液态水含量丰富,光学厚度峰值出现时间先于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FY-4A云光学厚度跃增且维持较大值对强降水出现时间及量级有重要的预警意义。对流云粒子有效半径(r_(e))随温度(T)的增长曲线(T-r_(e)关系)表明:20日16:00河南上空的雨胚形成区最为深厚,云中不同高度的r_(e)整体维持在20~25μm,表明云中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地面强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FY-4A 宏观结构 云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两次强对流背景下的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特征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治强 吕达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5-884,共10页
为了研究强对流及其背景大尺度天气系统在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TST)过程的作用,分别对发生在低纬度和中纬度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对于发生在广西及其附近地区的低纬度强对流天气来说,云顶温度较低,强对流所带来的直接TS... 为了研究强对流及其背景大尺度天气系统在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TST)过程的作用,分别对发生在低纬度和中纬度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对于发生在广西及其附近地区的低纬度强对流天气来说,云顶温度较低,强对流所带来的直接TST输送约占总输送数的18%,强对流所在的天气尺度或大尺度的系统造成的输送约占总输送数的82%。对于发生在河北及其附近地区的中纬度强对流来说,云顶温度略高,强对流所带来的直接TST输送约占总输送数的0.17%,强对流所在的天气尺度或大尺度的系统过程造成的输送约占总输送数的99.83%。从输送到平流层以后粒子的移动方向来看,这两次过程强对流引起的直接输送都向西南方向移动,而天气尺度或大尺度系统引起的输送都向偏东方向移动。总的来说,强对流所在的背景天气尺度或大尺度的系统所引起的TST都远大于强对流的直接输送。天气尺度或大尺度的系统引起的输送一般发生在强对流发生的2天后,在强对流发生8~9天后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 拉格朗日模式 模拟
下载PDF
2009年和2010年夏季我国及周边地区STE模拟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治强 吕达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夏季是深对流多发的季节,深对流在STE(Stratosphere Troposphere Exchange,对流层—平流层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2005—2012年夏季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深对流统计发现,2009年深对流发生的次数较少,2010年深对流发生的次数较多。通过... 夏季是深对流多发的季节,深对流在STE(Stratosphere Troposphere Exchange,对流层—平流层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2005—2012年夏季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深对流统计发现,2009年深对流发生的次数较少,2010年深对流发生的次数较多。通过拉格朗日输送模式对2009年和2010年夏季的大气运动状态进行模拟并统计分析,发现30°N以南和以北的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的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特征,30°N以北我国及周边地区TST(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Transport,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和STT(Stratosphere to Troposphere Transport,平流层向对流层输送)较为活跃,30°N以南远没有30°N以北地区活跃,但其净输送量却大致相当。在30°N以南,6—8月净输送是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在30°N以北,6月净输送是平流层向对流层输送,7—8月净输送是对流层向平流层输送。比较深对流出现较少的2009年夏季和深对流出现较多的2010年夏季的TST和TST-STT,发现2010年6—8月这3个月的TST和TST-STT总量都超过2009年,表明2010年夏季我国及周边地区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输送和净输送都强于2009年,与深对流活动的多少可能表现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 模拟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腹部闭合伤伴十二指肠全层断裂1例
20
作者 治强 杜敏 《证据科学》 1996年第3期136-136,共1页
腹部闭合伤伴十二指肠全层断裂1例曹治强,杜敏王某,男,17岁,1993年8月因盗窃被某市收审所收审。某日饭后被同舍犯人用拳脚及橡皮管殴打,当时感全腹持续性疼痛,以右上腹及左上腹疼痛明显,感恶心、无呕吐;伤后3小时畏寒... 腹部闭合伤伴十二指肠全层断裂1例曹治强,杜敏王某,男,17岁,1993年8月因盗窃被某市收审所收审。某日饭后被同舍犯人用拳脚及橡皮管殴打,当时感全腹持续性疼痛,以右上腹及左上腹疼痛明显,感恶心、无呕吐;伤后3小时畏寒发热、口干,疼痛渐加重,伤后10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闭合伤 十二指肠水平部 游仙区 绵阳市 四川省 皮下出血 食物残渣 检察院 剖腹探查术 左上腹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