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 |
曹兴戈
|
《江苏教育》
|
2003 |
5
|
|
2
|
“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解 |
曹兴戈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3
|
在期待敞开的心灵世界面前——关于中学文学教育环境建设的思考 |
曹兴戈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4
|
回到“健康的教育” |
曹兴戈
|
《现代教育论丛》
|
2009 |
2
|
|
5
|
呼唤回归精神家园——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试解 |
曹兴戈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2 |
1
|
|
6
|
李商隐《锦瑟》诗旨为“陈情说”探析(下) |
曹兴戈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09 |
0 |
|
7
|
奥巴马“夸奖”了中国教育? |
曹兴戈
|
《师道(人文)》
|
2011 |
0 |
|
8
|
语文教育呼唤“二元对立”的消解——兼论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 |
曹兴戈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0 |
|
9
|
回应语文大讨论的又一理性呈现——董菊初教授新著《张志公教育思想概说》评价 |
曹兴戈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10
|
回到“健康的教育” |
曹兴戈
|
《教育情报参考》
|
2009 |
0 |
|
11
|
构建学研型教研组的设想 |
曹兴戈
|
《江苏教育研究》
|
2003 |
0 |
|
12
|
幸凭圣火燃红烛——记江苏省优秀教研员陶卫东 |
曹兴戈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3
|
寻找鲁迅 |
曹兴戈
|
《语文学习》
|
2011 |
0 |
|
14
|
李商隐《锦瑟》诗旨为“陈情说”探析 |
曹兴戈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09 |
0 |
|
15
|
对话性学习 |
曹兴戈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4 |
0 |
|
16
|
回应语文大讨论的又一理性呈献——董菊初《张志公教育思想概说》评介 |
曹兴戈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7
|
教育的文明观与农村教育重建 |
曹兴戈
罗旭东
|
《现代教育论丛》
|
2010 |
0 |
|
18
|
年级负责制:这只运转起来的轮子——对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
曹兴戈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7 |
1
|
|
19
|
对“复仇”主题的诗意表达 (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第五十课《铸剑》阅读指要) |
曹兴戈
|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
2003 |
0 |
|
20
|
“仙宫两无从”的曲折隐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新探 |
曹兴戈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