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 被引量:269
1
作者 黄从新 马长生 +11 位作者 杨延宗 黄德嘉 张澍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马坚 刘少稳 李莉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7-197,共31页
前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 前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建议 临床意义 60岁以上 发病率 心律失常 研究报告 年龄增长 人类健康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被引量:237
2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9 位作者 黄德嘉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刘少稳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1-384,共64页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口服抗凝药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 被引量:208
3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7 位作者 马长生 杨延宗 黄德嘉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华伟 张奎俊 李莉 丁燕生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董建增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吴立群 廖德宁 黄鹤 李述峰 吴钢 蒋晨阳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46-289,共44页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CardiovascularSociety,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心电生理 心血管病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 被引量:198
4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8 位作者 黄德嘉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李莉 刘少稳 刘旭 刘兴鹏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5期377-434,共58页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91
5
作者 陈明龙 +8 位作者 江洪 姚焰 王祖禄 吴书林 杨新春 薛玉梅 李学斌 洪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4期283-325,共43页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脏病患者 专家 中国 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 被引量:154
6
作者 陈新 张澍 +13 位作者 胡大一 马长生 黄从新 王方正 杨延宗 张奎俊 李莉 杨新春 马坚 江洪 吴书林 华伟 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9-94,共26页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 ,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 ,产生明显症状 ,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大多数房颤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发...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 ,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 ,产生明显症状 ,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大多数房颤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发生在无可察觉的心血管病和其它病因的孤立性房颤也不少见 ,约占 30 %。除了病因治疗外 ,房颤的处理有 3个策略 ,包括 (1)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2 )控制心室率 ;和 (3)预防栓塞性事件 ,尤其脑卒中。有些患者需要 1个以上的治疗策略。尽管有一些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有助于临床医师作出治疗决策 ,但只有抗凝治疗能裨益患者有较多的证据。但是 ,由于种族差异 ,在白种人群中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所获得的资料是否适合中国人尚难定论。本文就房颤的目前认识和治疗方法提出建议 ,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包括 (1)控制心室率的病例选择及具体方法 ;(2 )药物和非药物方法转复窦性心律 ;(3)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 ;(4)经胸和心内直流电转复心律 ;(5 )心脏起搏预防房颤复发 ;(6 ) Cox迷宫手术预防房颤复发 ;和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非药物干预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40
7
作者 +18 位作者 陈柯萍 陈明龙 洪葵 华伟 黄从新 黄德嘉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杨新春 杨艳敏 姚焰 张凤祥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3期189-253,共65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指南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2017) 被引量:135
8
作者 张澍 杨艳敏 +11 位作者 黄从新 黄德嘉 朱俊 彭斌 杨杰孚 徐伟 王景峰 王祖禄 吴立群 赵仙先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7-30,共14页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脑卒中 预防 脑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 抗血小板治疗 房颤患者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22
9
作者 +17 位作者 黄德嘉 张澍 黄从新 陈柯萍 陈明龙 华伟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杨新春 杨艳敏 姚焰 张凤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8-258,共71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 被引量:101
10
作者 邓必勇 崔建国 +5 位作者 李春坚 喻荣彬 郭苏皖 杨志健 黄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研究,自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住院冠心病患者.选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入选患者进行心理测评,...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研究,自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住院冠心病患者.选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入选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同时对受试者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生活及工作场所环境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学处理采用Student's 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入选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年龄(64.8±10.2)岁,其中男性863例,女性220例.单纯焦虑、单纯抑郁、焦虑合并抑郁的症状患病率分别为7.9%、28.3%和14.3%.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9.5%比20.3%,P=0.003;50.0%比40.7%,P=0.012);老年(≥65岁)患者焦虑症状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25.9%比17.9%,P=0.001);老年人、受教育年限少于9年、睡眠质量差与焦虑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相应OR值分别为1.63(95%CI:1.21~2.21,P=0.002)、1.54(95%CI:1.15~2.07,P=0.004)和1.62(95%CI:1.34~1.96,P=0.000);长期工作地噪音、合并慢性疾病及睡眠质量差与抑郁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52(95%CI:1.18~1.98,P=0.002)、1.36(95%CI:1.06~1.75,P=0.016)和1.27(95%CI:1.08~1.50,P=0.005);女性、老年人、长期工作地噪音、合并慢性疾病、睡眠质量差与焦虑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91(95%CI:1.22~2.98,P=0.005)、1. 84(95%CI:1.23~2.76,P=0.003)、1.61(95%CI:1.07~2.42,P=0.022)、1.84(95%CI:1.24~2.71,P=0.002)和1.73(95%CI:1.35~2.21,P=0.000).结论 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约50%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女性和老年患者是高发人群.受教育年限少于9年、合并慢性疾病、睡眠质量差、工作地噪音等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焦虑 抑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0
11
作者 陈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 西西里策略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 被引量:93
12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0 位作者 马长生 杨延宗 黄德嘉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张奎俊 李莉 丁燕生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董建增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28-369,共42页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 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 人类健康 人群 患病率
原文传递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被引量:89
13
作者 蔡迺绳 +13 位作者 郭林妮 胡大一 黄从新 黄德嘉 江洪 蒋文平 刘志华 戚文航 孙宝贵 王方正 吴宁 向晋涛 杨延宗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3-15,共13页
关键词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心电图 丙基硫氧嘧啶 胺碘酮 索他洛尔
下载PDF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年修订版) 被引量:86
14
作者 张澍 华伟 +8 位作者 黄德嘉 王景峰 吴立群 杨杰孚 黄从新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45-259,共15页
前言 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制定并公布了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外大规模l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对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自然病程认识的不断深... 前言 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制定并公布了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外大规模l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对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自然病程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必要对2003年公布的植人l生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进行更新和修订。鉴于此.由CSPE起搏学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 治疗 修订 快速性心律失常 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工程技术
原文传递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4
15
作者 邹建刚 +9 位作者 李东野 夏勇 智宏 任立群 侍作胜 阮红云 祝宝华 高阳 顾宁 守沛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病因室性早搏(VP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功能NYHAI^III级的VPB患者16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按2∶1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50mg,每...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病因室性早搏(VP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功能NYHAI^III级的VPB患者16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按2∶1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50m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并分析比较有器质性病因VPB亚组和无器质性病因VPB亚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症状改善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症状改善率5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无器质性病因的VPB,治疗组对症状改善和早搏次数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1.2%对47.6%,P<0.05;85.3%对57.1%,P<0.05);对有器质性病因的VPB,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94.6%对60.0%,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不同病因的室性早搏有明显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慢心律 室性早搏
下载PDF
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1
16
作者 黄从新 马长生 +15 位作者 张澍 黄德嘉 吴书林 江洪 马坚 刘少稳 杨延宗 杨新春 张奎俊 李莉 刘旭 丁燕生 商丽华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8-258,共11页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77%”,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也不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自199...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77%”,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也不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自1998年国内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迄今已累计完成房颤导管消融近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 专家 中国 快速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 药物疗效 消融技术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7
17
作者 方曙静 林征 +5 位作者 孙国珍 徐文华 王燕 陈明龙 杨兵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地抗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地抗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40例服用华法林拟行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抗凝依从性得分为(24.72±2.94)分(总分8~32分);华法林抗凝依从性与抗凝知识得分、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呈正相关。抗凝知识得分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为患者抗凝依从性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拟射频消融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总体较好,但在不同服其他药物、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每天需摄入稳定量的维生素K食物方面尚待提高;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华法林抗凝知识的宣教并重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从而促进其维持良好的抗凝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药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8
作者 王卫明 单其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C反应蛋白是体内炎性的标志物之一 ,在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C反应蛋白可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 ,而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抑制血管的生成 ,还可以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其释放的增加可引起局部血栓形... C反应蛋白是体内炎性的标志物之一 ,在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C反应蛋白可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 ,而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抑制血管的生成 ,还可以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其释放的增加可引起局部血栓形成 ,从而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 ,能否治疗心血管疾病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血管疾病 血浆 治疗 炎性 研究进展 心血管事件 分泌 组织因子 凋亡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特点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50
19
作者 陈忠 马根山 +4 位作者 黄峻 雍永宏 朱铁兵 杨志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1-83,共3页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特征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应用B型超声检测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情况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0 .8m...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特征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应用B型超声检测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情况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0 .8mm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 6 %比 11%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阳性对预测早发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5 5 .7% ,特异性为 88.9% ,准确性为 87.2 % ;3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平均内膜中膜厚度高于 1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多因素分析发现 ,颈动脉超声阳性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7.19,95 %CI:1.92~ 2 1.37,P =0 .0 0 7)。结果提示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升高 ,颈动脉超声阳性对诊断早发冠心病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早发冠心病的价值 超声检测 早发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13年修订版) 被引量:54
20
作者 张澍 黄德嘉 +7 位作者 华伟 宿燕岗 吴立群 沈法荣 王景峰 黄从新 王方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47-261,共15页
背景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 背景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25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约200万。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按此比率推算,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例。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就中重度心力衰竭而言,5年死亡率可达30%-50%。与此同时,因慢性心力衰竭引发的医疗花费相当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流行病学资料 心力衰竭患者 中重度心力衰竭 新增病例数 修订 年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