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核增殖抗原、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查汉益 张海山 +4 位作者 刘希凡 范嵩 张文涛 沈可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Ki-67、p53、EGFR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秩相关、生存分析等统计...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Ki-67、p53、EGFR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秩相关、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0例结直肠癌Ki-67、p53及EGFR高表达率分别为63.3%、70.0%、3.3%.Ki-67、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0,P<0.05).Ki-67在年龄、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5、5.008,P<0.05);p53在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2、10.088,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与预后显著相关(x2=14.678,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高表达[风险比(HR):0.276,95%可信区间(CI):0.100 ~0.762,P<0.05]和Ki-67高表达(HR:0.303,95% CI:0.121 ~0.758,P<0.05)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53和Ki-67高表达组总生存期短于p53或Ki-67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318,95% CI:0.148 ~0.683,P<0.05).结论 p53高表达和Ki-67高表达的组合定义了较小的患者组,其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增殖抗原 P5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后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吉林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莎莎 华芳 +7 位作者 焦永庚 秦二云 庞梦圆 徐洪芹 迟秀梅 牛俊奇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5-20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铜蓝蛋白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豆状核变性组,97.6%(41/42)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2 g/L,其中88.1%(37/42)低于0.10 g/L。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均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0.027、<0.001、0.001)。在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组,24.3%(251/1035)的患者铜蓝蛋白低于0.2 g/L,0.2%低于0.1 g/L。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8、0.091和-0.297,P值均<0.05)。结论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中通常显著下降,在其他肝病中也可能略有下降。对于这些患者,应注意鉴别铜蓝蛋白下降是疾病本身肝细胞损伤所致,还是确实存在肝豆状核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铜蓝蛋白 肝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天津市重症医学科肾脏替代治疗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心晶 王文娇 +1 位作者 徐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肾脏替代治疗(RRT)的现状, 为提高天津市RRT同质化管理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方法由天津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和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向天津市32家公立医院... 目的了解天津市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肾脏替代治疗(RRT)的现状, 为提高天津市RRT同质化管理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方法由天津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和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向天津市32家公立医院的33个ICU的负责人或主要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各ICU的RRT相关数据, 包括ICU类型和规模、行RRT患者的数量、启动RRT的原因、开展RRT的模式、RRT的抗凝情况及RRT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共回收33份有效调查问卷, 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 入选单位ICU调查期间共收治38 803例患者, 其中5 456例(14.06%)行RRT。在大多数ICU中, 启动RRT的原因是肾功能衰竭、脓毒症及容量负荷过多;RRT的模式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为主, 其次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置换液选择以碳酸盐为首选;RRT的抗凝以肝素为主, 枸橼酸抗凝使用有增多的趋势, 对于已出血患者以无肝素抗凝为主。整体上, RRT的开展模式和抗凝方式单一。血栓形成是多数ICU中断RRT的主要医源性因素, 也是引起导管相关并发症、循环管路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足见抗凝问题的严峻。虽然多数ICU选择通过增加抗凝剂用量来改善抗凝效果, 但结果并不理想。结论 RRT是ICU重要的器官支持手段, 天津市各ICU已广泛开展RRT, 且规模不断扩大, 但在开展模式、抗凝方式及并发症预防等诸多方面仍有待加强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肾脏替代治疗 现状调查 规范和提高
原文传递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子宫颈癌肝转移误诊为肝脓肿1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颜欣 金晶兰 +3 位作者 董洪静 宋鑫月 高普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400-2402,共3页
转移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死亡率高。转移性肝癌有时不易与肝脓肿相鉴别导致延误治疗。在易误诊为肝脓肿的肝脏转移癌中,常见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结肠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转移 肝脓肿 误诊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致门静脉高压症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庞梦圆 +1 位作者 陶禹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65,共2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肝静脉压力梯度>10 mm Hg[1]。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将导致腹腔脏器血管压力升高,形成侧支循环,极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门静脉高压症大多由肝硬化引起,少数患者存在肝前性或肝后性因素。现报道1例由肝前性...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肝静脉压力梯度>10 mm Hg[1]。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将导致腹腔脏器血管压力升高,形成侧支循环,极易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门静脉高压症大多由肝硬化引起,少数患者存在肝前性或肝后性因素。现报道1例由肝前性和肝后性因素共同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诊断
下载PDF
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陶禹 +2 位作者 庞梦圆 苏洁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7-2538,共2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功能亢进及脾大等,其最常见原因为肝硬化,约占90%左右,然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只占10%左右,其主要分为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特发...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于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功能亢进及脾大等,其最常见原因为肝硬化,约占90%左右,然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只占10%左右,其主要分为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其中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更为罕见,其是一种病因不明,且由非肝硬化因素所致的肝内门静脉闭塞所引起的肝脏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型门静脉高压,其显著特点是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最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一种并发症,而以肝性脑病为并发症的则更为罕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 肝性脑病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以双相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秦二云 +1 位作者 庞梦圆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09-2410,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体内铜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体内蓄积的铜逐渐沉积至肝脏、脑、肾脏、骨骼、角膜等器官,引起相应部位异常改变。铜离子在神经系统的沉积还可引起不同的精神类症状,临床以精神症状起病的...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体内铜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体内蓄积的铜逐渐沉积至肝脏、脑、肾脏、骨骼、角膜等器官,引起相应部位异常改变。铜离子在神经系统的沉积还可引起不同的精神类症状,临床以精神症状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越来越多见,但仍有较高的误诊、漏诊率,本病例报道以双相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以引起对相关疾病的重视。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双相情感障碍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7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秦二云 华芳 +2 位作者 李祯 华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2期2167-2169,共3页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十分罕见,容易产生漏诊、误诊。我们收集2010年至2018年于我院确诊患者7例,详细报告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十分罕见,容易产生漏诊、误诊。我们收集2010年至2018年于我院确诊患者7例,详细报告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诊断水平 临床医师
下载PDF
腹膜后功能性巨大副神经节瘤一例
9
作者 查汉益 +1 位作者 沈可欣 张海山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9-459,共1页
患者女,66岁,因"右下腹触及包块1周"就诊,自述既往有眩晕史,否认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17/69 mmHg。右下腹可触及巨大包块,质韧,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尚可。血清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CT检查示:右下腹巨大异常密度影,动脉期... 患者女,66岁,因"右下腹触及包块1周"就诊,自述既往有眩晕史,否认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17/69 mmHg。右下腹可触及巨大包块,质韧,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尚可。血清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CT检查示:右下腹巨大异常密度影,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边缘强化减弱,考虑卵巢来源肿瘤(图1)。手术探查:肿物位于回结肠系膜处腹膜后,15 cm×10 cm×10 cm大小,紧邻升结肠、十二指肠和右侧卵巢。完整切除肿物(图2)。血压波动情况:术前115/65 mmHg,术中125/70 mmHg,术后195/110 mmHg,予以降压治疗,2 d后血压恢复正常。病理诊断:副神经节瘤。光镜下见包膜有累及(图3)。免疫组化染色:嗜铬素阳性,突触素阳性,S-100蛋白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右侧卵巢 结肠系膜 血压波动 腹膜后 巨大包块 降压治疗 手术探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