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廖祁伟 光雪峰 +3 位作者 李汝红 赖碁 付娟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1-95,11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8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并发心源性休克为分组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8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并发心源性休克为分组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血压(OR=6.314)、C-TnI(OR=12.932)、BNP(OR=3.52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OR=17.241)、冠脉多支血管病变(OR=5.039)、前降支病变(OR=9.955)、左室射血分数(OR=10.022)、室性心律失常(OR=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心率、心肌酶(CK-MB)、心肌标志物(C-Tn)I、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史、房颤、左束支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对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采取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NT-proBNP与左室重构的变化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芳 +2 位作者 彭春花 方杰 赖碁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左室重构(LVRM)的变化.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35例和常规药物加急诊PCI术组37例,于...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左室重构(LVRM)的变化.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35例和常规药物加急诊PCI术组37例,于入院24 h内或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及入院第10 d检测血浆NT-proBNP,入院时及第9~10 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析血浆NT-proBNP变化与左室形态与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药物组与药物加直接PCI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LVEF、FS值增高,P<0.05,LVEDD、LVED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CI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治疗前血浆NT-oroBNP、LVEF、FS、LVEDD、LVEDV均无明显差异,P>0.05.PCI组较药物组治疗后血浆NT-oroBNP明显下降,LVEF、FS明显增高,P<0.05,LVEDD、LVEDV下降,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发病24~48 h)血浆NT-proBNP增高可反映左室重构的变化,而早期直接PCI术可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并可降低左室重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脉压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鲁一兵 +2 位作者 卢静 钱忠德 姚雨凡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左心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LVH)与脉压 (pulsepressure,PP)和大动脉内径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诊所血压测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并计算 92例高血压患者脉压 ,左室重...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左心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LVH)与脉压 (pulsepressure,PP)和大动脉内径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诊所血压测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并计算 92例高血压患者脉压 ,左室重量指数及大动脉内径。分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 ,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脉压和主动脉根部内径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左室重量指数与脉压 (r =0 3,P <0 0 1)和主动脉根部内径 (r =0 5 ,P <0 0 1)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结论 脉压和大动脉内径增大 ,提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声心动图 脉压 左室肥厚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双源CT与冠脉造影对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婧 杨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31-3432,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62.17±11.07)岁,分别予以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进行DSCT和SCA图像对比分析。结果: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62.17±11.07)岁,分别予以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进行DSCT和SCA图像对比分析。结果: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6.2%,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9.3%,准确率95.7%,结论: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筛查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对比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与冠脉病变血管血浆hs-CRP和Hcy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赖碁 +2 位作者 杨芳 彭春花 方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同梗死部位和冠脉病变血管血浆hs-CRP、Hcy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同梗死部位和冠脉病变血管血浆hs-CRP、Hcy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行血浆hs-CRP、Hcy检测。结果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早期血浆hs-CRP和Hcy均高于正常值,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的hs-CRP和Hcy要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Hcy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可反映心肌损害和血管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狭窄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与择期PCI术血浆NT-proBNP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赖碁 +2 位作者 杨芳 彭春花 方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STAMI)急诊与择期PCI术前后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方法: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诊PCI组37例与择期PCI组35例...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STAMI)急诊与择期PCI术前后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方法: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诊PCI组37例与择期PCI组35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及术后第6天检测血浆NT-proBNP。结果:直接PCI组与择期PCI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P<0.05)。直接PCI组与择期PCI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和择期PCI术前后,血浆NT-proBNP均明显下降。PCI术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N氨基末端脑鈉肽前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和病变血管与肌钙蛋白I和NT-proBNP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赖碁 +2 位作者 杨芳 彭春花 方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和相应病变血管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和N氨基酸末端脑鈉肽前体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和相应病变血管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和N氨基酸末端脑鈉肽前体的变化。方法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行血浆cTnI、NT-proBNP检测。结果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血浆cTnI、NT-proBNP均高于正常,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的cTnI、NT-proBNP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两者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NT-proBNP增高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I 血浆N氨基末端脑鈉肽前体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几种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海云 陈明 +3 位作者 姚雨凡 邓洁 尹翠芬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比较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和苯那普利及其联合用药对各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的影响。方法 :监测对比 3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后偶测血压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结果 :各药均可降低偶测血压至正... 目的 :比较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和苯那普利及其联合用药对各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的影响。方法 :监测对比 3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后偶测血压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结果 :各药均可降低偶测血压至正常范围。对运动血压的影响为 :①对 1级高血压患者 ,硝苯地平不能降低运动中最高舒张压 ,其余 3药均可降低运动中和恢复期血压。②对 2级高血压患者 ,硝苯地平不能降低运动中最高舒张压和恢复期血压 ,其他 3药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运动中和恢复期血压。③ 5 4 .5 %的 3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仍为运动高血压。结论 :偶测血压的降低不能代表运动血压正常 ,应选择长效降压制剂治疗运动中和恢复期过高的血压反应 ,对 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增加药物剂量并避免激烈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 原发性高血压 运动血压 硝苯地平 非洛地平缓释片 美托洛尔 苯那普利
原文传递
PCI边支保护时切割球囊与补救性拘禁球囊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茹志刚 林霄峰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使用切割球囊和补救性拘禁球囊两种边支保护方法对边支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依据不同的边支保护方法,分为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n=47)和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 目的比较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使用切割球囊和补救性拘禁球囊两种边支保护方法对边支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依据不同的边支保护方法,分为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n=47)和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n=55) 2组,2组在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观察及比较边支血流TIMI、MBG分级和边支开口血管C-F型夹层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边支TIMI、MBG分级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为85.1%,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为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0,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适宜的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对边支进行保护时,使用切割球囊技术可以减少边支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边支保护 切割球囊 补救性拘禁球囊
下载PDF
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后血色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光雪峰 +3 位作者 盖起明 赖碁 方杰 蒋立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50-151,共2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us,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MI)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逐步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研究显...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us,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MI)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逐步应用,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对于AMI患者,单纯使用传统的PCI术,常常导致血栓的碎裂与脱落,引起远端大量微小血管栓塞,造成“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增加急诊PCI患者的病死率[1].目前,急性心梗患者在行急诊PCI治疗时,对于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从而减少“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对于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如何,是否会造成不良事件,尚有疑惑.为此,本文通过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两种股动脉血管闭合器的临床应用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4 位作者 方杰 何臣德 陈志鹏 尹小龙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Perclose-proglide及Angio-seal 2种股动脉血管闭合器的特点和使用技巧.方法对比分析经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后分别应用Angio-seal、Perclose-proglide 2种血管闭合器进行股动脉术口闭合止血的190例患者,观察闭合止血术后即... 目的探讨Perclose-proglide及Angio-seal 2种股动脉血管闭合器的特点和使用技巧.方法对比分析经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后分别应用Angio-seal、Perclose-proglide 2种血管闭合器进行股动脉术口闭合止血的190例患者,观察闭合止血术后即刻止血成功率、使用闭合器的操作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术后24 h内并发症、48 h内术口血肿发生率、血管闭合器的特点和使用技巧.结果股动脉术口闭合成功后,2种血管闭合器的即刻止血成功率均为100%,患者术后24 h内均无出血发生;使用Perclose-proglide血管闭合器的操作时间(6.0±1.21)min,术肢制动时间(8±0.8)h;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操作时间(2.0±1.12)min,术肢制动时间(8±0.5)h.2种血管闭合器比较,P<0.05.结论在掌握2种血管闭合器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技巧后并应用于经过选择的合适患者,均可达到安全、有效止血及无重要血管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器 介入治疗 股动脉术口 止血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PCI边支保护时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何臣德 陈志鹏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时,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 78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分为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n=41)和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n=37)2组,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时,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 78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分为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n=41)和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n=37)2组,观察分析边支血流的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和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TIMI、MBG及TMP分级达到3级的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患者比例达到93%,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扩张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24%,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时,边支球囊主动扩张与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均能够很好的降低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血流明显减慢甚至阻断的风险,但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地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边支保护 拘禁球囊技术 边支球囊扩张方法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时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尹小龙 左明鲜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患者在早期进行介入治疗时,球囊预扩张术后出现无复流时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比分析在早期进行介入治疗,球囊预扩张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时,选择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加血栓抽吸导管抽吸2种治疗方法之一进行治疗的3...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患者在早期进行介入治疗时,球囊预扩张术后出现无复流时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比分析在早期进行介入治疗,球囊预扩张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时,选择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加血栓抽吸导管抽吸2种治疗方法之一进行治疗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并记录2种治疗方法的血流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础和临床资料相似,使用药物治疗加血栓抽吸导管抽吸的患者,TIMI、MBG及TMP分级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为89%,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TIMI、MBG及TMP分级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为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患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球囊预扩张术后出现无复流时,使用药物治疗加血栓抽吸导管抽吸更有助于提高心肌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不稳定型心绞痛 介入治疗
下载PDF
ACS合并低氧血症患者NIMV治疗的应用时机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6 位作者 尹小龙 何臣德 金青 张继磊 陈志鹏 孙云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干预的时机.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46例,使用面罩供氧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仍然持续下降至≤9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干预的时机.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46例,使用面罩供氧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仍然持续下降至≤90%时,给予经口鼻面罩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Level)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和通气2 h后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 h后,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在使用面罩供氧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仍然持续下降至≤90%,出现呼吸衰竭时,开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安全、迅速地纠正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低氧血症 无创机械通气 脉搏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冠心病长病变PCI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赖鸉 光雪峰 +2 位作者 方杰 尹小龙 《云南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529-532,共4页
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因为罪犯血管存在弥漫性长病变需要置入长支架进行治疗的情况并非少见。在PCI治疗过程中,当病变部位置入长支架后,如何评价及保证支架尽可能的完全贴壁是减少长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不良事... 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因为罪犯血管存在弥漫性长病变需要置入长支架进行治疗的情况并非少见。在PCI治疗过程中,当病变部位置入长支架后,如何评价及保证支架尽可能的完全贴壁是减少长支架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弥漫性长病变
下载PDF
有创压力监测对优势右冠脉STEMI PPCI术后低血压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5 位作者 陈志鹏 何臣德 林春荣 吕宁 孙云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优势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后低血压时,在纠正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有创压力监测的意义.方法 82例优势右冠脉PPCI术后低血压患者按是否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 目的探讨优势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后低血压时,在纠正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有创压力监测的意义.方法 82例优势右冠脉PPCI术后低血压患者按是否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纠正低血压所使用的时间.结果在纠正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22例未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的患者中有5例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22.7%,纠正低血压使用的平均时间为(53±7.2)h;60例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的患者中未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纠正低血压使用的平均时间为(36±5.6)h;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势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STEMI患者,PPCI术后低血压时,在对低血压进行纠正的治疗过程中,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同时能够更快地纠正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右冠脉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血压 有创压力监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AVB时临时起搏治疗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李汝红 左明鲜 盖起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112例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观察研究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不同手...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112例因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观察研究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全组60例使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出现3例心脏压塞,52例使用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进行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时,选择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减少心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时起搏电极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防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茹志刚 林霄峰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ACS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无复流现象进行防治时,尼可地尔的应用时机。方法依据不同的尼可地尔应用时机,选取168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84例,均为冠脉内给药... 目的探讨ACS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无复流现象进行防治时,尼可地尔的应用时机。方法依据不同的尼可地尔应用时机,选取168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84例,均为冠脉内给药,一组为置入支架前预防性给药组,另一组为置入支架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时补救性给药组;支架置入完成后,造影观察及比较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支架置入完成后,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均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预防性给药组为91.7%,补救性给药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罪犯血管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预防性给药组为8.3%,补救性给药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后,均恢复TIMI、TMPG、MBG分级3级血流。结论对于适宜的ACS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支架置入前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支架置入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复流现象 尼可地尔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时机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变化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辉 +1 位作者 董玉琳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6期616-617,共2页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ATFI)作为新的凝血与纤溶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过程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ATFI)作为新的凝血与纤溶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过程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以评价TAFI在UA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 血浆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调控因子 TAFI
下载PDF
FFR检查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方杰 尹小龙 左明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39-141,共3页
目前,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当采取开通冠状动脉相关"罪犯"血管这一治疗策略,已无争议.但是,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当发现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程度介于50%~70%之间的所谓"临界病变"时,应该如... 目前,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当采取开通冠状动脉相关"罪犯"血管这一治疗策略,已无争议.但是,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当发现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程度介于50%~70%之间的所谓"临界病变"时,应该如何在充分考虑狭窄病变对冠状动脉生理学影响的基础上制定治疗策略,一直存有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临界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