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埔三期”——我在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的考古修炼记
1
作者 《化石》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我本非考古学科班出身,但因兴趣爱好和工作需求,最近几年一直在考古一线参与陕西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有主动性发掘,也有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的发掘任务,在旧石器考古专业人才暂时匮乏的大环境下,我也常常被委任为考古现场负责... 我本非考古学科班出身,但因兴趣爱好和工作需求,最近几年一直在考古一线参与陕西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有主动性发掘,也有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的发掘任务,在旧石器考古专业人才暂时匮乏的大环境下,我也常常被委任为考古现场负责人开展工作。虽然职位很专业,但能力却很有限。在负责旧石器考古发掘工作期间,因为缺乏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前沿的发掘技术,我在发掘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基本建设工程 旧石器考古 旧石器遗址 泥河湾 考古现场 专业人才 考古学
下载PDF
玉虎与琥
2
作者 《少年月刊》 2024年第3期60-62,共3页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载:“赐子家子双琥。”杜预注日:“琥,玉器。”孔颖达疏:“盖刻玉为虎形也。”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玉字和王字在书写上是不区分的,很多重要的玉礼器都有王字旁,比如:玉璋、玉璜、玉琮、玉珩等。所以,...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载:“赐子家子双琥。”杜预注日:“琥,玉器。”孔颖达疏:“盖刻玉为虎形也。”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玉字和王字在书写上是不区分的,很多重要的玉礼器都有王字旁,比如:玉璋、玉璜、玉琮、玉珩等。所以,“琥”指的就是虎形的玉器,即玉虎。古文献中的“琥”主要指的是上古三代制作的虎形玉器。那么传说中的“琥”到底长什么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琮 玉璜 玉璋 玉礼器 杜预注 左传 孔颖达疏 古文献
原文传递
古代吸杯诸事新考
3
作者 张清文 何媛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吸杯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类特殊杯形,经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其命名源自“碧筒”,但与荷叶杯又有所区别。荷叶杯是从杯口形制而得名,吸杯命名来源则是其用法。结合当时的文物遗存材料及文献记载,推论出吸杯的主要功用并非洗鼻,而是... 吸杯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类特殊杯形,经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其命名源自“碧筒”,但与荷叶杯又有所区别。荷叶杯是从杯口形制而得名,吸杯命名来源则是其用法。结合当时的文物遗存材料及文献记载,推论出吸杯的主要功用并非洗鼻,而是为了饮酒时减少酒中杂质之用。其用法还是以口唇吸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杯 碧筒 荷叶杯 浮蚁
下载PDF
陕西澄城出土商代龙纽玉印图像综考
4
作者 《中国美术》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殷商玉器纹饰以动物图像为主,其中一部分非写实的表现手法暗含深刻的隐喻。通过将陕西澄城出土的一枚商代龙纽玉印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相关文物进行比较,笔者发现印文为“虎”“鹰”“鹿”“龙”的四个图形字均为被抽象化了的动物形象。这... 殷商玉器纹饰以动物图像为主,其中一部分非写实的表现手法暗含深刻的隐喻。通过将陕西澄城出土的一枚商代龙纽玉印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相关文物进行比较,笔者发现印文为“虎”“鹰”“鹿”“龙”的四个图形字均为被抽象化了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象征了四方力量,与上面的龙纽形成统领与被统领的二元对立关系。这四个图像的集中出现是为了表达王室希望文书能够安全、快速传达四方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澄城 龙纽玉印 图像考释 美术考古
下载PDF
礼仪重器——玉圭
5
作者 《少年月刊》 2023年第21期58-60,共3页
2005年,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东周墓地M26号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器,其中有一件玉器格外引人瞩目。这件玉器是在墓室填土中被发现的,呈黄绿色,局部受沁,有棕黄色斑纹景玉薇和灰白色斑点;长条形,锋呈等腰三角形,正、背面均有纵向脊棱;长17.... 2005年,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东周墓地M26号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器,其中有一件玉器格外引人瞩目。这件玉器是在墓室填土中被发现的,呈黄绿色,局部受沁,有棕黄色斑纹景玉薇和灰白色斑点;长条形,锋呈等腰三角形,正、背面均有纵向脊棱;长17.3厘米,宽2.1厘米,厚0.4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圭 受沁 陕西省韩城市 等腰三角形 梁带村 东周墓地 玉器 礼仪
原文传递
先秦玉器二元对立纹饰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3-96,共4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部落间征战频繁,玉器上二元对立纹饰呈多样化表现,纹饰内容多为征服部落与被征服部落的图腾形象。殷商时期,二元对立观念依然存在,但是由于统治者对权利的重视,商人不以自己的图腾为征服形象而借用夏代的图腾为征服者形... 新石器时代晚期,部落间征战频繁,玉器上二元对立纹饰呈多样化表现,纹饰内容多为征服部落与被征服部落的图腾形象。殷商时期,二元对立观念依然存在,但是由于统治者对权利的重视,商人不以自己的图腾为征服形象而借用夏代的图腾为征服者形象。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以"德"治国,不再提倡征服,所有部落均有生存的权利,表现在玉器上的二元对立纹饰开始淡化。春秋之后,二元对立纹饰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玉器 二元对立观念 纹饰
下载PDF
青州佛造像与笈多风格比较
7
作者 《艺术科技》 2012年第4期11-12,共2页
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佛像始于北魏、止于北宋,但大多属于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其中北齐时期,吸收大量外来风格比较多。故本文主要以北齐时期佛造像与笈多时期风格做比较。结果表明:佛造像虽然源于印度,但被中国本土化改造后形成自... 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佛像始于北魏、止于北宋,但大多属于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其中北齐时期,吸收大量外来风格比较多。故本文主要以北齐时期佛造像与笈多时期风格做比较。结果表明:佛造像虽然源于印度,但被中国本土化改造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州佛造像 笈多风格 本土化
下载PDF
大荔清代李氏家族2号墓石刻图像析
8
作者 《艺术探索》 2013年第2期40-42,共3页
大荔清代李氏家族2号墓石刻图像精美,雕刻技艺精湛娴熟,图像题材精炼概括,构图井然有序。内容包含博古、花草、八卦、文字楹联等。其相得益彰的组合,简落大方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墓主人的儒士风格、君子情怀以及中国民间对终极归宿的宗教... 大荔清代李氏家族2号墓石刻图像精美,雕刻技艺精湛娴熟,图像题材精炼概括,构图井然有序。内容包含博古、花草、八卦、文字楹联等。其相得益彰的组合,简落大方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墓主人的儒士风格、君子情怀以及中国民间对终极归宿的宗教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清代李氏家族2号墓 石刻 图像
下载PDF
三螭纹韘形玉佩
9
作者 《少年月刊》 2021年第12期10-11,共2页
1982年冬天,陕西省华阴县岳庙乡一位村民在修建房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批在地下尘封了千年的古基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共清理出了五座汉墓。其中一座基内出土的铜制辟邪钮“刘崎之印”与鎏金铜制龟... 1982年冬天,陕西省华阴县岳庙乡一位村民在修建房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批在地下尘封了千年的古基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共清理出了五座汉墓。其中一座基内出土的铜制辟邪钮“刘崎之印”与鎏金铜制龟钮“司徒之印”等文物,证明了这一基群是东汉时期刘崎及其家族的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龟钮 汉墓 轰鸣声 螭纹 华阴县 鎏金 东汉时期
原文传递
寻找家乡远古人——记秦岭北麓渭南段旧石器考古调查
10
作者 《化石》 2021年第2期23-27,共5页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20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以“大荔人”头骨化石为证。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特别好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没有更早的古人类活动,他们的居住环境与生存状况又如何?多年来,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这项...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20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以“大荔人”头骨化石为证。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特别好奇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没有更早的古人类活动,他们的居住环境与生存状况又如何?多年来,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这项研究中去,为家乡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考古 古人类活动 大荔人 居住环境 秦岭北麓 陕西省渭南市 生存状况 家乡
下载PDF
铜镜--以渭南市博物馆馆藏唐镜为例
11
作者 《少年月刊》 2021年第18期10-11,共2页
铜镜是我国历史上人们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镜子,是春秋战国至秦时上等阶层必备的生活用品。它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衰落于宋元明清。到清代末年时,随着玻璃镜的普及,铜镜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历经四千年的... 铜镜是我国历史上人们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镜子,是春秋战国至秦时上等阶层必备的生活用品。它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衰落于宋元明清。到清代末年时,随着玻璃镜的普及,铜镜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历经四千年的兴衰更迭,铜镜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盛与衰。它既是生活中用的镜子,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铜镜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在现在的古装剧,特别是宫廷剧中,我们时常还能看到它的身影。那光洁如水的镜面,那似清非清的成像,让铜镜看上去神秘又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博物馆,借助那里的几面唐镜,来了解一下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古代铜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春秋战国 新石器时代晚期 唐镜 宋元明清 古装剧 中国古代政治 历史的见证
原文传递
唐中宗定陵两方镇墓石新考
12
作者 (文/图) 张清文(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5期40-44,共5页
1973年3月,陕西富平县宫里镇中凤村村民在翻整土地时,在唐定陵东神门外发现两方镇墓石并上交富平县文化馆,后于2016年转藏于渭南市博物馆。通过对文字内容的识读可以判断这两方镇墓石为“唐中宗定陵中央炼度真文镇墓石”(以下简称“中... 1973年3月,陕西富平县宫里镇中凤村村民在翻整土地时,在唐定陵东神门外发现两方镇墓石并上交富平县文化馆,后于2016年转藏于渭南市博物馆。通过对文字内容的识读可以判断这两方镇墓石为“唐中宗定陵中央炼度真文镇墓石”(以下简称“中央镇墓石”)和“唐中宗定陵东方炼度真文镇墓石”(以下简称“东方镇墓石”),为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帝王陵墓炼度真文五方镇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陵墓 定陵 文化馆 博物馆 陕西富平 渭南市 富平县
下载PDF
浅析大荔李氏家族墓石刻图案的“绘画性”
13
作者 《艺术教育》 2013年第12期154-154,共1页
陕西大荔李氏家族墓中的所有图案均为青石上雕刻而成,墙面上的石刻图案给人的视觉效果俨然如一幅幅悬挂于壁的山水画。花鸟画面中的大面积留白表现传统国画的"构图",山水画中山峰两侧递减的雕刻表现其"墨性",流动... 陕西大荔李氏家族墓中的所有图案均为青石上雕刻而成,墙面上的石刻图案给人的视觉效果俨然如一幅幅悬挂于壁的山水画。花鸟画面中的大面积留白表现传统国画的"构图",山水画中山峰两侧递减的雕刻表现其"墨性",流动的线条表现其"笔法"。整个墓室图案不仅具有石刻本身的凝固性特点,更有传统国画的"绘画性"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性 留白 笔墨 线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