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小叶外植体植株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基因遗传转化 被引量:48
1
作者 方小平 许泽永 +4 位作者 张宗义 立英 陈坤荣 贾士荣 张长青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2-56,共5页
鄂花四号、中花四号和豫花一号萌动4d的小叶作外植体,通过器官再生在MS培养基加3mg/LBAP和1mg/LNAA上诱导芽分化,转至MS加5mg/LBAP上诱导芽伸长,再生植株。芽诱导率为86%~100%,每个外植体平... 鄂花四号、中花四号和豫花一号萌动4d的小叶作外植体,通过器官再生在MS培养基加3mg/LBAP和1mg/LNAA上诱导芽分化,转至MS加5mg/LBAP上诱导芽伸长,再生植株。芽诱导率为86%~100%,每个外植体平均再生5个植株。在培养基中加入1mg/LAgNO3和500mg/L羧苄青霉素能有效抑制愈伤褐化和死亡,并能提高植株再生率。萌动4d的小叶与农杆菌AGL1分别共培养2d,通过在再生培养基中加卡那霉素筛选,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转基因植株生根后,移栽网室生长,并已开花结荚。外源基因的表达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和Gus活性组织化学检测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叶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利用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快速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及其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照华 王志慧 +10 位作者 淮东欣 谭家壮 陈剑洪 立英 王晓军 万丽云 陈傲 康彦平 姜慧芳 雷永 廖伯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41-1652,共12页
【目的】高油酸育种是花生品质改良的重要方向,利用回交育种结合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现有推广品种的高油酸化改良,探讨利用这一技术体系进行花生高油酸遗传改良的实践和效率。【方法】以目前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中花16、中花21、泉花... 【目的】高油酸育种是花生品质改良的重要方向,利用回交育种结合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现有推广品种的高油酸化改良,探讨利用这一技术体系进行花生高油酸遗传改良的实践和效率。【方法】以目前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中花16、中花21、泉花551、徐花13为轮回亲本(母本,基因型AABB),以高油酸材料冀花13为非轮回亲本(父本,基因型aabb)配制4个杂交组合,一年种植两季并进行人工杂交或自交,夏季在武汉种植,冬季在湛江南繁基地种植,通过1次杂交、4次回交和1次自交得到BC4F2后代。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鉴定杂交和回交后代的基因型:根据回交后代基因型分离规律及ah FAD2A与ah FAD2B序列高度同源性的特点,用引物F0.7/R3在一个PCR反应内同时高效扩增F1和回交后代(BC1F1-BC4F1)的ah FAD2A和ah FAD2B片段,并利用R3作为测序引物进行反向测序,读取测序峰图判别基因型,在回交后代中筛选基因型Aa Bb的后代作为下代回交父本。自交后代(BC4F2-BC4F3)基因型鉴定采用KASP分型,获得高油酸(基因型aabb)后代。对获得的基因型为aabb的高油酸后代与其对应轮回亲本进行重要农艺性状、品质和重要抗病性的调查和SSR标记检测。【结果】在3年时间内,4个组合分别获得10、5、6、8株BC4F2高油酸纯合隐性基因型(aabb)单株,通过一代自交获得相应的BC4F3株系,对获得的高油酸株系与轮回亲本进行植物学、农艺性状、品质和青枯病抗性的考察,最终,4个组合均获得了与轮回亲本综合性状最接近的株系,分别为ZJ019、ZJ109、ZJ160和ZJ805,其油酸含量为82.54%、79.85%、79.22%、和78.94%,可作为轮回亲本对应的高油酸新品种。另外,本研究还对中花16回交组合中获得的高油酸株系的遗传背景进行了SSR分子检测,发现ZJ019株系的回复率达94.8%,在该组合中回复率最高,这一结果与植物学、农艺性状鉴定的结果一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回交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品种
下载PDF
花生体细胞胚胎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立英 陈坤荣 +6 位作者 罗莉霞 许泽永 张宗义 方小平 陈金香 RGBirch RGDietzge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2,共4页
以花生成熟种胚为外植体 ,在 MS附加不同激素 ( 2 0 mg/ L 2 ,4 -D或 5mg/ L Picloram)的培养基上黑暗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无明显差异。在 MS+5mg/ L Picloram培养基上 ,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与品种类型有关 ,珍珠... 以花生成熟种胚为外植体 ,在 MS附加不同激素 ( 2 0 mg/ L 2 ,4 -D或 5mg/ L Picloram)的培养基上黑暗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无明显差异。在 MS+5mg/ L Picloram培养基上 ,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与品种类型有关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高于普通型花生品种。体胚在MS+1 0 mg/ L BA培养基上小苗再生达 36.3%~ 77.8%。再生小苗在 MS+0 .3mg/ L NAA培养基上生根后 ,移栽温室能正常生长并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体胚诱导 植株再生 外源基因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一种中国发生的真菌传小麦花叶病毒RNA-13'末端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于嘉林 立英 +3 位作者 冯继东 李大伟 蔡祝南 刘仪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8-254,共7页
以采自河南的真菌传小麦花叶病毒(FWMV-C)为材料,抽提病毒RNA,合成互补DNA(cDNA)。对杂交筛选所得cDNA克隆进行亚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亚克隆pGSI含有一个长度为891个核苷酸的不完整开放阅读框... 以采自河南的真菌传小麦花叶病毒(FWMV-C)为材料,抽提病毒RNA,合成互补DNA(cDNA)。对杂交筛选所得cDNA克隆进行亚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亚克隆pGSI含有一个长度为891个核苷酸的不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和长度为258个核苷酸的3'末端非编码区(NTR),并带有Poly(A)尾序。此段序列与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及法国报道的一种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F)的RNA-13'末端分别具有67.6%和69.9%的同源性。由所测序列编码区(1-891nt)可推导产生296个氢基酸,并与WSSMV-F及BaYMV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75.9%和71%的同源性。此结果表明,FWMV-C为另外一种不同于WSSMV-F的大麦黄花叶病毒组(Baymovirus)病毒,所测基因组片段应为RNA-13'末端序列,其中可能包括了病毒全长外壳蛋白编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传小麦病毒 小麦花叶病毒 RNA 核苷酸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高效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24
5
作者 立英 周乐聪 +3 位作者 谈宇俊 单志慧 沈明珍 Leonid Cherni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7,61,共4页
从油菜根际和叶围分离得到320个细菌分离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拮抗实验中,18个分离细菌表现对油菜菌核病菌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Y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Y1进行油菜离体叶片、温室盆栽和田... 从油菜根际和叶围分离得到320个细菌分离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拮抗实验中,18个分离细菌表现对油菜菌核病菌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Y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Y1进行油菜离体叶片、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实验,该菌均表现对油菜菌核病明显的防病效果;在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中,防病效果达到92%。经过鉴定,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生防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黄曲霉菌主要真菌毒素次级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后苗 廖伯寿 +2 位作者 雷永 黄家权 立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25-1438,共14页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腐生型好氧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种强致癌性剧毒物质。黄曲霉菌侵染农作物导致相关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危及食品安全及人和动物的健康。黄曲霉菌有8条染色体,基...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腐生型好氧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种强致癌性剧毒物质。黄曲霉菌侵染农作物导致相关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危及食品安全及人和动物的健康。黄曲霉菌有8条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约37 Mb,含有13 000多个功能基因,55个次级代谢基因簇,其中只明确了AFT、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CPA)和黄曲霉震颤素(Aflatrem)3个次级代谢基因簇的特征。次级代谢基因簇的表达受不同环境条件、次级代谢调控因子、酶活性、复杂的脂氧合物转导信号及群体密度效应的调控。LaeA和VeA是抑制AFT、CPA和黄曲霉震颤素等真菌毒素生物合成的次级代谢调控因子,抑制加氧酶类(Ppo和Lox)的表达则能促进真菌毒素的合成,而其氧化产物(脂氧合物)则是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信号分子。群体密度和水解酶类也影响黄曲霉菌的次级代谢,群体密度高能降低黄曲霉毒素的生成量而增加分生孢子的形成;α-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等酶活性的改变可以影响黄曲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真菌毒素的次级代谢。本文系统评述了黄曲霉主要真菌毒素的次级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此外,对黄曲霉次级代谢物的研究也做了进一步的评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菌 真菌毒素 次级代谢 调控
原文传递
花生及其他植物中木犀草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后苗 雷永 +5 位作者 立英 万丽云 程珂 李前波 李振动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较高,是木犀草素的理想来源之一,开发利用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可以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木犀草素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并简述了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人工合成方法,...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较高,是木犀草素的理想来源之一,开发利用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可以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木犀草素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并简述了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人工合成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花生及其他植物木犀草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木犀草素 生物活性 合成
下载PDF
单粒花生主要脂肪酸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建国 薛晓梦 +9 位作者 张照华 王志慧 立英 陈玉宁 万丽云 康彦平 淮东欣 姜慧芳 雷永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1-1898,共8页
脂肪酸组成是影响花生营养价值和货架寿命的主要因素,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保健价值高、化学稳定性好、耐储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花生加工企业的喜爱。因此,培育高油酸品种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建立快速、高效、准确检测花生中主要... 脂肪酸组成是影响花生营养价值和货架寿命的主要因素,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保健价值高、化学稳定性好、耐储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花生加工企业的喜爱。因此,培育高油酸品种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建立快速、高效、准确检测花生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无损方法是加快花生脂肪酸改良和高油酸品种选育进程的重要技术保障。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可以非破坏性地快速检测单粒花生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含量的数学模型,其中油酸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07,均方差为3.463;亚油酸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18,均方差为2.824;棕榈酸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24,均方差为0.782。使用100粒花生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近红外预测值与化学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90和0.71,表明此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单粒花生中这3种脂肪酸的含量。本研究借助该模型建立了一种不依赖分子标记的快速、高效选育高油酸花生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高油酸花生育种,选育出高油酸花生品种中花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花生 脂肪酸 近红外模型 高油酸 育种方法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创造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的高油花生新种质 被引量:20
9
作者 廖伯寿 雷永 +5 位作者 李栋 王圣玉 黄家权 任小平 姜慧芳 立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6-1301,共6页
协同提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黄曲霉抗性及含油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通过黄曲霉抗性、青枯病抗性鉴定及含油量测试,表明黄曲霉抗性受2对连锁并具累加作用主基因... 协同提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黄曲霉抗性及含油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通过黄曲霉抗性、青枯病抗性鉴定及含油量测试,表明黄曲霉抗性受2对连锁并具累加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含油量受2对具抑制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RIL群体的黄曲霉抗性和含油量变异远远超过双亲的差异,表明它们均具有通过互补产生超亲性状的潜力。获得了抗黄曲霉或抗青枯病的高油后代家系18份,其中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高油新种质1份(J091)。农艺性状和SSR分析结果表明,18份后代材料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优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种质 抗黄曲霉 抗青枯病 高含油量 RIL群体
下载PDF
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与ICRISAT微核心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6 位作者 张晓杰 黄家权 雷永 立英 廖伯寿 Hari D UPADHYAYA Corley C HOLBROOK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4-1091,共8页
明确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于发掘优良种质资源,选配优良亲本,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和鉴定带来了方便。本研究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和ICRI... 明确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于发掘优良种质资源,选配优良亲本,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和鉴定带来了方便。本研究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共466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49~0.99,鉴定出遗传差异最大的种质L2刚果(中国花生资源)与ICG12625(ICRISAT资源),相似系数为0.49。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0.761)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97~1.11)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0.73~0.76),其次是普通型花生。中国花生种质资源与ICRISAT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ICRISAT的赤道型材料ICG12625,与中国花生资源的差异最大。相似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均表明,我国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ICRISAT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心种质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普通和高油酸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薛晓梦 吴洁 +9 位作者 王欣 白冬梅 胡美玲 立英 陈玉宁 康彦平 王志慧 淮东欣 雷永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68-1778,共11页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价值高和耐储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近年来,随着高油酸花生品种在我国的推广应用,高油酸花生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发芽期耐寒性成为关注热点。为探究花生种子的油酸含量与其萌发期耐寒性的相关...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价值高和耐储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近年来,随着高油酸花生品种在我国的推广应用,高油酸花生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发芽期耐寒性成为关注热点。为探究花生种子的油酸含量与其萌发期耐寒性的相关性,本研究调查6组不同遗传背景的花生品种及其高油酸回交后代品系(BC_(4)F_(8))在低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发现,在低温胁迫下花生的萌发期耐寒性与其油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在泉花551高油酸后代品系(Quanhua 551-HO)低温发芽率显著低于其普通油酸含量亲本(Quanhua 551-NO)的组合中,追踪分析8种主要脂肪酸在低温胁迫萌发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发现,在低温胁迫下Quanhua 551-NO中油酸含量显著减少且亚油酸含量显著增加,而Quanhua 551-HO中也表现出了油酸含量减少、亚油酸含量增加的趋势,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进而分析上述2种材料中低温胁迫下各脂肪酸脱氢酶(fatty acid desaturase 2,FAD2)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Quanhua 551-NO中AhFAD2-1A/B受低温诱导显著上调表达,而AhFAD2-4A/B显著下调表达;在Quanhua 551-HO中AhFAD2-4A/B受低温诱导持续显著上调表达,而AhFAD2-1A/B显著下调表达,推测由于高油酸花生中AhFAD2-1A/B编码蛋白失活,AhFAD2-4A/B在低温诱导下高量表达,部分弥补了AhFAD2-1A/B缺失的功能。综上所述,花生种子中油酸含量并不是决定其萌发期耐寒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低温胁迫 发芽率 脂肪酸脱氢酶(FAD2)
下载PDF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中高油酸材料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任小平 廖伯寿 +5 位作者 张晓杰 雷永 黄家权 立英 陈玉宁 姜慧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518,共6页
利用代表花生基础资源的核心种质分析花生高油酸资源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花生核心种质中油酸含量高于57%的种质40份,主要分布在密枝亚种(普通型25份和龙生型8份),少数分布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6份和中间型1份);除了10份资源... 利用代表花生基础资源的核心种质分析花生高油酸资源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花生核心种质中油酸含量高于57%的种质40份,主要分布在密枝亚种(普通型25份和龙生型8份),少数分布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6份和中间型1份);除了10份资源来源于国外(ICR ISAT 7份,美国1份,日本1份和韩国1份),其他种质资源来源于中国12个省市。同时发现高油酸种质中3份资源的粗脂肪在55%左右,分别是Zh.h4094(油酸66.70%,粗脂肪54.99%),Zh.h4029(油酸63.50%,粗脂肪55.58%)和Zh.h4319(油酸59.70%,粗脂肪56.04%);基于植物学和产量性状分析,前5个主成份(PC)可以解释81.17%的变异。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为0.1942时,可分为8个组。因此中国花生核心种质中高油酸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分布较广,高油酸种质的获得为花生高油酸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心种质 高油酸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花生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四龙 黄家权 +6 位作者 雷永 任小平 文奇根 陈玉宁 姜慧芳 立英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 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PAT)是植物油脂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油脂品质改良和提高种子含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功能注释,从花生中克隆了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AhLPAT。该基因cDNA全长1629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5531bp,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剪接规则。根据编码区预测AhLPAT编码一条38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预测分子量为43.2kD,等电点为9.42。AhLPAT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酰基转移酶保守功能结构域以及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相似的保守区域。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物种LPAT蛋白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AhLPAT与旱金莲、油菜、海甘蓝、蓖麻和拟南芥的LPAT蛋白氨基酸相似性依次为90%、89%、89%、88%和8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hLPAT与拟南芥AtLPAT2亲缘关系较近,且同属于内质网型LPAT蛋白。RT-PCR分析表明,AhLPAT基因在花生根、茎、叶、花、果针和种子中均有表达,在花生开花后50~60d,果针和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且AhLPAT的表达量与花生种子含油量积累速率变化一致,二者显著相关(r=0.63,P<0.05)。推测AhLPAT基因在花生种子油脂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油脂合成
下载PDF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及在高糖品种培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雷永 王志慧 +11 位作者 淮东欣 高华援 立英 李建国 李威涛 陈玉宁 康彦平 刘海龙 王欣 薛晓梦 姜慧芳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波长范围1100~2500 nm),配合小样品杯,扫描和采集自然干燥籽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液相色谱(HPLC)结合标准曲线法测定试验材料的蔗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2,均方差为0.383。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和化学值的决定系数达0.94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蔗糖含量,可以高效地测定杂交早期世代的单株花生蔗糖含量。利用该模型在“吉花02-1-4×中花26”杂交后代中发掘出6份含糖量7%以上、油酸78%以上、含油量48%以下,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食用花生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近红外模型 高蔗糖 品种
下载PDF
小麦黄花叶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嘉林 立英 +6 位作者 苏宁 侯占军 李大伟 韩成贵 杨莉莉 蔡祝南 刘仪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9年第6期639-644,共6页
以小麦黄花叶病毒 (WYMV)HC分离物为材料 ,合成病毒基因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病毒RNA1共有 76 2 9个核苷酸 ,编码 1种由 2 40 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切割产生病毒外壳和其他 7种可能的蛋白质 .该病毒的RNA2共有 36 39... 以小麦黄花叶病毒 (WYMV)HC分离物为材料 ,合成病毒基因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病毒RNA1共有 76 2 9个核苷酸 ,编码 1种由 2 40 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切割产生病毒外壳和其他 7种可能的蛋白质 .该病毒的RNA2共有 36 39个核苷酸 ,编码 1种由 90 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可能切割产生 2种非结构蛋白 .WYMV虽然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毒 (WSSMV)在基因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但是两者间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却分别低于 70 %和 75 % .由此结果可以确认 ,WYMV与WSSMV是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Bymovirus)的 2种不同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叶病毒 核苷酸序列 同源性分析
原文传递
花生种子白藜芦醇含量与黄曲霉产毒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后苗 黄家权 +6 位作者 雷永 立英 王圣玉 姜慧芳 任小平 娄庆任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5-1883,共9页
选用抗黄曲霉产毒的花生品种(系)和高产毒品种(系),采用强产毒菌株AF2202人工接种水分吸胀的花生种子,培养7d后,测定接种和未接种的花生种子中白藜芦醇及黄曲霉毒素含量,探讨白藜芦醇与花生种子黄曲霉产毒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 选用抗黄曲霉产毒的花生品种(系)和高产毒品种(系),采用强产毒菌株AF2202人工接种水分吸胀的花生种子,培养7d后,测定接种和未接种的花生种子中白藜芦醇及黄曲霉毒素含量,探讨白藜芦醇与花生种子黄曲霉产毒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黄曲霉产毒花生品种(系)的白藜芦醇含量较高,平均为37.3μgkg–1,高产毒品种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13.3μgkg–1,抗、感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吸胀处理后抗产毒花生品种(系)白藜芦醇含量提高2.0倍,感病品种(系)仅提高1.6倍,对不同品种(系)处理后的种子再接种,令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37.6%~75.8%,但吸胀处理后抗产毒品种(系)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仍低于感病品种(系)。相关分析表明,花生白藜芦醇含量与黄曲霉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在离体培养基中添加浓度大于3.0μgmL–1的白藜芦醇可导致黄曲霉菌产毒量大幅下降,说明白藜芦醇对黄曲霉产毒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藜芦醇 黄曲霉产毒抗性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温室接种技术的建立和苗期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立英 宋万朵 +7 位作者 张芳 雷永 万丽云 淮东欣 康彦平 任小平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92,共6页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比贴茎法更易操作;不同量(1~5粒)的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接种花生幼苗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以接种4粒燕麦粒病害发展速度最快;15~35d苗龄的花生幼苗接种带菌燕麦粒后,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建立的接种技术白绢病发病快,发病率达到100%,最大病情指数为89.2。利用该技术在温室内对19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苗期白绢病抗病性鉴定,大部分材料中感或高感,仅中花16表现相对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接种技术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坤荣 许泽永 +1 位作者 立英 王国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6,共6页
从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成员及分布、蓟马传毒机制、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病毒血清组划分和寄主抗性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Tospovirus属 蓟马传毒机制 基因组结构 寄主抗性
下载PDF
花生白藜芦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立荣 廖伯寿 +4 位作者 黄家权 王圣玉 雷永 立英 李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2-528,共7页
在花生体内,白藜芦醇合成酶是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限速酶。将花生或葡萄中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到其它植物中,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白藜芦醇一般特性,对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分布、诱... 在花生体内,白藜芦醇合成酶是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限速酶。将花生或葡萄中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到其它植物中,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白藜芦醇一般特性,对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分布、诱导因素作了相关介绍,并阐述了白藜芦醇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诱导表达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藜芦醇 诱导因素 白藜芦醇合成酶
下载PDF
ahFAD2A等位基因在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的分布及其与种子油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雷永 姜慧芳 +3 位作者 文奇根 黄家权 立英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64-1869,共6页
在中国小核心花生种质中发掘出油酰PC脱氢酶的2个等位基因(ahFAD2A-wt和ahFAD2A-m)。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型等位基因(ahFAD2A-m)与野生型等位基因(ahFAD2A-wt)在编码区442bp的SNP(448bpG>A)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替换(D150N);(2)突变... 在中国小核心花生种质中发掘出油酰PC脱氢酶的2个等位基因(ahFAD2A-wt和ahFAD2A-m)。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型等位基因(ahFAD2A-m)与野生型等位基因(ahFAD2A-wt)在编码区442bp的SNP(448bpG>A)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替换(D150N);(2)突变型基因ahFAD2A-m在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广泛存在,出现的频率为53.1%,野生型基因ahFAD2A-wt出现的频率为46.9%;(3)突变型基因ahFAD2A-m在密枝亚种(普通型和龙生型变种)中出现的频率(82.8%)显著高于其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变种)材料中出现的频率(15.4%),卡方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油酸含量与其携带的等位基因类型密切相关(χ2=98.71,χ20.01,3=11.34,P<0.01),携带突变型基因(ahFAD2A-m)材料的油酸平均值显著高于野生型基因的材料(t=18.48>t0.01=2.62,P<0.01);(4)ahFAD2A等位基因的存在与种子油酸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核心种质 ahFAD2A 等位基因 油酸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