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论汉语“面”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4
1
作者
晋 小涵
齐振海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0,共5页
基金
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子项目。
文摘
本文运用Levinson(1996,2003)提出的三个空间参照框架理论,即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结合汉语"面"的词语,对汉语的空间隐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阐释汉民族运用"面"词语的同时,不仅替代了空间视知觉的转喻性思维,而且还生成了空间隐喻性概念,揭示出人类空间认知模式的普遍性。
关键词
空间参照框架
“丽”的卒间隐喻
普遍性
Keywords
spatial frames of reference
'side' spatial metaphors
universality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言据性的语言与认知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齐振海
晋 小涵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出处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基金
北京市教委"2009年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语言与认知研究团队"项目(编号:PXM2009-014221-101037)
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新形势下英语学科发展及理论创新促进平台"项目(编号:P X M2013_014221_00003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3-2015年度理论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项目(编号:210026)资助
文摘
言据性已成为近年来颇受语言学家青睐的研究课题。它是指说话者在陈述一个命题时指明其信息的来源及表明对信息真实性的承诺。对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说话者更好地利用语言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表达语言意义,并且表明说话者对话语信息真实性的承诺,使听话者更准确地把握说话人的语用意图及命题态度。本文试图在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视域下,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言据现象,阐释其在语言与认知两个层面的关系,揭示汉语言据性的感知觉基础及心智观。
关键词
言据性
命题态度
认知机制
心智哲学
Keywords
evidentiality
propositional attitude
cognitive mechanism
philosophy of mind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河北民俗翻译——以唐山皮影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臧桂营
冯春园
胡晓红
晋 小涵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93-94,共2页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生态美学视角下的河北民俗翻译--以唐山皮影为例"(项目编号:201703050213)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19世纪汉学期刊典籍英译及传播--以<中国丛报>为中心的考察"(项目编号:SD181084)
文摘
民俗文化的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文章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探讨唐山皮影翻译中展现出的视听美、结构形态美和文化意象美,期望能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实证参考,并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所助益。
关键词
唐山皮影
生态美学
生态翻译理论
民俗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题名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万红芳
晋 小涵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8-50,共3页
文摘
《当幸福来敲门》是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2006年的一部叫座又较好的影片。该片由意大利擅长家庭题材和新现实主义风格的著名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执导,延续了穆奇诺一贯的艺术特色。影片改编自美国百万富翁克里斯·加德纳的传记故事,烘托了追求"美国梦"和父子情深的主题。影片在中国上映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多数人将之看做是励志电影,中国学者就其文本、叙事、配乐、影视艺术的现实性均有论述。
关键词
现实主义风格
艺术特色
加布
父子情
影视艺术
奇诺
孤独者
安德烈·巴赞
威尔
里尔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